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学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学评论杂志创刊于195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文学批评:八个问题与一种方案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化场域  二项对立  理论调节  历史语境  

    影响当代文学批评的有八个理论问题,即当代文学与经典、审美与历史、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文本中心与理论霸权、作品的有机整体原则、文学批评是否科学、作家与批评家和精英主义的困境。如果这些问题始终处于模糊状态而无法获得正视,它们的外在症候必将长期干扰文学批评的质量。这些问题内部包含的二项对立构成了文学批评的理论调节器。没有一...

  • 西方左翼思潮中的美学

    关键词: 西方左翼思潮  

    在受到思想影响的同时,西方左翼学者也存在诸多误读和浪漫想象。作为文艺思想的“西方同行”,西方左翼思想家展开了对的《矛盾论》《实践论》以及时代的革命文艺的吸收借鉴和创造性误读,形成了可命名为“美学”的知识图景。布莱希特、马尔库塞、萨特、波伏娃、阿尔都塞、詹明信、德里克以及当代激进左翼思潮中的巴迪欧、齐泽克等人,都在不同...

  • 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进程与世界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同步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美学本身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就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同步发展;另一方面,在新时期以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直接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今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就不得不考虑到后现代主义美学所提出的一...

  • 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形态及其启示

    关键词: 东欧马克思主义  实践美学  现实主义  现代性  符号学  

    东欧诸国针对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建构了实践美学、现实主义、美学现代性批判、符号学美学等各种理论形态,但同时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制度化、理论腐化、合法性危机等问题;总结与反思这些理论形态的得失,对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美学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启迪和警示。

  • 游戏逻辑:网络文学的认同规则与抵抗策略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游戏逻辑  金手指  穿越  爱情  

    游戏逻辑是网络文学对电子游戏预设规则的借用,也是网民以低成本幻想改变世界的游戏态度的体现,它在网文中表现为金手指、穿越、爱情最大等。金手指最初只是故事的逻辑补丁,却逐渐发展为网络小说不可或缺的特色元素。穿越的流行源于网络社交的跨时空属性,但它并不展现异时空图景,而是以穿越者现代身份作为求新变的动力。网文中的爱情成为纯...

  • 论电子媒介时代文论话语转型

    关键词: 电子媒介时代  文论话语  转型  

    艾布拉姆斯的文论四要素理论是印刷媒介时代文论话语的主导范式。在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媒介性”的凸显引发了文论话语的转型。这种话语方式的转型主要表现在:文艺的特质从“文学性”转向“媒介性”;世界从“实体世界”转变为“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存,网络虚拟世界的增长对文艺活动影响巨大,文艺发生了扩容;作者从“创作者”转化为“制...

  • 从“纯真之眼”到“概念性图式”——谈图像认知的先验性和经验性

    关键词: 纯真之眼  图像  认知  视觉  先验  经验  

    约翰·拉斯金曾提出“纯真之眼”的概念,用以辩护他将艺术史解释为向视觉真实性进展的主张。这一概念引发西方艺术界和美学界的广泛争议。贡布里希从认知心理学及对大量艺术品的考察出发,认为“纯真之眼”并不存在,观看从一开始就是有意识的,人对图像的认知和创造应基于先验的“概念性图式”,并通过经验的不断“矫正”和“匹配”才有可能。...

  • 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美学  老境  

    杜诗之所以伟大,不只在于道德的纯粹和技巧的完美,还在于从风格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型。对“老”的标举和追求,同时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真正成就了一种诗歌美学。他通过对庾信诗歌的认同和批评,在风格的老健苍劲、技巧的稳妥成熟、修辞的自然平淡以及创作态度的自由超脱与自适性等方面确立了“老”的美学意涵,经宋代诗歌批评的广泛运用,...

  • 谢卫楼与曹操形象的海外建构

    关键词: 谢卫楼  教务杂志  曹操  三国演义  

    19世纪美国汉学家谢卫楼撰写的《曹操生平及时代概况》,是英语世界首次系统解读曹操形象的长篇大论。该文不仅将三国时代置于世界版图的历史框架,而且为曹操形象的海外建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场域。曹操由此不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代奸雄,更不是民间舞台上的白脸奸相,他甚至走出了中国语言的文化传统,被用英文符码打造成一个拿破仑式的军事...

  • 以宗教为切入点的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基于问题、现象与方法的思考

    关键词: 宗教  中国古代文学  新世纪  阐释学  

    梳理新世纪15年来以宗教为切入点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些现象与问题:寻找逻辑起点、克服逻辑错位是探讨宗教与古代文学之关系的重要途径;许多古代文学理论范畴是由宗教诱发的,对于此类文学史规律的探讨,阐释学方法大可派上用场;张扬实证的魔力可以解开古代文学悬案的宗教纠结。

  • 国粹主义思潮与晚清“小说界革命”之转向

    关键词: 国粹主义  欧化主义  转向  

    关于晚清后期小说明显偏离梁启超“小说界革命”始初既定目标的这一发展态势,学界不仅有关注,且进行了种种概括及相应的原因阐释,由于太具普泛性,反而无法说明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独特小说史现象。实际上,梁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的成功,源于及其后新政改革所促成的欧化思潮的盛行;而同时国粹主义也在暗中滋长,并逐渐呈压倒前者之势...

  • 陈衍与近代诗学史叙事范式的生成——以《石遗室诗话》《近代诗钞》及其接受为中心

    关键词: 陈衍  近代诗学史  石遗室诗话  近代诗钞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近代诗钞》对近代诗学史叙事范式的生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陈衍那里,有清一代的诗学有着清晰的演化轨迹,近代诗学也根植于这一轨迹之中,大致始于道咸之际,祁膏藻一曾国藩一系的宋诗运动构成了主线,王阎运一系构成了辅线。民国时期的学人如夏敬观、易宗夔、王揖唐、钱基博、汪辟疆、姚鹪雏、朱大可、钱仲联、刘龙...

  • 晚清海外诗:“从周边看中国”

    关键词: 晚清诗  海外诗  周边  中国  诗界革命  

    晚清诗人在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所作的“海外诗”,在前所未有的时空框架下回首故国,也呈现出一种“从周边看中国”的独特视角与方式。诗人身经从朝贡体系向殖民体系的痛苦转移,以大不一样的视野和心情审视祖国与周边关系、国际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们期望唤醒民智,在危机四伏之中重振国家和文明的命运;主张学习借鉴,但同时忧惧唯...

  • 通向文化史的现代文本文献学——以鲁迅《随感录》《新青年》刊本与北新书局《热风》本的校读为例

    关键词: 北新书局  现代文本校勘  书籍史  

    中国现代文学文本校勘的理念与方法,基本从古典文献学延伸而来,以确立一个最接近作者原本的定本或善本为目标,校勘对象则以文字内容为主。通过对鲁迅“随感录”北新书局《热风》本和《新青年》刊本之间七处异文的校读,以及对《热风》在北新书局出版过程的考订,本文展示了印刷文化如何深刻参与了现代文本的书写,并对现代文本的校勘方法与目...

  • 章士钊的“逻辑文”欧化的古文的限度与

    关键词: 章士钊  古文  书写语言  

    章士钊的“逻辑文”不仅大量采用了新名词、新术语,而且还大胆地将西洋文法移用于古文的写作,从而创造了一些新的表述方式,达到了传统古文未曾企及的复杂而精密的程度。本文从词语、句法以及文体风格等方面来分析章士钊的“逻辑文”,并通过翻译实例的检讨,指出其作为一种革新的古文,仍然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限度。

  • 论鲁迅在北京的四次迁居与文学生产

    关键词: 鲁迅  空间  北京  迁居  

    鲁迅在北京有过四次搬迁。本文论述这四次迁居对他的文学生产的影响。社会空间的逻辑之一是隐喻性,鲁迅把对空间和位移的认识写入了文本。鲁迅在绍兴会馆时创作的《狂人日记》,塑造了一个“四千年来时时吃人”、没有年代的恶托邦。鲁迅在八道湾写出了更为成熟之作《阿Q正传》。《祝福》是回鲁镇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的“我”讲述鲁镇上的异...

  • 文学研究所关于接纳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的通知

    关键词: 文学研究所  访问学者  进修  社会主义事业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面向社会  研究人才  

    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全面贯彻文学研究工作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方针,更好地培养文学理论研究人才,我所从1991年即开始实行接纳全国各地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访学的制度。现将本制度的具体内容再通知如下:

  • “谣曲”的发现:西班牙内战诗体与中国新诗的战时转型

    关键词: 谣曲  西班牙内战  中国抗战诗坛  新诗转型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戴望舒曾颇为关注“谣曲”(romance)这一风行于西班牙内战的异域诗体。将“谣曲”引入战时中国诗坛的跨语际译介活动,亦得到了孙用、黄药眠、芳信等译者的响应。对这一诗歌现象的考察,不仅要回到诗体本身之于战争的特质和功能,还要将视域扩展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背景中,讨论彼时共同周旋于战争与革命的中国与西班...

  • “南洋”郁达夫:中国属性·海外形塑·他者观照——兼及中国作家的海外影响与华文文学的复合互渗

    关键词: 南洋  郁达夫  黄锦树  华文文学  复合互渗  

    1938年至1945年,郁达夫远赴“南洋”,开始了他丰富多彩却也充满悲剧意味的“南洋”人生。“南洋”郁达夫秉持中国立场,参与“南洋”文化建设,投身抗日活动,书写了大量政论文字和旧体诗。抗战胜利,郁达夫却从此失踪,并成为战后马华作家书写的对象。不同的马华作家对郁达夫的塑造各具形态,体现出的立场和态度也有所不同,在这个过程中,“...

  • 表演“新女性”——石评梅的文学书写与文化实践

    关键词: 表演  新女性  石评梅  女高师  陶然亭  

    新文化初期的“女作家”一词具有独特的历史内涵,是新文学创作者与“新女性”道德实践者的合体。本文以石评梅为个案,考察其与女高师同人的文学书写与日常实践,如何建构了陶然亭“高石墓”的城市景观和文学意象。自我在文字与生活的双重扮演中生成,在新与旧的撕扯中,逐渐探索并确立一个符合现代审美与道德理想的“新女性”主体。

  • 个人阅读史、文本考辨与小说技艺的创化生成——以莫言为例证

    关键词: 莫言  个人阅读史  文本考辨  

    以莫言的个人阅读史为参照,对其全部作品进行反复阅读、比对和辨识,使其小说的基本技艺与阅读经验形成互为理据的循环论证,随着论证的不断推进,莫言的个人阅读史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还原,以往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新的理解。将莫言放置在“阅读-创作”这一朴素的关系中加以考察,可以看到他在艺术上从借鉴、受影响到...

  • 当代中国的浮世绘——论叶兆言的“当代生活”系列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日常叙事  人性书写  现实主义细节  当代性  

    本文从日常叙事、人性书写和现实主义细节等方面阐述了叶兆言“当代生活”系列的特征与所包含的当代中国图景,认为其日常叙事在阐释当代生活的发展逻辑上具有强烈的自足性,其人性书写勾勒出了当下中国人的“错位”人生及其在种种现实间往复摆荡的脉络,其现实主义细节集结起来的总体氛围和内部情势里携带着关于生存形态的整体性表征。在当代文...

  • “十七年”中国科幻小说的外来影响接受及概念建构

    关键词: 科幻小说  科普  个人价值  技术理想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科幻小说,在译介阐释与创作实际方面出现明显的不一致。本文认为,现代左翼科学小说的“工具化”传统及“向科学进军”的时代需求,偏向技术化的作家创作兴趣、文化程度不高的读者群体、苏联科幻创作与中国文学接受的错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让新中国科幻难以习得师法对象苏联及凡尔纳科幻的文学审美精髓,而...

  • 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的缝合与裂隙——以《青春之歌》电影改编、小说修改为考察中心

    关键词: 话语场  文艺传播  电影改编  小说修改  

    文学作品的跨文体改编、版本变迁成为学界近年来集中关注的话题之一。重返《青春之歌》电影改编、小说修改前后的复杂话语场及文艺传播环境,能得知杨沫在改编电影剧本时已吸纳小说大讨论的意见。影片中增添了林道静与工农结合的故事情节且简化、加速了其过程,尔后的小说修改依然遵循的是电影创作的思路,由此可知,电影版可谓修改本的先声。电...

  • 《文学评论》创刊60周年纪念大会综述

    关键词: 周年纪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创刊  综述  学术报告厅  党委书记  高等院校  

    2017年10月10日上午,《文学评论》创刊60周年纪念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副院长到会祝贺并讲话。本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张伯江主持,所长刘跃进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各高等院校、

  • 编后记

    关键词: 编后记  文学研究  发展方式  文学批评  

    刚刚过去的2017年,《文学评论》度过了自己的花甲之年。当庆典的掌声散去,新一个年度的《文学评论》又在平静中登场了。新的一期杂志,并没有刻意打造全新的面貌,也丝毫没有偏离既往的传统,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我们的思考。应该说,正当盛年的文学研究界,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的思考。这一期推出的特稿《文学批评: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