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艺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文艺评论杂志是由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评论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酷评:一类反调的文学批评时尚——世纪之交文学批评论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审美意识  艺术风格  中国当代文学  

    世纪之交,中国文学批评呈现出多元多潮的纷繁状态。“酷评”,一类专以唱反调的否定名作家作品为主,追寻时尚,制造商业化效应的文学批评,也惊世登场。

  • 因特网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

    关键词: 因特网  后现代化主义文化  虚拟生活  大众文化  

    因特网包括硬件与内容两部分,文化也许主要指其“内容”,但如此的思维正是后现代主义所指斥的“二元论”。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即一种文化必然包括这种文化的传播方式与特性。推而广之,文化现象也必然是生活方式。因特网文化因此不能单纯以“内容”而论,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其根本特征并造成与后现代化主义文化亲缘的恰恰是它的形...

  • 90年代:先锋诗歌的历史断裂与转型

    关键词: 先锋诗歌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人文精神  

    在先锋诗歌的历史上,1989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它具有一定的象征和转折意味。且不说这一年政治层面的历史变动,铸成了时代精神的震荡,单是海子、骆一禾的相继夭折,就令诗艺界茫然不已,许多先锋诗歌历史的亲历者,敏锐而清晰地意识到这一年在“已经写出和正在写出的作品之间产生了一种深刻的中断”,诗歌中的神话写作大致划上了长长的休止符...

  • 喧嚣后的落寞——90年代诗歌生存处境的思考

    关键词: 当代诗歌  审美意识  艺术风格  时代精神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当代诗歌曾辉煌一时。那时作品层出不穷,诗歌团体势如雨后春笋。而今诗歌逐渐被边缘化,连诗人的称谓似乎也掺杂着调侃的滋味。以至于有人感叹“诗是当今读者最少的文体,最不受欢迎的文体”。

  • 从敞开到囚禁——90年代诗歌写作中的“个人化”观念反思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人性精神  生活体验  

    长期以来,“个人写作”这样一个观念在诗歌界相当流行,甚至在商业化、全球化等诸多复杂因素已经深深地嵌入诗歌机体内部的今天,“个人写作”的观念仍然被大多数诗人和诗评家所信奉和追捧。毋庸讳言,这种几近偏执的强调已经与我们以往的诗歌经验形成了某种紧张。因为在大多数读者眼里,诗歌写作从来就是一种个体的精神劳动,诗歌之为诗歌正是...

  • “词语与激情共舞”——后新时期女性诗歌语言书写的自觉

    关键词: 女性诗歌  语言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文化内涵  

    进入父权制社会以后,女性一直被笼罩在男权话语的阴影下。对于女性而言,其性别特质和精神内涵成为历史的盲点,女性要成为具有主体性的人,首先就必须寻找女性的性别特质,后新时期中国女性诗人对此有深刻的体认。自80年代中后期起,她们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话语进行躯体写作,开始与男性进行话语权斗争。90年代后她们意识到一味追随西方女性...

  • 90年代女性诗歌的性别困惑——从翟永明诗歌中的“黑夜意识”谈起

    关键词: 翟永明  诗歌  女性意识  艺术风格  

    1985年,诗人翟永明在短文《黑夜的意识》中,阐明了对于女性意识的体验和理解。她提出的“黑夜意识”实际上是一个生活于漫长的男权文化中的女性创作意识的觉醒:女性的真正力量就在于既对抗自身命运的暴戾,又服从内心召唤的真实,并在充满矛盾的二者之间建立起黑夜的意识。

  • 浅谈中国知识分子的族性认同

    关键词: 中国  知识分子  族性认同  生活方式  人生价值观  

    阎真的《曾在天涯》和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纽约》,写的都是中国人在海外的故事,特别描写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异域生活中的事业、爱情和家庭。阎真笔下的“高力伟”是一个在加拿大彻底失败了的中国男人,当年放弃历史系博士去圣约翰斯的时候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踌躇满志,然而到了外国,他经历的是家庭的瓦解、爱情的离散、读书不成功、打工不如意...

  • “策略”选择与90年代文学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叛逆精神  自由精神  大众文化  审美意识  

    新时期文学伊始,伤痕、反思、寻根、改革等文学潮流此消彼长,依次递嬗。我们很难从中体察到文学思潮更迭的背后有什么“策略”在支配或起作用。后一潮流的崛起也并非由于对前者“影响的焦虑”而造成的。潮流的依次演变似乎是自然的、顺延的,从中找寻不到叛逆的激情和冲动,更难辨析出“策略”在场的踪迹。然而,从80年代末至整个90年代,诸神...

  • 20世纪下半叶中国战争小说军人形象塑造新探

    关键词: 中国  战争小说  军人形象  叙述方式  艺术风格  

    在20世纪中国连绵不断的战争中,效命于沙场的职业军人数以千万,他们为中国战争小说家提供了采掘不尽的丰厚资源。不过,军人是特殊的职业,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掌握基本的战斗技能,需要经过刻意的灌输才能充分发掘存伏于人身上的潜能、素质和军事天赋,才能培养起军人在作战过程中所必备的只属于军人的军事才干和军人品格。这种作为战争主...

  • 论90年代女性写作的叙事策略及其局限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女性文学  叙述方式  艺术风格  

    在90年代,陈染、林白、海男与蒋子丹等女性作家,以其鲜明的女性写作姿态引起女性主义批评的过分激动,也获得其他批评话语的善意呵护、厚待。她们的小说《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一个人的战争》、《守望空心岁月》、《桑烟为谁生气》等等,不仅向男权世界“真正”展现女性内在的欲望、经验、体验及颠覆男权的激情,而且她们为避免重蹈...

  • 颠覆的纹络——解构男权文化的新时期女性文学

    关键词: 女性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男权文化  人文精神  个性精神  

    文学如同人类历史一样,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创造的,亚当和夏娃的同一性书写造就了人类的未来。自20世纪80年代张洁、铁凝等一批女作家的涌现,至90年代徐坤、陈染等一批女作家的闪亮登场,掀起了女性文学的高潮。新时期女性文学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对男权文化的地震或颠覆。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详论之。

  • 方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 方方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艺术风格  个性精神  

    自从80年代初登上文学舞台,方方小说创作中那种幽默洒脱的文人气质和较为开阔的取材视野一直为很多评论者所称道。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批评空前繁盛。很多论者一面总结女性文学创作的成绩,一面也在反思其在创作视野、写作技法以及传播效果上的局限之处。方方小说中那种相对大气的写作风格被有的学者盛赞为是一种“超性别”...

  • “撤退”之后是“缺失”——文学反思录之一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题材  审美意识  大众文化  

    文学“该当如何”几乎不是一个可以具体回答的问题,不仅因为它的个体性、自足性通常拒绝指向普泛的规定,即从“大众”与“精英”之分的实际存在以及与之相应的“俗文学”与“纯文学”的自然分流而言,也拒绝划一而论。本文仅就“精英”一族的“纯文学”经营说事。

  • 肉身问题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庸俗文化  性描写  审美意识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感觉到,时下中国的都市到处弥漫着浓郁的肉欲气息。不用说满足现代都市人肉欲需求的物质设施触目皆是,越来越精致,就是呵护现代都市人灵魂情感的精神产品如文艺作品,也越来越物质化或肉欲化。你随便翻开一本“严肃”的文学期刊,随便挑一个涉情的故事,你读出来的不再是浪漫,甚至连轻佻也不是,而是漫不经心、不动声色、...

  • 山水花鸟两怀抱——八大山人画作精神世界探微

    关键词: 朱耷  绘画艺术  艺术风格  精神修养  

    清八大山人,也即朱耷,是一位对中国绘画史影响至深的文人画家。他一生留下的画作、书法、诗作甚丰,每每成为后世揣摩的经典。人们惊叹于他绘画世界的落笔神异,仿佛天外之人写人世间景物,别一种切人。他用艺术的神来之笔为自己披上了犹如“三星堆”一般神秘不可理喻的面纱。八大山人所提供的花鸟世界充满着奇崛、突兀、锐利的意象,而山水画...

  • 立意深邃 手法新颖——评话剧《秋天的二人转》

    关键词: 话剧  艺术手法  艺术风格  

    哈尔滨话剧院编创的三幕九场话剧《秋天的二人转》上演后,场场爆满,掌声阵阵,在电视这一特殊的传媒形式抢占娱乐码头之后,几乎被束之高阁的话剧,缘何能引起哄动效应,请观众回剧场呢?我觉得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来自《秋》剧的深邃思想和独特艺术魅力。

  • 跨越文化的断层——试从文化价值角度论现代舞的中国化

    关键词: 现代舞  人文精神  中国  传统文化  时代精神  

    现代舞自二三十年代就已传人中国,而真正蓬勃发展并形成热潮是80年代以后的事情。对于这种源于欧美遍及全世界的舞蹈艺术形式,中国舞蹈界有些人也曾谈过现代舞要中国化,或者说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舞”,但是往往情真意切,却不能云其所以然,至于现代舞如何中国化则更少有人提及。而那些抱定“就要搞美国德国现代舞”的人,就更不足道了...

  • 舞之情

    关键词: 舞蹈艺术  抒情性  生活体验  审美意识  

    舞蹈是形体艺术,也是最长于表现感情的艺术,优秀的舞蹈设计和表演,使舞者的每一根筋肉都充满了感情,把形体再现感情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 论一百年来中国画的两个转型期

    关键词: 中国画  传统文化  审美意识  艺术风格  

    中国是艺术大国,中国画的隆盛与衍变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最壮观的一幕:就与历史行程的比较而言,可说一代有一代的国画风貌,正如一代有一代的学术一样;一定历史时期如果没有另外的画种、画风、画学相互激荡,占据主流地位的画种、画学内部,便会分裂、内耗、乃至自蔽。更何况一个大时代的来临!中国画的转型与20世纪的时代大变革风云际会。

  • 铁笔写春秋 妙手绘丹青——记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华炎黄书画院院长王琦

    关键词: 王琦  绘画艺术  艺术风格  传统文化  

    笔者平生很难说一路坦途,但确有几件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其中最佳的机遇是1978年考取了王琦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彼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从事美术理论和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的几位老师的职称问题被“”所误,一时不能取得硕导资格,便把王琦先生从版画系请来当导师,从此我便成了中国首批美术史论研究生,并决定了一生的治学方向。

  • 不倦的探索者——读王琦水墨近作有感

    关键词: 王琦  水墨画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40年前的一桩公案,是中国20世纪的美术理论史所无法回避的。许多年长一辈的美术家还能记起,当时的《美术》杂志曾在显要位置发表公开文章,大举讨伐一篇尚未发表出来的文稿。从大批判文章凌厉的字句里,美术界上下知道了这份被拿来开刀的文稿长达三万言,题目叫《艺术形式的探索》,作者是中央美院的教授王琦。

  • 自然、艺术与生活——访美随录

    关键词: 美国  社会生活  自然环境  生活方式  

    2003年冬春两季我有机会赴美探亲访问,大部分时间住在纽约州的布法罗,这期间.还游览了华盛顿、纽约、费城和巴尔的摩等地。我参观了美国一些博物馆、画廊和各类学校,接触到一些在美华人的日常生活。作为一个画家,我最大的感触是大自然与人们生活的和谐,所见之处是一幅幅真实的异国情调的艺术画面。绘画艺术是以虚拟手段传达情感的真实,去...

  • 画虎余感

    关键词: 绘画艺术  虎  动物画  艺术风格  

    上世纪60年代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何以画起了虎,而且一画就是二十多年,自己也难以说清楚。记得我十二三岁时,就对传统中国山水画所表达的幽远气韵始有所悟,深爱其笔墨之精妙,不亚于后来我对巴赫、莫扎特和萧斯塔科维奇音乐作品的崇拜之情。因为它们都以感人的艺术语言诉说着各自的时代,折射出人类情感的壮丽,昭示出哲理思索的光...

  • 版画创作两题

    关键词: 版画创作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生活体验  

    大气回归。通常的绘画作品一种是清新、淡雅、赏心悦目,给观者一个愉悦的心情,另一种则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具有震撼、激动、愤世嫉俗的特点。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哈尔滨市动力区文府街6-1号,邮编: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