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艺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文艺评论杂志是由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评论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哲学内涵  衣食住行  思想家  

    一、“日常生活”的不同维度 日常生活一词其实并没有过于高深的哲学内涵,它无非是指包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在内的人最一般的生活过程。但正是这再正常不过的日常生活却引起了思想家们的高度关注。

  • 跨文化视域下的艺术的"形式"和"意味"——以克莱夫·贝尔、苏珊·朗格和杜威为例

    关键词: 诺贝尔物理学奖  文化视域  意味  艺术  杜威  朗格  苏珊  物理世界  

    彼得·W·希格斯(Peter W.Higgs)和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因成功预言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的存在而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世界的假说可以通过实验得到证实或证伪,但人的情感世界一点也不比物理世界简单,至今还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途径去分析人的情感问题。也没有人找到决定人的情感世界的“基本粒子”,

  • 论戈德曼的发生结构主义小说社会学

    关键词: 小说社会学  结构主义  戈德曼  文学批评  历史批评  外部研究  批评模式  实证主义  

    对文学的外部研究并非新近才出现的,社会一历史的实证主义批评模式在新批评出现之前一直广泛应用于文学批评。社会一历史批评认为,文学的产生与社会的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当然,文学批评不能完全撇开社会因素而仅仅局限于文本世界的狭小空间里,

  • 中国网络文化带来的两个错位

    关键词: 网络文化  中国  公共知识分子  大众文化  思想启蒙  大众娱乐  文化领域  角色错位  

    一、网络与文化明星 由于网络的普及,当前社会文化领域出现了两个错位,一个是大众文化明星与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错位,一个是网络空间与公共领域的错位。一般地说,作为大众文化的偶像的网络文化明星,主要具有娱乐的价值,没有思想启蒙的价值。同样,网络也主要是大众娱乐的平台,而不是思想启蒙的场所。

  • "文学死了":一个关系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的论调

    关键词: 文学  价值判断  关系判断  美国学者  学术界  风骚  

    一 “文学死了”的呼声喧嚣雷鸣。这个论调在美国学者艾利斯·米勒的推波助澜下,在学术界的影响蔚为壮观,在《文学死了吗》一书中,他直奔主题:“文学就要终结了。文学的末日就要到了。是时候了。不同媒体有各领风骚的时代。”

  • 史识的锤炼与超越——刘中树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刘中  方法论  史识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革命运动  文学观  艺术论  

    唐裴迪有诗《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实际上,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亦如深入宝山,刘中树先生游于其中,他撰写或主编的《鲁迅的文学观》、《〈呐喊)〈彷徨〉艺术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史论》、

  •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历史观探析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  历史观  电影  宏大叙事  历史叙述  因果关系  历史进程  二元对立  

    宏大叙事与私人叙事是对历史叙述的不同观念表达,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具体可体现为一体化的历史观与多元论的历史观。一体化的历史观强调历史进程中的某种必然性和因果关系,凸显革命带来的前进力量,并衍化生产出以新/旧、进步/落后、光明/黑暗为核心的二元对立体系。多元论则偏重历史的偶然性,

  • 新世纪战争题材电视剧的精神症候

    关键词: 战争题材  电视剧  症候  精神  社会文化影响  21世纪  文化现象  

    在21世纪最初十年(2001--2010)里,战争题材电视剧(简称“战争剧”)的热播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时至今日,“战争剧”仍旧以这十年形成的新模式源源不断地被创作、生产、传播。因为本文研究的重心是“战争剧”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

  • 新历史叙事的拓展与类型化反思——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武则天”题材创作为例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历史叙事  武则天  类型化  创作  题材  反思  重新认识  

    20世纪以来,原生态历史叙事一去不返,它只能借助语言这个特殊媒介转换为具有文本性的遗留态历史,依靠遗留态历史而形成的叙述态历史更不可能获得真实的历史镜像。正是出于对历史的重新认识,自新时期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作家彻底放弃了对历史真实面目的索求。

  • 消费文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题材小说的叙事成规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消费文化  小说  题材  大学  叙事  消费主义  文化语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学题材”小说,产生于中国的消费文化语境之中,其叙述范式与特征,受到了消费主义文化逻辑的规约,换言之,亦即“大学题材”小说的书写主题、结构模式、人物塑造等诸多方面,不得不迎应当下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消费主义的文化幽灵宛若稠密的雨云,全面笼罩着“大学题材”小说

  • 婚恋观念与人的现代化——20世纪80年代问题报告文学中的婚恋观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问题报告文学  婚恋观念  人的现代化  中国传统社会  群体意识  社会交往  血缘关系  

    与商业文明更重视个体意识不同,中国作为农耕文明更重视群体意识,而这一群体意识的核心是“家”的观念,依傍“家”所建立的亲缘关系,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和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依据,中国人沿着父母——兄弟姐妹——亲戚——老乡——朋友的思路延展着交往的网络,非血缘关系也要千方百计转化为血缘关系,于是联姻、结拜等方法在中国传统社会...

  • “掘进”时代的心灵蒙尘——读阿来的《空山》

    关键词: 心灵  阿来  掘进  现代文明  物质欲望  20世纪  占有欲  

    20世纪以来,现代文明突飞猛进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物质欲望得到了超乎想象的满足,与此同时,也难以避免地带来精神的虚空与溃败,贪婪与自私诱导下的占有欲,毫无掩盖地暴露于文明的浮层之上,人们开始进行难以收束的掘金行为。我们发现,利益与功利诱使下的灵魂,早已不再纯粹,物质欲望下的精神毁损,已然悄无声息的侵蚀着我们被蒙蔽的心灵...

  • "坐标轴"上那些沉重异常的灵魂——评李佩甫长篇小说《生命册》

    关键词: 李佩甫  长篇小说  生命  坐标轴  作家出版社  灵魂  社会现实  社会关系  

    肯定是无意间的一种巧合,当我再次从李佩甫的《生命册》(作家出版社2012年3月版)中走出的时候,读到了作家夏榆谈论文学与社会关系的一段文字:“社会现实是我们存在的场域。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熟悉它的运行方式,洞察它的内在构造和肌理。

  • 迟子建小说中的乡土意识与历史解构——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额尔古纳  历史解构  乡土意识  20世纪9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  女性写作  女性作家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了自五四以来的第二次女性写作高潮。当时很多女性作家登上了文坛,她们的写作使新时期的文学更具意义。女性写作潮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持续了十多年,其中1985年是达到顶峰的一年。

  • 涂自强的前世今生——方方小说底层男性形象流变探析

    关键词: 方方小说  自强  男性形象  流变  大学生  父母亲  生活费  学费  

    2013年,方方推出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讲述了“蚁族”奋斗最终失败的故事。小说中的涂自强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怀抱着乡亲们东拼西凑的学费和“当上大官”的美好祝愿,涂自强进入大学校门。为了减轻父母亲的负担,涂自强靠做各种兼职攒足了大学期间的其余学费和生活费。

  • 文学摇滚与伤花怒放——“70后”女作家棉棉小说评析

    关键词: 美女作家  时尚文学  棉棉  小说  摇滚  领军人物  特立独行  

    棉棉是70后女作家的领军人物,与其他喜欢扮“酷”,愿意自封美女作家不同,嗓音沙哑的棉棉拒绝别人把类似的词汇放在她身上。但无论怎样不喜欢并拒绝另类封号,棉棉的小说和行为难以与另类划清界限。她的确是特立独行且有思想的“70后”作家,与同为“70后”领军女作家的卫慧相比,如果说卫慧的小说属于都市前沿时尚文学,

  • 中国农村叙事的一大收获——评关仁山的《麦河》

    关键词: 农村叙事  中国  关仁山  土地流转  叙事作品  现代作家  历史变迁  现代农业  

    在近现代作家有关土地、农村、农民的作品中,很少能像《麦河》一样有巨大的成就。在近现代农业土地流转的百年历史变迁中,这部反映中国农村叙事的收获性作品作为叙事作品的典范,为我们提供了一票难求的机会。其作品中除了洋溢着浓郁的土地情怀外,还表现出人物百态,表现出中国处于土地转型时期民众的精神状态。

  • 地域色彩中的各色人生——读王鸿达长篇小说《太阳岛》

    关键词: 长篇小说  王鸿达  太阳  地域色彩  人生  哈尔滨  

    很高兴看到作家王鸿达在《中国作家》2013年第3期上发表的长篇小说《太阳岛》。这位以写林区生活见长的作家,这次却写起了哈尔滨,写起了太阳岛。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转身,它表明王鸿达在内容的表达上正在进行新的尝试。但这样的尝试不是孤立的,它是王鸿达在已有的创作基础上的尝试。

  • 《盛京时报》“神皋杂俎”副刊十年与穆儒丐小说创作——1918—1927年《盛京时报》的文艺传播

    关键词: 穆儒丐  1927年  文艺传播  小说创作  副刊  东北文学  满族作家  

    1906年,《盛京时报》在东北沈阳创刊,1945年停刊。作为东北第一大报,穆儒丐是研究现代东北文学不能回避的满族作家。尽管此前人们对其有过研究,但也寥若晨星,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作家的穆儒丐与作为栏目主笔的穆儒丐还不尽相同。

  • 影视剧改编背后的图像学阐释困境分析

    关键词: 图像学  影视剧  困境分析  改编  阐释  艺术发展史  社会结构  同而不同  

    影视剧的改编绕不过图像。图像是各种影像的合称,是当今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发展史上就曾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够像今天的图像拥有着如此超凡的实力冲击人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图像是面向观众、面向接受者的,体现出图像接受的某些特点,由以前的“看图”到当今的“读图”,图像的接受特征因时代不同...

  • 现代西方绘画中的色彩表现与情感表达

    关键词: 色彩表现  情感表达  西方绘画  现代  物理意义  文化载体  真实情感  色彩情感  

    色彩,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客观存在,更是一种真实情感的表达和鲜活的文化载体。色彩能够表现人的心理与情感,这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绘画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情绪的渲泄;最终色彩的本质回归就是色彩情感精神的表现。从东西方绘画发展趋势而言色彩精神越来越被社会引起共鸣。

  • 五代和宋代山水画构图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画面构图  山水画  审美特征  宋代  艺术感染力  经营位置  第一印象  形式美  

    布局就是画面构图的问题,对构成画面形式美起着重要作用。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甚至对一张画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历来画家都十分重视。在主题确定后,画面的形象安排,组织的构图问题,从画面第一印象的“经营位置”角度讲,山水、人物、花鸟等不同体裁,都有各不相同的特点。

  • 四季美景入画来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哈尔滨市动力区文府街6-1号,邮编: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