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艺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文艺评论杂志是由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评论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媚俗与仿真:消费社会的文化征候——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系谱学研究之一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消费社会  社会理论  鲍德里亚  系谱学  仿真  媚俗  大众文化  

    消费社会的文化,又称为消费文化,是在消费社会中伴随消费活动而来的、表达某种意义或传承某种价值体系的符号系统。消费文化的产生以产品的丰盛和大众购买能力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加为基础,消费大众既是消费文化的创造主体又是消费文化的接受主体,因此,大众文化是消费文化的典型形态与本质属性,而大众媒介及其制造、传播的时尚既是消费...

  • 梅洛-庞蒂身体理论的文艺学建构研究

    关键词: 身体理论  文艺学  女性主义运动  社会生活  人口老龄化  西方学术界  消费文化  

    近年来,随着当代社会中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涨、资本主义消费文化对身体的侵占、人口老龄化的焦虑以及福柯对身体周遭生命权利的揭露与批判等,以身体性为议题的理论研究在世纪之交的西方学术界尤其是美国理论界正逐渐成为主流核心。这种现象导致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开始急剧转向探讨社会生活中的身体,从而为理解历史发展中相互承接关联...

  • 再论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关键词: 主观性  客观性  文学评论  文学作品  

    关于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之争,由来已久,中外美学界曾经为此争论不休,如今已然鲜有人提及,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争论了很长时间却没有结果,似乎进入了死胡同;二是随着唯心唯物之争的过时,主观性和客观性这些词汇也成了陈词滥调,不再适宜使用。

  • 想象与感悟

    关键词: 创造性想象  中国古代文论  中西文论  创造能力  运行机理  文学作品  

    从事中西文论比较研究的学者论及想象,多以中国古代文论术语“神思”对之,认为“神思”与想象最接近,笔者以为,此论值得商榷。想象本质上是一种创造能力,正因为此它才能与回忆、联想和幻想划清界限。本文立足于西方想象研究史,力图归纳出创造性想象的运行机理,并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例释其过程。在此基础上,论文第二部分我再比较想象和感悟...

  • 诗意的思考——关于当前新诗的一次问答

    关键词: 问答  新诗  诗意  诗歌创作  写作计划  现实生活  写诗  

    陈:请您谈谈您诗歌创作的历程,比如何时开始写诗,今后大致的写作计划,诗歌对您现实生活的影响,等等。

  • 人文话语发现与当前长篇小说批评问题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批评问题  人文话语  社会信息  文体要求  思想问题  价值问题  叙事  

    长篇叙事被称为巨型叙事,它体量大、题材广、技巧繁、人物众、反映的社会信息也复杂,所以,对长篇小说的批评研究也就相应地比其他文体要求更高一点,这可以说也是长篇小说的文体规定性所决定的。其中被规定的最重要的一个要求是,对于社会前沿思想问题的表达,和对一时代最高价值问题的发现与建构。

  • 乡村社会问题的艺术聚焦——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文学社会学考察

    关键词: 社会学考察  乡土小说  社会问题  文学  社会学批评  聚焦  艺术  乡村  

    在一个时期内,批评界曾对文学社会学批评讳莫如深,许多人甚至极力避免和反对社会学批评,也深恐别人把他划人社会学批评的队伍中去。这之中有逆反心理的原因,也有维护自身利益的原因。但由于忽视必要的社会学批评,在批评实践中隔靴瘙痒的现象也便经常出现。

  •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中外乡土文学比较

    关键词: 文学比较  生态批评  视域  现代小说  中国新文学  特殊类型  城市生活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曾经这样定义“乡土文学”:“……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换句话说,“乡土文学”是以城市生活为存在背景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现代小说,通过对比城乡文化的不同,实现对于城市文化的反思,表现作者有...

  • 现实批判与人性的深度勘探——评田耳长篇小说《天体悬浮》

    关键词: 长篇小说  现实批判  勘探  悬浮  天体  人性  中短篇小说  小说创作  

    回首2013年的长篇小说创作,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现象,就是一批早已在中短篇小说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70后作家,以群体性的形式集中爆发,推出了一批对现实和历史进行着鞭辟入里的深度勘探的优秀长篇小说。假若说这一群体此前的长篇小说写作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历史感“不足的问题的话,那么,到了2013这一自然年度,这一缺陷无疑已经得到了...

  • 北极光的神韵——迟子建小说的生态美学特征

    关键词: 生态美学  迟子建小说  美学特征  人与自然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  神韵  北极  审美关系  

    “生态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和各种生态理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一种崭新的美学观念。它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基本出发点,包含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包含着生态维度的当代存在论审美观。由生态学所衍生出来的生态美学从出现伊始便以关注自然为核心,...

  • 郑加真北大荒纪实文学的精神立场

    关键词: 纪实文学  北大荒  精神立场  国营农场  黑龙江省  作家  第一代  一等奖  

    北大荒第一代作家中,郑加真虽然不是作品最先引起轰动的作家,但他是涉猎体裁最广、数量最多、被读者长久关注的元老级作家。他的纪实文学代表作《黑龙江省志·国营农场志》(获全国史志评比一等奖)、《战斗在北大荒》、《北大荒移民录》、《北大荒六十年》、《中国东北角》等,准确系统地记载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这是共和国历史中最令...

  • 现代意识烛照下的人性书写——评俞胜的小说创作

    关键词: 普遍人性  现代文学史  小说创作  书写  社会属性  意识  生命形式  

    文学是“人学”,人性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人性的王国里,普遍的自然属性和具体的社会属性都应该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我们既不能偏激地强调阶级、革命、政治等具体属性而否定人性所本应有的生命、情感、欲望等普遍属性,也不能狭隘地以所谓的普遍人性而遮蔽具体的社会属性。自“五四”新文学以来,无论是鲁迅等抱着启蒙的目的对国民性的深刻揭示...

  • 《海浪》的叙事困境与全独白结构

    关键词: 文本结构  独白  困境  叙事  1931年  意识流技巧  

    自1931年出版问世以来,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海浪》以其独特的文本结构与娴熟的意识流技巧著称于世,被视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她的丈夫伦纳德曾经公开表示,《海浪》的艺术价值远高于伍尔芙的其他作品,即使是同样获得好评的《到灯塔去》也无法与之相比,至于《达洛维夫人》等则相去更远。虽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但伦纳德作为“布鲁姆斯伯里”...

  • 边界文化的融合者——从黄玉雪到任璧莲

    关键词: 双重文化  任璧莲  黄玉雪  边界  美国华裔  华裔作家  矛盾情结  华裔文学  

    美国华裔族群生活在祖籍国中国和宿主国美国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对身份的定位有着强烈的矛盾情结。这种矛盾情结和模糊性在华裔文学中表现得尤为复杂和微妙。身处祖籍国和宿主国双重文化的边界地带,揭示文化冲突、寻找身份定位成为华裔作家写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从20世纪第一位被美国读者广泛接受的华裔作家黄玉雪(Jade Snow Wong)到当代著名...

  • “传统”与“自然”的回归——中国当代艺术“精神走向”的透视

    关键词: 传统价值观  中国当代艺术  精神走向  回归  视觉艺术  生活方式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把人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世界成了地球村,一切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作为视觉艺术,绘画被高科技视觉媒介口来强大的冲击,快节奏的生活、商业社会的各种诱惑都在激荡和动摇着人们的精神信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价值观,文化艺术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审美价值的神圣功能正在发生动摇,或许成为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坚守和捍卫的领...

  • 材料、技艺与观念——技术现象学视域下的中西宗教建筑艺术比较研究

    关键词: 宗教建筑  建筑技术  艺术比较  现象学  材料  中西  视域  技艺  

    一、作为技术现象的宗教建筑艺术 宗教建筑是人们运用建筑技术在世俗世界中划定的特殊空间,人们必须把自己投到这特定的空间场域中去,在那里一切都获得了源头和意义。“一切宗教都是建筑的宗教”。基督教的教堂、佛教的寺庙、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道教的宫观,这些建筑都是认同感产生的地方,人们在宗教建筑空间的现实和虚拟之中体验天堂、乐同...

  • 论中国实验性水墨的“黑白”时空

    关键词: 水墨语言  时空转换  中国社会  实验性  20世纪80年代  陈述方式  语言体系  文化语境  

    20世纪80年代勃然兴起的实验性水墨,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水墨语言的现代化探索中,其陈述方式不断更新,其视觉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强。黑和白作为水墨语言体系中重要的元素,在实验性水墨中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面目,在水墨时空转换的同时,诠释着中国社会的当下文化语境和现代人的真实心灵。

  • 山水画的空间艺术

    关键词: 山水画  空间艺术  空间营造  以大观小  艺术效果  透视方法  

    中国最早涉及到山水画空间营造问题的画论是宗炳的《画山水序》,文中“将大缩小,不失比例”的理论在此之前从未有人提出过。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提到“以大观小”,是总结了唐宋以来山水画实践的一个理论概括。北宋郭熙提出了“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解答了用不同视点作画的艺术效果,体现了透视方法在山水画中的灵活运用。

  • 论晚明草书的缺失

    关键词: 晚明时期  行草书  中国书法史  书法水平  董其昌  黄道周  明代  规模  

    明代书法继宋元之余绪,崇尚帖学,擅长行草的书家很多。就行草书家的数量来看,明代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很突出的。有这样规模的行草书家群体,到晚明时期本应涌现出很多成功的书家,但却只有董其昌、王铎、傅山、黄道周等屈指可数的几位,他们之外的晚明行草书家,虽然规模庞大,但在整体书法水平上并不尽如人意,草书线条表现较为直白,缺乏内在...

  • 荆桂秋作品

    关键词: 荆桂秋  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  黑龙江省  美术家协会  硕士学位  研究生  花鸟画  

    荆桂秋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黑龙江省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创作研究室副主任,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北方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哈尔滨市动力区文府街6-1号,邮编: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