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研究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杂志介绍
文艺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研究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0257-5876
国内刊号:11-1672/J
发行周期:月刊
全年订价:¥640.00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本土经验 世界性 评价 西方中心主义 文化关系 中国文学 国际视野
近年围绕中国当代文学的争论,其实是普世标准和本土立场之间的错位与龃龉。首先,在国际化的语境与东西方文化关系中,我们一直纠结于中国文学的本土书写与世界意义之间的矛盾;其次,顾彬的"垃圾论"再次触动了中国文学界的敏感神经,他的观点除了个人的知识盲区以外还有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在作怪;第三,立足本土经验的理解是我们评价中国当代文学的...
关键词: 顾彬 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学术生产力 文化再生产 生产机制
从德国顾彬教授所谓"中国文学垃圾论"在中国的争议和流行,可以看出当代学术生产机制已经发生巨变,娱乐化、泡沫化已经成为学术生产力、文化再生产的机制性特征和主要获利方式。而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语言视角的批评,也同样不幸没有获得认真对待,从而忽略了有关现代汉语文学历史之痛的体认,忽略了语言问题中价值观和世界观内涵的关注。通过比...
关键词: 语言问题 中国新诗 翻译体 语言力量 20世纪 文化体系 中国诗歌
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诗歌已不可能只在自身封闭的语言文化体系内发展,它需要在“求异”中拓展、激活和变革自身。在“五四”前后,翻译对一种新的诗歌语言曾起到“接生”作用,在此后新诗的发展中,翻译,尤其是那种“异化的翻译”已成为新诗“现代性”艺术实践的一部分,成为推动语言不断变革和成熟的不可替代的力量。“”后期,正是“翻译体...
关键词: 古代文学艺术 中国社会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 人本精神 社会教化 自我革新 与时俱进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具有五个主要特征:一是独特的地理和民族背景使它既丰富多彩,又具有强烈的趋同性和凝固力;二是具有强烈的人本精神;三是社会教化与个体抒情并重的多重功能;四是与时俱进与海纳百川的自我革新能力;五是尚中贵和与气韵生动的审美趣尚。这些特征说明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直观地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
关键词: 结构分析方法 故事类型 诗本事 唐 解读 价值观念 叙事结构 诗人
以往,我们经常把唐诗本事故事看作是了解一个诗人的性格和他写作的具体情形的渠道。本文意在说明,唐诗本事故事主要以口头流传的方式传播,故事里诗人的名字和诗的内容,都会随故事口耳相传而不断变化。因此,这些故事不见得是说明一个诗人怎样创作、一首诗怎样生成的史料。本文尝试采用研究口头文学时常用的结构分析方法,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考察一...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情感生活 访谈录 中国人 教授 国际合作项目 东方大学
史华罗(Paolo Santangelo)教授,1943年生于意大利戈里齐亚市(Gorizia),1966年毕业于罗马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亚洲研究系教授和系主任,现任罗马大学东方研究学院教授。曾长期担任意大利汉学学会理事、欧洲汉学学会理事,并參与历届欧洲汉学年会,多次参加欧洲和亚洲的国际汉学会议。意大利《明清研究》期刊的创办人和主编。...
关键词: 电影产业 资本形态 形象构建 国家 政治资本 经济资本 艺术性 21世纪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直接将文化产业推向社会发展的前台,其资本构成出现十分复杂的状态。就电影现状而言,政治资本、文化资本积极转换成经济资本,但繁荣电影产业的正确思路应当是,积极寻求艺术与政治的某种融合,从艺术角度理解主流政治、完成政治认同与身份重塑,并因其强烈的艺术性、感染力,产生出消费诉求,从而完成商业资本的实现(影院的高票...
关键词: 主流电影 中国电影 嬗变 文化品格 生态建设 文本形态 社会现实 娱乐性
立足产业,以资本为纽带,重建具有东方文化品格的良性电影生态,是当下中国电影孜孜以求的目标。为回应电影生态建设的新诉求,21世纪头十年的中国主流电影,在文本形态、文本与社会现实,以及自身的娱乐性等方面,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建设,特别是近年"介入性电影"的发展尤为突出。它围绕着资本的增值,并在国家话语的强力干预下,通过观众与社会现实...
关键词: 身体规训 革命样板戏 演变 现代戏 权力话语 考察对象 身体形象
本文以《智取威虎山》六个版本的演变为主要考察对象,从"权力话语"、"朋友的身体与敌人的身体"、"世俗性身体的退场与革命性身体的入场"以及"神性的在场与身体的规训"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身体图景所发生的改变及其原因,探讨这些改变所凸显出的权力烙印于身体之上的方式。本文指出,多层面、长时期、高强度的规训生成《智取...
关键词: 身体 农民 电影 现代性叙事 政治 传统中国 情节单元
无论我们选择何种路径来重访"新时期"电影,传统与现代的对立都是难以绕开的窄门。其间出现的种种现代性叙事在把农民指认成传统中国的象征时,也都不约而同地把农民的身体挪用作为有效的修辞装置。小到漱口刷牙,大到生病、怀孕与身体的残缺,借由农民的身体衍生的故事,往往是"新时期"电影在想象一个现代中国时不可或缺的情节单元,也是在新的历...
关键词: 艺术观念 艺术史 中国 艺术创作方法 知识体系 文化现象 核心价值 20世纪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观念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各有差异。中国原有的审美核心价值和艺术创作方法有两种体系,本文考证了其中一种的性质和意义。这种"主动的艺术"发生在汉末到东晋之间,其代表现象是书法,并经由两宋,在元初达成书画统一,进而在明代到清初完成,其后衰弱,最后在20世纪初接受西方艺术观念之后被遮蔽。这种被遮蔽的艺术...
关键词: 中国画 字思维 姊妹艺术 书画同源 诗情画意 媒介工具 表意方式 艺术特征
对中国画特点的研究,一般较多将着眼点放在其与姊妹艺术如书法、诗文的关系方面,诸如"书画同源"、"诗情画意"等议论。然而,如能跳出传统思路之外,从思维、媒介工具、作者特性等更为基础的层面分析中国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可以看到中国画的表现方式其实与汉字的思维表意方式有着相当内在的联系,中国画的许多艺术特征都可以从汉字思维的特点...
关键词: 40年代 20世纪 山水画 李可染 中国画创作 革新 山水写生 形神兼备
李可染的山水写生具有三层意义:其一,解决"形神兼备"的造型问题,这一点深受徐悲鸿的影响;其二,对景创作,解决"新诗"的意境问题,这是对20世纪40年代老舍"尝试新诗"挑战的回应,关涉到山水画现代转型的"灵魂"问题;其三,写生只是进入中国画创作的准备阶段,笔精墨妙的"化境"阶段,需要艺术家以一生的实践去达致,这层意义也是对傅抱石"写实...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手抄本 陶渊明 田晓菲 得失 古典 研究著作 终结性
一对于一部人文研究著作来说,最有价值之处常常不在于它得出多少终结性的论断、真理,而在于它如何激发、刺激了我们的思考,使原来被视为理所当然的、陈旧而丧失活力的世界与秩序焕然一变,又成为全新的让人充满探索激情的神奇世界;
关键词: 近代日本 中国绘画 交流史 现代风格 中日文化交流 西方绘画 明治维新 绘画学习
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可追溯至二千多年前。明治维新前,由中国绘画传播至日本的"汉风"样式在日本绘画中占据主流。随着社会革新及与西方交流的增多,日本绘画学习了西方绘画的各种要素,形成了具有鲜明本国特色的近代日本绘画风格。
关键词: 云南 包装设计 品牌 民俗风情 生活方式 饮食爱好 文化底蕴 产业链
"云南十八怪"本是与云南独特的民俗风情相关的奇闻异趣。这些奇闻异趣体现在生活方式、饮食爱好及穿着打扮等诸多方面,富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流传广影响大。云南各地特产也以怪为名,以期扩大影响,形成一条特色产业链。但是不少产品虽然质量上乘,但品牌形象力不足、影响力不大、
关键词: 漆艺术 社会 生态 当代 学科意义 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址 河姆渡
中国大漆素有"国漆"之身份,漆艺已跻身"国粹"行列。漆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工艺。说它古老,是指手工意义上的漆艺,从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朱漆大木碗的髹漆艺术来看,人类从事漆艺活动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说它年轻,是指作为学科意义上的漆艺,
关键词: 审美内涵 表现特色 中国画 线描 客观世界 客观真实性 艺术家 视觉符号
作为艺术的线条,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视觉符号。人类在运用艺术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抽象而产生了线。因而,"线"作为最基础的绘画语言和构成形式,广泛为世界艺术家所钟爱。然而由于视觉艺术中"线"的"虚拟性"、"超自然性",或者说是它的非客观真实性的特色,
关键词: 标本 皮肤 书籍设计 视觉信息 物质性
学界从来不缺少与书籍物质性相关联的诸多讨论与实践。何为"书衣"?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在此并不需要把时间花在阐释已然清晰的概念上。但是,现代书籍设计发展至今,使用"书衣"一词来归纳一本书的视觉信息,不免显得陈旧而危险——仿佛近似于一种观念的倒退,
关键词: 本质内涵 意象 中国传统 人与自然 画学思想 创作方法 创造规律 生命形态
中国传统写意画的精髓是其画学的本质内涵——"意象"理念,我们对传统所关注的应该是具有东方特色的,以"传神"、"写心"、"画气"、"比兴"、"诗化"为特征的创作方法。关注点应在于传统画家对人与自然合一的造形观、对天地间自然生命形态感受的尊重以及相应的画学思想和艺术创造规律,
关键词: 敦煌写经 南北朝 写本 书法史研究 原因 书风 南朝 研究者
南朝的书法极富特色,具有较大研究价值,然流传写本并不多,而敦煌写经正可以填补南朝书法史研究在这方面的空缺。以往的研究者往往把南朝和北朝写经置于一处统称为六朝写经,笔者认为似缺乏严谨性,且易误导观者,
关键词: 绘画色彩 应用 特性 客观自然 19世纪 写生色彩 自然风景 印象派
1.以印象派为代表的西方写生色彩是对客观自然的直接反映画家莫奈是19世纪法国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要求画家应尽可能地直接接触自然,对所画题材须亲自观察,将自然风景、
关键词: 文化批评 研讨会综述 中国文艺学 人文学者 对话平台 批评类型 公共性 互联网
文化批评是近些年在中国文艺学界兴起的、以公共性为突出标志的批评类型,它不仅面向专家,更面向公众写作,是人文学者就社会重大话题与公众展开对话的方式。在作为交往对话平台的互联网日益普及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了文化批评,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建设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 中国当代文论 国际学术 研讨会综述 中国文论 比较视野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始终是重要的理论思想资源和强大的文论话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学界加大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介和研究力度。在此背景下,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当代中国 文化价值取向 研讨会综述 传统价值观 价值判断标准 社会各阶层 消费社会
本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向消费社会的转型,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思想观念都经历着丰富而深刻的变化。在这场转换中,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流行的、对国人价值观影响很大的文化形态,其发展的态势及未来走向如何?是否确立了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大众文化的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
关键词: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绘画观 心师造化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法自然 六法
唐张躁有名言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言极简,意极深。"师造化"论可远溯至谢赫"六法"论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以及五代姚最提出的"立万象于胸怀"及"心师造化"的理论。关于"心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明代唐志契延伸为"画不但法古,当法自然",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