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艺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文艺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研究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与文化症候

    关键词: 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  文学  文化症候  知识分子  启蒙话语  20世纪  中间地带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20世纪的中国革命中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处于两大阶级阵营的中间地带,他们的革命、启蒙及其动力从何而来?本文试图以一个世纪以来几个时间节点上的小说为案例,从文学的角度发现历史解读的线索。小资产阶级先是作为启蒙者,后来又作为被教育者,再往后又被贬为革命的对象,这一系列的身份转换无不体现出革命话语或阶级话语...

  • “共同美”、大和解与新差别——再论新时期文学的起源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共同美  差别  和解  美学主张  起源  学科意义  阶级性  

    本文从1977年"共同美"的提出与讨论入手,借助相关史料还原"共同美"这种美学主张的由来,分析其文化政治内涵。和20世纪50到70年代的"阶级美/阶级性"相比,"共同美"讨论给出了一组替代性的范畴"共同美/普遍人性",这组范畴成为"新时期"文学奠基性的美学观与人性观。从"阶级美"到"共同美",美学的和解构建着阶级的和解,这体现在王润滋...

  • 文学研究中的城乡意识错乱及其根源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城乡文化  城市化进程  错乱  意识  文学语境  城市文化  中国现代  

    在中国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殖民历史语境和当代城建思维导致了城建先行、城市文化滞后的"片面城市化"格局。在此情形下,如果忽视城市文化作为文学语境的特殊性,就容易忽略城市文化和城乡文学之间特异的对应关系,造成对文学史和当下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的误读。为了矫正与西方文学和文化理论简单比附的研究偏差,应对文学中的"侨寓者"、"城市异...

  • 微信场域下的中国电影批评生态

    关键词: 电影批评  中国  生态  场域  文本批评  媒介素养  文化社会学  知识社会学  

    当下炙手可热的微信影评催生出了一个"人人都是批评家"的全民影评时代,全方位地变更着以往的中国电影批评生态。探究微信影评的生产机制,有必要将其纳入到知识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在文化生产场中考察微信影评与生产者、分配者、接受者以及社会世界等诸要素之间的动态关联。在文化场中多重要素的共同促发下,微信影评在文本话语形态上呈现...

  • 陈维崧与阳羡词派新论

    关键词: 词派  陈维崧  词学主张  创作实践  相互作用  自我总结  主要表现  艺术取向  

    阳羡词派在柳洲词人开启的"变调"基础上,从尊体论、创作论、风格论三个互为关联、相互作用的层面,进一步建构以作者情志为元素的具有包容性和开拓性的词学主张。该主张既为词坛起废振衰、实现中兴之需,又为阳羡词人创作实践的自我总结。其创作实践主要表现为:在回归"变调"中,"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以强烈的感事性拓宽词境;在包容并蓄...

  • 尊体意识与典范追求——以清词序跋为中心

    关键词: 尊体意识  清词  序跋  立言不朽  唐宋文人  词体文学  文学作品  创新意识  

    文学作品能够传世是作家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寄寓着作者藉以传人、立言不朽的渴望。词史上,唐宋文人认为词体卑微,多以游戏态度为之。虽然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从不同的途径提出尊体策略,但有宋一代,尚未将立言不巧的观念赋予词体文学。至清代,情况得以改变,清人大多认为词能传人,藉以不朽。这一观念在清词序跋中得到充分的阐述,是清词尊体...

  • 宋金行人文学活动之空间阐释

    关键词: 地域空间  文学活动  行人  宋  阐释  特殊时期  空间构成  社会空间  

    宋、金行人作为宋、金和战百年期间奔走往来的联系使者,是宋、金对峙这一特殊时期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其奉命往来南北的出使行为客观上造成空间移动现象。这种空间移动不只是直观上地域空间随行人出使路线而发生迁移,参与空间构成的其他元素也在悄然变化。除了可见的物理(地域)空间,附着于其上的社会空间、行人心理空间以及艺术构想空间均...

  • 宋代“穷而后工”论之异说考

    关键词: 宋代  文学批评  诗学批评  文化心理  内心体验  知人论世  社会身份  

    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论在得到宋人肯定之余,也引起一些异说与质疑。异说的提出者有张耒、周必大、吴子良、刘克庄等人,他们或举出"达"而后"工"的例子,或强调以诗文"鸣国家之盛"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宋代的文学批评者对文人处境、内心体验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理解变得更加宽泛、更具发散性。像陆游、刘克庄对"穷而后工"或不"工"的看法并...

  • 传承与创新——黄修己教授访谈录

    关键词: 黄修己  教授  访谈录  赵树理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创新  传承  

    黄修己,1935年生于福建福州,195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后任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系列著作:《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和《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等,并主编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集》等。另有关于赵树理研究的系...

  • 被“看”的影像与被“玩”的影像:走向成熟的游戏研究

    关键词: 娱乐游戏  成熟  影像  游戏理论  研究成果  关联性  

    在简单回顾娱乐游戏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文章重点评介和讨论游戏研究和游戏理论的兴起和成熟,认为游戏研究的学科化历程离不开游戏的"跨学科"品格和游戏的"媒介特殊性"之间的探讨和争论,而电影和游戏之间的关联或非关联性,正是这一争论的具体表征。不过,晚近电影的VR探索和高帧率实践,以及包括《游戏帝国》、《游戏理论读本》在内的一批纵深化...

  • 互动和故事:VR的叙事生态学

    关键词: 叙事理论  讲故事  生态学  vr技术  电影传统  互动环境  虚拟现实  影视业  

    VR(虚拟现实)在大举进军影视业的同时,提出如何用VR讲故事的问题。VR在制造"沉浸性"上的优势给叙事带来机遇,而其必不可少的"互动性"也对叙事提出挑战。互动性和故事性构成VR叙事的两个纬度。VR技术特征本身对叙事的要求、当下VR影视实践的变化趋势、VR电影和电影传统可能发生的交集以及纯粹叙事理论上的推演,对这四个层面的分析皆表明:...

  • 交互纪录片:一种纪录片的新范式

    关键词: 纪录片  交互  范式  新媒介环境  时间蒙太奇  美学特征  形式构成  传统  

    交互纪录片是纪录片艺术在新媒介环境下的一种新范式。同传统纪录片一样,交互纪录片也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就交互性而言,通过作者与观众之间传受身份的张力及其相应的交互叙事,交互纪录片实现了作者、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有机交互;就美学特征而言,不同于传统的时间蒙太奇,交互纪录片在形式构成上遵循着空间蒙太奇的法则,从而使其真实美学呈现为...

  • 以“传统”开创“现代”:艺术史叙事中被遮蔽的民国初年北京画坛考

    关键词: 民国初年  艺术史  北京  遮蔽  传统  叙事  中国近现代  

    如今,几乎所有关于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撰写,都无法离开作为"新文化运动"之组成部分的"美术革命论"这一前提。此论是1919年由陈独秀在一篇简短的书信体文章中提出来的,其核心观点是要以西方的写实主义来改造所谓"落后"的中国绘画的"传统"。现在,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对20世纪艺术史影响深远的一个口号。然而,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这一"美术革命...

  • “中国画”与“日本画”的概念命名比较

    关键词: 概念结构  中国画  日本画  近代国家观念  社会意义  现代化进程  文化渊源  民族绘画  

    中国、日本的文化渊源深厚,民族绘画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伴随着两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也产生了作为"国画"的"日本画"与"中国画"概念,二者都是在国粹主义思想背景下,作为对抗西方绘画的文化策略,代表着对民族身份的自我确认。在两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日本画"与"中国画"概念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演变。本文即在这样的语境中,比较两个...

  • 作者死了,作者万岁!——科特尼·莱曼《莎士比亚遗骸》的电影作者论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电影改编  作者论  20世纪90年代  遗骸  问题意识  突破性  

    一20世纪90年代,莎士比亚戏剧的电影改编迎来一个新的高峰,相关专题研究也伴随这股潮流同时兴起。这一时期的新的著作、成果凭借它们具有突破性的问题意识、理论方法和视点思路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 重铸·融汇·坚守——第七届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相关学科  文艺学  研讨会综述  融汇  暨南大学  文艺研究  文学院  

    2016年11月11日至13日,由暨南大学文学院、暨南大学文艺学学科以及《文艺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惠州南昆山隆重召开。

  • 摇晃的海

  • 海色斑斓背后的理性沉着——汪明强海洋油画的视觉建构

    关键词: 中国油画  20世纪80年代  视觉  海洋  沉着  理性  写实主义风格  绘画语言  

    在中国油画发生巨变的近三十年来,汪明强从最初的时代窠臼中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油画创作道路。他一直坚称—个画家不能脱离特定的语境而形成独立的绘画个体,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学院派古典主义油画蔚然成风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写实主义风格,到逐渐摆脱因迷恋艺术技巧和图式而对照片进行的"二次复制",再到受特定地域文化、自然景观的影响形成自...

  • 歇海

  • 孙亿文油画

  • 假日海滩

  • 杨丰齐油画

  • 李呈让油画

  • 修茹中国画

  • 朱建高油画

  • 初春

  • 那年冬

  • 暖阳

  • 春到杨木沟

  • 祁连山印象

  • 甘南藏族民居

  • 记忆

  • 有云彩的风景

  • 北京胡同一角

  • 余静贵平面设计

  • 祝海珊平面设计

  • 林风眠 平山郁夫作品

  • 横山大观 高剑父作品

  • 渔码头·序曲二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