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艺争鸣杂志

杂志介绍

文艺争鸣杂志是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争鸣杂志创刊于1986,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放宽评价尺度,扩大研究范围

    关键词: 评价尺度  现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学科  价值标准  审美价值  文学的价值  评价标准  

    现当代文学学科发展到目前,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作为学科它如何向前发展?在哪里以及如何突破?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我认为,在现当代文学研究诸多“得”与“失”中,评价尺度和研究范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总体来说,我们的范围视野过于局狭,评价尺度过于偏执。我们的文学评价标准大致可以概括为“新文学本位观”,即以“五四”时形成的“...

  • 中国新文学与现代中国精神谱系——《中国新文学图志》新序及小序

    关键词: 中国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谱系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序  90年代以来  中国古典文学  

    80年代,杨义先生曾以中国现代小说研究而一举闻名,学界称之。进入90年代以来,杨义转而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古典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现在,他又将目光重新转向自己的学术策源地——中国现代文学,着重于中国古今文学的整体性、主体性和对现代文学学科的反思性研究。《中国新文学与现代中国精神谱系》一文,便是...

  • 文学史研究的“陌生化”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写作  创新思维  审美趣味  人文立场  批评态度  

    程光炜先生的《文学史研究的“陌生化”》一文注意到研究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所谓“陌生化”就是指如何面对本学科的“公共经验”问题,而“公共经验”则是指许多学人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追究、辩驳和研究的一个结果。程文认为“公共经验”是属于学者各自年代的语境、知识、审美趣味、人文立场、批评态度和研究方式等等方面的综合体,而“陌生...

  • 为真正的教材型文学史一辩——现代文学史质疑之四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教材  文学史写作  学术型  

    类似的话我们一个时期以来听得已经够多,以至于已经听不出其中有什么大的毛病了。那就是在谈到已有的文学史时认为,文学史的写作大体可以分成学术型和教材型的两种,之所以造成上千种平庸的文学史的存在,就是因为教材型文学史写作的泛滥成灾。

  • 现有中国文学史的评估问题——从“1600余部中国文学史”谈起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评估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文化教育  改革开放  文学史观念  社科研究  

    进入新时期以后,随着中国文化教育和社科研究行业的高速发展,随着“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提出和文学史观念、范式的探讨不断被深化大陆地区中国文学史著作的出版,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以内地出版的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例,即完整的现代文学断代史,从1951年到2007年,我共检索到119部。其中,改革开放之前的20年,出版了10部,平均...

  • 重新审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审美  新时期文学理论  意识形态理论  文艺理论  机械反映论  社会责任感  中国特色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是我国当代文艺理论中具有较高成就、影响较大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她是以钱中文、王元骧、童庆炳等先生为代表的学者,在对文学机械反映论进行审美修正,创造“审美反映”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在80年代文论界,她以其论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稳健的理论作风、独立的学术意识、开阔的学术视野、深入的理性思考,恢复...

  • 审美意识形态:走出文学本质论——对“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的反思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本质论  20世纪80年代  社会文化背景  理论主张  权威地位  本质问题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主张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很快就在学术界确立了其在回答文学本质问题方面的权威地位,90年代之后随着童庆炳教授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在全国各地发行而产生了广泛影响。2000年,童庆炳教授将“审美意识形态论”命名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招致了多方的反对意见,不少学者开始撰文质...

  • 文学终结论:文学理论的救赎与反思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救赎  全球化时代  文学研究  电信科技  

    朱国华教授《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一书的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是值得关注的事情。这是一本有关文学终结的书,更明白地说,这是一本宣扬“文学终结论”的书,它是要用一本书的规模论证文学的时代已然终结。这毫无疑问将引起争议,事实上,这本书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场激烈论争的结果。这场论争肇始于2001年美国...

  • 德里达:翻译巴别塔

    关键词: 巴别塔  德里达  翻译  复数形式  形式对应  以色列人  des  

    德里达1985年发表的《巴别塔》一文,公认是他影响最大的一篇《圣经》解读文献,也是他最集中讨论上帝之名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翻译的不可能,但是翻译不可能的同时又是翻译的不可或缺。《巴别塔》(Des Tours de Babel)的标题本身被认为就暗藏了许多玄机:首先,des固然是冠词,可是德里达为什么选择用复数形式,复数形式对应后面“塔”...

  • 文学与批评:“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以几部经典作品为例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经典作品  言说方式  文心雕龙  文学创作  文学评论  宗经  五经  

    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批评那种“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的倾向。显然,在“励德树声”方面师圣而不在“建言修辞”方面宗经是过于看重五经的“说什么”而过于看轻五经的“怎么说”,是完全忽略“五经之含文也”。刘勰所批评的这种倾向,在我们今天的文学评论中依然存在:读者或者评论家所关注的中心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批...

  • 坚守文学研究的审美维度——童庆炳学术研究述评

    关键词: 学术研究  文学研究  童庆炳  审美维度  20世纪80年代初  述评  当代中国文学  中国古代文论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直到21世纪的今天,童庆炳始终活跃在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界的前沿。从“文学审美特征论”的提出、心理美学和文体学丛书的编撰,到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实践、文化诗学的构想,他的思考紧紧追随着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但他从不一味地追踪学术热点,而总是以对话的姿态参加各个时期、各种话题的讨论,既保持开放...

  • 巴赫金与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话语

    关键词: 文学理论话语  当代中国  高等教育出版社  巴赫金  北京师范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  苏联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提出的口号是“苏联的今天是我们的明天”。于是在中国的工厂、企业和大学到处都是苏联人的身影。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有许多苏联专家在我们教室的讲台上,用绝对权威的姿态,宣扬着他们认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例如,当时1956—195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授文学理论是维·波·科尔尊教授(他...

  • 从大众戏谑到大众感奋——《集结号》与冯小刚和中国大陆电影的转型

    关键词: 中国大陆电影  冯小刚  大众  戏谑  相知  片尾  姚远  

    在《甲方乙方》片尾,葛优饰演的姚远说的最后一句话是:“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这话外音与随即屋外纷扬的雪花、姚远与周北雁结婚的喜庆场面等交叠一起,再伴随着题为《相知相爱》的片尾曲:“经历的不必都记起,过去的不会都忘记。有些往事,有些回忆,成熟了我,也就陶冶了你。相知相爱,不再犹豫,从我们目光相遇的那一刻起。相知相...

  • 梁启超“趣味”说的理论构架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梁启超  构架  中国现代美学  反功利主义  美育思想  学术贡献  美学思想  

    作为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重要奠基人与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与王国维、蔡元培同处于19、20世纪之交中西古今文化撞击交汇的历史交叉点上,处于中国美学、文论与文化由古典向现代拓进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梯之上。但是,由于社会的政治的种种复杂因素,也由于梁启超本人的极大复杂性,长期以来,梁启超美学与文论的研究相对滞后,其整体面貌及其相关...

  • 梁启超的“美文”研究及其开创意义

    关键词: 梁启超  开创意义  中国文学  理论批评  艺术门类  逻辑体系  思维方式  

    所谓“美文”,是梁启超对中国文学中的韵文的称谓,尤其诗歌更集中了“美文”的特点。诗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古人对诗的批评、研究,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诗话”。这种形式很灵活,内容也比较随意,因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批评,也缺乏系统的逻辑体系。到了现代,受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诗论的形式系统化、体系逻辑化了,而且着重从审美的角...

  • 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

    关键词: 美育思想  梁启超  中国近代学术史  资产阶级  文学领域  理论贡献  学术界  政治家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也是颇有影响的清华研究院文科四导师之一。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梁启超是开风气之先的学术奠基者,特别在史学与文学领域建树颇多,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对他在美学与美育领域的成就之高低,前期与后期之关系,具体的美学与美育理论贡献等在学术界仍然有着一定的分歧,需要进一步研讨。本文试图对于以上问...

  • 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梁启超  价值  历史进程  中国美学  文化财富  思想发展  代表人物  

    从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梁启超无疑是由古典向现代拓进转型的重要开拓者、奠基人与代表人物之一。他与王国维、蔡元培等同处于上个世纪之交中西古今文化撞击交汇的历史交叉点上,如果我们要科学地研究与观照中国美学思想演进的历史轨迹、整体面貌与经验得失,就不可能逾越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梯。但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复杂的原因,梁启...

  • 文学复古与中原文化传统——从韩愈到李梦阳

    关键词: 文学复古  文化传统  中原文化  李梦阳  韩愈  文学革新  中国文学史  古体  

    文学与文化的革新之变,由于其呈现的形态和演进的方式不同,存在着激进与复古之分。人们往往将复古视为保守,而轻视它革新的内容与实质。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多数的复古体现了具体历史时期的创新,中唐的韩愈与中明的李梦阳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复古作为文学革新的口号,振兴文坛,开启一代文风,不仅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复古”传统,而且对中原文...

  • 刘长卿的龙门诗旅

    关键词: 龙门山  刘长卿  诗  山林  欧阳修  洛阳  山水  题咏  

    “洛都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洛阳龙门位于洛阳南郊,风景优美,“龙门山色”就是对其最好的形容。《庄子·知北游》中说:“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对于如此秀丽的山河,骚人墨客无不纷纷登临游赏,题咏纪念,如欧阳修在《和龙门晓望》中说:“烟岚明灭川霞上,凌乱空山百鸟惊。”山雾弥漫,百鸟惊飞,鸟的呜叫声划破了原本...

  • “超越主义”与中国生活批判——谈几位豫籍作家的寓言式写作

    关键词: 寓言式  写作  超越主义  作家  批判  生活  中国  寓言性  

    在新时期河南文坛上,有几位作家的写作多次被评论者认为具有典型的寓言风格。王鸿生早在1987年就开始探讨乔典运小说的寓言性,而近年来对于刘震云、阎连科小说的寓言性的认知更是在评论界达成了共识,也有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专门探讨刘震云、阎连科小说的寓言性。可以说,他们作品的寓言性特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么,他们的这种所谓的寓言性特...

  • 《作家》杂志 宗仁发 主编 2008年2期要目

  • 聆听心灵的呼声——记四川画家何多苓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初  画家  四川  心灵  代表人物  个性特色  写实主义  

    在当今中国画坛上,何多苓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特色的人物。1982年,油画《春风已经苏醒》以下简称《春风》)的公开发表,使何多苓几乎在一夜之间获得全国性的声誉,其后,他便与罗中立等人一起被看做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起的“伤痕美术”及“乡土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但何多苓却认为自己“长期被归入伤痕美术是个误会”。事实上,何多苓的确...

  • 四川画派的常青树:张晓刚的艺术追求

    关键词: 艺术追求  画派  四川  20世纪80年代  艺术表现手法  先锋精神  中国当代  艺术道路  

    20世纪80年代,四川画派以其所具有的先锋精神引领着全国油画的潮流,此时的张晓刚则是刚出茅庐追逐着乡土的潮流;21世纪的今天,张晓刚走到了中国当代油画的潮头浪尖,四川画派却似乎在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在这种有趣的位置互换中,我们却发现他们事实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对于张晓刚来说,他在艺术道路上所进行的探索总是没有止步的,在...

  • 高小华与“伤痕美术”及“四川画派”

    关键词: 美术界  四川  画派  伤痕  20世纪80年代初  中国当代  油画家  代表人物  

    四川画派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美术界对四川“伤痕”、“乡土”时期出现的四川油画家及其创作的统称。当时,高小华和他的同学程丛林、罗中立、何多苓、朱毅勇等以卓越的创作实绩在国内引起了对四川油画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其代表人物的作品在国内外大型拍卖会上屡创新高,引领着中国当代油画的潮流,“四川画派”炙手可热。“四川画派”已...

  • 张建华国画作品

    关键词: 国画艺术  张建华  中国美术馆  美术家协会  作品  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生导师  美术学院  

    张建华简介: 张建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书画院聘任画家,长春市书画院聘任画家。《高原暮色》全国第十届美展入选获优秀奖,并被浙江美术馆收藏;《高原有痕岁月无声》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宋学智油画作品

    关键词: 油画作品  宋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油画学会  美术学院  智  艺术研究所  副教授  

    宋学智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员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 王连敏版画作品

    关键词: 版画作品  东北师范大学  协会会员  艺术学院  学士学位  美术学院  版画艺术  美术家  

    王连敏简介: 1962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现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版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 陈玉青摄影作品

    关键词: 摄影作品  广州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  研究生课程班  广告艺术  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  

    陈玉青,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9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1996年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2002年于清华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研修班结业,主要的研究专业是广告艺术与设计和摄影,系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为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广告艺术与设计系的讲师。作品曾发表于《...

  • 吴敬忠油画作品

    关键词: 油画作品  四川美术学院  平面设计作品  西南民族大学  艺术学院  视觉设计  绘画作品  美术刊物  

    吴敬忠简介 吴敬忠 1971年生于四川邛崃,199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长期从事油画水彩创作及平面视觉设计。绘画作品多表现川西风情和高原风光,多幅画作发表于国内美术刊物。其平面设计作品曾获文化部和中国设计师协会颁发的2004中国品牌设计大奖。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邮编: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