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艺争鸣杂志

杂志介绍

文艺争鸣杂志是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争鸣杂志创刊于1986,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转智成识:论文艺学的逻辑出发点识

    关键词: 文艺学  逻辑出发点  文学理论  实用价值  研究人员  智  

    长期以来,作为文艺学的教学与研究人员,本人与诸多同行一样,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的困扰:文艺学(或文学理论,文学学)是有价值的吗?我这里说的发难者并非是指那些处在知识场域之外的人士,他们对所有缺乏实用价值的东西都普遍抱有怀疑立场,他们的责难其实也适用于例如“

  • 论后现代美学对现代美学的“身体”拓展——从康德美学的身体缺失谈起

    关键词: 后现代美学  康德美学  知识体系  逻辑出发点  审美对象  审美主体  审美活动  

    本文所探讨的“身体”不是作为一个审美对象来存在的“身体”,而是在审美活动中作为审美主体感受载体的“身体”。之所以说后现代美学观念在“身体”纬度对现代美学的知识体系产生了拓展,是因为现代美学是以视觉、听觉快感为核心和逻辑出发点来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的,

  • 1949年的边界意义:当代文学的发生背景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  发生背景  边界  20世纪文学  观念变革  文化  叙事  

    当代文学史的分期、划界白新时期文化观念变革以来,就一直有多种主张。“20世纪文学史”概念基本是持取消立场的,因为20世纪文学作为一个叙事整体出现后,当代文学自然就不再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它作为一个整体逻辑的文化延伸,反映出来的仅仅是大历史时段的裂变消息,

  • 试论20世纪末平民文学的兴起——兼谈当代文学史研究三维坐标空间的构建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研究  三维坐标  平民文学  80年代后期  政治意识形态  尘埃落定  文学史家  

    随着21世纪的来临,整个20世纪可谓尘埃落定。但是,所谓的当代文学史(按一般的看法,即1949年至今的文学)的书写依旧是横亘在文学史家面前的难题。带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观烙印的传统文学史观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曾经遭到以“重写文学史”

  • 寻求中国文学研究的新境界——杨义《中国新文学图志·新序》笔谈——回眸策源地,新序赋宏文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杨义  古典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  出版座谈会  90年代  

    杨义先生自上世纪90年代转向古典文学研究后,仍然时时眷顾现代文学这块策源地。早在《杨义文存》出版座谈会上,钱理群先生就希望杨义先生能在适当时候反观现代文学。现在杨义先生借《中国新文学图志》重版之际。写下了六万字左右的长文《中国新文学图志新序)(以下简称《新序》)。

  • 全新学术境界上的全新追求

    关键词: 学术境界  图片选择  出版  文学史  互文性  

    《中国新文学图志》在出版十余年后此番再版,不仅是市场和出版的需要,更是本书作者积此十余年的学力,在全新的学术境界上的一次全新的追求。即使在今天来看,十余年前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图志》以报刊为经络组织全书的文学史构架、图史互证组成的互文性系统、对刊物和图片选择眼光的独到依然不后于人,

  • 文学“史”叙述的多重可能性

    关键词: 社会进化论  文学  历史学  19世纪  观念体系  意识形态  政治力量  

    中国是有着悠久史志传统的国度.但受发源于欧洲19世纪的现代历史学影响而形成‘斯史学”传统,其历史也不过百年。欧洲现代历史学作为一个观念体系学说其基础在于社会进化论,而它的终极目标乃是为近代民族国家或者新兴的社会政治力量提供意识形态根据。受其影响,

  • 杨义先生对京派海派的研究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杨义  中国古典文学  著名学者  学术研究  

    杨义先生是文学研究界的当代著名学者,在学术研究上,他才华横溢又精进不已。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时,他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本)、《中国新文学图志》、《京派海派综论》(图志本)等深有影响的著作。转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后,他提出了“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大文学观”

  • 浅论台湾“眷村小说”流派的流变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国民党军队  国民党高级将领  流变  流派  小说  地理概念  政治环境  

    “眷村”并不是台湾土地上的一个自然地理概念,而是台湾特有的政治和社会历史的产品,是由特殊的文化政治环境制造出来的人工地理产物。当国民党在1949年把国府迁至台湾,当时随行的有60多万国民党军队。在这些军队的军人中,除了国民党高级将领和个别将士能够从大陆带来家眷之外,

  • 东北沦陷区文学诉诸的“女人的悲剧”——“鸦片”所充当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鸦片  东北  悲剧  女人  经济掠夺  垄断组织  监督实施  

    在东北沦陷之初的1932年,日伪当局为了宣传其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及进行欺世盗名的经济掠夺,首先打造了一个反鸦片制剂的平台,于同年11月公布了《鸦片法》和《鸦片法实施令》,并建立了监督实施此法的垄断组织“鸦片专卖公署”。然而正是这个臭名昭著的鸦片“专卖”,

  • 梅娘:爱的执著与孤独

    关键词: 梅娘  孤独  执著  30年代  创作历程  南玲北梅  

    梅娘30年代中期由长春步入文坛,在延续十年的小说创作历程中,以《小姐集》(1936)、《第二代》(1940)、《鱼》(1943)、《蟹》(1944)及未完成的长篇《小妇人》、《夜合花开》等作品博得了“南玲北梅”的声名。如果说张爱玲是在她的“传奇”中平静地呈现了一个天才女性对于“苍凉”世界的直觉和观感,

  • 戴望舒的“雨巷情结”与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戴望舒  情结  中国新诗  吟唱  彷徨  感伤  

    1927年,戴望舒以一首《雨巷》给中国新诗留下了一声幽婉的吟唱:‘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吟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如梦似幻、

  • 建构多元“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史实与理论依据——撰写《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时思考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通俗  撰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史实  精英话语  

    我撰写《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的目的就是要为建构多元、共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做一道基础性工序,就像在建造大厦之前要为地基打桩一样。我以为要突破过去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精英话语”的一统天下,

  •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林建法主编

  • “虚”、“实”如何相生?——对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呈现方式的反思

    关键词: 文体变革  呈现方式  话剧  实验性  相生  中国  

    如果说,假定性戏剧观念为新时期话剧文体变革赢得了合法性,那么写意、多媒介与跨文体写作等则是新时期话剧实行文体变革的主要利器。进入新时期之后,“社会出现剧烈的变革,生活的稳定形态被搅乱了,作家对生活有很多话想说,各种意念象走马灯似的在脑子里转悠。

  • 黄佐临、布莱希特与“新时期”中国戏剧

    关键词: 布莱希特  中国戏剧  黄佐临  五六十年代  闭关锁国  中国大陆  戏剧理论  

    黄佐临先生是向中国“引进”布莱希特的第一人。我在这里说的“第一”.不仅是指时间之早——早在中国大陆仍然闭关锁国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而且是指影响之大——黄佐临先生创造了“戏剧观”一词,从戏剧发展的全局观念上解说了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可谓高屋建瓴;

  • “样板戏”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节日庆典  休闲娱乐  ktv  

    自相矛盾的解释 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样板戏”似乎是一个十分遥远的记忆。但有时它又恍若昨天的事。在今天,它那熟悉的旋律仍然间或回响在我们的耳边:或者是在官方的节日庆典的舞台上,或者是在民众休闲娱乐时的KTV包厢里,

  • 温暖的物质生活——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性体验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现代性体验  物质生活  中国现代文学史  温暖  波德莱尔  城市生活  艺术家  

    如果戴维·哈维(David Harvey)对波德莱尔的结论不错,那么,张爱玲也算得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名副其实的“现代艺术家”。哈维说:波德莱尔“把艺术家定义为能够把他或她的视域集中于城市生活平凡主题之上的人,他们理解自己流变着的品质,

  • 海上梦语两生花——论《海上花列传》中的苏白策略与张爱玲的翻译意图

    关键词: 张爱玲  意图  翻译  半月刊  出版社  小说  

    从1892年2月创刊的《海上奇书》半月刊连载起[1],到1983年台北皇冠出版社正式推出张爱玲的国语注译本[2],91年里,小说《海上花列传》在汉语世界里两度湮灭,两度还魂。

  • 广东现代传媒的传播优势

    关键词: 现代传媒  传播优势  广东  经济实力  传播观念  传播环境  传播信息  

    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同时也是一个传媒发达的省份,在全国的传媒中,常常能听到广东传媒的声音,看到广东传媒的不寻常举动。这样一份荣耀,并非有经济实力就能做到,固然经济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广东传媒显示出来的传播优势,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缘由,值得探讨,本文将从传播观念、传播环境、传播信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作家》杂志宗仁发主编

  • 岭南文化与广东广告业的兴衰

    关键词: 广告业发展  岭南文化  广东  广告产业  核心力量  现代广告  发源地  引领  

    相信无论谁都不会否认经济是广告产业的基础,是引领广告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正是因为这样,东京才能与有着悠久广告历史的伦敦和现代广告的发源地纽约并称为世界广告之都。也许正是这样,广东才有机会在不久之前引领中国广告。但是,

  • 岭南不到岂诗人

    关键词: 岭南文化  诗人  文化发展  前期  

    提及岭南文化,学界多把注视的焦点放在前期及近代,对于中间承先启后的那一段则语焉不详。笔者认为,这么处理,未能真正认识到特定时期在岭南文化发展历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因而也就不能清晰地勾勒出岭南文化的发展脉络。有鉴于此,笔者拟以历代入粤文人对岭南的看法为切入点,来探讨清代岭南文化的崛起问题。

  • 岭南雷文化探析

    关键词: 岭南  文化  民风民俗  生活方式  社会生活  

    岭南多雷,是我国著名雷区。雷对当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产生了重要作用,“雷州无日不雷,故农人无日不耕”的雷耕,即为岭南独有之现象。岭南之雷种类繁多,有冬雷、新雷、旧雷之分,古代先人对雷的种种认识与诠释,涵盖了整个岭南民俗,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岭南雷文化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 全球化进程与地域文化研究

    关键词: 地域文化研究  全球化进程  地域性  地域文学  文学研究  问题提出  合法性  

    2006年10月在东营召开的“地域文化和地域文学”全国研讨会上,部分学者将“现代性”作为地域性的相对一方从而对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合法性、现实性问题提出质疑。然而,如果说这种质疑一方面严厉指出了地域性研究在当下学术界具有根本性的不足,那么另一方面,简单化地通过“现代性”观念来取代地域性这一思路又如何可能?

  • 浅谈冯骥才的小说创作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冯骥才  历史小说  伤痕小说  反思小说  现代小说  义和拳  文学  

    冯骥才先生的小说创作从1977年的《义和拳》算起,到1997年《末日夏娃》的出版整整二十余年。在这二十年的文学之路上,他笔耕不辍,文学见解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总体而言,经历了历史小说、伤痕小说、社会反思小说、现代小说的四次变革。

  • 五四精神的另一种坚守——论《语丝》的民俗学研究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五四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社团  刊物  北京  创刊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社团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先结社而后出刊物,一种是先有刊物而后自然形成社团。[1]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社即属于后者,因为先有了《语丝》杂志的创刊而团结了一批人,自然而然便形成了一个文学社团。《语丝》主要分为周作入主编的北京时期和鲁迅、

  • 附:《文艺争鸣》年终专版——中文文艺论文年度文摘(2007)

    关键词: 文艺论文  文摘  文艺争鸣  中文  专版  服务读者  学术论文  办刊思路  

    为更好地服务读者,丰富办刊思路,本刊在2007年底,以新的12+1的理念和方式,在全年出版12期杂志基础上,再推出一个年终专版《中文文艺论文年度文摘(2007)》。我们意在尝试,在发表文艺学术论文的同时,争取今后每年向广大读者奉献一本覆盖全国文艺学术论文的“文摘”出版物,使广大读者在订阅本刊的同时,能够拥有一册涵盖全国文艺学术论...

  • 全国首届师范大学美术院校名师油画作品邀请展

  • 油画《仁昔乐山之二》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邮编: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