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艺争鸣杂志

杂志介绍

文艺争鸣杂志是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争鸣杂志创刊于1986,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外部研究”何以可能——以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为例

    关键词: 外部研究  中国近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  感受  

    在对自晚清至当下的百余年来中国文学史的梳理与研究中,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外部研究”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 反本质主义与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关键词: 文学理论建设  反本质主义  学科联系  理论界  文艺学  话题  

    最近几年在文学理论界掀起的“反本质主义”的话题,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读了一部分相关的文章,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应该把“反本质主义”与我们正在建设的文艺学学科联系起来思考。

  • 壮怀激烈:中国当代文学60年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历史时间  祖国  感染力  感受性  新中国  文学界  诗句  

    60年前,一位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这样富有感受性和感染力的诗句,向新中国的诞生和祖国的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表达了中国文学界的崇高敬意。祖国历史重新开始的时间,也意味着祖国文学的历史时间的新的开始。60年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证明,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我们的文学从来没有过如此直接地、紧密地与祖国的血脉息息相通,与祖国的命运共...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内在统一性及其问题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范式  内在统一性  参照系统  学术史意义  文学史观  

    近些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逐渐成为探究的话题,虽然系统研究者不多而且滞后于其它学科,但将视野从客体转向主体及其研究模式毕竟是逐渐深入的体现。必须指出的是,不少探讨仍旧囿于既有的文学史观视野,对方法论、思维模式、参照系统等探究的学术史意义缺少充分的认识和理论自觉。这其中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年)...

  • 五四时期的白话运动与新诗运动

    关键词: 五四时期  白话运动  新诗运动  五四新文学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  语言变革  现代转型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是从语言变革开始的,正是五四白话运动导致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迅速成功并使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而确立下来。语言即思想、思维、文化和精神,五四白话运动中形成的国语即现代汉语在最深刻的意义上规定了现代文学的现代特征。中国新诗在五四白话运动中诞生,因此五四新诗运动又被称为白话诗运动。但是需要明确,“文...

  • 文学中的“身体”象征了什么?——序朱崇科的《身体意识形态》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思想解放运动  象征  权力斗争  人的自觉  

    郁达夫先生有一句名言,说“五四”新文学运动最重要的成功就是“个人的发现”。可惜这一重要发现到了上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被人遗忘,否定甚至唾弃,一直到三十年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又重新被人提起,启蒙,逐渐地恢复了“五四”时期对人的尊严的重视和自觉。从今天的立场反思这三十年的人文主义发展道路,大致也是可以分作两步,1980年代思想解...

  • 文本如何细读——陈思和文学评论的特点

    关键词: 文学评论  陈思和  细读  文本  阶梯教室  复旦大学  文学作品  离经叛道  

    十五年前,坐在复旦大学二教楼的一个阶梯教室里,那时我还是一个抱着强烈好奇心的研究生,听着陈思和老师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地分析文学作品,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他的嗓音并不美妙,说话过于快速,普通话也谈不上标准,但是,一切都是新的,离经叛道,令人兴奋莫名。一个并不美妙的体形发出并不美妙的声音,却能够把你迷迷糊糊地带入一个...

  • 一个关键词的前世今生——陈思和的“民间”概念的理论旅行与变异

    关键词: 陈思和  关键词  民间  概念  现当代文学研究  变异  旅行  90年代  

    “民间”是陈思和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个关键词,面世后在现当代文学研究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于改变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和方向,至今仍有其不失强大的生命力。而且,陈思和后来陆续提出的一系列影响颇大的概念如“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共名与无名”、“潜在写作”均不同程度地与“民间”有所关联,甚至是直接筑基于这一概念之...

  • 中国电影文化60年地形图

    关键词: 电影文化  新中国  地形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变迁轨迹  中国电影  80年代  70年代  

    每一种民族电影文化总应有自身的发展与变迁轨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的60年里,作为新中国银幕建构起来的独特的符号表意体系,我国电影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呢?我的一个看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发生了一次明显的转型震荡,导致此前与此后中国电影文化呈现出显著而又深刻的变化。对此,我从去年以来陆续就中国电...

  • 类型的力量——以新中国建立以来国产影片的若干统计数据为例

    关键词: 统计数据  国产影片  力量  新中国  电影生产  所有人  

    类型是电影生产与传播的一般状态。类型的力量几乎可以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 类型化未必是中国电影创作出路——新中国电影60年“类型一样式问题”思辨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样式  类型化  思辨  创作得失  电影艺术  市场规则  

    在新中国电影即将跨过60华诞的时候,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其中,如何看待以往的创作得失,怎样发展新一个甲子的电影艺术,的确是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分析的。按照市场规则,能不能找到具有可资仿效的发展之路和成熟标准,是产业性规则化能否实现的要素。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无法回避:如何判断中国电影的类型和样式问题。

  • 在类型电影与作者电影之随——中国电影的策略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作者电影  类型电影  娱乐功能  教化功能  文艺作品  电影发展  欧洲电影  

    一、世界电影的三种不同道路 大凡文艺作品都有三大功能:审美、教化和娱乐。电影也不例外,任何一部影片都以其中某一属性为主,兼有另外两种属性。由于电影的特殊性,看待电影发展的历史往往有三个维度,一是市场的维度,它以娱乐功能为主,比如好莱坞。二是艺术的维度,欧洲电影比较倾向这一方面。三是社会思潮的维度,它以教化功能为主,中...

  • 试论佛教伦理对土家族民间故事的影响

    关键词: 土家族地区  佛教伦理  民间故事  西南地区  中原文化  东晋时期  佛教寺庙  佛教名山  

    土家族聚居的渝、黔、湘、鄂交界地带,是中原文化进入西南的的门户。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于东晋时期传入土家族地区,湖北的来凤、重庆的酉阳那时就有了佛教寺庙;“从六朝到元代,佛教在土家族地区传播广泛深入。至明代,梵净山成为中南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佛教名山。”

  • 论绵竹年画的道德审美

    关键词: 绵竹年画  道德审美  民间艺术  艺术形式  节日气氛  美好生活  审美表现  二十四孝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张贴于新年之际,以营造吉祥欢乐的节日气氛,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年画形成了道德审美的优良传统。四川绵竹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它的道德审美表现得比其他各地年画更为突出,因为它的题材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具有强烈道德教育色彩的题材如“二十...

  • 论川剧意境营造方式

    关键词: 意境营造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剧  中国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  意象特征  戏剧样式  审美意趣  

    “中国戏曲是东方意象戏剧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将‘象’与艺术家的情感和体验相结合,塑造出一个个相对具体的写意化形象,使观众在感悟人生启迪的过程中同时领略到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趣。而在这种意象之中,又往往包涵了一种由之而升华的、精神上的意境,能将人们获得的这种人生启迪和审美意趣引向一种更高远的境界。戏曲的意象特征导源...

  • 视觉与认同:《木乃伊3》的中国显影及其跨国消费

    关键词: 中国内地  木乃伊  消费  跨国  显影  视觉  历史知识  

    《木乃伊3:龙帝之墓》在中国内地首映以来,各界反应不一,总体来说是“鸡蛋”多于“鲜花”。检视其中的否定性意见,可以看到其主要问题在于,大多数中国观众并不买影片中的“中国”帐,认为其中存在大量的硬伤:历史知识混乱,李连杰饰演的龙帝在影片中几度易身,尤其是变成一只三头火龙令中国观众大惑不解,还有“兵马俑”何以被称作“木乃...

  • 李峻 作品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邮编: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