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艺争鸣杂志

杂志介绍

文艺争鸣杂志是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争鸣杂志创刊于1986,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理论的理论品格与接地性

    关键词: 理论品格  接地  学术会议  

    最近一段时间,在一些学术会议上常常听到理论要“接地”或“及物”的呼声,对此,我觉得从一般的、抽象的意义上讲.这是很难旧应的。我无法说对与不对,

  • 三个关键词与一个学科的演进——文艺学、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

    关键词: 学科目录  文学理论  文艺学  文化研究  关键词  演进  话语体系  文学研究  

    在中国,作为文学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用了“文艺学”和“文学理论”这两个名称进行二而一又一而二的言说,呈现了学科的用语混乱。这两个名称,前者拥有权威学科目录支持(为共和国前期权威部门和改革开放后学位委员会学科目录用名),后者占有权威教材名称的优势(为童庆炳、陈传才、王一川、南帆、陶东风的著名教材用名),

  • 韦勒克的启示——《近代文学批评史》研究方法述评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韦勒克  近代  述评  modem  学术潮流  20世纪  学术史  

    仿佛转眼之间,距雷纳·韦勒克(Rene Wellek,1903.1995)《近代文学批评史》(A History of Modem Criticism,1955.1992)最后一卷问世已过去20年了。如今,尽管作者早已长眠于地下,世界学术潮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部煌煌巨著仍然是该研究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著作,也已成为20世纪西方学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可以说,

  • 重访新批评——试论韦勒克的“决定性结构”

    关键词: 结构主义  新批评  韦勒克  决定性  重访  文学作品  代表人物  批评话语  

    韦勒克作为“新批评”的实力派代表人物,他的成就代表了新批评发展的最高阶段。他在新批评话语范畴的基础上,借鉴了现象学和结构主义语育学的相关论点,旗帜鲜明地侧重于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层次结构的研究.或者说是对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

  • 政治文化视角建构与文学审美立场的内在冲突--与朱晓进等先生商榷

    关键词: 文学与政治  内在冲突  审美立场  文化视角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世纪  文化关系  基本命题  

    朱晓进等人著《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政治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替代原有的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作为基本命题,全面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的政治性,是在政治概念理解上具有重要突破的一部文学史论专著,主要涉及如下内容:

  • 后现代地理学:数字时代文学批评的困境与策略

    关键词: 后现代地理学  文学批评  数字时代  困境  网络世界  传统批评  批评对象  批评家  

    当批评家的目光转向网络世界,他首先会遭遇传统批评未曾遭遇的深刻困惑,即他面对的将是海量的文本。批评对象不再清晰、有限和规整,而是丰富,驳杂而无序。

  • 三论现代文学与民国史视角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民国史  历史叙述  现代文学史  现在进行时  作家作品  生态环境  民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民国的历史时空中发生发展的。无论是对现代文学史的梳理,还是对作家作品的解读,都应当引入民国史的视角,予以民国文学生态环境、生态结构与生态要素的还原。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现代文学的历史叙述却自觉不自觉地回避或排斥民国。现代文学的内容刚刚进入历史叙述时,因为属于“现在进行时”,还没有正式的名分。

  • “群众”对“大众”的胜利——从词汇变迁看革命文艺权力机制的转换

    关键词: 大众化  权力机制  革命文艺  变迁  词汇  群众  文艺批评  

    “大众”在现代文艺批评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20世纪二三十年左翼“大众化”讨论开始,一直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 当代文学“群众批判”模式的生成——以批判王实味为中心的考察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批判  群众  王实味  文学批评  批评方式  政治层面  文学范畴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群众批判”可以说是一种特殊而又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方式,其结果往往超出了文学范畴而落脚于政治层面,给被批判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文学批评本是一种极富个人性的文学活动,是一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但在当代文学的草创阶段,文学批评的那种个人性、

  • “群众”话语的历史变迁:从新时期到新世纪

    关键词: 历史变迁  主题话语  新时期  群众  唯物主义  进化史观  历史学家  历史学研究  

    在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中,“群众”是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关键词,群众既是人物形象,也是主题话语,也可以是某类母题。事实上,与阶级斗争、进化史观属于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一样,群众或人民史观也是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和话语体系,这一概念在近三十多年的小说中经过文学的演绎经历着不断的变迁。但‘群众”在文学或历史中并非总会被关注。俄国...

  • 文学文本中“海外”的局限性——从王韬的海外题材小说谈起

    关键词: 王韬  文学文本  海外  小说  题材  五四文学  个案分析  政论家  

    作为晚清重要的政论家、改革家,王韬在学界受到相当的重视。但是这些研究的视角主要以王韬这两个身份人手,而忽略了他作为文人的角色。而对其文人角色的探讨,在文学史上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样的个案分析为我们梳理晚清与五四文学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视角。

  • 中国现代小说理念的引介与反思

    关键词: 中国现代  小说理念  西方工业文明  反思  引介  鸦片战争后  闭关锁国  西学东渐  

    鸦片战争后,晚清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工业文明如潮般涌入中国。同时,晚清的知识者也以新的视角审视世界,在西方先进政治、经济、文化的诱使下,西学东渐一时蔚然成风。

  • “重返八十年代”的限度及其可能——张旭东教授访谈录

    关键词: 八十年代  张旭东  教授  访谈录  文化走向  80年代  英语写作  中后期  

    张旭东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直非常活跃,亲历并参与了当时文化热的讨论,其后虽留学就教于海外,从事英语写作、研究和教学,但他关注和研究的仍是中国的问题和文化走向,“重返八十年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 《西征记》笔谈——弥在硝烟战火中的无疆大爱

    关键词: 西征  大爱  首都师范大学  战争题材  西南联大  言传身教  文学院  主持人  

    主持人:张志忠(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选择宗璞先生的《西征记》作一次讨论,是出于如下考虑。《西征记》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战争题材小说。它描写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在聆听众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受到家长的言传身教之后,在遭受了长期的日本军机的轰炸,甚至在滇西吃紧时有过再次迁校的动议之后,终于在战争最需要的时候,

  • 结构与战争

    关键词: 战争  结构  系列小说  宗璞  创作  长篇  

    《西征记》是宗璞的“野葫芦引”长篇系列小说的第三部,上承《南渡记》、《东藏记》,下接《北归记》(正在创作中),它的出版标志着宗璞“四卷写沧桑,八年鸿雪记双城”的创作计划又进了一步。

  • 散点叙事、多角度呈现以及丰富留白

    关键词: 叙事  留白  2001年  2008年  长篇  宗璞  

    宗璞先生的长篇新作《西征记》是《野葫芦引》长篇系列继《南渡记》、《东藏记》之后的第三部,自2001年开始构思,至2008年夏完稿,这部作品经历了长达七年的孕育时间,这期间,年逾八十的宗璞先生在记忆与现实之间游离.在光明与黑夜之间穿行,

  • 2011年:中国大陆电影中的悖逆景观

    关键词: 中国大陆电影  景观  悖逆  城市影院  年产量  多样性  房超  

    2011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第一年。截至12月15日,中圜大陆电影全年产量超过500部,城市影院票房超过120亿元。单就这两个数据看,情况令人乐观。但要深人中国大陆电影现状作一简明而又清晰的总体勾勒,却存在困难。相反,感受更多的,却是与活跃及多样性等相伴随的矛盾与困惑。

  • “非虚构写作”:从文学“松绑”到“当代”困窘

    关键词: 写作  当代  文学  虚构  

    说到当下的“非虚构写作”以及与此相应的文学与“现实”、“当代”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我首先想到的是十余年前一位作家的自陈——“当年在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我所在矿区的工长轻蔑地骂我:

  • 去政治化的上海地图

    关键词: 上海城市  去政治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地图  历史时间  文化研究  时代风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振“大上海”的构想伴随着经济腾飞的预设,以及对上海城市文化研究的热潮,1920年代末到1940年代中期旧上海所特有的时代风貌,通过怀旧的过滤浮出历史地表,生成了集体的怀旧叙事。怀旧叙事中的历史时间集中在1930年代前后,文学文本从素素的《前世今生》到陈丹燕的“上海三部曲”到程乃珊的上海系列,

  • 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隐形叙事

    关键词: 文化叙事  隐形  青年文化  成长过程  官僚主义  心路历程  政治主题  

    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围绕官僚主义问题,叙述了主人公林震从小学走进组织部成长的心路历程,重点描写了在他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青年文化与中年文化的碰撞以及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爱情潜滋暗长的合理性,这种潜藏在政治主题背后的青年文化叙事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

  • 沉沦与救赎——贾平凹《废都》与阎连科《风雅颂》合论

    关键词: 阎连科  贾平凹  风雅  知识分子题材  救赎  沉沦  农村题材  

    贾平凹与阎连科都是擅长农村题材的作家,而《废都》和《风雅颂》却是他们在农村题材领域取得丰硕成就之后,把目光掠向城市中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二者都以极致的方式完成了对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构建,并都在批评界引起震动,带来诸多质疑。

  • 弄潮与温故——读《蔡厚示新诗选》

    关键词: 诗选  诗人  写诗  

    有人写一辈子诗也不能算真正的诗人,充其量只是个会写诗的人。有人虽有诗人性情却不会写诗,而有的人,天生就是诗人,无论写得多少,

  • 德国新生代女性小说片论

    关键词: 女性小说  新生代  德国  集体无意识  文学书写  本雅明  下意识  柏林墙  

    如本雅明所言,“建筑扮演了下意识的角色”。横亘东西的柏林墙铭刻着太多刻骨铭心的记忆——历史的、民族的、国家的、战争的、道义的、忏悔的等等,厚重而不乏统摄力,内化和浸淫为文学书写的资源和集体无意识,

  • 《母系氏家》对现实主义的真实书写

    关键词: 现实主义传统  母系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书写  现代主义文学  经济形态  新文学  

    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几经流变,几番演化,在新时期经过20世纪8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的洗礼,与20世纪90年代之后新的经济形态“同构”而得以弘扬,终于在今天,渐成大势,趋于主流,需要我们给予特殊的重视与研究。而李骏虎的《母系氏家》就是这一“大势”中的“弄潮儿”。

  • “张平现象”之历史性生成研究

    关键词: 张平  历史性  人文知识分子  社会影响力  90年代  轰动效应  集体选择  文学  

    在文学遭遇边缘危机的1990年代,张平依靠一部部小说制造着强烈的轰动效应,再现着文学往日的辉煌,凭借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形成“张平现象”;在人文知识分子集体选择“退隐”的年代,他当选山两省副省长,

  • 《三里湾》:情感化治理和爱情的冲突与“分配”

    关键词: 情感化  赵树理研究  非政治化  分配  冲突  爱情  治理  

    新世纪以来的赵树理研究继续沿着上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非政治化的路向,结合文本细读与史料钩沉试图剥离出一个非政治的赵树理以及他的创作中那些非政治的想象与言说。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批判政治的压抑机制或者抽离创作的“政治性”,以图还原的赵树理有可能重蹈“被启蒙摧毁的神话,却是启蒙自身的产物”(霍克海默,阿多诺语),

  • 心血当墨嫌不浓——王肯与吉剧

    关键词: 王肯  20世纪90年代  创始人  剧作家  吉林省  香港  

    提到吉剧,不能不提到吉剧创始人、著名剧作家王肯。20世纪90年代,吉林省吉剧团带着王肯创作的剧目赴香港演出,引起不小的轰动,香港一家报纸撰文称王肯为“吉剧功臣”。

  • 当代中国式“高技派”建筑探究

    关键词: 建筑方案  中国式  当代  设计理念  加速发展  环境理念  城市化  奥运会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相继在我国举办,其中主要场馆建筑方案设计都进行了国际竞赛,随之而来的新设计理念给我国设计界带来巨大影响,中国成为世界各国展示新建筑的舞台,产生了一批绿色、科技、适应可持续人居环境理念的“高技派”建筑。

  • 中国现代设计的美学之源

    关键词: 现代设计  美学研究  中国  20世纪  50年代  朱光潜  宗白华  南宗  

    中国现代设计从20世纪开始走到今天,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前后,朱光潜已经开始了美学研究,邓以蛰、宗白华各自驰名于北方与南方文坛,当时人称“南宗北邓”。20世纪50年代初,

  • 中国艺术珍品·吴昌硕书画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邮编: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