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艺争鸣杂志

杂志介绍

文艺争鸣杂志是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争鸣杂志创刊于1986,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保卫美,保卫美学

    关键词: 德国古典美学  保卫  自由理性  精神生活  人类行为  审美现代性  文化生产  自由状态  

    在我们的时代中,精神生活的真正危机是:我们的肉体与官能渴望沉浸于享乐之中,以获得诸种欲望满足所带来的快适,以及诸种本能受到刺激后的宣泄。这是一个享乐的时代!享乐的大行其道使得我们对肉身,对感性,对满足,对沉醉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迷恋,在这种迷恋面前,宗教沦为享乐之后的安慰剂而道德被解构了,文化生产变成了满足这种迷恋的手段——这就...

  • 美,一个被毁弃的盟约——回应刘旭光的形而上美学批判

    关键词: 美学批判  刘旭  盟约  形而上  美学问题  现代美学  海德格尔  艺术家  

    一、建构出来的美:一个超级盟约 "什么是真正的美学问题?"(1)刘旭光这样来提问。紧接着,他给出了一个解答的途径:回到康德。正是康德,开启了现代美学的途径,使美学真正成为一门自律的学科。他认为这是"美学真正找到自己的问题域的开始”。我们在海德格尔那里也发现了这样的支持证据。“几乎从人们开始专门考察艺术和艺术家那个时代起,...

  • 时尚与艺术:共享逻辑及其崩溃

    关键词: 文化逻辑  艺术  时尚  美学现代性  后现代社会  共享  后现代性  美学理论  

    "时尚是艺术的一种永久性表白,表白自个达不到摆在它面前的理想高度。" ——阿多诺《美学理论》 晚期现代性或称"后现代性"的出现,相当程度上在美学现代性的文化逻辑日渐受到的诸多质疑中得以展现。在晚期现代性中,作为彼岸的、非功利的和超越的美学现代性前景,日益成为失去生机的乌托邦幻想或者一个与工具理性深度共谋的伙伴。作为一种现代...

  •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指向的辩证思考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  指向  文艺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论  辩证  文艺理论体系  

    厘清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体系的关系及相互间的交集,是一个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毋庸讳言,新时期的中国文艺理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马克思主义文论陷入了认同危机,而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倾斜,一度占据了主导的位置。有些文艺理论研究打着追求‘原创性”的招牌,编造一些模糊的、歧义...

  • 当代文艺批评的时代性与实践性品格

    关键词: 实践性品格  文艺批评  时代性  当代  批评主体  批评精神  批评方法  价值性  

    近年来,文艺批评的衰落和沉沦已成为众矢之的。它不仅导致批评的尊严和形象受到损伤,而且致使批评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这种困境的成因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大家的共识主要集聚在批评主体的缺席、批评精神的匮乏、批评方法的错位等方面,而批评未能适应时展的价值性要求和缺乏应有的实践性效能则是其主要症结的具体体现。文艺批评要克服...

  • 以“民国经验”激活“民国机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中国现代  经验  可能性  民国  激活  历史知识  结构主义  

    一 早在十五年前,美国著名结构主义学者保罗.德曼的文集已进入中国,其对文学史/历史的质疑也逐渐为人所知;德曼认为文学史的价值十分有限,他甚至宣称"通常称之为文学史的东西,同文学便极少或者根本没有什么关系",甚至,"整个历史知识的基础,并不是经验的事实,而是书写出来的文本,即便是这些文本披着战争或革命的伪装”。王德威认为,‘究其极...

  •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民国出版机制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文学发展  出版机制  中国现代  现代文学  力量构成  政治体制  当代意识  

    近年来,李怡教授提出了现代文学的"民国机制"问题,力主研究民国时期逐步形成的影响和推动文学新发展的种种力量和由这些力量构成的机制,如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文化结构、精神心理氛围等等。(1)这种研究思路确实有助于引导我们回到民国的历史现场,求得对当时文学运行环境更为本真的呈现,并且在这样一种历史研究中体现出一定的当代意识。循...

  • 民元作为民国文学史起点的意义与价值——以《共和国教科书》为参照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民国  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  教科书  共和国  中国文学史  时间概念  

    民国文学史研究是探寻"民国机制"在中国文学的文化意识和文学文本生成演变中的制导作用,并在民国文学史的观念方法下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重新回顾、总结,以完成中国现代文学史框架和内容的重构。它是涉及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研究性质与研究范围的调整和转变的重要学术课题。“民国机制”在民国文学史建构中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决定...

  • 鲁迅思想的遗憾——从他与周扬的根本分歧谈起

    关键词: 鲁迅思想  周扬  分歧  历史事件  左翼文学  文化观念  思想根源  左联  

    一、文化观念:鲁迅与周扬的根本分歧 在左翼文学的发展进程中,鲁迅跟周扬其实都发挥过不同寻常的作用。但是,在左翼文学阵营尤其是"左联"内部,鲁迅跟周扬的关系又一直是个复杂难解的问题。而要理解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当然还得从鲁迅加入"左联"说起。鲁迅加入"左联"不仅是个历史事件,而且是个思想事件,其间所具有的丰富内涵还有待深入发...

  • 从“非战小说”翻译看启蒙人道主义——周作人《新青年》译作评析

    关键词: 周作人  人道主义  翻译  译作  小说  文学作品  

    20世纪20年代,胡适曾定位《新青年》:“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是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这一刊物利用白话文积极翻译欧洲、俄国及其他地区的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学打开了放眼世界的窗口。而无论从译介作品的广度、深度以及内容影响,周作人都是首屈一指的翻译大家...

  • 论“”知青诗歌的创作渊源

    关键词: 诗歌创作  知青  西方现代主义  渊源  诗歌作品  政治抒情诗  

    ""知青诗歌创作,是指响应国家"上山下乡"政策的知识青年于""期间,在插队地区劳动闲暇之际所创作的诗歌作品,既囊括卷帙浩繁的古体诗词,也包含异彩纷呈的现代诗作。从时间跨度上看,前期知青诗歌深受政治抒情诗影响,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处处可见“十七年”诗歌的痕迹;随着知青对现实生活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化,他们逐渐以“五四”浪漫主义诗风指...

  • 字词思维·诗歌实验·文本细读——读《天生丽质》的几段札记

    关键词: 诗歌理论  文本实验  文本细读  天生  札记  思维  字词  参考文献  

    一 我不懂诗,也几乎不写诗评,免得一说就错。 但沈奇是我所尊重的诗评家,他的先锋诗歌理论和批评,一直是我研究当代文学(尤其是台湾现代诗)最信任的参考文献。 《天生丽质》不是天籁之作,而是沈奇从他的独特的诗歌理念出发,苦心经营而成的文本实验。

  • 民粹主义与左翼电影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 左翼电影  文化策略  民粹主义  无产阶级世界观  历史意义  电影研究  电影创作  传统观点  

    左翼电影研究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政治性"。传统观点认为:"左翼电影创作的成就和影响,显示了无产阶级世界观、文艺观和电影文化思想的战斗威力,使封建的、买办的、帝国主义的政治、艺术观在电影上的形形色色的反映,黯然失色,为中国电影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尽管这个观点在左翼电影研究中一直有着较大影响,...

  • 时代境遇与流行歌唱——1980年代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管窥

    关键词: 流行音乐  中国内地  80年代  歌唱  境遇  知识界  世界  达利  

    关于音乐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既历史久远又历久弥新的话题。 法国学者J.阿达利(Jacques Ateali,1943——)曾经抱怨:两千五百年来,西方知识界总是尝试观察这世界,却未能明白这世界不只是给眼睛观看,而也是给耳朵倾听的。它可能看不懂,却可以听得见。

  • 网络文学:商业写作中的自由折翼

    关键词: 网络文学  自由精神  商业写作  文学发展过程  商业化写作  市场需求  商业逻辑  商业文学  

    网络文学本是非功利的"自由的飞翔",商业化写作损害了网络文学的自由精神。网络文学写作者为了商业功利,甘愿将自主自由收起悬置,遵从网站的"立法",服膺于市场需求,依循商业逻辑,生产适销、畅销、快销的快餐式作品,将网络文学几乎完全变成商业文学。如何让被收编在商业战车上的网络文学重振自由羽翼,向着文学的审美高地飞翔,真正成为当代...

  • 80后:新媒体艺术行为中的“话语制造”

    关键词: 艺术行为  80后  新媒体  制造  话语  青年亚文化  网络艺术  行为艺术  

    我在2005年主持的国家文化部课题《网络艺术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中,有—个突出的感受,即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是80后一代的青年亚文化的大本营,而他们在这个大本营里的所有行为都因为某种后现代的“游戏性”而天然地具有行为艺术的特征,80后一个标新立异之处就是竭尽全力地“话语制造”。

  • 四川灯戏略论

    关键词: 花灯戏  四川  民间说唱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20世纪  花鼓戏  戏剧性  

    四川灯戏,在民间被称为"花灯戏""花鼓戏",乡土味浓郁,戏剧性强,轻快活泼。它由农民庆贺丰收和春节时平地围灯边歌边舞的"跳灯",结合其他民间说唱艺术基础上发展衍化而成。它曾经活跃于四川各地,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而且对川剧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但是进入20世纪末以后,它又危机凸显,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视野。本文简要梳理四川灯戏...

  • 家园忧思录——生态视域下的仡佬族作家王华解读

    关键词: 生态系统  仡佬族  人类中心主义  解读  王华  作家  视域  忧思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而不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人类的利益为价值判断之终极尺度的文学。它对人类所有与自然有关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判断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即生态系统和谐、稳定和持续地自然存在。”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长期处于欠开发、欠发达的状...

  • “为天地立心”之一种——李娟散论

    关键词: 李娟  散论  天地  托尔斯泰  散文家  

    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托尔斯泰 李娟不仅是一位散文家,在自我最隐秘处还是一位诗人:明亮、温暖、带着忧伤的底色。她的诗心没有被白雪的寂静覆盖,她能在最单调、枯燥的生活中发现丰盈与无限,发现爱与永恒。她的作品呈现草原广阔的质地,散发着山林的清新和牛羊的活泼,字里行间隐藏着一声轻微的叹息。这声热情而轻微的叹息呈现了一切...

  • 聊城作家群的精神坚守

    关键词: 作家群  精神坚守  聊城  创作经验  创作技术  篇章结构  情节安排  经验型  

    在我们看来,目前文坛上主要有两种类型的作家:经验型作家和生活型作家。所谓经验型作家,概指那些功成名就的作家,他们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娴熟的创作技术,在语言调用,篇章结构,情节安排,疏密搭配,噱头设置等方面,都很艺术很老到。

  • 神圣忧思——关于《古炉》式反思

    关键词: 反思  忧思  贾平凹  中国  重写  小说  

    新世纪下,《古炉》重写"",立意还是在"反思",用贾平凹先生的话说:"古炉的存在,实际上想的是中国的事情……也都是从中国这个角度整体出发进行思考的。"(1)可以说,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中国进行整体透视,成为这部小说的亮点。

  • “幸福”与自由的两歧——《这完美的一天》中的反乌托邦精神

    关键词: 乌托邦精神  自由  幸福  反思现代性  乌托邦小说  20世纪  文学创作  反乌托邦  

    20世纪以来,以反思现代性为指归的反乌托邦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美国当代作家艾拉.莱文(Ira Levin)《这完美的一天》(This Perfect Day,1970)以其对于人类社会可能出现的令人战栗的恐怖生活图景的描写和对于反极权、反异化、反科技僭越的反乌托邦精神的表达,成为典型的反乌托邦小说。

  • 性别意识及传达理念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 性别意识  社会影响  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  价值理念  社会生活  现代社会  信息传递  

    性别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性别本质、价值取向的综合反映。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由于覆盖面广、信息传递迅速而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化的教导性决定影视编导所表达的文化规范和价值理念,对受众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影视编导们在对作品进行创作、制造和传播时,如何对主题进行选择性陈述,如何表述...

  • 精神堡垒——民族精神的向心 抗战美术的丰碑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抗战美术  中国抗日战争  抗战历史  民族解放  精神意志  抗战胜利  中国现代  

    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圣战,中国美术界在这场解放圣战中,高举"民族救亡"的大旗,变法自我、蜕变生命的同时凝聚了民族精神意志、增强了抗战内力、增添了抗战胜利的信念,在民族的整体受难与自我的逆境中凤凰涅槃,奏响了中国现代美术史最为壮丽雄阔的乐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华名族最为悲壮的历史篇章,中国美术界为这一篇章绘制了一幅幅...

  • 试论“如画观”与“造境观”的审美差异

    关键词: 审美差异  造境  视觉艺术  18世纪  观念形成  文艺复兴  视觉感知  自然界  

    "如画"(Picturesque)观念形成于西方18世纪后期,是人们在文艺复兴的凡俗世界之美的观念和基础上进一步对自然界视觉资源的发现。并将视觉感知视为视觉艺术的首要因素。这样产生了"如画"的观念,其目标在于追求理性之美以外的视觉之美。

  • 西晋立书博士考论

    关键词: 博士  西晋  考论  文献记载  书法艺术  书法史  朝廷  书学  

    从文献记载来看,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朝廷专设"书博士"一职教授书法,最早始于西晋。书博士的设立,不仅体现了当时朝廷对书学教育的观注与重视,并树立楷模加以引导,同时也对后来各朝代书博士(或书学博士、书画博士等)的设置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抽象与具象的冲突与融合

    关键词: 抽象与具象  冲突与融合  海报设计  信息传递  意识形态  意识活动  创作过程  招贴画  

    海报设计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之一,具有醒目、洗练概括特点,又称招贴画。海报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直接表达法、间接法、利用素材的拼贴法、借喻法等等。按照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可分为抽象和具象两大方面。具象方面指的是照搬原始素材,直接展示给观众;抽象方面又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纯抽象,采用设计合理而新奇陌生的画面元素作为表现主体;二是...

  • 全玲

    关键词: 东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硕士学位  毕业  

    全玲,女,1969年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美术学(文学)硕士学位。

  • 何旭

    关键词: 东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硕士学位  毕业  

    何旭,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美术学(文学)硕士学位。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邮编: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