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争鸣杂志

杂志介绍

文艺争鸣杂志是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争鸣杂志创刊于1986,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官腔”与“老百姓的话”——论赵树理小说“可说性”的构成

    关键词: 赵树理小说  老百姓  小说语言  人物对话  口语化  一致性  周扬  叙述  

    赵树理小说无从展开重新学会"说"的远景,缺乏一致性,这是赵树理小说再现"世界"的内在困境在更微细层面的反映。对于赵树理的小说语言,周扬认为:"他在他的作品中那么熟练地丰富地运用了群众的语言,显示了他的口语化的卓越的能力;不但在人物对话上,而且在一般叙述的描写上都是口语化。"

  • “文艺争鸣奖”评奖启事

    关键词: 文艺争鸣  中国现当代文学  启事  评奖  青年学者  办刊质量  文论研究  评论家  

    《文艺争鸣》创刊20多年,深得全国学者、评论家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为了进一步对文艺争鸣》2012年期刊的整体工作进行总结,扩大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办刊质量,提升刊物品位,促进本刊的繁荣与发展;更为了鼓励青年学者、批评家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思潮、文论研究的诸多前沿问题、重点问题及热点问题的研究。

  • 诗性图式与隐喻真实:寻根文学中的寓言叙事

    关键词: 诗性智慧  寻根文学  寓言叙事  原始人类  隐喻  图式  创造性  

    一维柯曾在《新科学》一书中认为,"诗性智慧"是人类最初的精神方式,无论是哲学还是诗(文学),其最初的源头都是来自于人类特有的"诗性智慧","凡俗的或创造性的智慧就是一切科学和哲学的根源和前提"。(1)维柯在考察过原始人类思维和文化发生之后认为,人类的思维可以分为两种,

  • “重回历史现场”与左翼文学研究——兼谈都市空间的压迫、弃子之痛与萧红左翼的选择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左翼文学  都市空间  压迫  现场  历史  萧红  弃子  

    左翼,尤其是30年代左翼文学已经逐渐淡出现代文学研究视野,但如何理解左翼文学的发生,却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左翼文学解读史没有就此尘埃落定。这里面纠结的其实是以什么样的视角来解读左翼文学的问题。

  • 启蒙和救亡的和谐共存——论《文化报》双轨道启蒙文学实践

    关键词: 文学实践  和谐共存  轨道  救亡  哈尔滨  著名作家  青年学生  

    《文化报》创刊于1947年5月4日,是著名作家萧军在解放后的哈尔滨创办的第一份文艺性质的报纸。该报栏目众多、内容丰富、文体多样、版面新颖,多为文化、文艺性质的作品,对刚刚解放的哈尔滨青年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很快受到哈尔滨文学青年的喜欢。

  • 穆旦诗作《云》版本考辩

    关键词: 穆旦诗歌  版本研究  诗作  考辩  新诗研究  修改情况  版本问题  

    穆旦研究无疑是二十多年来中国新诗研究的热点之一,而穆旦诗歌的版本研究也持续引起学界关注,相关成果不断刊发问世。诸如易彬博士的《穆旦诗歌的修改情况举陈》与《近年来主要穆旦出版物的错漏考订及分析》、邓集田先生的《穆旦〈冬〉诗的版本问题》、周锋博士的《穆旦〈冬〉的两个版本》、

  • 失衡的对话——穿越者与话语环境的戏剧性冲突

    关键词: 话语环境  对话  戏剧性  冲突  失衡  牛仔裤  不知情  

    《神话》中易小川初穿越到秦朝,与环境中人物进行了一系列无法完成的对话:身着体恤衫、牛仔裤的小川置身于全副盔甲的秦兵中,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被按到断头台上:对话者:"按照大秦的律法,斩立决,执行。"小川:"什么斩立决?是我在做梦,还是……不会是在演戏吧?"小川对另一个断头台上人:"我看你演戏演得挺好的,是哪儿毕业的?

  • 一种离散的诗学:“乡愁”的越界与现代性

    关键词: 现代性  越界  乡愁  诗学  离散  农村人口  现代化进程  80年代  

    1980年代中国所开启的现代化进程,在使大城市的边界不断向农村扩张和融合的同时,大量的农村人口却从另一个相反的方向不断地涌入城市,这些带有明显乡土体验的人口流动和由此带来的一种文化播迁,促成了新世纪以来不容忽视的底层书写。

  • 暂别鲁迅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文艺出版社  成一  

    最近漓江文艺出版社要我挑选历年关于鲁迅的文章,编成一本,加入他们即将推出的"鲁迅研究前沿丛书"。我略为踌躇,还是答应了。这倒并非认为自己就真的站在"前沿",而是想借此机会清算一下,看以后能否干点别的事。所谓"暂别",是暂别自己这一阶段的"鲁研",不是暂别鲁迅,但标题若照实写来,就太冗长了。

  • 鲁迅的批评与朱光潜的反省

    关键词: 批评史  朱光潜  鲁迅  批评和自我批评  当代文艺  中国当代  反省  文艺批评  

    在中国现当代文艺批评史上,作家鲁迅和美学家朱光潜围绕中国晋代诗人陶潜(字渊明)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很值得回味和反思的。至少从1935年鲁迅批评朱光潜对诗人陶潜的文艺批评到1956年朱光潜在接受鲁迅这种批评的基础上的自我批判可以看出,即使是正确的文艺批评,被接受也是相当不容易的。而这场文艺论战在中国现当代文艺批评史上虽然零星有人...

  • 人与文化的传奇——评文兰的长篇小说《米脂婆姨》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文化魅力  传奇  人性扭曲  艺术个性  现实人生  

    文兰是一位具有强烈艺术个性的作家,他的小说无论是对于历史和现实的透视,抑或对人性与欲望的挖掘,总是浓墨重彩、色泽斑澜给人以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如果说其长篇小说《命运峡谷》主要关注的是""时期人性扭曲和裂变的惨痛的话,那么长篇新作《米脂婆姨》则是对于陕北现实人生和文化魅力的揭示,

  • 历史记忆的诗性言说——以迟子建《白雪乌鸦》为例

    关键词: 历史记忆  诗性言说  迟子建  乌鸦  白雪  文学创作  模糊性  解构  

    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走进历史深处并对其作还原、解构或重构式的表达,已经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学存在。那些关乎历史的再叙述,激活了人们对已逝年代的多重想象。我们看到,在这些作品极端描写叙事的背后,作家们建构起来的恰恰是对那些历史有意的模糊性书写。

  • 五四启蒙文学中被遮蔽的女性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启蒙文学  女性  遮蔽  女权运动  个人主义  文艺复兴  人的发现  

    晚清开始的中国女权运动,到了五四时期,由于启蒙作家们对"个人主义"的提倡,而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推进。像欧洲的文艺复兴一样,被冠以中国的"人的发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始开展大学男女同校的新举措,并轰轰烈烈地对传统贞操观念进行批判,组织恋爱、离婚的自由讨论。

  • 惶惑·疏离·批判——近二十年知识分子形象谱系论

    关键词: 知识分子形象谱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80年代  批判  疏离  惶惑  集体记忆  市场经济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接受,都必须承认这么一个文学现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知识分子形象谱系,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异。曾经建立在集体记忆基座上的知识分子人格雕像,经过近20年市场经济的风雨剥蚀,面目模糊。从整体印象上讲,知识分子形象似乎由受人尊重的受难使徒,变成了汲汲于世俗名利的功利主义者,

  • 群众文化视野下非职业服装模特培训的研究

    关键词: 群众文化  服装模特  文化视野  培训  职业  历史文化现象  社会历史  整体性研究  

    群众文化这一古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渗透于各个时代世界各地民族的生活、生产活动之中。群众文化学是当代兴起的一门整体性研究群众文化客观规律的年轻学科。群众文化、群众文化学,作为其本质属性思维形式的概念,是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着的,不是永恒不变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社会所需...

  • 执烛的凝望——论筱敏《成年礼》中的双重女性意象

    关键词: 成年礼  女性意象  筱敏  观照方式  不合时宜  女性书写  散文创作  散文随笔  

    曾有人说过,筱敏及其所代表的写作和观照方式的出现,对于广东文坛而言,是有点不合时宜的。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在南粤大地的俊秀和清癯中,她静静地生长出了金戈铁马式的叛逆和热忱,一种始自灵魂深处的觉醒和冲动。她的散文创作自选集《成年礼》,收录了1990—1999十年间80余篇散文随笔,分"风,火,道路和寓言""记忆:

  • 近松世话净琉璃中的游女形象——以美好品性为中心

    关键词: 琉璃  品性  美好  形象  近松门左卫门  戏剧作家  江户时代  井原西鹤  

    近松门左卫门,是日本江户时代元禄时期的著名戏剧作家,与井原西鹤、松尾芭蕉并称"元禄三文豪"。近松的作品既在当时深受观众和读者的喜爱,又在后世得到评论家的广泛认可,因而享有"日本的莎士比亚"的美誉。近松一生共创作了120余部人形净琉璃(木偶戏)作品。虽然由于标准不同,存在多种划分方法,

  • 陈应松小说女性形象分析——以《野猫湖》为例

    关键词: 乡村女性  中篇小说  陈应松  形象分析  乡村生活  文学立场  直面现实  

    陈应松在《钟山》2011年第1期上发表了一个中篇小说《野猫湖》,小说坚持了作家直面现实底层生活的文学立场,既写出了乡村世界痛苦艰辛的生存,也写出了乡村女性的爱欲本能与现实异化之间的永恒斗争。作家深入到乡村留守女性的内心,抓住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追索出在波澜壮阔的乡村生活下人性的复杂与纠结,关注社会发展、体悟人类命运的写作态...

  • 从理论走向实践——旅游美学研究评述

    关键词: 美学研究  旅游业  实践  旅游美学  分支学科  80年代  研究文献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的旅游美学,近年来在完成美学与旅游业嫁接的同时,也逐渐从理论繁荣朝向更活跃地参与现实的方向发展。旅游美学研究热潮自1980年代以来至今余温未息,据不完全统计近十来关于旅游美学的相关研究文献就达到了近300篇。

  • “无意识”在绘画创作中的循变

    关键词: 无意识  绘画创作  古希腊时期  心灵结构  哲学立场  唯心主义  创造者  柏拉图  

    一、创造者的"无意识"状态与心灵结构在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就曾提出"神力"取代了人的意志和理智,从而形成了某些非理性的行为。这种由唯心主义哲学立场出发的"狂迷"说法,使人的"潜在意识"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也被认为是无意识思想之源。

  • 昆明、现代性与现代艺术

    关键词: 现代艺术  现代性  昆明  云南省  汉武帝  南人  中原  遣使  

    云南人,温吞而大气我们的云南省无论从地理上还是文化上,都远离中原。云南有天南、彩云之南的"诨名",意思是说,这块地方在天的南边、云的南边。命名的口气非常之大,就像云南人好把很小的湖叫做海,把很大的湖叫做池一样。《滇志》记载:"汉武帝元狩间,五色云见白崖,遣使迹之,置云南县。"

  • 《暗恋桃花源》主题意蕴探微

    关键词: 主题意蕴  戏剧导演  代表作  舞台剧  故事  

    《暗恋桃花源》(1)是台湾当代著名戏剧导演赖声川的舞台剧代表作,讲述的是一喜一悲的两个故事以及由此发生的交叉纠葛:"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和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

  • 手机媒体——影视文化传播的新平台

    关键词: 文化传播  手机媒体  新平台  影视  媒介形式  生活空间  生活方式  传播方式  

    新媒体媒介形式的不断多样化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并使原有的传播方式、商业模式等不断地发生转变。同时,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还是道德方面,都在新的媒体媒介形式的强烈作用下,发生着全方位的变革。近年来,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加以及移动互联通讯技术的发展,

  • 从历史深处走来——关于《人民音乐》发展轨迹的研究

    关键词: 为人民服务  历史  文化艺术事业  社会文化  音乐工作者  社会生活  音乐事业  

    音乐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反映社会生活,又给予社会以深刻的影响。新中国的音乐事业是在连年战乱,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文化艺术事业百废待兴的条件下艰难开创的。老一辈的音乐工作者们秉承使音乐艺术更好地为新中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2012年《文艺争鸣》1-12期总目录

  • 丰子恺漫画作品

免责声明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邮编:130021。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文秘咨询 加急见刊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