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争鸣杂志是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争鸣杂志创刊于1986,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杂志介绍
文艺争鸣杂志是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争鸣杂志创刊于1986,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主管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3-9538
国内刊号:22-1031/I
发行周期:月刊
全年订价:¥484.00
关键词: 文化理论 日常生活化 精英主义
"文化"之定义在当代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是:它逐渐脱离文本而走向社会,脱离精神而走向生活,脱离精英而走向大众,脱离中心而走向边缘,等等。用"文化的日常生活化"或者"日常生活的文化化"来描述这一过程或趋向恐怕都不尽妥切,前者有自上而下因而居高临下的精英主义嫌疑,而后者似乎以文化为日常生活的归宿或目标、境界,
关键词: 新时期 文艺学 市场经济转型 中国历史 物极必反 阶级斗争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新时期可称为"突破"期或"反叛"期 物极必反。路走到尽头,不能不转折。于是,历史在1976年10月开始掉转船头,1978年底正式确立新的运转方向。抛弃"阶级斗争为纲"、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着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这是百年来乃至数百年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选择之一、最...
关键词: 实践存在论美学 倒退 认识论 当代美学 中国美学 发展格局 美学理论
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格局中,实践存在论美学是近期发声较多的一个学派,号称"当代中国美学界影响较大的一个理论",还称为"21世纪具有生命力的一种美学理论"。具有生命力的理论应该是科学的、发展的。而就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实际表现来看,不仅没有新的进展,反而是在学界原有成果的基点上全面倒退。
关键词: 耶鲁学派 文学批评史 重读 解构主义 反客为主 黄金时代 美国化 全球化
一、解构与批评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模态,在它反客为主,从边缘走向显赫之前,议及它的首先是美国化,然后是全球化的旅程,曾经的"耶鲁学派"代表着一个许多论者念念不忘的黄金时代。之所以给耶鲁学派打上引号,是因为无论是当时,还是之后在文学批评史上,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学派,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甚至见于这个“学派”的内部。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理论 西方后现代主义 时代思潮 诗歌创作 当代女性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社会时代 文学现象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女性诗歌崛起于1980年代中后期,它的兴起一方面是由于特定的社会时代经济背景使然,即社会生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商品经济开始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艺术具有的意识形态性质看,女性诗歌的兴起,并不是简单的文学流派的兴衰嬗变,而是与特定的社会时代思...
关键词: 反本质主义 关系问题 博士 王伟 文艺争鸣 文学理论 中国问题 质疑
拙作《论"反本质主义"之后的文学理论重建》(《文艺争鸣》2012年第1期)受到了王伟博士《反本质主义、文论重建与中国问题》一文的质疑,从某种程度来说,笔者要首先感谢王文的质疑,因为它至少引发了笔者对相关问题的更深入思考,而这显然是必要的。这种思考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关系问题,一是反本质主义与本质主义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 文学史 民国 现代文学研究 范式 学术争鸣
关于民国文学史及诸观念的讨论,正在逐步发酵,质疑之声日渐增多。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刊物就此发表意见,一个围绕民国文学史的良性学术争鸣氛围正在形成,相关的思考和讨论越来越迫近现代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沉闷已久的现代文学研究现状需要突破,可是切实有效的突破口在哪里?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评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 创作 民国 文化巨人 百科全书 文化史
过去的2012年是郭沫若诞辰120周年,郭沫若的研究或将迎来一个新的契机,也许会遭遇更多的挑战。稍微回顾近几十年来的郭沫若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没有哪个人能像郭沫若这样会引起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介,肯定者赞其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否定者贬其为不学无术的文化小丑;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的现代性 1949年 建制 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性 西方学者 哲学话语
伴随中西方学者对现代问题的高度关注,"现代性"已经成为一个极具涵盖性的理论概念。作为一种理论话语或哲学话语,"现代性"不仅成为现代题域的核心关键词,同时也成为整体把握现代历史的一种最为重要的视域和方法。因此,如何将这种视域和方法运用到现代文学的研究之中,如何理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即如何在中国现代性的历史语境中理解中国现代...
关键词: 多层次性 文学研究所 当代文学 关系问题 发生期 性问题 历史性
作为当代文学的发生期,"十七年"文学无疑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近些年已为学界所认识。近二十年来,"十七年"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导致"十七年"文学研究面貌获得巨大改观的原因是研究观念和方法的调整。不过,也必须承认,"十七年"文学研究在一些理论问题上还缺乏基本的共识,它造成了我们对“十七年”文学的描述和判断不...
关键词: 个体生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 现代化进程 中国社会 战争状态 起步阶段
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从战争状态转入到了建设时期,从农村开始进入城市,标志着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现代化进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论这一阶段在这之后还要走过怎样曲折而又曲折的道路,但在它的起步阶段,转型时期的各种基因已经潜在地形成着、萌生着,虽然这些基因要到新时期之后,才会成长、外显、尖锐化为各种社会形态而为人所瞩目。...
关键词: 革命历史小说 死亡叙述 70年代 身体叙事 受虐 情感维度 单一化 合法性
革命是两种力量的较量与搏杀,在这充斥着暴力的力量抗衡中,肉体博弈与对抗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因而,革命历史小说中充满了大量的施虐与受虐的身体叙事。与死亡叙述一样,1950-197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受虐叙述走向单一化,革命与否不仅是判断施虐合法性的唯一标准,而且也决定受虐体验的道德情感维度。
关键词: 学术 关键词 私人化
我想在这里和各位分享一个有趣的题目:学术让我喜欢什么。 对于那些有志于进取的学者说来,创新、思想、学理皆是关键词。这三个词涉及我们对于学术的理解:何谓学术?何谓好的学术?某些时候,还有一个较为私人化的问题:何谓我喜欢的学术?通常的意义上,我们会强调三者的平衡,缺一不可。
关键词: 批评家 文学理论 南帆 美学维度 密度 话语 文艺理论家 散文作家
一 南帆是当代最优秀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之一,这样的称谓,我想,在文学界和学术界都不会有任何争议。除此,南帆的的确确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作家。近年来,他写作的一系列有关历史、文化和个人精神历程的叙事性、抒情性文字,引人瞩目,以致声名大振。
关键词: 文学意义 南帆 区隔 空间 文学生活 人生经验 文学话语 文化结构
近期南帆先生比较密集论及一个老生常谈的命题:文学的意义。在一些随笔、访谈、论文如《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生活》、《让文学改善我们的人生经验》、《文学的潜能》、《文学话语的波长》中多次提及文学的重要意义:"在我看来,现今的文化结构之中,文学的意义不仅没有减少,相反,文学正在重新显示出不可代替的一面。”
关键词: 自我与世界 思想述评 学术 南帆 20世纪80年代 文化英雄 文化中心 华东师大
在我和世界之间你是海湾,是帆是缆绳忠实的两端——北岛《一束》在20世纪80年代叱咤风云的文化英雄中,南帆或许并非最耀眼、最具号召力的明星,却是最清醒执著、最具学术活力的一个:80年代初成名于文化中心上海,而且师出华东师大徐中玉先生门下,
关键词: 南帆 年谱 文学 华东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1975年 中文系 硕士学位
南帆,本名张帆,1957年出生于福建福州。 1975年从福州三中中学毕业后,到闽侯县下乡插队。 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开始以"南帆"为笔名,在报刊中发表小说等作品。 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徐中玉先生攻读硕士学位。
关键词: 中国早期电影 中国电影 期刊 上海 经营 中国出版业 20世纪 电影艺术
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电影的逐步发展,以及中国出版业的长久积淀,中国电影期刊应运而生,并成为中国早期电影领域衔接电影艺术、电影从业者及电影观众之间的关戾所在。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和文化中心,上海不仅拥有民国时期最为发达的电影工业,而且也是中国早期电影期刊最主要的诞生地,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期刊《影戏杂志》...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公共艺术 现代性进程 中国 艺术自律性 审美乌托邦 启蒙运动 18世纪
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以及"艺术自律性""审美无功利"等理论规定性皆是18世纪以来西方启蒙运动的产物,艺术与生活间界限的划定亦是现代性进程中诸价值领域相互分化的结果。但社会历史的演变与艺术自身的发展却在不断地挑战着艺术的神圣性与审美乌托邦,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
关键词: 文学境遇 数字时代 数字技术 技术时代 改造自然 日常生活
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数字技术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下人们的生存已经深受数字技术的影响和控制,这种影响和控制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一,数字技术成为当下人们改造自然、建构现实、重塑世界的根本方式;二,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受数字技术的规约与影响;三、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与观念。
关键词: 赵树理小说 样板戏 政治分析 主流意识形态 美学 上党梆子 戏剧改革 现代戏
从赵树理1964年6月动笔开始创作《十里店》,到上党梆子剧团带《十里店》参加太原的现代戏会演遭受批判,赵树理已经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戏剧改革的漩涡之中。遭受批判的原因概括而言是赵树理所寄托的意识形态关怀与主流意识形态表述存在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这与赵树理小说的遭遇在性质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 文学形态 当代价值 张平 主导文化 90年代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文化形态
1990年代的文坛正如有人归纳的呈现出一个官方主导文化、民间大众文化、学界精英文化并存不悖且互为渗透的格局。"张平文学"正是这样一个三种文化形态互为渗透的、极为特殊的文学形态。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嬗变 小说 安琪 女权主义运动 文学作品 自觉性 20世纪
20世纪初,随着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登场,女人在被君权、父权、夫权遮蔽数千年后,终于以独立的"人"的姿态开始进入文学作品。中国民众因为没经过类似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那样的思想冲击,所以倡导女性解放更多是出于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的需要,而非出于女性自身解放的迫切而自觉的需求。这种自觉性的缺失在文学作品中,主要表现为女性角色对男权文...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理论 混杂性 视域 全球化时代 一体化趋势 全球化背景 世界政治 世界文化
全球化时代以来,世界政治、世界文化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同化。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因其对西方文化"现代性"价值背后隐含的文化霸权的深刻思考,成为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 抒情传统 中国文学 美学智慧 审美理想 抒情诗 创作宗旨 心灵世界 思想情感
与西方相比,中国以抒情诗为文体表征,以表达思想情感和心灵世界为创作宗旨,以"诗言志"和"诗言情"为创作理论,以情境乃至意境为审美理想,有着悠久的抒情传统。抒情传统不仅是抒情诗的文体表征,而且是占据中国文学艺术主体地位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想,即使在叙事传统中也常常因为鲜明的抒情元素彰显出抒情传统的特征。虽然宗自华与高友工、陈世...
关键词: 宏大叙述 中国当代文学史 温情 母性 60年代 社会责任 50年代 独立经营
与1950年代出生的作家相比,1960年代出生的作家,整体上讲,少了很多广阔视野指导下的宏大叙述和社会责任规范中的作家意识。开始独立经营自己的小天地,眼界关注的范围也在逐渐缩小,作家的责任和意识体现的不是那么明显。迟子建作为1960年代出生的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是难以归于这一类的。但正因为难以归类,所以她自身也就具有了独特的地方...
关键词: 东北文学 现当代 萨满神话 隐形结构 马意象 小说 地域文化特色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对现当代东北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现当代东北文学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早已昭示这一事实。在学术研究领域,学者们也已作出论断,如逄增煜在1995年提出"(萨满教)对东北作家的心理意识产生深刻影响与浸润,并进而凝聚、积淀在他们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
关键词: 文化观念 先知 儒家思想 中华民族 中国人 意识形态 理想人格
几千年来,儒家思想统摄着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对我们民族的理想人格、思维方式、价值倾向及社会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标记,对中国文学数千年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纵览《白鹿原》的文化观念,儒家思想常常以一个老年人的稔熟、洞察、练达、彻悟穿透着白鹿原上中华民族年轻灵魂的挣扎、呼号、痛哭,陈忠实的...
关键词: 现实主义品格 林白 个人化写作 特立独行 女性经验 长篇小说 感伤
提到林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她的特立独行、"个人化写作",以及她对女性经验的敏锐感受与细腻书写和弥漫在作品中的淡淡的感伤与神秘。然而200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妇女闲聊录》却带给我们足够的冲击与震撼,令人不禁对作者刮目相看。
关键词: 中国 19世纪80年代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
一、Feminism在中国之流变 一般认为,"女权主义"或"女性主义"均来自英文feminism这个词,最早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法文femme原指"女性",加了一个通常被译为"主义的"后缀"ism"。
关键词: 中国情结 留学生文学 师夷长技以制夷 情怀 游子 现实生活 20世纪 自我发展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经写过这样一首饱含深情的诗句:"你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意义,直到有一天你已经不在中国。"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20世纪初抱着救亡之志前往异国他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莘莘学子,还是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涌出国门致力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异国丛林中的搏击者”,他们大都经历了弱国子民在强势的异国饱受物质上...
关键词: 赛珍珠 文化价值观 理性批判 国际研讨会 百年诞辰 13世纪 西方作家 汤姆森
在"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百年诞辰国际研讨会"上,史学家詹姆斯·汤姆森(James C.Thomson Jr.)曾在其主题发言中指出:"自13世纪的马可·波罗以来,历史上还没有哪位西方作家像赛珍珠这样,对这样多的人产生过这样的影响。"
关键词: 女性形象塑造 近松门左卫门 经师 戏剧作家 江户时代 莎士比亚 历史故事 市井生活
近松门左卫门,是日本江户时代古典戏剧作家,享有"日本莎士比亚"的盛誉。 他一生共创作了人形净琉璃剧目120余篇。既有对英雄传说、历史故事的加工、润色,也有对时下市井生活、新闻事件的借鉴和改编。在近松的再整合、再创造的过程中,很多作品的主题出现了重心位移或根本转换,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产生了相应的转变,而这其中又以女性形象的变化最为...
关键词: 自然意象 达利 解读 生态 画作 文化综合体 自然语言 个性优势
一、场域中的"自然语言" 达利曾自我剖析其个性优势,以为"重要的是每时每刻描绘我的存在和我的自我再生的能力",继而,他把"自我"神圣化,自封为"神圣达利",投身于癫狂的文化批判风暴,绘制出大量狂躁而凌乱的文化综合体。
关键词: 原初形态 民歌 中国音乐史 19世纪初 明清时期 影响力
在中国音乐史上,民歌《茉莉花》的地位和影响力是独特和显著的,极少作品能够像它一样受众广大,在国内外均能激起广泛而热切的回响。根据已有的研究,我们知道,至迟在明清时期,《茉莉花》的前身《鲜花调》就已传唱大江南北;到了19世纪初,又跨越重洋,登上西方艺术界的舞台;到了当下,它更是大放异彩,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符号”。
关键词: 艺术材料 视觉习惯 媒介 内涵 演变 艺术观念 科技水平 人文环境
随着人类不同时代审美意识、艺术观念、科技水平及其视觉习惯的不断演进和发展,视觉艺术材料媒介的选择和介入必然成为艺术家重要的自觉艺术践行。艺术观念与材料的选择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艺术发展史中多变的观念和丰富多彩的视觉形式语言。材料通过人文和科技的方式对人类的传统艺术观念和生活进行革命性的改变,与特定文化产业的互动构...
关键词: 建筑艺术 审美价值 光影 美学 人类实践 纪念性建筑 美的规律 艺术语言
一、建筑艺术的灵魂——光影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邮编: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