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艺争鸣杂志

杂志介绍

文艺争鸣杂志是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争鸣杂志创刊于1986,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口述史料问题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口述史料  中国  学术体制  保尔  

    口述史料的价值在最近十几年得到普遍承认,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也出现了一批口述史(料)著作。(1)但毋庸讳言,当代文学口述整体而言还比较匮乏。推其缘由,则在于口述工作耗时既多,在现行学术体制下又不能算作"成果"。故今日大力倡导口述正当其时。而在倡导的同时,对有关口述史料的发掘、采集和辨别作一些理论上的讨论,也是不可或缺的。按照英...

  • 文学史前史的建构——关于“编辑与八十年代文学”的思考

    关键词: 八十年代  文学界  史前史  编辑  文学研究  知名作家  文学文本  学术界  

    "八十年代"是一个承载了"新时期"的光荣与梦想的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重返八十年代"业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前沿课题。仅就文学界而言,经过世纪之交的"十七年"文学研究热潮之后,"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热潮确有方兴未艾之势。然而,如何"重返八十年代"?摆在我们面前不外乎两种学术路径,这两种路径实际上在"重返十七年"中已操练成...

  • 启蒙文学史研究范式的确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文学史意义研究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二十世纪  文学史意义  文学史研究  概念  范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  

    1980年代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显然是一个重要的话语事件。这个概念在提出之际,就被看作现代文学研究的巨大"突破"和"进展",之后不计其数的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为研究范畴的成果,更是说明了这个概念已经演变为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范式。

  • 论“”童年叙事的代别症候——兼与“红卫兵—知青”视角的“”记忆比较

    关键词: 童年叙事  红卫兵  知青  症候  叙述模式  旁观者  历史  

    ""结束后风起云涌的""叙事往往集中于运动中亲历者的记忆,如许子东归纳的多种叙事之一的"红卫兵—知青"视角的""记忆,"这是一种自以来一直受欢迎、每隔数年便有新作涌现,至今仍然颇有生命力的叙述模式"。(1)其实,受到""重大影响的并非仅止于那段历史中的"当局者",还包括其时作为边缘"旁观者"的年幼一代。这一历史时空中的童年...

  • 胡适对“文学改良”的“革命”话语追述与修正

    关键词: 胡适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世纪80年代  话语  历史还原  

    一些较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因对新文学早期文献缺乏历史还原与细读,从字面理解误认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所言的是文学"改良",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所言的才是文学"革命",并以此断定胡适改良主义之不彻底,肯定陈独秀首举文学"革命"大旗之功。(1)其实,二者的主张皆为文学"改良",仅仅是表述不同而已。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重写"的文...

  • 士者何为——论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突围及其文化抉择的两难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文化抉择  两难  突围  政治话语  文化语境  中国传统  文化使命  

    一、中国知识分子系谱及公共政治话语的表达者 准确地评判,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绝然没有产生西方近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intellectual)这样一个概念,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历史缺少"知识分子"这样一类承载着特殊文化使命的阶层。

  • 论西部散文的“体验—生命感悟式”创作模式

    关键词: 西部散文  创作模式  生命感悟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散文流派  散文作品  整体认知  宏观视野  

    西部散文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具影响力的散文流派(1),涌现出了许多足可视为经典的散文作品,但西部散文是一个发展中的流派,由于参与其中的作家众多,且其创作的作品层出不穷,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混乱"的印象。如何从宏观视野上把握西部散文的创作动态以获得整体认知,已成为研究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模式论"为我们观察和解读西部散文提供...

  • 世界视野、海外传播与中国当代文学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世界视野  海外传播  文学交流  世界文学  欧洲文学  中国文学  

    中外文学交流的起步当然不是从今天开始的,自从有了异族间的交往,文学的交流与影响也就出现了。作为人类古老文明中的一支,中国的文化与文学对于世界也有着至为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歌德在1827年的某一天提出"世界文学"这个概念之时,是因为读到了一部中国的小说《玉娇梨》所受到的刺激与启发。他认为,中国文学与德国和欧洲文学之间的某种相似性...

  • 精神自传与爱恨心史——阎连科《风雅颂》解读

    关键词: 精神自传  风雅  阎连科  解读  心史  帕斯捷尔纳克  作者  

    《风雅颂》面世以后,聚讼纷纭,论者纠结于影射北大、批评高知等论题,对作者一再表白的"精神自传"说,视为平息纷争的"策略",置若罔闻。这种漠视有其可理解之处(1),但也会留下不少遗憾,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失去了追问的机会,譬如作者为什么要在众多策略中选择这一种策略而不是别种策略?就像有学者认为《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的精神自传,

  • 田园与反田园叙事的混合——论李佩甫《红蚂蚱 绿蚂蚱》及现代田园小说审美传统

    关键词: 田园小说  叙事风格  李佩甫  审美传统  混合  现代  乡土作家  

    在当代乡土作家之中,李佩甫无疑是比较优秀的一位。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他一直将豫中平原作为自己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在开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写这片土地上的风俗人性。他善于写农民性格和命运,并将笔触扩展到城市、商界和官场,形成了抒情与写实相互交融的叙事风格。《羊的门》(1999)是深切、厚重的反思、批判性的小说。今年发表的《生命...

  • 《第九个寡妇》:原型意象与讲述方式

    关键词: 原型意象  讲述方式  寡妇  女性意识  政治暴力  文化思考  结构要素  代表作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以来引发了学界的很多关注。相关研究对作品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政治暴力与个体命运的纠葛等问题有深入的阐释,但仍有一些重要的情节或意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孙怀清的死而复生以及他在地窖中的生活,村外庙宇中的侏儒族,以及史屯人吃的糠秕等描写,这些特定历史时空中内蕴丰富的情节、意象承载着作...

  • 诗意的沉醉——论林新荣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 诗歌创作  沉醉  诗意  荷尔德林  阿尔卑斯山  德国哲学  远古传说  现代人  

    德国哲学诗人荷尔德林曾经深刻地预感到现代人的处境以及应该趋往的未来,他在《莱茵颂》中忧悒地唱着:"……阿尔卑斯山峦鬼斧神工,那是远古传说中天使的城寨,但何处是人类,莫测高深的归宿?"喧嚣的时代,打开林新荣的一本本诗集,从《羞涩的厚土》到《涉水之痕》,从《抵达》到《天瑞地安》,再到《侧面》,静下心来逐一品读,似乎对于荷尔德林的发...

  • 女性民俗:一种文学形象研究的新视角——以现代文学江南作家创作为例

    关键词: 女性民俗  作家创作  现代文学  形象研究  江南  新文化运动  20世纪  女性形象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人"的个体的发现也由此推动了"女性"这一群体的觉醒和复苏,对"女性"的关注成为当时新文学作家创作的一大主要内容。而新文学作家创作的民俗化倾向又使他们把目光集中在了"女性民俗"这一焦点上。纵观20世纪上半叶江南区域内反映乡土女性民俗与都市女性民俗的两类作品,我们发现,它们各自在文学表现空间内所刻画的女...

  • “酒国”故事及文本世界的互涉——莫言《酒国》重读

    关键词: 文本世界  莫言  重读  互涉  故事  

    在"新时期文学"的三个十年中,莫言几乎在每个十年都奉献了重量级的作品,仅以长篇小说论,1980年代有《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1990年代有《酒国》《丰乳肥臀》,新世纪有《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在这些作品中,《酒国》有些例外,它没有像其他几部小说那样,一问世就产生了较大的甚至很大的反响,被读者和批评界关注,受到推崇或引发...

  • 《春潮急》的意义

    关键词: 工农兵学员  意义  新华书店  文化程度  第一版  图书馆  学生  

    一、《春潮急》和《金光大道》 克非的《春潮急》这部书我在出版后的第二年(1975)就见过,那是安徽第一次印刷的版本,那时我是初二的学生,根本读不进这本书,翻来翻去也找不到有意思的情节。在当时,这本小说影响很大,人们在新华书店门口排队购买,还有人用当时非常紧张的肉票换取。不过,我从图书馆借出的这个第一版品相完好,从借书记录看,只有一...

  • 诗禅融合对语言艺术化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语言艺术化  禅宗  不立文字  语言文字  表达能力  思维内容  菩提达摩  诗  

    禅宗的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中的"不立文字"也就是否定语言文字对思维内容的表达能力。然而,禅师在传达禅理、禅法以及禅悟时,不可能在完全独立于语言文字之外的状态下实现。再奇妙的禅旨也无法脱离语言文字而自行存在。因此,尽管说是"不立文字",而事实却是禅师们已经以文字作为接引的工具。从菩提达摩...

  • 经验与话语的冲突与逃逸——解析萧红《生死场》中“越轨的笔致”

    关键词: 女性经验  萧红  话语  解析  逃逸  冲突  女性统治  

    一 直到今天如何理解萧红那些"越轨的笔致",仍是《生死场》中解读争议较多的问题。女性经验天然地同话语的不协调,也许是一个切入点。约色芬·多万诺分析影响女性写作的女性经验时指出了女性进入公共领域时呈现着分裂的状态:"进入公共领域意味着向男性的统治妥协,接受大众的思想;而固守女性自身、女性真实,固守于母性的前文明——女性统治的...

  • 德莱塞小说中的世俗化书写及其深度价值

    关键词: 德莱塞  小说  世俗化  价值  书写  生活形态  生存形态  

    自其处女作《嘉莉妹妹》(1900)登上文坛以来,德莱塞就是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家,他几乎从写作的一开始,就把创作目标定位在对当下生活形态的描述上,其大部分小说,似乎都在为形而下的实利追逐者寻求某种合理的生存形态,尤其是对都市男女世俗生活的欲望的持续开掘与表现,一直是他创作的兴奋点与着力点。

  • 灰段子的狂欢表征、意义及其限度——以巴赫金狂欢化诗学为视角

    关键词: 狂欢化诗学  巴赫金  表征  意义  电视访谈节目  唐诗宋词  2008年  著名作家  

    一、灰段子:狂欢盛宴的主角 "唐朝有唐诗;宋朝有宋词;我们今天又有什么?段子!"这是著名作家王蒙在2008年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说过的话。王蒙把段子抬到唐诗宋词的高度,似乎是要把段子奉为今日中国的代表文体,多少有些戏谑调侃的味道;但如果说,段子在当今社会的使用频率,超越了其他任何一种文学体裁,这恐怕是难以否认的事实。在茶余饭后的笑谈...

  • 俄罗斯短节目的历史发展研究

    关键词: 文艺节目  俄罗斯  舞台布景  演出形式  历史  艺术形式  20世纪  表演艺术  

    虽然在没有舞台大幕和舞台布景的露天舞台上演出的传统早就出现了,舞台杂艺、小型文艺节目表演艺术(эстрада)(1)是在20世纪出现并确定下来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通常在演出中有1-2个演员,3个或者整个演出小组的情况是少见的,这些演员直接面向观众演出。通常演员们展示各种舞台的演出形式:说逗小品、声乐、舞蹈、杂技等其他艺术小品。对于舞台...

  • 强化颠覆抑制协合:《应许之地》的文化诗学阐释

    关键词: 诗学阐释  文化  20世纪  犹太文学  代表人物  现代都市  物理时空  

    引言 20世纪初,美国犹太文学开始萌芽。其代表人物之一玛丽·安亭(Mary Antin)从1911年9月起,在《大西洋月刊》上分十次连载自传《应许之地》,讲述主人公怎样从俄属波兰小镇中世纪般的犹太人栅栏区(Pale of Settlement),来到20世纪美国的现代都市波士顿;又怎样随着物理时空的转换,从受尽种族与性别双重歧视的犹太女孩玛什珂·安亭,

  • 从卫生间到莫扎特——兼谈后现代情境下的消费艺术

    关键词: 后现代艺术  后现代主义  莫扎特  卫生间  消费  情境  20世纪  艺术沙龙  

    不管我们情愿与否,事实上,进入新世纪以来,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践行者们经过他们不遗余力的卓绝奋斗,终于将他们的谋略变成了现实。现在他们可以脚踏他们征服的领地,兴高采烈地喝上一杯,庆贺胜利。目前的情形一定会让后现代艺术的鼻祖杜尚始料未及,当他20世纪20年代扯出"让艺术与人民调和一致"的旗帜时,他的响应者与追随者寥寥无几。在那时,他只...

  • 艺海波澜——吴冠中艺术思想研究

    关键词: 吴冠中  艺术思想  海波  1950年  东西方  审美意识  留学法国  新中国  

    一、"东西求索"与"归去来兮" "我爱我国的传统,但不愿当一味保管传统的孝子,我爱西方现代的审美意识,但也不愿当盲目崇拜的浪子。是回头浪子吧?我永远往返于东西方之间。回到东方是归来,再到西方是归去,归去来兮!"——吴冠中《心潮·归去来兮》1950年,留学法国的吴冠中、熊炳明等人,面对新中国的成立,对去留问题进行了彻夜讨论后,吴冠中独...

  • 匾额书法简论

    关键词: 匾额  中国古代建筑  简论  书法  审美价值  传统建筑  汉字书写  设计制作  

    一、匾额概说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构件。它是将汉字书写或刻制于木质、石质或砖质材料上,高悬于建筑物门首之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的审美、义理和情感。其设计制作精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上独特的人文景观。在古代,匾、额二字所指的意义本不相同,其中"额...

  • 书法艺术传播的当代困境及其出路

    关键词: 艺术传播  书法艺术  困境  当代  存在样式  艺术创作  信息社会  审美活动  

    书法艺术传播是书家本体和欣赏者自觉的审美活动,是二者人格和审美主体的重建过程,其动力是人的生命力自由张扬的需要,是人的审美需要。人的存在样式和审美方式发生变化,必然导致书法艺术创作传播的变化。21世纪,中国和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媒介社会和消费社会,人的存在样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书法艺术创作传播相应表现出某种新的转型,(1)...

  • “时代之眼”与视觉的文化分析——兼论巴克森德尔的艺术史观

    关键词: 艺术史观  文化分析  视觉  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史家  15世纪  迈克尔  意大利  

    一、"时代之眼" "时代之眼"(The Period Eye)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迈克尔·巴克森德尔(Michael Baxandall)在《15世纪意大利的绘画与经验》(1972)(Painting and Experience in Fifteenth-Century Italy)和《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木雕家》(1980)

  • 第四届全国美展:地域特色与时代风格的共生

    关键词: 美展  时代风格  地域特色  共生  中国美术馆  少数民族  新中国  艺术家  

    1964-1965年间,第四届全国美展举行。本届美展采用了非同既往的展出方式,分两阶段进行,先于1964年国庆期间在各地同时开展,后再分批赴京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各地区作品在京的展出数量分别为:华北441件、东北西北335件、华东466件、西南291件、中南492件。此展创造了新中国全国美展体系创立以来的新纪录,1600余名艺术家参展,其中有新作者997人,还...

  • 乐舞相融——《英台·翩跹》表演思考

    关键词: 表演者  乐舞  艺术传统  舞蹈史  先秦时期  表现样式  三位一体  

    中国自先秦时期便出现了《诗经》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表现样式,经历汉唐高峰,至宋元逐渐融入戏曲,此艺术传统以不同形态呈现于舞蹈史上,却从未间断。表演者在表演中如何更恰如其分地呈现"乐舞相融"的古典舞审美方式,笔者结合表演剧目《英台·翩跹》,对此进行分析,总结《英台·翩跹》表演过程中如何将音乐的轻重缓急内化为舞蹈的起承...

  • 中国乐论中情的本体论

    关键词: 中国  乐论  本体论  本体意义  艺术论  古代  范畴  指认  

    在中国古代最早形成自觉并走向成熟的艺术是音乐,中国古代乐论也是先于其他艺术论而生成、丰富和发展的。"情"作为中国古代乐论的基本范畴,其意蕴深厚,且具本体意义。这里把"情"提到中国古代乐论的本体位置,在于指认中国古代乐论是缘情而生,因情而立的,几乎可以说,中国古代乐论的核心是情论。

  • 中国的影视翻译:挑战与机遇——回眸全国首届影视翻译研究论坛

    关键词: 影视翻译  翻译研究  论坛  中国  20世纪  网络媒体  第四媒体  21世纪  

    引言 20世纪末,新媒体(即网络媒体,亦称第四媒体)的发展引发了全球对于影视翻译的高度关注,使其成为翻译研究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支力量。(1)诚然,影视翻译正在作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生代学科昂首迈入21世纪,并将在理论研究、实践发展及译者培训等方面引发更多议题。

  • 羌族建筑的材料运用及启示

    关键词: 建筑风格  材料运用  羌族  民族特色  从实际出发  生活环境  川西地区  川西北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羌族人民根据自己所生活环境的地质和地貌特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居住在川西北高原的羌族村寨民居和栈道,更是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川西地区的羌民族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铺木为路。

  • 石磊

    关键词: 石磊  东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硕士学位  毕业  

    石磊,男,讲师200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美术学(文学)硕士学位。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邮编: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