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艺争鸣杂志

杂志介绍

文艺争鸣杂志是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争鸣杂志创刊于1986,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作为“预言”的新世俗传奇——读王安忆的小说《香港的情与爱》

    关键词: 中篇小说  王安忆  传奇  世俗  预言  故事讲述  

    王安忆完成于1993年6月的中篇小说《香港的情与爱》,将一个以香港为故事背景的“钱与色”交易的故事讲述为一个颇感人的“隋与爱”的故事,如多数读者的感受——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构成了对话关系,事实上建构了一个新版世俗传奇。

  • 《王安忆研究资料》作品年表勘误

    关键词: 王安忆  研究资料  中短篇小说  创作实践  勘误  年表  作品  

    自新时期登上创作舞台,王安忆始终是当代最具创作实力和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她的著述文字散见于多种报刊、杂志,其中《本次列车终点》《流逝》《小鲍庄》等获得全国中短篇小说奖,好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发廊情话》获2005年鲁迅文学短篇小说奖,其创作实践与业绩见证了三十多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过程。

  • 泄密的私想者——毕飞宇论

    关键词: 小说  文学  现代文学  

    2013年的冬季,阳光、微笑着的毕飞宇就是准五十的人了。岁月似乎在他俊朗的脸庞上没有镌刻下太多的沧桑和印记。他依然高大挺拔,短发矗立,喜欢在烟雾缭绕中思想。毕飞宇的笑靥常带一丝狡黠之气,在他讲话或发言时连同他的智慧和清朗一起扑面而来。

  • “介入的愿望会伴随我的一生”——与作家毕飞宇的文学访谈

    关键词: 当代作家  文学批评  毕飞宇  愿望  批评家  老师  交流  

    时间:2013年12月19日下午 地点:江苏南京毕飞宇家中 一、文学批评和作家的关系 沈杏培:毕老师您好,我发现,在当代作家当中,您是一个非常喜欢和批评家和读者进行交流的作家,从专业性的访谈来看,您跟汪政老师、姜广平、张莉、张钧、黄念欣都有过很深入的交流。

  • 殖民政治与电影美学对中国形象的“臆造”——满映国策电影《黄河》的殖民话语分析

    关键词: 电影美学  中国形象  话语分析  国策  殖民  臆造  政治  

    一 满映的全称是“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1937年8月2日正式建立于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其前身是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支持成立的“满洲电影国策研究会”。

  • 热与冷:论90年代以来的文化思潮

    关键词: 90年代以来  文化思潮  人文知识分子  政治意识形态  20世纪90年代  80年代  本位意识  话语空间  

    (一)文化本位意识——90年代以来人文纷争背后的一致性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人文思想界的一个分水岭。80年代,改革意识形态需要人文知识分子的参与,人文意识形态因此获得了一定的话语空间,并与政治意识形态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共同参与、推动了80年代的文化热。

  • 五四文学:“情绪骚动的十年”——论“五四”文学的情感性

    关键词: 五四文学  情感性  情绪  现代中国  礼崩乐坏  启蒙主体  

    礼崩乐坏,天地玄黄,“五四”注定要是一个破坏与构建并驱、绝望与理想相伴的时代。承晚清之遗风,启蒙终于得以在现代中国呱呱坠地。中国的启蒙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启蒙主体的觉醒;三界革命——启蒙文学的预演;

  • 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批判

    关键词: 俄国形式主义  语言转化  批判  西方文论  20世纪  新批评  

    俄国形式主义,美国新批评倡言文学的感染力并不来自审美情志,而是来自语言。俄国形式主义主张来自语言的“陌生化”(ocTpaIteHHe),而新批评则认为来自语言的“反讽”“悖论”等。这就是20世纪西方文论所谓文学语言转化的发端。

  • 艾伦·卡尔松“恰当审美”理论的双重痼疾

    关键词: 自然审美  卡尔松  艾伦  痼疾  代表人物  艺术范畴  20世纪  沃尔顿  

    “恰当审美”的问题首先在20世纪后半叶的艺术领域被提出来,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便是美国当代美学家肯德尔·沃尔顿(KendallL.Walton),他在1970年的《艺术范畴》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这一概念。而最早将其引入自然审美领域的人物则是加拿大学者艾伦·卡尔松,

  • 2013短篇透视:“生命”与“常人”的竞逐——兼论当下的“文学性”精神与建构模式

    关键词: 短篇小说  建构模式  精神  常人  市场经济社会  现实主义手法  

    对短篇小说而言,2013是个波澜不惊的年头。它预示或强化了一种印象:文学正在进入一种稳劲常态、不无惯性的书写,这跟文学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相对落寞的位置及作家创作的日趋职业化、专业化有关。通览2013年的短篇,一个至深的感觉就是它的当代性与现实主义手法。这两点是连带一道的。

  • 在追逐市场中失魂落魄——2013年度小说选本选刊评析

    关键词: 市场  选刊  选本  小说  共产主义  文学活动  幽灵  

    “一个幽灵,市场的幽灵,在文选活动中游荡。”读完2013年度的小说选本和选刊之后,笔者禁不住想起了《共产党宣言》开篇的那句名言。马克思当年是怀着极度兴奋的情绪宣布“共产主义”这个幽灵的,笔者却是怀着深深的忧虑来谈论文学活动中的“市场”这个幽灵。

  • 出走·异化·疏离——论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关键词: 知识分子形象  三部曲  江南  格非  疏离  异化  出走  

    当先锋作家们纷纷从形式主义高地撤退并转向现实时,格非十年磨一剑的“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却将目光投向了百年中国的乌托邦历程。在广袤的历史空间中,三部曲建构了一个历史的阐释者与“话语讲述的年代”和“讲述话语的年代”之间无限对话的过程,

  • 对立与对照——论沈从文早期小说的城乡构架

    关键词: 沈从文研究  早期小说  构架  城乡  三四十年代  九十年代  二十世纪  

    沈从文研究经历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两个高潮阶段,几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重点关注和深入剖析,但与此相对的是,早期小说[1]因其驳杂多产、良莠不齐,在诸多论者的重要论述中往往作为沈从文的准备期习作未被充分重视。

  • 《新西游记》与穿越小说

    关键词: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网络文学  影视  

    随着网络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以穿越时空为主题的“穿越小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眼帘。它在“玄幻”滋养的土地上诞生,随后独立于玄幻小说之外,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掀起了一股阅读狂潮,并逐渐突破文字的局限,深入到广播、影视等方面。[1]

  • 《兄弟》与余华文学创作的“转型”

    关键词: 文学创作  余华  文学  作家作品  精神空间  

    在“80后”作家作品和网络文学作品热销的同时,《兄弟》的畅销是一个奇迹,它是现实生命活力受阻后把社会欲望转移到精神空间内,既实现变革欲求,又企图保持自身安全隐秘的中庸生活观的表现。

  • 库切与陀氏的跨时空对话——《彼得堡的大师》与《群魔》的互文关系

    关键词: 文学大师  互文关系  陀思妥耶夫斯基  彼得  库切  对话  时空  

    库切本人对俄国文学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极为推崇,曾经在开普敦大学做过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专题研究。其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师》就是一部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主人公的小说。小说的主线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继子帕维尔死亡原因的探究以及对儿子的悼念。

  • 危机与迷茫——施尼茨勒《儿子》的批判性解读

    关键词: 批判性  解读  迷茫  危机  文学批评  文学  社会影响  

    文学永远是时代的产物,这对文学批评而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每一部作品都会受到其产生的时代与社会影响。社会历史因素在文学作品当中永远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 生死相惜:评《遗言》的叙事魅力

    关键词: 底层叙事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生死  人物命运  精英人物  西方文学  宏大叙事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学正经历着从描写精英人物到关注小人物命运的转向,并由此带来从宏大叙事到底层叙事、边缘叙事的转向。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大批优秀新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GrahamSwift,1949一)便是其一。

  • 解读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创作的艺术张力

    关键词: 克里斯蒂  艺术张力  小说创作  解读  侦探小说  剧作家  小说家  影响力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是一位高产而具影响力的文学巨。她是公认的“侦探小说之后”(QueenofCrime),对英国侦探小说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和富争议的启发。

  • 当前大学生对莫言接受状况调查

    关键词: 大学生群体  问卷调查  接受状况  莫言  文学经典  文学生活  文学阅读  山东大学  

    了解文学经典的传播和接受情况是“文学生活”调查的主要方面,而大学生群体对文学经典的接受情况则构成了当前社会文学阅读的重要内容。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对文学经典的接受状况,山东大学“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

  • 强权遮蔽下的文人心态——以恽寿平画作为例

    关键词: 恽寿平  文人心态  画作  遮蔽  强权  生活追求  诗文集  遗民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由明入清,有着亡国遗民的身份。从其诗文集《瓯香馆集》中可以看出其所具有的反清思想,以及对隐逸的生活追求。而满清皇家鉴藏章的加盖,掩盖了恽寿平画面背后的画家真实的情感。

  • 对当代架上绘画现状的思考

    关键词: 架上绘画  现状  当代  全球性  数字时代  人类社会  文化现象  观念性  

    当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很多文化现象都出现了全球性的一体化状态,“全球性意味着全世界的普遍的都包括的完全的或无遗漏的”[1]。如果使用这个定义去审视架上绘画,则不难发现它的全球性面貌是以观念性和非观念性的互相对立、多元化样式和形式等构成了似乎是难以融合的碎片化现象。

  • 傅胜春

  • 何旭

  • 李冬梅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邮编: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