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文艺争鸣杂志

杂志介绍

文艺争鸣杂志是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文艺争鸣杂志创刊于1986,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中国当代文论建构的路径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论  文学史  批评实践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当代文学  文学理论  

    有关中国当代文论的建构问题,在经历了"失语症""反本质主义""强制阐释论"等各种争议之后,依然是一个巨大的焦点。学者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一方面是话语的狂欢,另一方面又露出原创性的焦虑。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必须建构一套适应中国本土文学经验的文学理论话语体系,但对于如何建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经验的当代文论,却始终无...

  • 当代文学六十年——文学女青年的进化史——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中心的重读

    关键词: 文学史  主持人  

    2005年以来,我们曾经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研究》《南方文坛》等重要杂志上开辟了"重返八十年代"的栏目,对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问题、边界和方法做了一些初步性的探讨。这项工作,是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前奏和铺垫。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在八十年代的兴起,逐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高水平的学科方向,根本的原因来自于它的"古典文学化"。也...

  • 论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版本变迁与文学史形象的嬗变

    关键词: 版本变迁  文学作品  初版本  文学史  小说主题  当代文坛  

    《一个人的战争》(以下简称《战争》)是林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自1994年在《花城》杂志首发以来,迄今已20多年了。这20多年间,《战争》先后有十多个不同的版本在海内外传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林白不断修订这部小说,并多次对版本的变迁情况加以交代和说明。因此,当我们分析和评论这部小说,探讨其文学史地位和形象时,应该将版本因素纳入到研究...

  • 经验的扩张——从《妇女闲聊录》看林白写作的“转型”

    关键词: 女性主义  

    1994年,《一个人的战争》发表在《花城》第2期,这部长篇小说的出现使林白长时间内与"女性文学"这样的文学史叙述捆绑在一起。2005年,《妇女闲聊录》出版,封面上赫然印着——著名女作家林白突破之作,被众多评论家称为"最胆大包天的尝试"。贺绍俊认为《妇女闲聊录》"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路子",是一次"叙述的革命"。而作家本人也不吝惜用一种...

  • 一卷难忘唯此书——《创业史》第一部叙事的真善美问题

    关键词: 艺术成就  互助组  郭振山  乡村生活  

    一、此情可待成追忆:我的《创业史》阅读记略《创业史》的确是我在文学上的初爱,自少年时代读过,从此念念不忘,后来多次重读,仍然爱好如初,真可谓"一卷难忘唯此书"也。这里,就先说说我的《创业史》阅读史吧。我是1972年初读《创业史》的。那时的我还是一个11岁的乡村少年,刚读小学四年级。记得那年的正月里,我的大堂姐夫陪堂姐回娘家(他是六...

  • 柳青经验与当代传统

    关键词: 赵树理  深入生活  文学经验  

    十多年前,笔者一篇拙作试图梳理20世纪中国成就最高的文学领域——乡村小说——的基本传统,其中将柳青与赵树理所代表的以社会历史视角观照乡村世界的史诗传统,与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化批判传统,以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的诗化浪漫传统并置,构成20世纪中国乡村小说的三大主流传统。今天,笔者要讨论的是柳青个人的文学经验在他所代表的传统中的特殊性,...

  • 陈忠实建构文学读-写共同体的探索

    关键词: 陈忠实  小说家  读者欣赏  白嘉轩  小说话语  诗意创造  

    作家为读者写作,文本为阅读存在。文学活动中的写-读双方,是审美交流中的一种呼应共同体。作家用自己独特的文本发出审美的呼唤,读者用自己的阅读欣赏进行审美应答。高明的作家都对读-写共同体有清醒的认识,优秀的作品都是为构建审美共同体而创作;平庸的作家心中只有自己,眼里没有他人,拙劣的作品免不了自说自话自我欣赏。陈忠实认为,作家的天职...

  •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拐点上惆怅、张望——贾平凹的悲剧意识论

    关键词: 贾平凹  悲剧意识  英雄悲剧  

    在秦岭北麓,黄河南岸,长安古城,拥书自雄的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几位有成就、有声望、有地位,勤奋而又高产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个受读者追捧、受批评界争议、受书商宠幸、受"书生直谏"、受媒体炒作,"红得发紫"的作家(乔伊斯曾说:"《尤利西斯》迫使几个世纪的教授学者们来争论我的原意。这就是确保不朽的唯一途径")。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文...

  • 执古之道——贾平凹文艺观念发微

    关键词: 贾平凹  文艺观念  现代转换  现实主义  

    未有现代学科分界之前,具统合诸种思想及审美方式之态度的艺术家代不乏人。并不简单地认信某一种思想而执其一端,不及其余,因此有更为复杂的文本境界的开显,为其作品之重要特征。即以诗书画兼通的苏东坡论,其诗与画相互融通合一之创作态度之生成,"乃是以庄子通过经验、斋忘、天工之艺术创作态度,配合儒家升华人生、善化人生观念,

  • 国家的神话:“山花”作家的意识形态叙述——以路遥早期作品及文学活动为中心

    关键词: 政治意识形态  文艺创作  抒情主体  叙事虚构作品  

    路遥1973年前的作品,大部分发表于延川县的一份油印小报《山花》上。《山花》是""时期陕西省延川县工农兵业余创作组创办的一份文艺报。延川乃至延安地区的业余作者在该报发表了大量作品。该报培养了一批日后在文坛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家。作为该报的核心成员,路遥较为深入地参与了编辑工作。这也成为该时期路遥的重要文学活动之一,对他此后的创...

  • 试论审美文化的西方蕴含与中土祈向

    关键词: 审美文化  文化史学  西方美学  

    自20世纪90年代,“审美文化”作为研究名目正式举擢而出,将西学主流分行并立的审美与文化关联起来,其实提供了重构美学、将之与当代现实和传统文化相互耦合而层深造微的平台。近30年来世界与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皆发生巨大变化,当代学人有责任推进对审美文化的探讨和理解。本期推出“审美文化”研究专辑,以飨读者。陈雪虎《试论审美...

  • 以“艺术”重构“中国”——重审宗白华抗战时期美学论述的文化之维

    关键词: 宗白华  抗战时期  

    宗白华以治"中国美学"而闻名,其对"中国美学"的阐发历来为研究者注目。与过去文化本质主义的理解不同,近年来的研究趋向于认为"中国美学"并非对传统的简单回归,而是现代学术话语构建下的产物。在这一基本认识的推动下,研究者往往强调德国知识背景对于宗白华"中国美学"构建的影响~(1),进而揭露其中的悖论或困境~(2)。本文无意重复这...

  • 审美文化的政治时刻——论20世纪30至40年代周作人对柳宗悦的理解

    关键词: 周作人  柳田国男  柳宗悦  民艺学  审美文化  

    中国与日本在近现代史上的复杂关系众所周知,而身处其中的中日知识人、知识团体基于何种立场与诉求进行彼此认知、开展历史互动,以及相关历史实践承载着怎样的文化信息,时常是后来的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由于当事人面对的历史情境是具体的、即时的、动态的,他们对特定对象的择取与关注通常与其自身的现实诉求相关。因而,将他们看似自然、顺...

  • 中国近代美学范畴体系的生成与现代学术精神的确立

    关键词: 美学范畴体系  现代学科  美学学科  近代美学  现代学术  

    从现代学术意义的视角来看,中国美学学科的产生应该追溯到近代社会西学东渐的时代大潮。中国近代学者通过翻译的途径引进西方美学理论,从术语、范畴的译介到学科体系的构建,逐步完善了美学学科的理论系统。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近代学者就开始了对美学基本范畴的翻译与引进历程,到20世纪20年代美的分类子范畴已经基本齐备,范畴名称的使用也趋于统...

  • 韩少功:有些深的东西写进文学倒可能变浅

    关键词: 韩少功  日夜书  

    木叶:我看《日夜书》的时候,想到罗伯·格里耶的话:"回忆属于想象的一部分。"其中有显影,也有变形。韩少功:想还原当年的一切,是不可能的。历史都是现在时的,都是经过现在的选择的。为什么会想起这一段?肯定有一种现在的需要,要经过现在知识的筛选,又因为时间、距离,会产生某种变形。木叶:以前的多部小说都谈到了知青,写于1985年的《空城...

  • 阿来:“我愿意做一个有限度的乐观的人”——在十月文学院采访阿来

    关键词: 爱丁堡  植物园  

    采访手记:阿来是谁?这个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这个深山里走出来的、用汉语写作的康巴汉子,如今就坐在我的面前。初见阿来,看似寡言的他却有一种笃定而坚韧的力量。从《尘埃落定》开始,恣肆的想象力、灵动诗意的文字、带有魔幻色彩又贴身切骨的叙事,让阿来的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和难以超越的意义。在交谈中,阿来谦和、沉静,却不时地语...

  • 《喧嚣为何停止》及境界美学写作

    关键词: 里尔克  诗歌写作  中国现代诗歌  

    喧嚣为何停止,听不到异样的声音冬天不来,雪花照样堆积,一层一层山水无痕,万物寂静该不是圣者已诞生一东荡子于2008年7月16日在他居住的增城九雨楼写下这首诗,名叫《喧嚣为何停止》,这首诗现在就刻在他的墓前。那时东荡子刚结束漂泊的生活,和妻子聂小雨刚搬进九雨楼不久;也是他结束停笔6年没有写诗,刚进入《阿斯加》系列诗歌写作不久。那些日子,

  •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东荡子的文学行动

    关键词: 抒情诗  抒情主体  诗歌史  

    2013年10月11日诗人东荡子因病骤然离世,享年49岁。他先后著有《不爱之间》(1990)、《九地集》(自印1997)、《如此固执地爱着》(合著1999)、《王冠》(2005)、《不落下一粒尘埃——东荡子近期作品》(2009)、《阿斯加》(2010)、《东荡子诗选:诗歌与人·诗人奖专号》(2013)等多部诗集,共350多首诗歌作品。东荡子的作品数量虽然算不得...

  • 在自然面前大智若愚,在大海里放下我们的心——东荡子生态思想刍议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诗歌奖  生态批评  叙事诗  

    一、朽木为什么不朽我见过最特别的奖杯,是"第二届东荡子诗歌奖"的奖杯。我也是看到这个奖杯后,开始进入东荡子的诗歌世界的。那是"一段缝合的朽木",由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夏天创作,取材来自于东荡子木匠父亲的一根废弃木头,创意来自东荡子的诗歌《伐木者》中的一句:伐木场的工人并不聪明,他们的斧头闪着寒光,

  • “大海捞针”的力与美——东荡子诗歌阅读笔记

    关键词: 抒情诗  修辞性  

    我相信,对于东荡子诗歌的认识与阐释,只是刚刚开始,一如深渊的莫测与丰富,它不竭的诱惑将激动着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东荡子的诗歌虽已受到些许瞩目,但它的价值还远未被呈现,《诗选刊》"2006·中国年度最佳诗歌奖"授奖辞曾强调,东荡子"是一位应该更多被诗歌界关注的诗人"。随着诗人的溘然而逝,我们更有必要清理这些沉默的诗篇,从沉沉遗音中打...

  • 完整性写作:一种走向完整的诗学

    关键词: 诗歌创作  诗歌写作  诗歌美学  当代诗歌  

    "完整性写作"这个诗学概念首先是由广州诗人世宾于2002年提出来的,然后诗人东荡子、黄礼孩也写文章加入,由黄礼孩主编的民间诗刊《诗歌与人》以两个专辑的形式推出,即2003年7月的《完整性写作》与2005年2月的《梦想及其通知的世界——"完整性写作"的诗学原理》(2009年,《梦想及其通知的世界》经过重新修订调整,韩山师范学院诗歌创作研究中...

  • 写出有质地的生活——王方晨《老实街》漫议

    关键词: 王方晨  

    王方晨对小说有一种本质性领悟,这并非说他是一个本质主义者,而是他的写作就是要握住实在的东西,握住有质地和有价值的东西。王方晨写小说多年,把手中的笔锋打磨得有棱有角,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实力派作家。他的小说有那种朴实纯粹、硬实明亮,这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他的几部作品《公敌》《老大》都获得多方好评。他的作品放在那里,已经不容人们...

  • 当代版的《果园城记》——论王方晨《老实街》

    关键词: 王方晨  果园城  

    师陀的《果园城记》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叙述离乡人马叔敖回到故乡果园城的所见所闻,以多个人物故事为中心构建一座城的风情样貌和人文现实,表现了师陀对乡土中国的关怀与思考。时间跨过半个多世纪,当年的果园城已不复存在,但文学传统仍然在延续。王方晨的《老实街》就是这一传统的承继者之一。它的结构方式与《果园城记》...

  • 反市井小说和市井社会的现代性隐痛——关于王方晨《老实街》

    关键词: 市井生活  王方晨  市井小说  小说作品  现代性  

    最近若干年来,作家王方晨差不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所谓"老实街"系列的创作之中。这一系列中最早的一部分曾经以《大马士革剃刀》的标题首发在《天涯》杂志2014年第4期。依此发表时间来推断,则作家创作念头的酝酿与形成,当在2013或2014年前后。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一系列最后一部分《大宴》标明的完成时间,是2017年的7月1日。由...

  • 老街的拆毁与叙事的艺术拼接——论王方晨《老实街》

    关键词: 王方晨  千佛山  小说家  济南城  剃头匠  大明湖  

    一一百多年前,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描写那个时代的济南城,至今读来仍然令人惊艳: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大明湖业已澄净得...

  • “文人抒情”小说:另一种当代中国都市书写——论王方晨《老实街》

    关键词: 小说创作  都市书写  王方晨  

    王方晨的小说创作,始自20世纪80年代。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建构了"塔镇"乡土世界。进入新世纪,王方晨"中年变法",不断探索艺术道路,发表了"老实街"系列短篇作品(结集为长篇小说《老实街》),引起文坛广泛关注。他以拆迁大潮为背景,创造了一种"文人抒情"式的都市书写笔法,将现实批判与人性书写相联结。小说不以情节取胜,笔法留白舒朗,善...

  • 湮没于“共性”中的“个性”:刘半农与鸳鸯蝴蝶派的距离

    关键词: 刘半农  五四时期  礼拜六派  五四时代  鸳鸯蝴蝶派  小说创作  文学革命  新文学家  五四精神  

    五四的思想浪潮洗刷了20世纪以来近代旧中国历史遗留的"陈垢",随之而来地折射出具有中西结合性质的现代普照意义的思想光芒。与此同时,中国近现代的大多数享有着五四"深厚的恩惠"的文人、学者乃至政商都受过五四时代的教育与锤炼,以至后来的学者与众人常以自主式的惯性思维来对五四时代的人物、事件做一种相对朴素的遮蔽式理解与阐释。但是...

  • 流行音乐视域下舞台环境的演唱与教学

    关键词: 流行音乐  细节化  演唱者  流行歌曲  

    流行音乐演唱有其独特的特点,就其发声而言,使用"真声"是具有个性化辨识度的发声方法。能以自己真实的嗓音演唱出来,是体现自己声音特点的高效途径,也是打动听众的基础。一、打好演唱基础无论是日常的声乐教学,还是在舞台环境中演唱,发挥出自身的声音特点都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流行音乐演唱的初始阶段,充分发掘自身嗓音的潜质...

  • 想象西方与本土选择——《北洋画报》对科技新知的呈现

    关键词: 科技新知  

    19世纪以后的中国一直面对着"西方"这个复杂的话题。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将中国近代文化史定义成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中与西的正面相遇,包含着多重矛盾与焦虑。本文论述的《北洋画报》创刊于1926年7月7日的天津,后因抗战爆...

  • 远去的乐音——远古夏商礼乐寻踪

    关键词: 礼乐文化  

    中国礼乐,向被视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国朝礼典,不仅具有无上荣光的地位,而且备受王权统治者的尊崇与青睐。作为一种制度的礼乐,实际上承载与担当着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之教化功能,乃至在今天,还或隐或显地规定着人的行为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学术环境的巨大变革,礼乐研究逐渐成为"显学"。诸多专家学者打破传统礼学的...

  • 瓦格纳“乐剧”创作探析

    关键词: 瓦格纳  汤豪塞  女高音  主导动机  歌剧史  

    一、别样瓦格纳西方歌剧史上最重要且最杰出的作曲家瓦格纳在歌剧领域的创作成就令人瞩目,其对于歌剧创作的贡献在于他进一步推进的歌剧的大步发展,令19世纪的德国歌剧在格鲁克、莫扎特、贝多芬等人之后再一次令其他国家的歌剧创作难以望其项背,并在整个歌剧艺术史上为整个人类的才智发展留下了绚丽夺目的瑰宝。瓦格纳与达尔文和马克思一起曾被...

  • 论中国音乐民族性与兼容性的统一

    关键词: 音乐才能  外来音乐  国粹主义  西方音乐  音乐民族性  

    中国音乐的产生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音乐始终以其民族性为基础,同时不断地进行内部各民族间的融合与外部不同国家间的交流,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中华音乐文化。在走向现代化新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本土音乐文化应该如何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又应该怎样实事求是地对待外来文化,仍...

  • 民族审美文化制约下朝鲜族民居的审美解读

    关键词: 朝鲜族民居  民居建筑  民族审美文化  住宅空间  民居形态  建筑立面  

    民族审美文化诠释着一个民族的文化风俗、民族性格和审美观念,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居住文化与建筑特征。朝鲜族民居建筑在其自然淳朴的民族性格、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和民间文化、自然崇拜的审美观念的影响与制约下,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建筑群体。朝鲜族民居建筑在选址环境、平面形态、空间布局、外观形制及装饰细节等方面无不体现着其民族崇尚...

  • 视像

    关键词: 西安美术学院  中国山水画  视像  中国教育学会  陇东学院  协会会员  国画作品  硕士研究生  

    孔德民(陇东学院美术学院)汉族,1985年生于甘肃平凉,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南通大学,在校期间主修中国山水画专业。现为中国教育学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陇东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与实践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国画作品多次入选省部级展览并获奖,且作品被众多纪念馆,博物馆...

  • 视像

    关键词: 视像  美术学院  吉首大学  硕士研究生  张家界  

    田爱华(吉首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张家界人,硕士研究生,吉首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邮编: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