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西北民族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西北民族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北民族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西北民族研究杂志创刊于1986,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政治类。

  • 卷头语

    关键词: 新闻报道  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  禁用词  中国梦  新华社  

    日前,新华社公布了一批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这种“禁用”乃时代必需之类,当然绝非鸡毛蒜皮,应该引起大众(非仅仅“小众”)的关注和养成。道理也很显然:1.大国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今改革发展如火如茶,引起举世瞩目。

  • 民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政权建设与族群关系

    关键词: 中华民国  中华民族  民族国家构建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最复杂和最动荡的时代。贯穿民国38年历史的有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中国各族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第二条主线是中华民国下属各民族维护国家统一、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内分裂势力的斗争。这两条主线是晚清“救亡图存”斗争的延续。第三条主线是探索如何实现国家体制的政治转型,实现从“多元型帝国”向现代...

  • “边疆”与民族——略论民族区域的治理逻辑

    关键词: 边疆  民族  治理  治理术  管控  福柯  

    多民族国家都有相应的处理多民族或者多族群事务的方式,但并非所有的多民族或者多族群国家都对人口进行严格的分类识别。本研究试图借助福柯治理术的洞见来讨论我国民族政策的治理逻辑。现代治理术的核心在于如何让民众相信,政府可以通过实现其意志来满足民众的诉求。然而,就我国而言,情况似乎并非如此。主权为重中之重,这与少数民族大多居...

  • 从文野之别到圆融共通——三种文明互动形式下中国人类学的使命

    关键词: 文野之别  文明互动  圆融共通  

    在从微观的中国村落研究转向宏观的中国文明的人类学研究的过程中,中国人类学需要面对的是不同文明之间互动的方式以及可能有的理想状态。本文所提出的文明互动的研究注意到了文明之间对立排斥、互补交流以及圆融共通这三种互动模式,它们在心理表征、社会交换、表现方式、文化表达以及民族志类型等诸维度上都会表现出各自的差异。人类学不应该...

  • 从文献资料看中国民族教育研究的几次理论转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民族教育  理论转向  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教育研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理论转向。从1949年到结束,民族教育主要为政权建设服务,目标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教育水平。20世纪80、90年代,民族教育研究倾向于借鉴西方理论,希望通过教育投入和教育体制改革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的水平。进入21世纪后,反思性的民族教育理论占据主导地位,不再单一地...

  • 内蒙古农村牧区妇女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关键词: 内蒙古农村牧区妇女  科学素养  现状分析  

    本文在对内蒙古自治区中、东、西部21~65岁农村牧区妇女科学素养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牧区妇女的个人基本信息、其科学概念和科学常识等的调研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内蒙古农村、牧区妇女的科学文化素养偏低。谋生方式单一,妇女收入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子女教育投入较多,对个人健康重视程度低等。因此,提高内蒙古农村牧区妇女的...

  • 国外政党与宗教关系略析

    关键词: 国外  政党  宗教  关系  

    政党与宗教之间存在天然的关系,一直被世界各国充分重视和谨慎对待。双方在互动中,由于手中掌握的筹码不同,一方处于主动地位,一方处于被动地位。两者在众多规则里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有两个,即政权和民意。掌控政权可以调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资源;把握民意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甚至改变历史前进的方向。两者随着手中筹码的...

  • 日本人类学三讲——中牧弘允在北大的演讲(连载之三)

    关键词: 人类学  日本国  北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连载  发展研究中心  名誉教授  北京大学  

    按语:2012年5月13日至14日,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誉教授、吹田市立博物馆馆长中牧弘允先生应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之邀,在北大举办三场演讲,主题分别是“日本人类学的邀请”(Invitationto Japanese Anthropology)、“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创世纪”(Genesis of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及“日本企业人类学”(...

  • 人类学外心理学内的田汝康先生

    关键词: 田汝康  周先庚  心理学  人类学  抗日战争  

    田汝康在进入人类学领域之前接受的是心理学专业训练,其学士学位论文是周先庚指导的《从汉文和英文笔迹评判男女性别的能力》,这是一篇以英文撰写的心理学实验报告。在抗日战争时期,田汝康曾经参加过伞兵选拔的心理测验工作,并翻译过士兵心理学方面的书。田汝康在云南芒市进行田野研究期间仍与心理学界保持着书信联系。心理学知识是田汝康先...

  • 反思“社会”的人间主义定义

    关键词: 定义  主义  反思  人的存在  吊诡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虽然它通常表现为一种超人的存在),而人从来都生活在实在和想象世界之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吊诡的是,在既已被广泛接受了的“一般思想”里,它却几乎“不为人知”。在常识化的理解中,社会是一个纯粹人间的、排“它”(物、神、他人)的实体。

  • 西北民族社会的阶层分化与治理创新——社会分层及其社会效应的微观实证研究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社会分层  社会经济地位  分化  社会效应  

    现代化促使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发生转型,推动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而与此同时,社会剧变也诱发了与民族有关的诸多社会矛盾,致使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使用大规模调查的数据,对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分层结构的历史演化及其社会效应进行了透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探讨了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

  • 文化何以戍边?

    关键词: 文化  边疆  戍边  

    从国家发展的历史和类型来说,单一生态文化区的国家边界与文化边界重合,适应生态环境的文化自然具有戍边的性质;多种生态文化区域构成的国家边界的文化形态多样,戍边的文化方式多样,功能相同。从文化的本质来说,文化的各种因子与文化整体价值观是人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支柱,人只有在创造、享受和反思文化中才能生存。因此,人在,文化...

  • 撒拉族社会组织“工”的词源考释

    关键词: 撒拉族  社会组织  词源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工”在撒拉族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撒拉族地区有“撒拉八工外五工”的说法。关于“工”的来源与解释,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根据民族学、历史学材料,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对撒拉族“工”的名称来源进行了新的阐释,提出“工”来源于汉语,原意为“工区“,后发展为相当于乡一级的行政区划的观点。“工”是清王...

  • 南疆乡村“巴扎”(集市)间的空间结构与文化含义

    关键词: 巴扎环  空间结构  维吾尔族  

    本文结合笔者在新疆喀什疏勒、疏附县乡村巴扎的田野调查实录,分析了新疆喀什地区乡村巴扎与巴扎间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素,如巴扎环、公路、客运站等,探讨了它们在发挥喀什地区巴扎网络方面的功能以及在塑造地理边界与身份边界方面的积极作用。

  • 当代社会学的自杀学研究——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社会学家张杰为个案

    关键词: 纽约州立大学  社会学家  当代社会学  美国  个案  张杰  学院  学术共同体  

    改革开放初期,大批中国学子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其中不少人因为勤奋刻苦和学术涵养深厚而被美国的大学或科研机构相中,留在美国从事科研、教育工作。这批通古知今、学兼中西的“洋插队”在耳濡目染西学治学方法的同时,激荡出不少新思想和新观念,不仅使西方学术共同体的版图灿然一新,而且从实质上反哺中国相关学科领域的建设,使中国学界的核...

  • 民间、人民、公民:民俗学与现代中国的关键范畴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  现代中国  民间  人民  20世纪90年代初  范畴  公民  博士学位论文  

    对民俗之“民”的深究是中国民俗学在学术上追求进步的一个核心领域,我个人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承继钟敬文先生的志趣①探讨相关的问题,我的博士学位论文②用较大的篇幅梳理了“民”的定义从民间到人民再到民族全体的演变历程,但是没有进一步探究“民”指民族全体的社会与政治意义。

  • 《格萨尔》史诗文本传承的互文性解读

    关键词: 文本生成  异文本  互文性  

    《格萨尔》史诗经千年传唱流传至今,文本传承是一条重要的传播渠道。说唱艺人、唱本记录者、僧侣文人作者和听众群体都参与了史诗文本化的过程,构成了史诗传播的多重主体。文章借鉴互文性理论,在对《格萨尔》文本迁移与当代重构的寻绎中,审视《格萨尔》文本生成机制的多重视域,力图构建史诗从古老传说到现代演绎中互文传承的意义空间。

  • 中国西南、西北两性对歌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两性对歌  仪式性  比较研究  边缘  共融  

    两性对歌是上古至今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存在的常态。当我们立足于田野,重温被《诗经》记录的吟唱,并与两性对歌跨越时空地相遇时,它给予今人理解中国对歌传统以何种启示?比较研究或许可以让我们在古今间建立起共同的文化意识和跨越地理的象征性关联,寻找对歌文化观念体系的痕迹。本文的比较研究在设定的比较刻度中进行,即基于不同材料与个案...

  • 《考工记》与传统手工艺的观念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功致为上  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观念与古代的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在论道的过程中多以手工艺为例,曾涉及文与质、物与欲、道与器、技与艺、用与美等与工艺相关的问题。《考工记》提出在造物之前应“审曲面势”,从观察材料的物理和物性开始,确定设计方案和制作工艺。而在造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

  • 试析元代多族士人圈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 元代文化  多族士人圈  文化认同  

    由蒙古族建立的元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在元代多族士人圈的互动中,汉儒接受了服膺汉文化的异族士子,不再以“蛮夷”视之,而是以“吾党”、“吾徒”称之。蒙古、西域的饮食、服饰等物质文化,甚至八思巴蒙古字及异族音乐、医学等精神文化,都得到了汉儒的认同。可以说,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具有...

  • 《升仙传》与“丁郎寻父”故事之版本与流传

    关键词: 蒙文手抄本  民间叙事  

    《升仙传》是一部以明朝嘉靖年间为背景的道教修仙小说,“丁郎寻父”故事是其中的重要情节。此故事后来逐渐脱离文人小说,在华北地区以秧歌戏、二人转等多种民间叙事形式广泛流传,成为家喻户晓的孝道故事。《升仙传》及“丁郎寻父”故事至今仍有18种以上的蒙文抄本保存于国内外图书馆,二者是上世纪文人叙事与民间叙事相互影响的重要研究材料...

  • 从《水浒传》看宋代的酒肆文化

    关键词: 酒肆文化表现  酒肆文化特点  

    文章借助《水浒传》等文学作品中对酒肆文化的表现,即酒肆是造反的空间、杀人掠货的空间、彰显神武的空间、结拜聚义的空间等,是诗人排解愤懑的空间、词人消散忧愁的空间,通过文史互证的方法,对宋代酒肆文化的特点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宋代饮酒之风兴盛,具体表现为酒肆数量多,美酒种类多,饮酒的全民参与性。酒具有特殊功能,即社交媒介的...

  • 精英与通俗?——读《中华帝国晚期的大众文化》

    关键词: 大众文化  中华帝国  20世纪70年代  通俗  精英  晚期  西方史学  年鉴学派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史学的研究取向发生了变化。年鉴学派史学家们放弃传统年鉴学派对经济、社会和变化的研究,不再支持总体史学,他们收编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把注意力转向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社会边缘和公认价值的负面上,如巫师、离经叛道者等边缘人。

  • 关于理解礼物交换中“竞争性”的一个札记

    关键词: 礼物交换  竞争性  札记  社会  

    问题的提出莫斯在《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一文开头明确了这篇文章的主要问题,即“在后进社会或古式社会中,是什么样的权利与利益规则,导致接受了馈赠就有义务回报?礼物中究竟有什么力量使得受赠者必须回礼?”

  • 回族伊斯兰研究是毕生的追求——林松先生学术生涯追忆

    关键词: 伊斯兰研究  回族穆斯林  学术生涯  伊斯兰教文化  云南回族  追忆  中国伊斯兰教  

    云南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纳忠教授在1957年3月14日《云南日报》发表的《清代云南回族人与伊斯兰教文化》一文中说:“云南回族对伊斯兰学术的教学与研究,大约开始于元代……可以考得出的,大概开始于明末、清初。”清代中叶以后,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较以往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云南回族人马德新和马联元是其中的...

  • 伊斯兰文化著名学者林松教授归真记忆

    关键词: 伊斯兰文化  著名学者  记忆  教授  北京市  殡仪馆  西城区  回民  

    一2月14日下午,当我接到林老归真的电话后,我第一反应是订机票,去北京,践行我们最后的约会!当晚11点半我到达北京。2月15日上午,我赶到位于牛街教子胡同小寺街的西城区回民殡仪馆,想探望“埋体”,只隔着冷藏室厚厚的铁门,为林老做了“杜阿宜”。16日晨礼后,我随众人最后一次探望“埋体”,其后跟随牛街礼拜寺“伊玛目”站了“者那则”...

  • 《中国回族文学通史》出版

    关键词: 回族文学  图书出版  通史  中国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化学者  文学评论家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精品工程项目《中国回族文学通史》(四卷五册),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于2014年年底正式出版。《中国回族文学通史》由回族文学评论家、回族文化学者杨继国担任主编,自治区内外回族文学、回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何克俭、王根明、张迎胜、赵慧、拜学英、王...

  • “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土族《格萨尔》说唱”召开中期总结及规划会议

    关键词: 保护项目  国家级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规划  中期  说唱  土族  

    2015年4月11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土族《格萨尔》说唱”中期总结及规划会议在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顺利召开,特别对《格萨尔》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建成了“格萨尔文化展厅”,甘肃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薛占平、西北民族大...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新村1号西北民大院内,邮编:73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