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文杂志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现代语文杂志创刊于2004,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关键词: 节目主持人 中央电视台 王志 求真 湖南师范大学 平实
王志,1965年生于湖南衡阳,1982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1986年7月获得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该校文艺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同年分配到湖南电视台,期间曾到郴州地区电视台和深圳有线电视台工作。1994年2月进中央电视台,在《东方之子》节目中任记者和主持人,1996年2月任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栏目记者和主持人,2002年赴英国留学,同年5...
关键词: 字书 通用 写法 简称
由左右两个“喜”构成的宁(简称“双喜”字)或它的相关写法,通用字书中该不该收释,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语用功能 反语 汉语 修辞学家 修辞方法 日常生活 文学作品 正话反说
在汉语中反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在文学作品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应用。所谓反语,即“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一种辞格。反语大致可分为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两种,前者多用于揭露、批判及讽刺,后者则用于风趣、幽默、诙谐等,对反语传统的研究一直是修辞学家们的“份内事”,然而修辞学关注的都是静态的语言,...
关键词: 品牌名称 中西思维方式 全球经济一体化 关联 汉译 商业竞争 文化内涵 中国品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无国界营销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商战模式,商业竞争不再仅仅基于产品的质量,而是慢慢渗入了品牌与文化的因素。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良好的品牌形象及其折射出的能为消费者文化心理所接受的文化内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既然如此,选择一个合适的品牌名称翻译,就成为国外品牌进驻中国和中国品牌走向国际的必由...
关键词: 分类研究 疑问句 疑问语气 小课题 语法研究 陈述句 感叹句 祈使句
疑问句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一个类,它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疑问语气。近年来,疑问句的研究逐渐成为了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而有关疑问句的分类更是引起了众多语言学者的极大关注,成了疑问句研究这个热门课题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疑问句的分类这一小课题的研究进行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关键词: 汉语语法学 语法特点 语法学著作 印欧语 特点研究 语法研究 科学系统
一、汉语语法特点研究概述 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卅版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的诞生,中因比较科学系统的语法研究臼此开始。汉语语法学是在模仿印欧语语法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事实一方面使忽略汉语语法本来面貌而向模仿的语法体系或语法理论认同的倾向一直成为汉语语法学难以摆脱的阴影,另方面又使得汉语语法学者极力自...
关键词: 形容词 汉语 配价 句法特征 语法功能 黎锦熙 吕叔湘
一、汉语形容词的处理方法(一)汉语形容词的定位自古以来,关于形容词这个词类便存在着纷繁复杂的问题,这首先体现在其定义上。由于形态、位置和用法的多变性,形容词与副词、动词的界线显得十分模糊。自《马氏文通》以来,先后有黎锦熙、吕叔湘、王力、熙、张志公、胡裕树等先生对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特征作了各不相同的定义。据王启龙(...
关键词: 视觉动词 词研究 现代汉语 述评 词群
在视觉词这一词群中,视觉动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视觉动词进行专项研究的文章并不多,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视觉动词研究的情况。
关键词: 语言教学 性别差异 变异现象 人类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 社会现象 语言学家 人类活动
语言是人类历史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人与人之间交际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语言占有其核心的地位。这正如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Frank R、Palmer所说:“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是打开人类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它是人们表达思想的至高无上的丁具,是维系民族的纽带,是...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调控对策 评分 广播电影电视 国家教委 测试工作 教育系统 等级证书
1994年10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迄今为止,普通话水平测试己开展了十几年,在社会上尤其是教育系统引起了广泛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在测试中,大部分测试员都希望给应试人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数,人们也希望等级证书上的成绩与受测人员的实际水平相符合。但是,...
关键词: 纠错 语文 失范现象 语言文字 公共场所 错别字 英语
从纠正错别字的角度看,2006年可谓“纠错年”。语言文字失范现象从未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荧屏纠错热、报刊纠错热、公共场所英语标识纠错热,此起彼伏。
关键词: 异读词 读音 自我介绍 六安瓜片 约定俗成 理据性 家乡
身为六安人,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于是在向老师、例学作自我介绍的时候,便隆重推荐家乡的特产——六安瓜片。但是尴尬的事却屡有发生,一些同学总会不依不饶地追问:“六安”的“六”字为什么读“ln”?这实在是一一个颇为“简”的难题。说是约定俗成吧,似乎有搪塞之嫌;想给出一些理据性的回答吧,又实在不知从何说起才好。
关键词: 通感 小说语言 废名 感觉器官 文学艺术创作 文学理论 审美意象 心理感觉
人的感觉器官主要是眼耳口舌鼻,为此人就有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心理感觉等不同功能的感受。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使其产生相通,往往会启发人的联想,产生别样的感受,人们习惯上把这种连通叫做通感。作为文学理论术语的通感,是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与共鸣,故通感又称为“移觉”...
关键词: 美趣 字句 朱自清 语言 句子
有价值的作品是经得起主题、形式与炼词方面的探讨的。朱自清先生是我们公认的散文大家,其语言的精美与清丽历来被人称道。朱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语言优美,意味醇厚,其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句子与词语。本文就拟对《荷塘月色》中带“一”字的句子作点赏析。
关键词: 学习汉语 句重音 词重音 口语交际 外国人 语言 成分
从本质上说,重音是语言所共有的,是一种语言所不可或缺的内在固有成分,汉语当然也不能例外。重音掌握不准确,直接影响到口语交际的实现程度。外国人学习汉语,重音的错误更为普遍和典型,在克服了难音难调以及语调的困难之后,重音就成为语音不能继续提高的最大障碍。
关键词: 数词 使用频率 语法系统 语言特色 上古汉语 思想家 口语化
《论语》是记载我国伟大思想家孔子言行思想的一本书,该书语言特色鲜明,口语化程度比较高,深入研究它的语法,有助于丰富和深化人们对上古汉语语法系统的认识。在《论语》中,数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些数词的运用成了《论语》的特色之一。从数量上看,《论语》中使用到数词的地方共有220余处(包括重复使用的),所使用的数词有一、二、三...
关键词: 古代称谓 谦称 中国 国是 自称 他称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关键词: 疑问语气词 固定结构
《论语》中的疑问语气词出现的次数大概如下表所示(忽略固定结构和语气词连用):
关键词: 词研究 比拟 语言特色 句式 唐宋时期 古代汉语 中国北方
一、《刘知远诸宫调》语言的特点 首先,《刘知远诸宫调》作为金代的作品,相较于古代汉语,语言上具有白话色彩,即使是和不远的唐宋时期比较,其口语性也必然更强一些。其次,宋金的战争使得中国北方长期处在外族统治下,战争从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在民族之间交往频繁的地区,语言便不自觉地体现了全民性的特征。第三,作为诸宫调,...
关键词: 王实甫 现代汉语语法 上海古籍出版社 补语 动补结构 元明时期 南北朝时期
一、前言 “V得C”式动补结构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是研究的热点。关于它的产生时代学术界尚存在争论,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两种:A、南北朝时期(潘允忠1980、岳俊发1984)。B、唐代新出现(王力1958,杨建国1959,杨平1990,蒋绍愚1994)。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语法结构在元明时期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采用王季思根据明·凌漾初的刻本为主参照各...
关键词: 介词 结构 综述 研究成果 现代汉语 汉语语法 法学界
语法学界对介词“从”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相当多,并且成果丰硕。鉴于介词“从”以及“从”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与“从”相关的介词框架在汉语语法中更是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更好地研究与介词“从”相关的问题,本文着重对介词“从”以及“从”字结构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细致地梳理。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词研究 魏晋南北朝 上古汉语 古代汉语 学术界 东汉 过渡期
一、中古汉语的界定 关于“中古汉语”的界定,我们采用方一新、王云路先生的观点:“所谓‘中古汉语’,目前学术界的认识尚未完全一致。我们认为,从汉代特别是东汉以来,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东汉为界,把西汉列为过渡期和参考期,把古代汉语分成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两大块,以东汉魏晋南北朝隋为中古汉语时期,从语法、词汇上看都是比较...
关键词: 词的重叠 单音节 语境 动词重叠 语法现象 现代汉语 50年代 语用功能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有学者开始提出讨论。学者们对动词重叠的范围、语用功能、条件、意义等分别作出了论述,但至今对动词重叠问题仍存在分歧。
关键词: 韵律结构 句式 肯定形式 否定形式 关系问题
一、“差点儿P”的基本韵律结构在“差一点+VP”句式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问题上,熙(1980)认为:(1)企望之下,肯定形式的“差一点买着了”可理解为“没买着”,而否定形式“差一点没买着”即“买着了”;(2)不企望之下,肯定形式“差一点打破了”=“没打破”,而否定形式“差一点没打破”=“没打破”。
关键词: 结构 现代汉语 语法意义 吕叔湘 形容词 学术界
现代汉语中的“这”和“那”可以后加形容词,分别例如:(1)他干起活儿来这猛啊,谁也比不上。(2)他跑得那快呀,简直像阵风。学术界据此多认为“这/那”具有描述事物性状程度的语法意义,如吕叔湘(1980)、刘月华(1983)、吕叔湘(1985)、张伯江、方梅(1996)等。
关键词: 名词性 语言现象 表达效果 修饰 副词 赵元任
副词修饰名词的语言现象,并非仅仅是一种线性排列,也并非是一种新现象,而是早已有之。赵元任先生早在《汉语口语语法》中就已指出,名词性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黄伯荣先生在《现代汉语》(下)里亦指出:“有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语,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只是有所限制。”现在,“副十名”现象已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不论是从接受人群还...
关键词: 钱钟书 实践 论略 亚里斯多德 认知语言学 西方语言学 莎士比亚
“比喻”这个超级辞格,受到古今中外的作家、学者、乃至各行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钟爱。从亚里斯多德到美国哲学家威尔赖特、从莎士比亚到马克·吐温;从《易经》到唐诗宋词、从《墨子·小取》到宋代陈驳《文则》,从先秦百家争鸣到历代文豪,比喻的实践和理论探讨可谓源远流长。当今的比喻研究更是一个热点。随着国外认知语言学兴起,隐喻等修辞手...
关键词: 认知语境 修辞价值 解放卡车 社会文化背景 修辞主体 广告语 解放牌卡车 中国大陆
雀巢公司速溶咖啡的广告语在中国大陆是“味道好极了”,在台湾地区是“感受优雅的欧洲风味”。为什么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地方使用不同的广告语呢?因为它所面向的群体不同,群体所处的语境不同。再举一一例说明:解放牌卡车的广告语是“解放卡车,挣钱机器”,桑塔纳2000型轿车的广告语是“卓然出众,彰显尊容”。这两则卖车的广告语由于面向的群...
关键词: 名量词 汉语 修辞格 数量单位 艺术形象 修辞效果 动量词 名词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数量单位,大体可分为名量词、动量词。汉语的量词相当丰富,不同的名词前运用不同的量词,创造着不同的艺术形象,表达着独特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 转折连词 修辞作用 使用频率 吕叔湘 主语 石毓智
“可是”和“可”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对转折连词,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连词“可是”和“可”的解释皆为:表示转折;但是;可用在主语前或主语后。石毓智认为“它们的用法基本一致,都可以出现在主语的前后”。通过对老舍、张爱玲、池莉、余华等人作品的分析,我们发现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和“可”在文章中所起的作...
关键词: 语言变迁 适者生存 进化规律 时间变化 法新社 科学家
法新社巴黎10月10日电 科学家发现了可以称之为语言进化规律的东西:一个词使用得越多,它随着时间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小。
关键词: 心理特征 语言特色 汉民族 语言文化 民族心理 李商隐
“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李商隐《无题》诗中的佳句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不仅意蕴深远,而且在形式上也富于工整,体现出了对偶的特点。在汉语中,有许多这样的对偶句,它们已经在我国的语言文化中形成了一道绚丽的色彩,并体现出了其与汉民族心理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 话语礼貌 礼貌程度 面子理论 礼貌理论 回顾分析 何兆熊 语用学 王建华
一、引言 本文拟通过简单回顾分析Leech(1983)的礼貌理论以及Brown&Levinson(1978:1987)的面子理论,总结其中公认的影响话语礼貌的因素,并对各理论未能明确指出的、影响话语礼貌的诸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本文之所以选择上述两种理论是因为它们是语用学界公认的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何兆熊:2003;王建华:2001)。
关键词: 会话活动类型 非言语交际 交际功能 语用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语用学研究 静态描述 话语角色
会话活动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会话的分析与研究已经从静态描述发展为动态研究。现在一般从话语角色类型、语用模糊会话策略、会话活动类型对会话活动进行动态分析。但在进行会话活动的动态分析时,却往往忽视了会话活动中的非言语分析。非言语交际是指会话活动之外的非话语交际,包括:表情、动作、界域、服饰、副...
关键词: 会话含义理论 grice 英语交际 应用 逻辑学家 语用原则 语用能力 leech
语用学源于哲学的逻辑学,最早由美国逻辑学家Charles W.Morrist其《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语用学发展迅猛,研究方向纷繁驳杂。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的一项研究成果,主要指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和Levinson的新格赖斯语用机制等语用原则。这些语用原则在英语交际中对人们语用能力的培养起一定的作用并具有重要...
关键词: 英汉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语用策略 语言过程 信息接受者 学习语言 语言与文化 文化背景
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与非本族语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只要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来自不同文化,跨文化交际行为就会发生。因此,文化差异,是学习和使用语言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每个国家,由于民族、文化、宗教传统等凶素的不同,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产生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
关键词: 委婉 含蓄 话语表达 言语交际 接受者 得体 隐晦
言语交际讲究话语表达的得体,或直白,或委婉含蓄。委婉含蓄就是不直接说出本意,而用隐晦的方式表达,或不把意思完全表达出来,让接受者自己去体会。委婉含蓄是不直接说,和直白是对立的,但是并不等于态度暧昧,隐瞒观点,它与直白的区别在于需要听话人体会咀嚼。另外,并不是所有“不直接说”的话都是委婉,应该划清委婉含蓄的言辞和含糊其...
关键词: 语用模糊 模糊语言 人类思维 自然语言 交际目的 人类生活 语言交际 交际效果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那么作为人类思维的直接现实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在自然语言中,模糊是绝对的,普遍的。在人类生活中,有许多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而且模糊在修辞中会起到精确所无法达到的作用。在语言交际中,一般要求语义精确,听起来清楚明白,但有时模糊语言更具表现力,能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模糊语言的价值应...
关键词: 模糊语言 答记者问 总统大选 外交语言 章启月 外交部发言人 国际问题 语言要求
外交部发言人及高级外交官需要代表本国就重大国际问题做出反应、发表看法、表明态度,在许多情况下,外交语言要求不能直截了当,而必须隐喻地、含蓄地运用模糊语言,其措词往往是委婉问接、留有余地的。本文试采用“2004年11月4日章启月就美总统大选结果等问题答记者问”作为语料来验证模糊策略的运用在外交辞令中发挥出巨大的功效作用。
关键词: 网络语言 语言个性 20世纪90年代 中国文化 交流工具 日常生活 电子邮件 网络时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作为汉文化的一种载体和交流工具更是独具魅力,并且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和媒介正式进驻我国,如今网络已遍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据统计,全球对互联网的关注程度高达85%,全球每月在互联网上传送的电子邮件达10亿封,每天在网上交换的信息量达万亿比特,这充分表明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