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现代语文杂志

杂志介绍

现代语文杂志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现代语文杂志创刊于2004,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现代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8-8024

  • 国内刊号:37-1333/G4

  • 发行周期:月刊

  • 全年订价:¥292.00

  • 中国高考语文(1977~2013)汉字考查分期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 高考语文  汉字考查  分期特点  测试评价  

    我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对汉字的考查测试一直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1977年~2013年的277套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封闭式统计研究,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了汉字考查的具体分期及其每个时期的特点,并研究其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是对我国高考语文试题汉字考查的一个历史性总结,也力图为以后包括高考在内的汉字考查命题提供具有详细数字描写材料的参考...

  • 关于等级含义产生及习得研究的评述

    关键词: 等级含义  缺省观  语境驱动观  语言习得  

    等级含义是语义学与语用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已有文献从不同方面对多种语言中的等级含义作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解释体系。本研究从理论与习得研究两个方面对等级含义的产生和习得进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评述,并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思考。

  • 话语标记研究综述

    关键词: 话语标记  篇章  认知  

    话语标记是口语交际中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话语标记的研究现状,指出国外话语标记的研究已逐渐从句法、语义转向认知。国内的研究,除了直接继承国外相关理论,还引入了其他最新理论并获得了新的发现。

  • 从原型范畴角度论证“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理据

    关键词: 原型  范畴  语法结构  语义结构  基本义  附加义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研究在注重名词类别的描写和语义特征分析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理据性的深刻探讨。基于原型范畴理论,此结构的理据形式上源于其语法结构的特殊性,但是其最终还是扎根于其语义结构,将词类范畴与语义范畴相结合方能剖析出此结构中名词的奥秘所在。

  • 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

    关键词: 概念研究  语言研究者  superposition  lehmann  现代汉语  外语研究  张谊生  马清华  程度副词  句法层面  

    语言在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都出现过"叠加"(superposition)这种形式,但该语言现象引起语言研究者的注意,还是近二十年的事情。从外语研究来讲,Hopper&Traugott(1993)、Lehmann(1995)、Shaumyan&Sypniewski(1995)、Sypniewski(1996)等在其论著中都有所涉及;就汉语研究来看,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阐释并分析了“叠加”这一概念,如刘...

  • 原型理论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关键词: 认知词汇语义学  原型理论  范畴化  

    认知词汇语义学是认知词汇学、认知语义学和词汇语义学的一个重要交叉学科,原型理论是其主要内容之一。这一理论的建立否定了传统范畴观,对认知词汇语义学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 中外学术语篇定义性动词搭配型式对比研究

    关键词: 定义性动词  学术语篇  搭配  

    基于自建的中国学者学术语篇语料库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对比了定义性动词在中国学者与本族语学者学术语篇中的分布及其搭配型式。通过比较"define"等四个典型定义性动词的标准频数、搭配词的型/次比以及典型搭配词中立场标记语所占比例,得出结论:中国学者对于虚化的定义性动词不熟悉,存在明显少用的情况。在使用定义性动词时,中国学者并不...

  • 《妙法莲华经》对音研究——以鸠摩罗什译经为例

    关键词: 鸠摩罗什  梵汉对音  

    本文以鸠摩罗什对音的《妙法莲华经》第七卷为个案,分析姚秦时期汉语的辅音、元音以及其他音系的特征。从而探究梵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姚秦时代上古音向中古音转变的一些显著特点。

  • 东莞粤语蟹止摄元音的链移演变

    关键词: 东莞粤语  元音  链移  高化  

    文章以东莞粤方言为考察对象,探讨蟹摄、止摄以i为韵尾的复元音之间的链移现象。通过对东莞粤语平面语料与历史语料的收集与归纳,发现东莞大多数粤语蟹摄一等高化为oi(ui),止摄开口三等裂化后再ei化,而蟹摄三、四等则多演变为?i。这三种演变形式在大多数东莞粤语中形成ei﹥ei﹥?i﹥oi(ui)的链移演变。

  • 南京方言本字考

    关键词: 南京  方言  本字  

    《南京方言词典》已考释出南京方言的许多本字,但由于本字考释着实不易,而该书重点亦不在此,所以书中仍存在一些待考之字。本文在《南京方言词典》的基础上,又考释出15个南京方言本字,以期对其有所补充。

  • “园林”称谓变迁及其意义嬗变

    关键词: 园林  称谓  嬗变  

    中国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园林史上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形式。现代意义上的"园林"一词,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有过很多称谓,既有"供帝王游憩的宫苑"之称,也有私人的"山居、别业、林亭"等称谓。本文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园林"一词称谓的变化,探究其从皇家贵族逐步面向文人士大夫,从帝王狩猎...

  • 传承语素“兵”在现代汉语中的构词能力分析

    关键词: 传承语素  构词能力  

    "传承语素"这一概念由杨晓黎(2006)首次提出,为汉语语素分类提供了从历时层面划分的新视角。所谓"传承语素"是指从上古的词发展而来,在现代汉语中作为构词成分而存在的语素。本文对传承语素"兵"在现代汉语词和短语中的构词情况进行分析,并试图总结其构词规律。

  • 大陆普通话与台湾国语中同名异实词的差异与融合

    关键词: 大陆普通话  台湾国语  同名异实词  差异  融合  

    海峡两岸在语言文字上存在不少差异,其中词汇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文章从"意义、词性、简称、所指范围、施动者"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大陆普通话与台湾国语中同名异实词的差异,在分析差异的同时注意到两岸的同名异实词语也存在融合的趋势,而且两岸的同名异实词语有增多的趋势,这类词语多为日常词语。

  • “小学”词义的演变——以“小学”教育内涵为核心

    关键词: 教育  学校  词义  演变  

    文章通过对历代经史典籍中"小学"一词词义的分析,将其分为殷周礼制中的"小学"、唐宋之前的"小学"和元明之后的"小学",并概括出"小学"作学校、教育之用时含义的微妙变化。通过对"小学"一词古今意义的对比,为汉语常用词的研究提供材料。

  • 新疆汉语方言词语义探源——以“谝传”“骗腿儿”为例

    关键词: 新疆  汉语方言词  语义  

    本文拟从语音、语义演变方面对新疆汉语方言中普遍使用的"谝传""骗腿儿"进行考释,以确定方言本字,既为了正本清源,也便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新疆方言词的特点。

  • “只有……才”在单句中的结构特点和语义功能

    关键词: 句法特点  语义功能  单句  

    "只有……才"在单句中关联主语和谓语、状语和中心语,其主语位置、所带成分、"只有""才"的省略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才"在原有语法结构关系的语法意义基础上,增添了必要条件关系逻辑意义。"只有""才"均表示条件语义,省略"只有"或"才",句义不变,但条件性语义色彩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

  • “但是”的语法化再探

    关键词: 语法化  连用  词汇化  

    "但是"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最常见的转折连词,常常与"虽然"成对使用。然而在古代汉语中"但是"最初是两个词,由副词"但"与系词"是"组合而成,它经历了从两个单音节词连用到双音节副词再到转折连词的发展过程。

  • 认知视角下的“的”字结构转指构式及其认知转喻观

    关键词: 认知  转喻  

    认为"的"字结构是独立构式,且属"心理"构式,具有主观性、隐晦性、推导性的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范畴化分类。重点分析了"的字结构"形成的概念转喻观及其形成机制,提出构式需符合"小部分来转指整体,个性转指共性,所属转指领属"的规则。最后分析了"的字构式"从发出—填补—理解的完成过程,并以金字塔型次序机制图为例加以说明。

  • 再谈层次分析法之“层次失位”

    关键词: 汉语句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失位  层次对等  

    最早由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提出的"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自20世纪中期引入我国语法学研究领域以来,一直是汉语句法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析句方法。语言学界对这一方法的研究也较为全面和丰富。李强在《层次分析法中一个被忽略的问题》中提出了"层次失位"这一学界长期忽视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层次对等...

  • 浅析被动标记“蒙”

    关键词: 动词性  被动标记  

    "被"字常常作为被动句的标记。在语料中我们发现一些特殊而明显的标记,如"让、教、给、蒙"等也可以作为被动标记。其中"蒙"相较"让、教、给"略有不同。通过研究其语义特点、结构特点、语用价值,总结归纳出了"蒙"作为被动标记的特点、"蒙"字句的基本格式以及"蒙"字句的语用特点。

  • 现代汉语“V+往”结构中“往”所介引的宾语

    关键词: 往  宾语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北京大学语料库对现代汉语"V+往"结构进行大量语料考察,总结"V+往"结构中介词"往"介引的宾语成分所具有的规律性。这一研究对"V+往"的规范使用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也有帮助。

  • 表估量“X+上下/前后/左右”的考察

    关键词: 量值  演变  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表时间、距离和年龄等的量值词语常与"上下""前后""左右"结合起来表示估量。本文从历史演变和用法两方面对"X+上下/前后/左右"这一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力图揭示它们在使用方面的差别。

  • 试析“有什么X(的)”的句法结构及语用

    关键词: 句法  轻重音  回指  反问  

    根据轻重音不同,对"有什么X(的)"句式进行语义及结构上的分析,并依据"回指理论"与"反问语气"的强弱理论对其语用进行深层分析,从而实现对"有什么X(的)"句法结构和语用的分析。

  • 晋语宣化方言的构词法初探

    关键词: 宣化方言  晋语  构词法  

    宣化方言隶属于晋语的张呼片。文章从单纯词构词法、复合式构词法、附加式构词法、重叠式构词法四个方面探讨宣化方言的构词方式,以期对宣化方言的构词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谈平遥方言人称代词作定语时“的”字的隐现问题

    关键词: 平遥方言人称代词  定语  

    平遥方言没有所谓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当人称代词作定语时,一般采用以"的"字结构构成的偏正短语表示人称代词与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所属关系。在此结构中,"的"字可以隐现。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平遥方言最基本词类的人称代词在作定语时,"的"字的隐现情况与现代汉语差异很大。

  • 四川方言后缀“子”浅谈

    关键词: 四川方言  语法  感情色彩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 湖南津市方言“N+一+V+起”句式研究

    关键词: 津市方言  状态持续  

    探讨湖南津市方言中的特殊句式"N+一+V+起",分析该句式中"V"和"起"的构成,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归纳这一句式的基本意义为"带贬义主观色彩强调V造成的某一状态的持续",并和津市方言中与这一结构相关的其他表持续的句式进行比较。

  • 隐喻在政治沟通中的功能阐释

    关键词: 隐喻  意识形态  框架  劝谏  评价  衔接  

    从语言学理论角度对隐喻在政治沟通中的功能做多维分析,指出政治隐喻主要有框架功能、意识形态构建功能、劝谏功能、评价功能,并以例证方式阐释隐喻如何为政治服务,提出隐喻是国家领导者管理和改造社会的重要政治沟通工具。

  • 语境视域下的汉语词义研究

    关键词: 语境  汉语词义  制约  

    汉语词义与语境密切相关,它依赖语境而存在,又在语境的制约与影响中不断演变、发展。语境能够使词义变得具体而单一,赋予词汇灵活多变的临时意义,并制约着词义的选择。从语境的角度研究词义,弥补了以往单纯研究词语静态语言义的不足,使词语在动态运用中真正实现其交际工具的价值,同时也促使词义分析变得更加全面、科学。总之,语境是汉语词义存在...

  • 《三国志》连动式语用分析

    关键词: 连动式  语用  

    《三国志》连动式受双动核限制,语用类型中陈述句占有绝对优势。连动式主题一般对应主语,类别比较简单;述题是多核述题,主要属于叙述性述题。连动式功用在于突出事件整体性和连贯性。

  • 儿童用品广告语的语用分析

    关键词: 儿童用品广告语  顺应  语境关系  语言结构  

    聚焦中国语境中的儿童用品广告语,从语境关系的顺应和语言结构的选择两个维度探析其语用特点。语境顺应上,存在两大受众心理:"安全优质"和"个人情感","安全优质"由物理世界的产品安全危机引发,"个人情感"由社交世界中父母爱孩子的社会文化引发。语言结构上,顺应儿童语言特点,叠音词较多,语言简单,同时拉近与家长的距离,有指示词、情感...

  • “知不道”话语的语用分析

    关键词: 知不道  语用学  言外行为  动补结构  

    "知不道"是北方方言典型的话语表达方式,常让人误会为"不知道"的同义语。从语用、言语行为、话语结构等角度进行审视与分析,不仅能够确切推知该词语的原生意义,还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去促进言语行为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交际双方创造性运用该话语,结合语境获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 小范围名言轶事型歇后语浅析——以崇义客家歇后语为例

    关键词: 歇后语  客家歇后语  上堡  

    相对于汉语中的全民通用歇后语,地方性歇后语(例如客家歇后语)也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在地方性歇后语当中还有一种更为别致的歇后语——它以某地区某个众所周知的人物的经典言论或其传闻逸事为基础,浓缩出一句歇后语,该歇后语仅为有限区域的有限人群所熟悉和使用,该范围或圈子里的人只需要听、说该歇后语的半句,大家便可心领神会,取得特殊的言...

  • 波兰留学生汉语单字调发音偏误研究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波兰留学生  汉语声调格局  声调习得偏误  

    波兰留学生和多数无声调母语的学习者一样,在习得汉语声调时,对阴平和去声的掌握好于对阳平和上声的掌握,主要偏误集中在阳平的起点频率偏低和阳平与上声调型的混淆上。要把握阳平和上声教学的声调特征,对阳平的教学要在定位起点后果断上升,在终点达到调域顶部;对上声的教学要把握折点的时间,在上声起始段要体现充分的低平特征。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语研究

    关键词: 对外汉语  称谓语  课堂教学  

    称谓语是书面表达和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汉语中称谓语明目繁多,这些纷繁复杂、灵活多变的称谓语,许多中国人使用起来也会感到困惑。又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方方面面,所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称谓语也有一定差异。称谓语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称谓语的本体知识出发,...

  •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类课程语言实践的探索——以现代汉语语法实践为例

    关键词: 语言实践  探索问题原因  现代汉语语法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专业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把所学理论与具体的语言现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是专业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要求。本文以专业学生在现代汉语语法学习中利用语料库进行趋向动词偏误分析的语言实践为例,充分证明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了...

  • 让古代汉语不“古”——谈提高古代汉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汉语方言  

    讲授古代汉语,要注意讲授的对象是当今的学生,多注意学生的语言环境。从与今天现代汉语有联系的角度来讲授古代汉语,能使学生感觉古代汉语并不遥远和古老,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古代汉语。

  • 五至七周岁儿童三大类实词发展研究——兼谈如何丰富儿童的词汇

    关键词: 五至七周岁  儿童  儿童语言  实词  

    五至七周岁处于学前末期和学龄前期,本文分年龄段分析儿童语言中三大类实词的发展特点和其中的一些特殊现象,然后提出成人除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儿童学习词语外,还应帮助儿童建立同伴圈,鼓励儿童混龄交往,在交往中学习和使用词语。

  • 车尾语使用状况考察与文化探析

    关键词: 车尾语  使用状况  社会文化  

    车尾贴和油箱盖贴的语言现象统称为车尾语。按语言风格,车尾语可分为温馨提示型、谦虚自嘲型、霸气直言型和戏谑幽默型四类。其中温馨提示型实用性强,使用量最大,谦虚自嘲型和霸气直言型使用量大致相当,戏谑幽默型使用量最少,实用性也最低。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车尾语是"共同娱乐"心理的体现,是"草根文化"蔓延的结果,也是人与人沟通的新方式...

  • 语言认同和城市归属感研究——基于宁波方言和城市归属感的调研分析

    关键词: 语言认同  城市归属感  宁波方言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加速城市化建设,促使大量外地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这一转移过程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的位移,也是语言以及社会心理方面和城市群体相适应的过程。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群体。当前外来人员在地域归属感、群体归属感、身份归属感上仍存在种种不和谐。希望有关语言认同和城...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