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

杂志介绍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是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大文学研究学派培育项目主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创刊于2005,发行周期为半年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 主管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大文学研究学派培育项目

  •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国际刊号:暂无

  • 国内刊号:暂无

  • 发行周期:半年刊

  • 全年订价:¥652.00

  • 重建诗歌精神的当下阐释

    关键词: 诗歌精神  中国新诗  诗潮  诗美  现代诗歌  当代新诗  中国诗歌  审丑  古典诗歌  新诗现代化  

    <正>中国新诗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两种命运,新诗潮的涌现迅猛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中国再次体现出泱泱诗国的气象,诗歌拥有广大读者,诗人备受尊重。后新诗潮兴起,诗坛也的确热闹了一阵,但面临社会的转型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向,诗歌开始走向了边缘,并随之出现了诗歌危机和诗

  • 郭沫若的万宝常研究之动机与意义

    关键词: 万宝常  八十四调  林谦三  燕乐  古代社会  殷虚书契考释  中国音乐史  郑译  黄钟调  

    <正>序1928至1937年,郭沫若在日本渡过了近十年的流亡生活。其间,他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中国古文字和古代社会研究。1936年,郭沫若在中国和日本的杂志上发表了有关隋代音乐家万宝常的研究论文。不大精通音乐的郭沫若为什

  • 郭沫若与“千代松原”

    关键词: 郭沫若诗歌  千代  帝国大学  福冈  政治批判  博多湾  张资平  学生时代  诗兴大发  

    <正>一、序言郭沫若时常形容日本是他的"第二故乡"。这是因为从1918年到1923年,他在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分科大学读书,并创作了许多新诗,收录在《女神》、《星空》等诗集当中。此外,1955年12月16日到19日,他作为访日科学代表团团长访问福冈,当时所写的诗歌收录在《访日杂咏》(后来收录在《骆驼集》)

  • 《女神》中含有诗意的科学用语

    关键词: 关思  时代精神  诗歌本身  宫泽贤治  修罗  专有名词  特殊相对论  序诗  汤姆逊  

    <正>导言关于郭沫若的处女诗集《女神》,同时代的闻一多对它的评论就是有"时代精神",同时也批评它无视"地方色彩"。被批评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积极利用所谓外来语的新的词汇。在新用的词汇之中,直接拼写的英语或日语,或者有关思

  • 狂暴与柔情——博多湾赋予《女神》的两种性格

    关键词: 博多湾  创造十年  千代  帝国大学  八幡  三叶集  神宫  诗歌作品  创作动机  

    <正>一郭沫若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留学的四年零七个月里,尽管多次因付不起房租而被迫迁居,却从未远离过博多海岸的'千代松原'。郭沫若留日时期的千代松原属于他后来在《创造十年》里面多次提及的'十里松原'的一部分,靠近气势宏大、自古遐迩闻名的箱崎八幡大神宫。日本的一里相当于3.9公里,'十里'不过

  • “哈佛三杰”与新人文主义意念理性

    关键词: 新人文主义  白璧德  学衡派  儒学文化  弘扬者  中国儒学  文学主张  现代中国  价值理性  心性之学  

    <正>一学衡派固然是白璧德人文主义最初的也是最诚实的介绍者和弘扬者,同时也是始终崇尚儒学的儒学人文主义者。学衡派对于儒学的鼓吹与张扬显然来自于这群文人与生俱来的儒家情感和儒学趣味,同时也得力于白璧德对中国儒学如此积

  • 学科坚守与教学应变——现实压迫与现实诱惑中的现代文学教学思考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文学教学  教学思考  当代文学  学科研究成果  纯粹性  教学研究  文学的历史  学术研究  审美精  

    <正>作为一个长期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研究成果的专业性学术刊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守着学术研究的纯粹性,鲜有教学研究文章占一席之地。但自2006年第3期以来,《丛刊》已设专栏连续发表了'现代文学教学笔谈'达十余篇之多,且传达出'谈'兴正浓的信息——'应该继续深入讨

  • 囚笼与筌蹄——关于思、意、言的矛盾

    关键词: 筌蹄  文学思维  语言文字  创作思维  尽意  有机整体  中国文学  互体  符号论美学  语符  

    <正>作家的文学思维从酝酿构思到形成意象、化为语言文字,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语言符号绝不仅仅是作家表达胸中意象的外在工具和手段,而是同意象思维交织一处,构成作家创作思维活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有的人认为语言文字就是外在形式的表达"技巧"。克罗齐甚至将创作等同于直觉意象的形成,无

  • “耻辱”的形象——作为民族自我批评的鲁迅文学之二

    关键词: 鲁迅文学  精神胜利法  弃医从文  头发的故事  夏瑜  鲁迅作品  耻辱  

    <正>一留日的年轻鲁迅弃医从文之后,在刻苦勤勉的道路上找到的课题是,要通过治疗腐蚀中国的新旧两种病症,使濒死的祖国再生为"人国"。所谓旧病,是指自夸雄峙亚洲中央的古文化,逐渐失去上进心,贪图安逸,因而落下的半身不遂的衰弱;所谓新病,是指由于西方的冲击,从旧梦中被惊醒,立刻开始狂热地输

  • 鲁迅的死亡意识与现代性启蒙思想

    关键词: 死亡意识  现代性  少年时代  悲剧意识  中间物  自身疾病  思想启蒙  文学作品  反抗绝望  影的告别  

    <正>直观鲁迅的人生轨迹与文学作品,在他的文本中充斥着一个可怖的死亡世界。从少年时代的祖父科场案和父亲病逝,到20世纪初袁世凯的恐怖统治和北洋军阀的通缉,再到30年代国民党浙江党的迫害和自身疾病的无情折磨。从20岁写'我以我血荐轩辕'到临死前创作的《死》和《女吊》,他人之死和自身之

  • 启蒙者的爱与死:鲁迅小说《伤逝》再解读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启蒙者  涓生  子君  中国现代历史  小说研究  现代文明  情节结构  终极意义  

    <正>迄今为止,学术界对鲁迅的单篇小说研究中争议最多的恐怕还是《伤逝》。《伤逝》的核心情节是启蒙者的爱情与死亡。中国现代历史语境中的启蒙者对世界与人性的理解如何直接决定了他们的行为、生活乃至爱情?作为现代人,他们

  • 中国文学格局的现代转型——从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到“五四文学革命”

    关键词: 文学格局  五四文学革命  小说界革命  现代文学  新文学作家  启蒙者  文类  载道  启蒙文学  大众文艺  

    <正>所谓文学格局,至少要由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表层是指各种文类的布局,深层则是指文类布局得以依存的文学观念。中国20世纪现代文学格局的生成与建构是由20世纪初期的两代启蒙者以不断更新的观念对既有文学格局不断突围、调整和清理的结果。

  • 20世纪40年代沈从文的存在体验——以《烛虚》为中心的考察

    关键词: 烛虚  沈从文创作  从边城走向世界  哲理化  湘西世界  承载物  精神困惑  本真状  

    <正>《烛虚》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然而,长期以来,这部散文集都未受到研究界的重视。2006年版的《从边城走向世界》(修订版)对《烛虚》进行了论述。论者认为"《烛虚》不仅是不折不扣的散文,而且是一部哲理化的散文诗。《烛虚》之于《湘西》、《湘行散记》,犹如鲁迅的《野草》之于《朝

  • 方言入诗的合法性辩难与认同焦虑

    关键词: 白话新诗  新诗史  历史形象  诗歌形式  方言文学  新文学作家  合法性危机  胡适之  中国新诗  

    <正>从古典旧诗到白话新诗,从白话入诗到方言人诗,新诗史上的白话入诗一方面不断呈现并矫正自己的历史形象,一方面则一直伴随着历史合法性的不断追寻与求证。对由白话诗而方言诗的接纳与认同,一个世纪以来都呈现出其余文体分支所不曾有的复杂局面,大大小小的论争与辩难围绕"诗/非诗"、"旧诗/新诗"、

  • 知识之航与历史想象:重读吴兴华

    关键词: 吴兴华  历史想象  中国新诗  刘荣恩  于赓虞  现代诗  王道乾  现代中国诗选  卞之琳  任洪渊  

    <正>与源远流长的古典诗相比,中国新诗的历史虽然短暂,但业已形成了自身的一脉传统,也涌现出一大批名家、杰作、流派和社团。但是,出于各种原因,一些造诣不凡的诗人归终沦为"被遗忘的缪斯"或"文学史上的失踪者",譬如于赓虞、孙毓棠、曹葆华、南星、罗大冈、沈宝基、王道乾、叶汝琏、刘荣恩等等,而吴兴华(1921-1966)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 “九叶诗派”质疑

    关键词: 九叶诗派  中国新诗  现代主义诗歌  穆旦  九叶集  九叶诗人  袁可嘉  流派研究  诗歌流派  诗歌研究  

    <正>随着1981年《九叶集:四十年代九人诗选》的出版,'九叶诗派'作为一个诗歌流派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并且在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指认之中,成为新时期以来诗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然而,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界定,人们只是约定俗成地使用'九叶诗派'的名称,对'九叶诗派'是否为一个历史中存在的真实流

  • 《朝霞》丛刊的文学生产、传播与效应

    关键词: 文学生产  意识形态性  思想倾向  思想形态  文学作品  文艺丛刊  第一课  文学杂志  文学生态  政治传播  

    <正>''时期的'地上'文学长期以来为研究者们所忽视。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性让人们对其讳莫如深,不想靠近;二是很多人认为''时期的文学作品大多是不可读的,甚至不想承认它们具有文学性。这种态度影响着我们看待''文学时的思维模式,也导致''文学的研究现状十分尴尬。'左'的干扰,使人们注重了文学的思想倾向而忽略了文学...

  • 论林莽《我流过这片土地》

    关键词: 早期作品  批判运动  中国现代史  芒克  胧诗  知青作家  文化专制  情感历程  内部出版物  诗语  

    <正>一、序论林莽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1949年,是真正在史无前例的""的动乱时代中成长的一代人。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他在下乡的时候开始了诗歌创作。他的诗歌与1949年后的中国现代史紧密相连,反映了在""这段特殊时期中知青们的情绪。

  • 《马桥词典》与昆德拉式的反讽精神

    关键词: 昆德拉  马桥  韩少功  文学世界  终极真理  暧昧性  人物形象  生存状态  真实面目  道德判断  

    <正>昆德拉的文学世界,是一个道德判断被悬置的世界,也是一个终极真理被搁置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丰富性和暧昧性的世界,更是一个具有充分自由感的世界。任何终极真理、媚俗面孔、极权制度、人性价值,都被昆德拉以清醒而冷静的反讽目光,揭开了它的真实面目,露出事实的真相。昆德拉的作品告诉我们,

  • 批评标准与《笨花》的考验

    关键词: 批评标准  历史风云  顺容  铁凝  梅阁  赞扬声  文学生涯  精神空间  美学风格  

    <正>《笨花》在2005年末登场后获得一片赞誉之辞,诸如'风俗画卷'、'孙犁风格'、'转型之作'等等,然而,这些一面倒的赞扬声浪也难以掩盖作品中一些明显的矛盾冲突之处。在商业的诱惑、写大作品的欲望、权利与市场的机制面前,这倒可视为对当代文坛批评标准乃至学术良心的一次考验、二个事件。莫道浮云

  • 中国新诗档案:1955

    关键词: 中国新诗  胡风  梁上泉  沈仁康  诗歌理论  王老九  作家出版社  闻捷  艾青  

    <正>1955年1月8日《人民文学》1955年1月号刊出舒凡《钟》、郭沫若《玛娜娜》、梁上泉《姑娘是藏族卫生员》、严阵《大别山短歌》、田间《给黑海》等诗。沈仁康批评《给黑海》说:"本来诗人想塑造保加利亚的革命英雄、诗人波特夫的形象的,可是诗人塞给读者的是‘波特夫在站着,肩上飘着旗帜’、‘这奔腾的浪涛,如同

  • 左边:时代的抒情诗人及其他(一)

    关键词: 抒情诗人  诗歌形式  忆少年  瓦雷里  梁宗岱  象征主义  芒克  隐居生活  卞之琳  

    <正>第一卷忆少年(1962-1978)一、蛋糕下午(不像上午)是一天中最烦乱、最敏感同时也是最富于诗意的一段时间,它自身就孕育着对即将来临的黄昏的神经质的绝望、啰啰嗦嗦的不安、尖锐刺耳的抗议、不顾一切的毁灭冲动以及下午无事生非的表达欲、怀疑论、恐惧

  •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二)

    关键词: 张资平  蒋光慈  现代青年  现代中国作家论  方罗兰  鬼土日记  一九二七年革命  章秋柳  

    <正>1930年1月蒋光慈的《冲出云围的月亮》由北新书局出版。钱杏邨认为:'这一部创作是描写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后的最一般的三种不同的倾向,三种青年的型,而加以批判——尤其是对于幻灭消沉的一种。同时指出了那种倾向是最正确的,最有前途的,指导现代青年以一种正确的路线。……而同时,又可以说是给予了茅盾君的《幻灭》、《动摇》与《追求...

  • 发现一个完整的陈敬容——读《陈敬容诗文集》

    关键词: 陈敬容  九叶诗派  中国现代诗歌  九叶派  诗文集  诗歌史  古典诗学  创作时间  星雨集  交响集  

    <正>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九叶诗派异军突起,在新诗的现代化和古典诗学的传承两方面提高了新诗的'技术含量',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诗学风格;在九叶诗派中,陈敬容这位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创作时间最长、对九叶派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诗人,长久以来因史料的欠缺和好些佚诗佚文的沉埋,导致学界对其研究的某

  • 编年视角下的文学史重构——评陈思广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

    关键词: 白话短篇小说  陈思  张资平  艺术结构  学史  王统照  文学史观  初版本  创造社丛书  

    <正>1922年2月15日,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作为创造社丛书的第四种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同年10月,王统照的《一叶》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两部白话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因此,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草创期应从1922年算起,晚于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近四年,这其中的原因恐...

  • 稿约与稿例

    关键词: 页末注  常设栏目  现代中国文学  文化发展史  匿名审稿制度  请寄  文献档案  学史  问题意识  电子文本  

    <正>一、本出版物暂定为半年一辑,每年春秋两季出版。二、常设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强化"问题意识"、倡导"学术锐气"、保藏"文献档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欢迎围绕以上栏目撰写论述,也欢迎提供百年来各种形式的中国文学与文化发展史科。三、来稿请采用页末注,注...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邮编:610064。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