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

杂志介绍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是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大文学研究学派培育项目主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创刊于2005,发行周期为半年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 主管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大文学研究学派培育项目

  •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国际刊号:暂无

  • 国内刊号:暂无

  • 发行周期:半年刊

  • 全年订价:¥652.00

  • 论中国现代文学概念的游移与中华民国文学史的缺位

    关键词: 现代文学学科  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家论  吴福辉  思想倾向  新文学史  心灵史  秦汉文  左翼作家  历史时段  

    <正>一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诞生快60年了,如果从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算起,则更早,已有8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经过数代研究者的努力工作和持续贡献,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已相当完备且较为成熟了,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但是,中国现代文学还存在着许多不清楚、不确定的问题。这自然不奇怪。每个学科都不是一成不变之后才宣布...

  • “民国文学”或者“民国机制”——民国话语空间推进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探讨

    关键词: 基本史实  话语空间  时间划分  价值概念  意识形态话语  福贵  阐释方式  现当代文学研究  现代知识分子  

    <正>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叙述,充满复杂、矛盾和纠结,从近代一现代一当代的时间划分,再到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融合,或者把"现代"作为价值概念的重新阐释,这一过程显示出学界在一些特别的时空回到基本史实之艰难,而又在可以回到基本史实时,放弃了一些简单有效、切合百年中国文学自身实际的阐释方式。关于百年中国文学的若干命名,许多学者已经精...

  • 从奥匈帝国边缘到新文学中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传播者的记者、翻译家卡尔玛

    关键词: 尔玛  现代文学  李有才板话  乌克兰语  赵树理小说  加利西亚  波兰语  中国文学  中国作家  罗马尼亚语  

    <正>一、一位文学家的传记素描毫无疑问,约瑟夫·卡尔玛(Joseph Kalmer,1898—1959)出生于奥匈帝国最东北部的加利西亚,那里的人们使用德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和乌克兰语,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口是犹太人,他们内部讲犹太语。卡尔玛就是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本名Kalmus。他上了Czernowitz(今天乌克兰的ChernivciЧернiвцi)学院,当时Cz-

  • 民初新剧之情节剧的形式及民初文化保守主义管窥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鸳鸯蝴蝶派小说  现代性  文化心态  欧阳予倩  家庭恩怨记  申生  生产场  晋献公  小说界革  

    <正>民初通俗文学,尤其是鸳鸯蝴蝶派小说与其时商业化出版机制和消费市场之共生互促的关系已成为学界的一个定论。本文意在民国文学文化史的一个新的层面,即作为民初通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剧如何参与和干预了其时的"文化生产场域"(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文化生产场域"在本文超越了一般对通俗文化商业化的定义而与民初文...

  • 李健吾与福楼拜和自然主义

    关键词: 李健吾  福楼拜  法国留学  象征派  圣伯夫  中国作家  小说故事  外国作家  

    <正>早年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求学时,李健吾便已经点燃了对福楼拜崇敬、向往的热情。他说:"《包法利夫人》原文是我读第三年法文读到的,教我法文的是美国温德(Winter)先生。……我跟他念了四年法文。后来我去法国留学,就是受了他教的这本书的影响,放弃了坡及其他法国象征派。……自然,我也接受了一些福楼拜关于艺术的理论。"后来,李健吾...

  • 论20世纪40年代的穆旦批评空间

    关键词: 穆旦  他死在第二次  袁可嘉  中国新诗  唐提  杜运燮  鱼目集  现代诗钞  陈敬容  新诗现代化  

    <正>引言种种迹象表明1946年之前的穆旦缺乏反响。《中央日报·平明》(第225期,1940/5/29)、《柳州日报·布谷》(创刊号,1942/1/3)等处曾刊出穆旦同学赵瑞蕻、学弟杜运燮所作赠诗,《文聚》杂志曾两次(第2卷第2期,1945/1;第2卷3期,1945/6)刊出一份据说由穆旦本人撰写的诗集《探险队》的广告,这些文字表明了穆旦在当时的影响力,但均不能算作文...

  • 1956年“百花时代”中的《人民日报》副刊与诗歌

    关键词: 诗歌形式  文艺运动  人民文艺  艾青  讽刺诗  文艺副刊  穆旦  寓言诗  新中国初期  

    <正>《人民日报》创刊于1948年6月。它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可以说是中国最有权威、最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它虽然不是文艺性的报纸,却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从创刊初期就对文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特别是就文学路线和文学政策而言,它可以说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最大的非文学报纸。《人民日报》创刊初期曾有"星期文...

  • 浅析梁启超眼中的科学小说

    关键词: 小说界革命  科幻小说  政治小说  中国小说  新中国未来记  形而下  小说作品  东欧女豪杰  洪  

    <正>中国科幻小说诞生于晚清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不过,晚清时候并没有"科幻小说"这一后来得到公认的称谓,只有"科学小说"这个名称。晚清"科学小说"内容驳杂,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幻小说"。尽管如此,晚清"科学小说"却也毫无疑问为中国科幻小说的诞生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沃土。因此,对"科学小说"的考察可以让我们对中国科幻小说...

  • 论谭正璧的历史小说

    关键词: 历史小说  新文学运动  三国演义  学术研究方向  小说形式  清溪小姑  文学题材  父母双亡  

    <正>一、国破家亡下的卖文为生谭正璧,字仲圭,1901年11月26日出生于上海。自幼父母双亡,由外祖母抚养长大。他7岁开始识字,喜读《三国演义》、《封神榜》等,还常听外祖母讲民间传说故事,这对他后来学术研究方向是一个良好的启蒙。1919年"五四"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爆发之始,谭正璧正在上海的"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他积极投入到"五四"运...

  • 《暴风骤雨》的版本变迁研究

    关键词: 周立波  郭全海  文艺路线  工农兵方向  人物形象  元宝镇  尚志县  韩老六  元宝区  

    <正>《暴风骤雨》是周立波根据亲身参加斗争的经历体会而创作的,作者认为"这部小说是我遵循革命文艺路线的一次创作实践"。作为经历过整风运动,努力向工农兵方向靠拢的知识分子,文学作品的创作不仅是作家个人艺术修养、语言能力的体现,更是衡量其思想改造、政治态度的标尺。周立波于1946年10月到松江省珠河县(后改称尚志县)元宝区元宝镇参...

  • 戴着镣铐舞蹈的“右派”——论20世纪80年代初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关键词: 知识分子形象  往事并不如烟  灵与肉  钟亦成  举国欢腾  张贤亮  历史的见证  岁月沧桑  丛维熙  命运遭际  

    <正>20世纪70年代末,旧貌换新颜的神州大地在举国欢腾之余仍不免痛定思痛,往事并不如烟,大多数知识分子以一种身在今日、心在昨日的精神状态重复着动荡岁月中的梦魇,岁月沧桑,历史鳞羽,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更作为历史的受难者,历史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累累伤痕,伤及他们的灵与肉。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小说便集中地反映了受难知识分子被改造、...

  • 孙晶岩报告文学论

    关键词: 文学论  黎鳌  女子监狱  石油人  中短篇  黎磊石  葡萄苗  弘扬主旋律  女性犯罪  监狱人民警察  

    <正>孙晶岩是一位勤奋、踏实、能吃苦的作家。她关注社会热点和重大题材,心系普通百姓和弱势群体;弘扬主旋律,赞美理想主义的激情和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揭露腐败,批判丑恶,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剪裁、结构和文学性方面的瑕疵并不妨碍孙晶岩成为一位令人钦佩的作家。

  • 王小波杂文的艺术三维:自由、乐趣与理性

    关键词: 个性魅力  沉默的大多数  思想个性  文学作品  精神家园  官场现形记  理性思辨  人身依附  

    <正>在许多人眼里,王小波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殊不知他同时还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杂文写作者,虽然他自己并不看重杂文写作,但随手写来的杂感还是充盈着思想的智慧,闪耀着理想的光芒。这不仅彰显出王小波其人特立独行的个性魅力,也流溢出王小波思想之自由的艺术才情。王小波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自诩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一独特的思想个性,...

  • 基督品格的萌生——从鲁迅到巴金对中国文化人格革命的意义

    关键词: 鲁迅精神  文化人格  文学成就  中国新文学  过度阐释  再思录  罪感  中间物  主体性  

    <正>在中国新文学、新文化史上,作为一个精神偶像,鲁迅的文化人格意义已被过度阐释以至于被"神"化。而巴金,能否够得上20世纪文学、文化史上的一个精神偶像呢?这仍是一个疑问。就文学成就来说,巴金显然要逊色于鲁迅,就人格的战斗性、坚韧性来说,也是不如鲁迅的,但《随想录》,巴金晚年的这一绝唱使他的人格意义得到质上的发展,由此对其文化...

  • 论鲁迅翻译策略与汉语欧化

    关键词: 论鲁迅  月界旅行  地底旅行  北极探险  忒拉  中间物  现代中国  现代日本小说集  小约翰  现代文学作品  

    <正>鲁迅的翻译分期依然是可争议的。鲁迅的翻译包括文言翻译和白话翻译,1903至1917年主要是文言翻译,由于受到梁启超翻译的影响,鲁迅翻译的科学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和《北极探险记》却部分采用了俗语(旧白话)。1918至1936年主要是白话翻译,然而鲁迅译尼采《察拉图斯忒拉这样说》(1918年手稿),又是采用文言翻译的。

  • 对儿童的失望与对教育的怀疑——试析1923至1927年鲁迅教育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 鲁迅思想  救救孩子  儿童教育  生存处境  童年经验  鲁迅作品  儿童观  孤独者  

    <正>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是鲁迅思想体系中相当重要的部分,从《狂人日记》发出的"救救孩子",到去世前的《立此存照(七)》再次提出的"真的要救救孩子",其间无论思想上经历过怎样的彷徨、苦闷和变革,对儿童生存处境、精神状态以及对儿童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关注,始终萦绕在鲁迅的脑海中,成为他一生中孜孜以求的重要问题之一。在1923至19...

  • 《斯巴达之魂》:通往鲁迅的重要驿站——兼论青年鲁迅的思想起点

    关键词: 斯巴达人  思想文化传统  兼论  现代中国  至论  戛剑生  小说情节  月界旅行  破恶声论  集外集  

    <正>一鲁迅是怎样成为如此独特的"这一个"的?他是完全异质于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一块突然空降的、神秘不可解的"飞地"吗?正如早有学者提出的那样,他是"全面抨击中国的过去","号召完全摒弃中国传统"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吗?是根除了故国传统,又无法从西方"发现"可供信仰、坚守之意义,最后"走向虚无主义"了吗?笔者认为,对于鲁迅这样一个毋庸...

  • “桌子们开始跳舞”——郭沫若与创造社的方向转换

    关键词: 无产阶级文学  文艺运动  文艺战线  左翼作家  日本作家  藏原惟人  左翼文艺  青野季吉  大众文艺  社会主  

    <正>1928年5月的一天,匿名避居在日本东京乡下的郭沫若,与前往德国途中来看望他的成仿吾一起,接受了两位日本左翼作家藤枝丈夫、山田清三郎的采访。藤枝丈夫和山田清三郎是为《战旗》杂志采访成、郭二人的,目的是了解中国的无产阶级文艺运动。《战旗》是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即"纳普"所办的刊物。不久后,在《战旗》上发表了两位日本作家...

  • “文学革命”呼声中的戏剧新、旧之争及其影响

    关键词: 戏曲创作  中华文学  升降沉浮  传统戏曲  中心化  齐如山  中国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厚载  文化反思  

    <正>中华文学有诗、文、词、曲等类型划分。百年回眸,作为"曲"的本土戏曲,其升降沉浮跟现代中国史上的社会转型和文学演变相关联。受制于某种思维定势和话语惯性,话剧的中心化和戏曲的边缘化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此态势在当今著作中不难见到。究其缘由,除了跟学术领域中学科之间分界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刻板的现实有关,也跟20世纪初以来"...

  • 汉语文学的海内与海外

    关键词: 汉语文学  国别文学  华文文学  文学比较  汉语写作  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  华人作家  汉字文化圈  英语文学  

    <正>如果说汉语文学在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华一统的大前提下,早已经从民族文学转向国别文学的古展,那么,进入20世纪以来的汉语文学,已经从国别文学向着语种文学演变,即呈现出汉语文学的现代趋向。在这里,并不否认汉语文学在古代中国也曾出现过向着语种文学发展的某种端倪,主要出现在所谓汉字文化圈的诸国之内。然而,只有当汉语文学...

  • 给“标准青年”看的小说——《青年进步》初期小说之分析

    关键词: 基督教青年会  出版杂志  出版刊物  体育活动  平民教育  全国协会  陈腐观念  鸳鸯蝴蝶派  现代性  欧洲战  

    <正>一、前言基督教青年会是民国初年最受欢迎的团体之一,它所标榜的宗旨,就是形塑一个符合"德智体群"的现代青年。而早期基督教青年会为了达到目标、推广理念,利用新知演讲、体育活动、平民教育与出版刊物等方式来吸引的年轻人。其中,广为宣传又影响深远的方式,即是透过出版杂志,向广大的中国人推展他们

  • 两条救赎的河水——张资平《约檀河之水》与北村《施洗的河》比较研究

    关键词: 张资平  先锋派作家  霍童  罗马书  爱欲  迷羊  申命记  叙述策略  基督教文化  事业有成  

    <正>一、前言张资平在1920年写下他第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约檀河之水》,描写情欲之罪与忏悔,来年7月就与郭沫若、郁达夫成立了创造社。相隔70余年的1993年,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北村运用了相同的象征,创作了长篇小说《施洗的河》,写主角刘浪的一生,一个在罪恶与情欲中打滚的浪子,最终归人基督名下的悔罪过程。同样是约旦河,同样是认罪悔改...

  • 移孝作忠与儒学复兴——以抗战时期郭沫若和马一浮讲“孝”为个案

    关键词: 马一浮  复性书  群贤毕集  移孝作忠  儒学复兴  乌尤寺  乐山县  国家文化  书院教育  今文经学  

    <正>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一直在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是军事抗战,一是文化抗战。如果说军事抗战的主战场在中原大地,那么文化抗战的主要阵地则在大西南。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国家文化机关及重要高校、文化名流等也大量迁往内地。1938年4月,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1939年9月,著名大儒马一浮先生经过与政府及各方多次磋商,在著名寺刹...

  • 抱朴守真,蜀山巍峨——冯建吴先生诗词作品散论

    关键词: 抱朴守真  诗词作品  冯建吴  散论  峨眉天下秀  文学创作  王一亭  四川美院  大虞  潘天寿  

    <正>冯建吴先生(1910—1989),四川仁寿人,字大虞,别号字游,斋名蔗境堂、小徘徊楼,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也是20世纪川渝地区中国画的奠基者与代表人物。他曾师从王一亭、王个簃、潘天寿、诸乐三等名师,1932年在成都创办东方美术专科学校(新中国建立后并入四川美院),1956年出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载誉神州。迄今,人民大会堂四川...

  • 二十世纪旧体诗词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关键词: 旧体诗词  诗词创作  传统诗词  现代白话文  文学现代性  格律体  诗歌形式  现代性研究  现代  

    <正>旧体诗词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形式,在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曾创造出夺目的辉煌。到了"五四"期间,在冲决传统的巨大压力之下,一代学人把"创造新诗"作为文学革命和思想变革运动的一场"攻坚"的硬仗来打,以打破旧格律,引人新文法为突破口,主张推翻旧体诗词的种种束缚,按照表达现代人新思维、新思想、新感情的内在要求,大胆地运用...

  • 从“汉语新诗”看现代汉语的诗性建构

    关键词: 诗学传统  汉语文化  主体性建构  诗歌创作  语言艺术  现代汉语  诗学主张  中国古典诗学  现代经验  诗创  

    <正>在新诗近百年的生命历程中,始终伴随着对其自身主体性建构的不懈努力,诗歌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在中外诗学资源中东奔西突,但迄今难以博得对其工作成绩的首肯。同时,不懈的努力仍在焦虑中坚持。近年,在对新诗建设的宏观把握中,"汉语新诗"这一概念崭露头角,人们寄望它能廓清新诗诗学的某些纠结。对这一概念的阐发,令人认识到,这或许接触...

  • 读傅光明著《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所想到的

    关键词: 赵清阁  傅光明  中国现代文学馆  胡絮青  老舍研究  电子邮件方式  阳翰笙  秀女  萧伯青  爱惜羽毛  

    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学者傅光明先生以与美国作家韩秀女士的来往通信,写成《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一书,出版前,将书稿以电子邮件方式传奉,向老舍研究专家史承钧先生请教意见。以下是史先生读后所写的长信,自是一篇富于学术价值的书信体书评。发表在此,以飨读者。《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一书,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 见证一个美丽而凄凉的灵魂——序傅光明著《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

    关键词: 赵清阁  傅光明  虚心请教  通信人  书写形式  人生感受  活着  老舍之死  贾植芳  

    <正>傅光明先生的新著《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是一部奇书。我说它"奇",倒也不是指它内容有什么特别,而是指它的书写形式。最初,它是一份学术采访——一个正在撰写《老舍传》的著作者向另一位童年时代与老舍(舒公公)和赵清阁(赵姨)有过交往、后来又一度成为赵清阁忘年交的美国作家(韩秀)请教有关传记的细节;一个虚心请教,一个坦率相...

  • 也谈《铸剑》写作的时间、地点及其意义

    关键词: 铸剑  作品意义  生活历程  现代评论派  战斗精神  宴之敖  写作过程  许广平  周氏兄弟  

    <正>对《故事新编》,鲁迅自己评价不高,对《铸剑》却另眼相看:"《故事新编》真是‘塞责’的东西,除《铸剑》外,都不免油滑。"加上《铸剑》的写作过程相当复杂,因而涉及的内容也很复杂,所以研究的文章不少,争议也很大。因搞清楚《铸剑》写作的时间、地点对理解作品意义重大,"不仅解决了史料的准确性,主要则是看到了鲁迅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

  • 悲凉缘何而生——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新读

    关键词: 故都的秋  二字  漂泊者  旅途劳顿  宗璞  生存状态  秋草  我自己  黍离之悲  冷色调  

    <正>有些风景永远不会远逝,有些情结永远不会释怀。"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便是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带给我们的永远记忆。那么,这份"悲凉"是缘何而生的呢?1934年7至9月,郁达夫偕同夫人到青岛、济南、北京、北戴河游览。他说:"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

  • 中国新诗:1957(下)

    关键词: 中国新诗  诗歌月刊  艾青  诗歌理论  反社会主义  罗泅  作家出版社  黄药眠  邹荻帆  

    <正>1957年8月1日《星星》诗歌月刊第8期刊出傅仇《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李耕《山村》、罗泅《青城滴翠》等诗。1日《奔流》1957年8月号"反右派斗争特辑"刊出郑克西《略论李白凤的诗和诗论以及其它》和任访秋、郭光、刘溶《"青春组诗"是一束毒草》等文。《"青春组诗"是一束毒草》讲:"我们读了‘奔流’诗专号的‘青春组诗’(作者

  • 媒介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尝试与创新探索——评操慧博士的《中国晚报文化研究》

    关键词: 中国晚报  媒介文化  文化特征  北京晚报  学术视野  前沿动态  博士论文  媒介发展  理解媒  

    <正>书桌上摆放着操慧博士的专著《中国晚报文化研究——作为个案的〈北京晚报>文化》,淡黄色的清雅书面,一如作者本人的风格:清新、淡雅,沉稳中透着灵犀。再次认真地阅读它,36万字的专著安静地舒展着,严密的逻辑,开放的学术视野,独特的视角,清新的文笔,令人升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喟叹。《中国晚报文化研究》是操慧在其博士论...

  • 通过“窄门”后的宽阔:歌词研究前景探讨——兼评陆正兰的《歌词学》

    关键词: 陆正  歌词创作  词作者  文学研究界  诗歌形式  文本内部  文体学  大众文化研究  当代文学史  歌曲创作  

    <正>一、《歌词学》与作为一门新学科的"歌词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歌曲越来越成为当今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歌词的重要性日见突出。实际上,歌词成为了某些人一生能够接触到的唯一的诗歌形式,甚至文学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偏偏我们文学研究界几乎没有歌词研究这一科目。

  • 多元史观下的文学探寻——评孟庆澍的《历史·观念·文本——现代中国文学思问录》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思问录  横向研究  甲寅  史料学  文化反思  文化运动  莫言小说  历史感  

    <正>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学界曾有"贫矿"之喻,意指随着横向研究之泛与纵向研究之深,在现代文学30年这本不十分富余的研究领地上,可供开发的处女地越来越少。现代文学研究选题之难、出新之不易似乎已人所共知。然而,孟庆澍的《历史·观念·文本——现代中国文学思问录》(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思问录》)却给人带来了一些新的...

  • 七月社、希望社发生机制和运作史研究的创新之作——读周燕芬《因缘际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文学社团  文学流派  胡风事件  因缘际会  学史  文艺活动  鲁迅逝世  现代中国  

    <正>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的研究,近年来开始显现出新的突破和成绩。这是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有新意、有挑战、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由于研究的重点偏重于人事,把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到现代文学最原初的起点——个人的文学活动,使得文学史上某一文学社团的形成、流转、活动、作用等得到细致和深层次的揭示、诠释。这对以往的偏重于文学流派研究,是...

  • 纠偏·开创·深化——评张均《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研究  洪子诚  孟繁华  文学生产  程光炜  刘登翰  张著  杨匡汉  内部出版物  

    <正>这些年来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文学制度、文学生产体制这样的研究角度已经颇成气候,产生了不少学术成果,有效拓展了当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和方法。这方面的先行者和较突出的成果有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杨匡汉与孟繁华主编的《共和国文学50年》、洪子诚著《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孟繁华与程光炜著《中国当...

  • 稿约与稿例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常设栏目  文献档案  匿名审稿制度  请寄  问题意识  带圈字符  电子文本  纸质文本  新闻学  

    <正>一、本出版物暂定为半年一辑,每年春秋两季出版。二、常设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强化"问题意识"、倡导"学术锐气"、保藏"文献档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欢迎围绕以上栏目撰写论述,也欢

  • 编后记

    关键词: 编后记  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事业  现代中国文化  中华文学  张资平  中青年学者  赵清阁  学界同仁  穆旦  

    <正>转眼之间,在学界诸同仁的大力支持下,本刊已出满10辑了。在此,本刊全体同仁向多年来鼎力支持本刊工作的学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真诚地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为推动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文学的‘民国机制’研究"是本刊着力打造的栏目。因为这一视野的提出对当下艰难徘徊的现代文学研究而言不啻为一种有...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邮编:610064。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