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现代传播杂志

杂志介绍

现代传播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部主管,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现代传播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 文学与传媒艺术

    关键词: 文学  传媒艺术  文学终结  语言美感  文学运思  

    本文对文学与传媒艺术的关系提出全面的、建构性的观点:不同意德里达和米勒等人的“文学终结论”,也不主张恪守文学的原有疆界。德里达和米勒“文学终结论”的依据是印刷时代让位于电信时代,本文认为印刷文化只是文学的媒体之一种,文学并不会因为印刷文化退居其次而消亡。文学可以推溯到文字产生之前的口头谣谚,也可以延展到后印刷文化的任何时...

  • 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行为分析报告(下)

    关键词: 电视生产  行为分析  未成年人  首都  产业结构体系  消费取向  广告收入  渠道分析  

    三、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消费取向和收视渠道分析 考量电视及其相关产业要素的配置离不开对电视生产和消费的研究。在电视广告收入已经成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局面下,即使在多种经营比较发达的电视台,广告收入所占的比重也高达90%以上,成为电视传媒产业结构体系中的支柱。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媒体的竞争也集中表现为广告战,即如何吸引受众的眼球...

  • 传播地理和两岸关系

    关键词: 传播地理  旅行文化  两岸关系  传媒互动  

    本文对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两岸关系进了传播地理学的分析,认为“旅行文化”是台湾文化中一个显著的结构性特征。长期的政治分治两岸之间的媒体传播与人际传播共同构成两岸之间传播互动的不同层面,描绘出五十余年里两岸关系发展的复杂状貌。并且指出,传播地理的拓展和改善仍然取决于政治的进一步和解、技术的更大进步以及两岸媒介人士互相释放更多...

  • 体育文化传播与电视传媒——论北京奥运电视转播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 体育文化  奥运会  电视传媒  

    大众传播时代,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了电视传媒的青睐,二者的互动促进了彼此的发展。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体育文化的电视优势及电视传媒对体育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论述了内涵丰富的奥林匹克文化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阐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的文化基础,为奥运电视转播增添理论上的探索。

  • 2006-2007年中国音像产业现状分析

    关键词: 音像产业  盗版  网络  版权  

    经历了2004年的低谷之后,中国音像产业一直处在低速发展的态势中,2006-2007年度的音像产业虽然取得小步进展但仍然危机重重。面对行业体制机制的改革未尽如意、盗版打击难以实现效果、网络和电子媒体的冲击加大,如何实现和国家创意产业发展大势相贴切的发展格局,仍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 多重视阈 多种力量 多维创新——转型期本土新媒体资源配置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新媒体  资源配置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本文从多重视阈对新媒体进行观照,并分析了包括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学界力量等在内的多种力量作用于新媒体资源配置所造成的影响,提出克服“路径依赖”与加强“自我强化”,乃是转型期新媒体资源配置急需解决的问题,多维创新迫在眉睫。

  • 论新闻的社会建构

    关键词: 新闻图景  社会建构  新闻理论  新闻符号  

    人们面对的新闻符号世界、新闻图景首先是由他们生活其中的社会建构的。新闻是一定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是一定社会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产物,不是简单的某些人为另一些人创造的产物。一定社会的新闻图景,是该社会主导性意识形态支配下建构的产物,是按照一定社会语法、社会语义规则建构的结果。

  • 传播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关键词: 传播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  学科体系  新闻心理学  重新认识  学科关系  交叉学科  定论  

    传播心理学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本文从构建传播心理学学科体系任务的艰巨性、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两种途径、对“解释水平”和“特有水平”的重新认识、新闻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关系这四个方面,阐释了笔者对传播心理学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中存在的诸多尚无定论问题的个人见解。

  • 党报工作人员队伍若干走向管窥

    关键词: 党报  党报工作人员  党报党刊研究  

    党报工作人员今后将肩挑两副重担:在新闻宣传上要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在经营管理上要力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由此可以预测今后党报工作人员队伍走向的三个特点:党报工作人员队伍仍将令同行羡慕;坚持“三统一”是党报工作人员在新闻宣传上的新追求;母报与子报的互相补充。

  • 论传播心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一种开放社会学的视角

    关键词: 传播  心理学  传播学  开放社会科学  

    近年来传播心理学在中国发展迅速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在这种形势下,对传播心理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依然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三个基本问题:传播心理学可不可以成立?传播心理学应该研究什么问题?传播心理学的追求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传播心理学界可谓仁智互见、议论纷纭,但如果我们引入开放社会科学的思想,或许能寻找到一些新的答...

  • 重大灾害事件中的日本广播——从“广播救了灾害大国日本”谈起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公共广播  日本广播  应急预案  

    日本是一个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长年的多发性灾害提升了日本政府、社会、媒介和民众的抗灾救灾能力,从而使日本广播在防灾救灾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甚至有了“广播救了灾害大国日本”这样的提法。广播在重大突发灾害面前如何起到“社会的神经中枢”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日本广播在媒介功能理念、重大灾害报道运作规则及应对机制...

  • 新闻学与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计分析

    关键词: 新闻学  传播学  国家社科基金  

    本文对1993-2007年间新闻学与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进行了综合分析,以管窥新闻学与传播学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并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 试析广播电视学科体系的架构

    关键词: 广播电视  学科  体系  架构  

    随着广播电视研究的日趋丰富,其学科建设也备受关注,广播电视学经历了从新闻学下属的一个分支,走向了独立发展的学科之路。广播电视学体现出典型的综合学科的特点,其中的层次、内容关系复杂,对学科体系分类梳理构成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在对该领域已有研究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两大领域、三大模块”的架构,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既把握学科体系的...

  • 论用户制作内容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 传播模式  用户制作  受众反馈  互联网用户  

    近年来,互联网用户制作内容的影响日渐广泛和深远,从“9·11”事件、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伦敦爆炸案、海啸灾难到Katrina飓风等等,由于用户的参与,使这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与传播更快捷、更公开和透明。本文将从用户制作内容如何影响新闻传播模式及大众如何参与改变新闻报道等方面进行探讨。

  • 新闻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建构

    关键词: 新闻纠纷  非诉讼解决机制  

    本文跳出新闻诉讼的单一视角,论述建构新闻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就新闻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的三种模式建构提出自己的见解。

  • 电视公益节目的社会价值与传播期待——解析贵州卫视“关注农民工”系列节目的公共话语空间

    关键词: 电视公益节目  社会价值  传播期待  公共话语空间  

    电视公益节目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颇具时代特点的电视产品。本文以贵州电视台“关注农民工”系列节目作为研究范本,从“传播效果”与“社会价值”两个层面,针对在公共话语空间里,电视媒体如何借开展公益活动之机,增强自身的媒介传播力,并以此打造媒介公信力等问题进行学理探讨。

  • 鲍尔一洛基奇的传播基础结构理论探略

    关键词: 传播基础结构论  媒介系统依赖论  联接性  

    本文介绍的“传播基础结构论”是近年来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桑德拉·鲍尔一洛基奇在“媒介系统依赖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文中详细分析了该理论的渊源、内容和理论基础的区别,指出传播基础结构论是在全球化和新媒体时代分析个人、媒体、社群乃至社会各层面之间互动关系的传播学新理论。

  • 关于说服研究的本土化思考:一种基于关系分析的视角

    关键词: 说服研究  传播学  关系中心说服模式  

    本文在回溯说服研究路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说服研究的主要特征,结合中国本土传播特征,提出了“突出中心说服模式”。

  •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批评理论体系——访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欧阳宏生教授

    关键词: 电视批评  中国特色  理论体系  

    本文通过访谈系统地梳理了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批评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程,通过对电视批评主体、客体和批评方法的阐述,揭示了建立和完善电视批评学的意义与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当前电视批评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路径。

  • 好莱坞影响力探究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影响力  全球市场  观众群  

    电影诞生之初,美国与其他国家处在同一起点上。一百年过后,好莱坞跃居全球电影市场最大的赢家,还享有“铁盒里的大使”般的影响力。本文结合美国电影的商业基础、娱乐诉求、现实底蕴和国际传播四大特点,深入探究好莱坞长盛不衰的原因。

  • 改革开放30年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广播新闻  新闻节目  节目形态  

    本文在阐释广播节目形态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演变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并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分析从中概括出广播新闻节目形态演变与发展的“碎片化、互动化、多元化”等基本特征,进而得出结论:坚持“受众本位”和广播的媒介特性与传播规律是广播新闻节目革新与发展的未来方向。

  • 影视轻喜剧:新农村生活的“热媒介”

    关键词: 新农村题材  轻喜剧  体裁风格  传播效果  时代镜像  

    新世纪以来,轻喜剧成为反映新农村生活的热媒介,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影视文化现象。本文论述了涉农轻喜剧作家的媒介选择和艺术追求,从传播效果分析了其优越的媒介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认为涉农轻喜剧创造了演绎新观念、贴近新生活的时代镜像,使农民的主体性得到正视和传播,并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生活样本。

  • “本土化”:改变电视文化编码的意义及代价

    关键词: 本土化  地方电视台  节目  编码  

    我国各地方电视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高举“本土化”的大旗应战。在推行“本土化”的过程中,各地方电视台节目从“一体化”走向“多元化”;视角从主流精英转向本土平民;节目形态、文本构成同时进行了转变。但是实行这一“本土化”浪潮带来的代价却是鲜明而深刻的。

  • 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仪式

    关键词: 仪式  民族国家仪式  概念  构建  精神内核  具体模式  电视传播  

    本文从人类的各种古老仪式、民间仪式、日常生活仪式、节日仪式、庆典仪式等出发,提出“民族国家仪式”的概念,呼吁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仪式,指出它是中华民族古老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时代的象征、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结合仪式的有关特点,文章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仪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研究,重点是对精神文化内核、具体表...

  • 论新闻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之内在联系

    关键词: 新闻  连续报道  系列报道  核心事件  纵向移动  横向移动  

    本文在对大量新闻语料分析之后发现,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新闻连续报道实质上是核心事件纵向移动的结果,系列报道则是核心事件横向移动的结果。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新闻核心事件综合运行的多种情况。

  • 论电视新闻纪实中的“媚俗”

    关键词: 电视新闻  纪实  媚俗  

    转型期中国电视新闻纪实节目中存在明显的“媚俗”倾向。在公共权力、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合力下。呈现出与其主流公共媒体形象相悖的种种。本文对电视新闻纪实中的“媚俗”表现作出概要列拳,并提出思考和批判。

  • 围绕大局 服务人民——记“中国之声”特别节目《爱心守望 风雪同行》

    关键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守望  爱心  同行  特别节目  服务  新闻媒体  

    2008年1月18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雨雪冰冻灾害。灾情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迅速行动,从1月21日起在覆盖全国的“中国之声”推出全天不间断的特别直播节目《爱心守望风雪同行》,这一举措使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全国新闻媒体中第一家意识到灾情严重的媒体,也是报道最为迅速、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媒体。《爱心守望风雪同行》发...

  • 2008年冰雪灾害中广播时政报道的创新与思考

    关键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时政报道  灾害  冰雪  中央政治局会议  胡锦涛总书记  节目收听率  中国广播网  

    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对广播是一次特殊机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异军突起,备受瞩目。节目收听率大幅攀升,短信数量是平日的十倍,同步刊发相关报道的中国广播网也空前成为各大网站转载的重要信息源。这其中,时政报道发挥了特殊作用。当我们率先播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救灾工作、

  • 广播在突发事件中的责任与作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直播节目《爱心守望风雪同行》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直播节目  研讨会综述  突发事件  同行  守望  爱心  

    2008年1月18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雨雪冰冻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1月21日开始,打破既定节目编排,在覆盖全国的“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直播节目《爱心守望风雪同行》,成为全国新闻媒体中第一家意识到灾情严重的媒体,也是报道最为迅速、规模最大、

  • 反馈的变奏:“数字受众”vs“意见受众”——中国电视台观众反馈现状调研报告

    关键词: 反馈  观众意见  收视率  数字受众  意见受众  

    本文基于对全国11家中央和省级电视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描述和分析了目前各电视台观众反馈的现状,认为目前“定性”观众反馈方式兼具传统(来信、电话)和现代(手机短信、网络留言)双重特征,观众意见反馈量呈上升趋势,但是受重视程度不够,在应用的广泛性和在决策中的影响力两方面,均不及“量化”的收视率数据反馈。本文认为,电视业需要开辟更...

  •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人群发展状况分析

    关键词: 文化创意  文化交流  创意产业  

    在台湾与大陆的经贸活动中,随着台湾世界经济竞争力排名的下降和大陆排名的上升而呈现出台湾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蜂拥“外流”到大陆的现象,这种趋势也出现在文化经济领域内。尽管大陆的文化领域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但是,“隐形台商”成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人群在大陆从、业的主要模式,随之而来的经济风险、法律纠纷愈演愈烈。在当下的政策允许...

  • 中央电视台奥运广告销售博弈研究

    关键词: 奥运电视广告定价博弈  广告交易方式比较  二级密封拍卖  广告价值发现  

    本文运用博弈论理论研究发现,目前所有的广告交易方式都不能使央视奥运广告实现其最大价值,也不能从交易中得到该广告的真实定价。笔者认为,应借助于拍卖理论来创新央视的奥运电视广告销售:采用二级密封拍卖,即所有的买者同时定价,报价最高者有权力得到央视奥运电视广告,成交价格是第二个最高报价者的报价。这种交易制度有利于央视奥运电...

  • 有线数字电视收费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关键词: 有线数字电视  二部制定价  价格歧视  收费套餐  

    有线数字电视的收费(定价)模式直接关系到当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进程和产业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有线数字电视的成本结构,讨论二部制定价模式的适用性及其优势,进而结合价格歧视理论,尝试探讨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设计多种价格套餐的可能方案。

  • 西方服务广告研究述评

    关键词: 服务广告  广告效果  内容分析  服务营销  

    本文对服务广告研究的缘起和发展进行了系统回顾。按照时间线索及内容差异,将过去三十年的服务广告研究概括为四种类型:专业服务广告研究、服务广告与产品广告的比较研究、不同服务广告讯息策略的比较研究、服务广告效果研究。它们分别代表服务广告研究的四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独立研究地位的确立阶段、策略描述阶段、效果解释和理论建构阶...

  • 关于媒体管理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从《中国电视媒体运营管理实务》一书谈起

    关键词: 媒体管理  学科定位  研究规范  

    媒体管理研究已经成为传媒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以《中国电视媒体运营管理实务》一书为例,对媒体管理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研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 我国手机电视监管问题研究

    关键词: 手机电视  监管政策  融合业务  行业壁垒  

    本文从我国当前手机电视监管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手机电视的融合业务与产业分立监管的矛盾,制约手机电视产业顺利发展的政策因素及广电和电信部门在手机电视监管上的博弈。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解决我国手机电视于现行监管问题的具体思路:立足我国手机电视发展的现实需要,打破行业壁垒,制定合理监管政策;适应技术发展,加强动态监管;...

  • 网络传播的技术逻辑与人文反思

    关键词: 网络传播  技术逻辑  人文困境  

    网络传播的构建和发展遵循着一种技术逻辑。网络传播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日益渗透,意味着其技术逻辑将深刻影响人对世界和自身状况的把握。当网络传播的技术逻辑成为人的认识向度时,可能带来意义世界的断裂、同一性的离散、理性的放逐和现实感的迷失等人文困境的产生。

  • 虚拟世界中的一阵骚动——草根新闻批评

    关键词: 草根新闻  传播格局  民主  反文化  

    草根新闻不会改变大的传播格局,也未能有效推进民主,而且还在解构传统文化。从整体上看,草根新闻对个人传播权利的强调遮盖了对传播内容的应有的关注,对自我实现的强调大大超过了对公民精神和民主精神的张扬,对反叛精神的强调淹没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 现代大学职能与社会服务机制创新研究

    关键词: 大学  职能  使命  综合优势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不仅是现代社会对大学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大学实现自身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想拓展大学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大学必须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大学拥有人才、学科、科研成果、信息等综合优势,必须通过创新机制与模式来努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彰显社会服务职能、整合社会服...

  • 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美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关键词: 新媒体  媒介素养教育  美育  大学生  审美观  

    本研究试图探讨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美育与媒介素养教育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程度上得以融合与互动的可能性。本研究认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大学生正在对媒体产生更深层面的认知,需要对其进行媒介素养方面的培养与教育,其中对审美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与美育之间可以在审美素养与能力方面找到融合的基础,二...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邮编: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