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播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部主管,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现代传播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杂志介绍
现代传播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部主管,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现代传播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7-8770
国内刊号:11-5363/G2
发行周期:月刊
全年订价:¥460.00
关键词: 传媒新业态 监管体系
"三网融合"新政的推出,促使利益各方在博弈的竞合中前行,而传媒业态的全新体验又对现行监管规制提出了挑战。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促使我们在分步实施"三网融合"目标的进程中,必须清晰地界定监管范畴,建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统一监管主体。
关键词: 广电媒体 制播制度 政府规制
广电媒体制播制度经历了"自产自销的制播合一体制、制播一体走向分化、一波三折的制播分离之路、整体制播分离试点起航"四个时期,政府规制是制播制度调控的主导力量,放松规制是制播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由于广电媒体不同于一般经济体的特殊属性,在推行制播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其潜在风险,以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与广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众传媒 原生态 民族文化 传播
大众传媒对原生态民族文化传播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导致其传播理念与传播议程设置上的一些偏差和缺憾。对于原发性与独特性十分显著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的观照与传播,应给予基本的尊重和理解,并尽可能真实地展示其原有的文化面貌,这才是大众传媒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 城市形象 对外传播 理论框架 基本策略
城市形象传播的总体范式是在城市定位与形象元素的二元张力中充分利用自塑与他塑的传播与建构合力,形成优选策略。城市定位延伸出城市形象传播的利益相关者策略和城市营销策略,城市形象元素资源库的有效传播需要运用大众传媒策略和文化策略。四者构成一个金字塔形的城市形象传播框架模型:利益相关者策略具有元策略和方法论意义而居于塔顶,城市...
关键词: 电视生态 失衡 症候
本文提出中国电视生态失衡的诸多症候,试图在追问中思考中国电视的未来发展走向。这些问题包括:如何改变当代中国人"被迫"看电视的状况;如何看待电视传播中的"大众文化"、"收视率"问题;如何从对于"儿童"、"女性"、"娱乐"诸种观念的误解中解脱出来;如何找到电视人合适的角色定位;如何在对身体与灵魂、历史与未来的观照中拓展电视媒...
关键词: 大众传播媒介 三农 社会发展
中国农民在短时间内从原先熟悉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和媒介环境中被一种外来力量突然拉出,投入陌生的城市和由城市所创造的文化环境中。和他们原来完全不熟悉的"城里人"集中在一起,怎样互相认同、互相接受对方并完成思想、观念、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融合,这当中既有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问题,又有不同社会阶层的文化融合与适应过程。农民和农村的媒...
关键词: 仪式 传播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作为国家政治权威与秩序象征的《新闻联播》,是中国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本文运用传播文化学理论,以"国家仪式"的视角,分别从电视仪式与政治权威秩序的确立,电视日常收看与社会整合,新闻共同体与国家认同建构三部分,论述《新闻联播》的政治秩序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及身份认同建构功能。
关键词: 普利策新闻奖 公共服务
本文以1995年以来的普利策公共服务奖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奖项的价值取向、报道取向和评奖取向等,总结了美国主流媒体公共服务观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发泄型群体性事件 集体记忆 政治化 报道框架
本文主要针对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和媒体报道展开分析,认为发泄型群体性事件可分为三个阶段:群体磨合、群体兴奋和社会感染。每个阶段的信息传播特征明显,其中传播的流言被政治化,并体现群体的普遍情绪。媒体针对此类事件的报道经历了两种报道框架:"蛊惑"与"教唆"框架、社会冲突框架。
关键词: 环境传播 传播历程 审视 展望
"环境传播"是传播领域的重要概念、应有内涵与特征的规定。与西方相比,中国的环境传播虽然起步稍晚但进展速度迅速,现在已经发展成熟,成为了现代传播的重要领域。本文在梳理环境传播在我国30年历程的基础上,对环境传播进行了深层次的审视,展望我国的环境传播,在解决了不尽人意之处以后,应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关键词: 中国报业集团 组织转型 目标 路径
中国报业集团的组织转型是政策性强制和利益性诱致相结合所驱动的,但来自制度缺陷、利益牵绊、路径依赖的阻力,导致报业集团组织能力与独立市场运营主体的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报业集团要向创新型传媒集团转型,必须优化组织设计,加大对管理结构的投资与建设,以便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适应多媒体的生产营销方式的要求,支持持续创...
关键词: 电视批评 媒介生态 批评理论
21世纪以来,电视批评的媒介生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影响着中国当代电视批评的发展走向和话语空间。本文从电视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批评手段、批评风格、批评理论、批评生态等各环节对中国电视批评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思考。
关键词: 平面广告 图文修辞 内在结构体系
本文采取文献研究的方法,在以往平面广告视觉修辞以及平面广告图文关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含义传播为中心的平面广告图文修辞的内在结构类型进行分析,并强调图文讯息之间的关联。最终本文总结出的平面广告图文修辞内在结构体系包括四种类型:简单锚定式图文修辞、复合锚定式图文修辞、简单接力式图文修辞、复合接力式图文修辞。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现实主义审美 浪漫主义审美 消费主义审美
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形成创作潮流,一系列优秀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在当下娱乐当道的媒介环境下,这一"主旋律"电视剧如何才能吸引观众,赢得市场?本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分别从现实主义审美、浪漫主义审美以及消费主义审美三个部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电视节目主持 三十年 新媒体环境
本文梳理了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三十年(1980—2010)的发展纲要,归纳了中国电视节目主持学的探索历程以及形成的三条研究路径,同时思考这一事业在目前新媒体环境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视剧改编 宣教观 忠实观 趣味观 融合观
电视剧改编是电视剧创作的一种重要方式。自中国电视剧诞生开始,这一创作方式已有了50多年的历史。其中,电视剧的改编观念受到社会文化语境变迁的深刻影响。文章在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等相互交织、多元融合的动态语境中,依据不同阶段创作者所秉持的价值立场及其改编原则的侧重点,结合一些典型文本的分析,逻辑性地简略梳理出电视剧改编...
关键词: 世界纪录理念 中国电视纪录片 风格衍变
中国纪录片50年的成长历程,离不开世界纪录流派与纪录理念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没有阻挡的一马平川的征服,而是贯穿着错时空与本土化的复杂情状与纠结。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阐释中国电视纪录片不同时期风格样式、形态特征与世界纪录理念的复杂关系,从而探究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形态价值与审美走向。
关键词: 纪录片 叙述者
从叙事学角度来看,纪录片诞生11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是纪录片叙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和某类叙述者不断调整、消亡的历史。参加200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送来的510部纪录片,呈现了当代中外纪录片叙述者的整体群像,它们是用第三人称叙事的创作者,是不说话的创作者,是当事人、见证人和探索者。就在叙述者的不断选择...
关键词: 美国版权法 影视版权 数码权利 案例
作为影视产业最为发达和版权制度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美国的影视版权保护制度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面对数码技术引发的问题也适时制定了一些法律并做出了示范性的判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版权人与使用者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电视动画 生产 传播 效应
本文立足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和资料,全方位观察、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电视动画从生产、播出到产业开发、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细致梳理、准确提炼其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并对其中存在的诸多客观问题做出了深入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人才 人才测评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概览当前人才测评技术运用的各种测评方法基础上,本文详细介绍了文化创意人才各测评指标的测评方法,并本着主客观测评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各测评方法所占的权重,最后采用模糊综合测评技术对文化创意人才做出综合评价,具体计算过程将通过一个测评实例得以展现。
关键词: 社交网络 移动社交网络 媒介因素 内容因素 促进方案
近年来社交网络的技术与应用方法迅速发生变化。社交网络的功能与价值将继续向前发展,并与未来社会、文化、商务等各个领域深入接轨。在此背景下,作者从社交网络在移动领域的应用状况着手开始了研究分析。本研究首先从社交网络的概念、功能和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接着从兴起于移动领域的韩国社交网络服务之媒介要素与内容互动要素方面进行了分...
关键词: 信息 媒介 新媒体艺术 教育 科技
强劲的科技背景与鲜明的后现代文化特性,使新媒体艺术成为信息时代最前沿的艺术样式,也成为当代艺术教育领域最活跃和最有朝气的新动向。当前新媒体艺术教育重要的任务是合理借鉴国外高校、研究院所较为成熟的教学经验及课程设置,并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特殊国情接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新媒体艺术课程体系;关注文化精神的执守,创造传统文化与新媒...
关键词: 手机悖论 手机优先 手机本性
电视剧等虚构叙事文本以审美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手机与人的行为的各种悖论,本文还陈述了对手机与人行为方式的调查问卷结果。手机作为高技术成果的人类伴随工具,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给人类提供优质贴切的服务,同时也在培养着人的欺骗习性。深入思考或许会发现反诚信可能是手机内在的本质特征之一。
关键词: 多媒体 多媒体传播 媒介融合
目前我国处于媒介整合向媒介大融合的过渡时期,许多媒体试水多媒体传播,力图实现一次采集、整合利用、多次、资源共享,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获得超额利润。本文通过对我国多媒体传播现状进行梳理,探索多媒体传播的背景、内涵及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探究我国媒体在媒介融合浪潮下的多媒体运作的规律及特点,以期能对多媒体传播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
关键词: 新媒体专业 教育模式 美国 中国
本文从借鉴和汲取美国教育模式的经验和教训的角度出发,对美国新闻教育界近年来在新媒体教育理论和实践上所做的探索进行了宏观层面的梳理,发现美国的新媒体教育刚刚起步,并且在培养理念、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上均存在着诸多争论,并未形成统一的共识。但同时也提出了全面融合的教学实验理念,各种经验和心得值得中国教育界知晓并加以批判性地吸...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说服 说服要素
说服研究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霍夫兰"说服模型"揭示了说服效果生成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路径。本文借鉴霍夫兰"说服模型"及与说服相关的理论成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服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说服策略,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电视现场报道 3g网络 实践教学
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重大突发性事件媒体传播及其应急体系,做到及时地报道与正确地引导,事关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这一新形势下,电视媒体对现场报道人才的需求为高校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实战化的复合型人才,构建基于3G网络传输的电视现场报道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出镜记者培养模式及训练...
关键词: 语言用声能力 唤醒 充实
人类先天拥有发音器官和发声能力,后天要在适当的环境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唤醒天赋能力,并且在实践中进一步充实这些能力。教师是唤醒和充实任务的重要承担者。唤醒者要和被唤醒者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被唤醒者要接受自己的声音,解放自我,发现自我,在反复实践中逐步唤醒声音的松弛状态和变化能力。唤醒和充实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还要注意优质引导、...
关键词: 非传统艺术院校表演专业 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 拓展教学创新实验
本文尝试从中国传媒大学本科表演专业创立与成长过程中的生源特点、课程设置、教学特点等情况,以及与传统艺术院校表演专业的"同"与"不同"等比较分析,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传媒大学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新尝试——多种工作室拓展教学创新实验。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北京 调侃 昵称 历史文化名城 西方殖民主义 中国围棋 建筑史
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是世界上最美的都城。这座美丽的城市,落落大方,横平竖直,井然有序,就像一座巨大无比的中国围棋,点缀其中的各种建筑星罗棋布,美不胜收,是世界建筑史上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在过去一百多年间,这座美丽的城市命运多舛,历经磨难。它曾经历过西方殖民主义者的蹂躏和洗劫,经历过内战的烽烟和日寇的炮火,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大众传媒 转型时期 中俄两国 传媒发展 研讨会综述 中国传媒大学 2010年
2010年6月12-13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承办的第六届中俄大众传媒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近80名来自中俄两国新闻院校及媒体机构的代表与会,就“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的总议题以及相关分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关键词: 中国纪录片 2009年 艺术与传媒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电视台 学术委员会 综述
2010年5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同道教授和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担纲主持的《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会议室举行。来自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纪实频道、大陆桥文化传媒等业界学界的领导,以及...
关键词: 产品差异化 广告产业 广告产品 产业组织 异化问题 中国知网 广告服务 广告学
从产业组织角度研究广告产业是广告学研究的重要转向。研究广告产业不可能不研究广告产品差异化问题,但是从中国知网检索到的冠以“广告产业”或“广告业”之名的众多论文中,还没有找到讨论广告产业产品差异化的文献。不过围绕广告服务同质化的讨论还是不少,但这些都不是规范的经济学阐述。广告产品差异化是指广告产业内各企业提供的广告产品...
关键词: 图书出版 电视剧 教授 出版社 主持人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手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和反响,剧中费墨教授出书(书名《说话》)的情节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图书出版的名人效应现象。费墨教授花了十余年完成的作品《说话》,在出版时却陷入了尴尬境地。出版社认为,仅凭费墨教授的书是吸引不了读者的,要求此书的序须由著名主持人严守一来写,
关键词: 广告信息传播 角色定位 社会信息传播 传播过程 社会公众 传播目的 电视媒介 制作水平
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过程和劝导说服过程,由于其显而易见的传播目的使得其在媒体上一开始出现就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尤其是随着电视媒介快速进入寻常人的家庭,广告信息传播几乎变得无孔不入。当然,由于一些广告制作水平的粗制滥造,以及广告自身的功利性目的,使其“声名不佳”。但是,广告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不但没有因为人们的...
关键词: 互联网 事件研究 述评 社会影响 传播科技
“群体性事件”向媒介的转移和演化体现了传播科技对社会影响的增大。互联网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把握该方面研究的整体现状、存在的不足,可以给未来研究提供参照。
关键词: 麦克卢汉 热媒介 钥匙 解读 西方社会 20世纪 奇思妙想 争议性
《理解媒介》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作。1964年该书出版,由于其新颖而富有争议性的论断,在西方社会引起了震荡,也确立了麦克卢汉作为20世纪杰出的媒介思想家的地位。在这本书里他阐发了“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冷媒介热媒介”等被后人称作是“奇思妙想”的媒介三论。直到今天麦克卢汉的观点仍然会引发研究者的许多兴趣与争议。
关键词: 社会环境 传播事业 商代 传播历史 信息传播 要素构成 传播文化 特定
传播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要研究与探讨一个历史时期的信息传播事业,首先必须对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主要由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诸多要素构成)有全面的认识与总体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信息传播事业的深层的、真切的认识。因此,认真研究商代社会环境及其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有利于我们...
关键词: 运动形式 影视画面 摄影机 电影画面 电视画面 活动影像 外在表现 画面构图
电影画面是由画格组成的,电视画面则是由帧组成的。由于视觉暂留原理的作用,这些画格在运动中产生了活动影像。一个影视画面指的是从摄影机开机到关机,所拍摄到的在一段时间内连续的空间图像。因此从影视最直接的外在表现方式——画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影的基本构成因素——画面是运动的产物。没有运动就没有影视画面;没有运动的画面就不...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邮编: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