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播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部主管,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现代传播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杂志介绍
现代传播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部主管,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现代传播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7-8770
国内刊号:11-5363/G2
发行周期:月刊
全年订价:¥460.00
关键词: 3d电视 裸眼观赏 政策支持 立体视觉 制式转换
随着《阿凡达》等3D电影的热播,3D热潮也迅速扩散到电视领域。目前,世界上已开播25个3D频道,体育、综艺是目前3D电视涉及最多的内容,付费、窄众传播是现阶段的运营特点。2012年,我国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开播,尝试六台联办模式,标志着我国电视业进入新时代。但是由于技术、成本、标准制定等问题制约了3D电视发展,使其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普及道路上...
关键词: 城市居民 传统文化 认知状况
本文从受众角度了解中国城市居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采用CATI系统(电脑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对北京、上海、重庆三个城市的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中国城市居民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度较低,并在年龄轴上出现了“凹地现象”,而且在受教育程度与接受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上进一步延展了罗杰斯“扩散理论”的适用范围,并总结了不同地域...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中国军队形象 媒体误读 消解策略
媒体在中国军队形象跨文化传播中影响甚大,国外受众对我军形象的认知主要通过本国传媒实现。西方媒体运用设置议程、选定报道框架、强化刻板印象等方式,以"中国军事威胁论"和"中国军力落后论"悖立的二元结构话语模式报道中国军队,造成我军形象长期被误读。对此,应顺循积极回应与主动自塑两个维面,采取多种传播策略予以消解。
关键词: 电视 电视的消亡 电视的转变 媒介融合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媒介生态,传统广播意义上的电视也面临挑战。新媒体不仅改变了电视的节目内容,分化了传统意义上的观众,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视的性质与内涵。本文将整理中外已有文献中对于电视是否会消亡的争论,探寻这些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并且试图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以及电视的未来在哪里。本文认为电视的未来难以预...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受众研究 受众调查
本文在梳理我国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国际受众研究的现状,并对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典型报道 媒介化政治
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传媒业独有的新闻体裁和报道方式,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衰减的状况,但新闻传媒业的社会塑造功能又使得典型报道无法消亡。面对典型报道原有的价值取向与转型时期多元社会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本文力图将典型报道纳入到政治传播的领域,从媒介与政治、与政府、与公众关系重构的视角思考典型报道的变革,探索其变革的思想基础及实...
关键词: 网络公共事件 哈贝马斯 符号主体
本文从符号学视域出发,首先对网络公共事件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进而从符号竞逐所指向的价值客体出发,对网络公共事件重新进行了分类;然后,厘清了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符号主体及其相互关系。
关键词: 调查记者 媒介角色 影响因素
本文是首次针对国内调查记者群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了解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影响因素。①通过对全国范围内259名调查记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偏向分析解释、报道事实/提供信息及舆论监督,即"调查/解释"和"信息传播"这两种角色;个体因素对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对新闻价值的认知均没有显著预测力;...
关键词: 网络围观 舆论监督 发生机制
网络围观是一种特殊的舆论监督形式。共同兴趣的议题、一定的人群规模和网络的活动场域,构成了网络围观发生的必然要素,网民通过多种手段形式围观"现场"并形成集群声势。网络围观实现舆论监督的动力机制是情绪感染下的群体利益表达,对权力的"凝视"和"合法性"审判构成其内容主体,话语的"优势反应强化"和形成决策压力是其实现的形式和路径...
关键词: 节目编排 公共电视 bbc zdf tf1
本文通过对于欧洲英国、德国、法国三个主流频道BBC1、ZDF和TF1在2011年冬季中一周节目的综合分析,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电视经营体制下,不同频道所采取的不同节目编排策略,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三个频道各自的市场定位和传播理念。力图为我国电视业开阔国际视野,追求理性化的节目编排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手机视频 镜头语汇 技巧
手机视频与传统媒体视频相比,在镜头语汇上有着许多不同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也有弊,如何运用视频语汇才能够放大其利,消除或减少其弊,这就需要从内容生产方面进一步研究镜头语汇的合理应用问题。本文从手机视频镜头的拍摄、镜头内容的选择和镜头的编排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手机视频类作品创作中的基本技巧与策略。
关键词: 电视剧 议程设置 互文性 意识形态
近年来,以社会热点为题材的电视剧逐步成为观众关注的对象,这些电视剧之所以受到观众的青睐与其在现实语境下所采取的传播策略息息相关。一方面,电视剧文本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为受众设置了议程,表现为这类电视剧中的许多内容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与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电视剧文本也突破了以往封闭的传播策略,与其他媒介中的社会报道形成了一种互文...
关键词: 口语 交际 表达 传播
随着电子媒介的日益发达,口头语言在人类社会活动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口语研究也随之不断升温。其中,语用学导向的口语交际研究、艺术学导向的口语表达研究、传播学导向的口语传播研究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就这三种研究导向的逻辑起点、基本议题、总体趋势和特色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评析,希望能够通过梳理,厘清脉络,廓清方向,为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 艺术学科体系 史论体系 创作实践与应用体系 艺术学科体系构架
艺术学科体系是关于人类艺术实践活动系统知识的总和,其基本内涵包括艺术史论和艺术创作实践与应用两大体系。艺术学科体系的外延包括所有关于艺术史论体系和艺术创作实践与应用体系的相关学科,主要有一般艺术学、特殊艺术学、边缘艺术学、新兴艺术学四大部类。这也构成了艺术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架。建设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应坚持民族性与包容性相统...
关键词: 媒介文化 知识类型
核心—边缘媒介文化循环生产模型是媒介文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但这一方面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系统的阐释。本文对之作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和动态角度的全面探讨,以期推进媒介文化的理论建设。
关键词: 媒介进化 肖似与扭曲 延伸与遮蔽 补救与乏力
根据媒介进化的阶段性特征,传播学学者分别提出了"拟态环境"理论、"人体延伸论"和"媒介补救"理论,从非言语传播视角分析这些理论发现如此重要的非言语传播却在媒介进化过程中屡遭遮蔽,而且经常被传播学研究所忽视。传播的深层欺骗性在于其借助非言语传播构建肖似的"拟态环境",隐蔽地影响受众对事物本质的认知;新兴媒介延伸了人体言语传...
关键词: 儿童影像 纪录电影 形象化的政论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本文从新中国电影发展格局中考察儿童影像纪录片六十多年的演变,指出其严重滞后的生存状态并分析其成因。作者将建国六十多年来的纪录电影发展分为两波冷热互现的浪潮。从建国至""结束为第一波,由于受"形象化的政论""典型""好人好事"等观念羁绊,儿童影像纪录片数量少、艺术性低。从"新时期"至新世纪为第二波浪潮,纪录片主创人员的代际...
关键词: 中央电视台 纪录频道 国际合作 频道品牌
国际合作是央视纪录频道践行国际传播战略、构建国际品牌的重要途径。本文梳理了央视纪录频道开播以来在国际合作方面的实践举措:国际采访和国际销售、联合摄制、参加国际影视节展等,并就目前频道开展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企业公益传播 公益营销 品牌形象建构
在营销推广与形象建设的平衡中,公益营销日益在操作上与理论上得到重视。但是,公益营销因营销规定的私利性并不能达到公益的效果,甚至对企业营利与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文从公益性回归的角度提出企业公益传播应是对公益营销的超越,并揭示企业公益传播的本质内涵乃为通过公共社会的真正受益而提高品牌在公众心目中形象。
关键词: 调查性新闻 运作模式 创新
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成本、技术等原因,调查性新闻在美国的发展开始面临诸多困难。不过就在这一时期,一些非营利性的调查新闻网站开始崛起,并逐渐从边缘走到前台。各类新闻调查网站借助慈善基金、集体融资、与大学合作等形式,开始逐渐改变美国调查性新闻的传统运作模式。本文主要分析非营利调查性新闻组织的三种模式,并指出它们对于当代调查性新...
关键词: 影视产品 网络交易 机制
我国电视剧和电影等影视产品每年的产量屡创新高,但播出的比例却不乐观,除传统的电视台、影院等渠道外,影视产品需要更多的平台支持以实现其经济价值和传播价值。另外,网络视频已成为许多受众重要的收看平台。本文对影视产品在网络平台上的交易动力、机制及风险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草根视频 革命 传播语法
"草根视频"是现代影视技术孕育的"冷媒介"的革命宠儿,以其开放、互动的媒介属性和语法特征引发的影视传播界的革命受到电影、电视剧专业制作人员的大量关注;草根视频的语法结构首先呈无规则状态,"无规则"即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规则,所谓"复兴"的价值绝不是简单重复;相对于经典的电影、电视剧作品,草根视频可谓之"贫困视频""贫困电影"...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网络 舆情变异 社会学
在群体性事件中,信息传播所形成的舆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传播环境和形成过程的不同,会导致最终舆情的不同。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网络已经成为言论聚集的一大主要场所,而网络群体性事件往往相对于现实群体性事件更为棘手。因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一般受到全国的关注,任何网络群体性事件都会接受全国公众的"言判",同时,网民还可通过"人肉搜...
关键词: 消费社会 身体 符号 内涵 逻辑
女性身体符号的生产与消费成为现代人消费的一种动力和催化剂,在网络传播中,这种消费得到强化,它所携带的精神文化因素,强化抑或解构了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女性身体被物化为符号并被大众所消费,她们既是消费的主体,又是消费的客体,是流行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本文以定性研究的方法从符号学和大众流行文化角度对女性身体符号进行解读,揭示当...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新闻传播学教育 教育改革
案例教学已广泛应用于法学、公共行政、工商管理等多种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新闻传播学在这一方面的尝试起步较晚。本文通过观察海外高校与新闻培训机构对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从案例库建设和案例课程设计这两个方面梳理案例教学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媒介融合 现实环境 融媒理念 媒介素养
顺应媒体融合的业内推进,国内各高校纷纷尝试引进西方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倡导媒介融合型教育改革。"媒体融合型"教育教学的实质就是要突破那种按各媒体种类设置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传统做法,既着眼于学生的学业,更着眼于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让学生具备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创新实践能力,本文比较中西新闻教育的培养理念和办学机制的现实差异,...
关键词: 人的本质力量 认识关系 美的形式 镜子 马克思 对象化 艺术
人猿揖别,人类带来了一面"镜子",那就是艺术。在这面镜子里,人们能看见他者,也能看到自身,即看到关系中的人,进而认识关系中的人。因此,艺术这面镜子,用马克思的话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以审美的形式把握世界的方式。而要为民立"镜",则需琢之、磨之,才不致现象走样、本质变形。
关键词: 浙江卫视 中国 梦想 真性情 能量 综述 论坛 声音
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实施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调控措施,激发了各地方卫视创新创优动力。在众多创新节目当中,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脱颖而出。这个请普通百姓展示才艺、讲述故事、追求梦想的综艺节目用淳朴、善良、仁爱、坚强、勇敢、乐观等精神感染了观众,最高一期的收视率达到2.597%,最后一期市场份额8%,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社会发展 论坛 变革 人类生存方式 综述 转型 上海交通大学
随着新媒体技术对人类生存方式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影响,人类意识形态中的社会结构正以数字化形式展示出来。面对新媒体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美国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于2012年7月24-25日举办了首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双边研讨会,围绕“新...
关键词: 文化信息传播 安全策略 精神文化生活 信息传播媒介 虚假信息 信息指导 互联网 谣言
文化信息传播媒介,尤其是互联网、微博等,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主导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平台,同时也成了滋生谣言和疯传虚假信息的最佳"温床"。那些健康的、良善的文化信息指导着人们积极地面对生活,努力完成合理人格的塑造。而那些人为的误导、文化信息的偏差等却又极可能将大众导向歧途,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危害。
关键词: 媒介素养教育 批判主义 范式 功能主义 本土化 英国文化研究 30年代 20世纪
一、媒介素养教育:批判主义范式 "媒介素养"概念和媒介素养教育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1933年,英国文化研究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汤普森著书《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该书指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从而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 3d技术 电影票房 实证分析 投资成本 2010年 2007年 认可程度 银幕数
随着3D技术的不断完善,特别是3D电影《阿凡达》的全球热映,中国掀起了3D热潮,数字银幕数从2007年的82块迅速增加到2010年底的2000块。但3D电影票房的增长主要是由美国3D电影大规模的引入而带来的。3D电影投资成本高、风险大,并不是每部3D(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生产的)都能收回成本或者得到观众的认可。因此,有必要了解3D电影在中国的现状、观众...
关键词: 危机事件 新媒体 舆情 内涵 瓮安事件 社情民意 互联网 疫苗
在社会急剧转型、矛盾凸显的背景下,随着以互联网、手机为主的新媒体的普及应用,我国舆情危机事件呈多发态势。一项研究指出,我国平均每五天就发生一起影响较大的舆情危机事件。"瓮安事件""石首事件""毒疫苗事件""邓玉娇案""赵作海案""李刚门""郭美美事件"等等,都是经新媒体推动而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例。舆情危机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
关键词: 话语角色 谈话节目 调解 民生 电视节目 谈话类节目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电视节目的本质是娱乐受众,谈话节目则是由话语角色完成的故事呈现达到此目的。话语角色本是指参加交际的任何一方与话语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谈话类节目中,
关键词: 自然音响 表现力 电视 客观世界 劳动实践 改造世界 主观能动 人类
一在人类的主观和客观世界里,声音分为三组基本成员,即人声、音乐和音响。这其中早于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的是自然音响,即大自然的山岚、海啸、兽叫、禽鸣。"声者,鸣也",①自然万物经由振动产生共鸣,发出声波,通过空气、水、金属等介质而传递出声响。人类诞生以后通过一系列的劳动实践,在主观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让声音世界变得幻化...
关键词: 国家形象传播 形象宣传片 传播效应 动因 中国 国际社会 全球化进程 国家软实力
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差异成为国际社会各种冲突背后的深刻动因。各国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时都将包括国家形象在内的文化传播力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从而寻求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效果的普遍认同。
关键词: 交互技术 视觉语言 计算机图形技术 电视 可视化技术 传感技术 显示设备 环境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利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视、听、力、触和动等感觉的交互技术,它借助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可视化技术产生现实环境中不存在的虚拟对象,并通过传感技术将虚拟对象准备"放置"在真实环境中,通过显示设备将虚拟对象与真实环境进行无缝融合,为使用者呈现一个感官效果逼真的新环境。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网络传播 聚合效应 传播方式 特定群体 社会矛盾 大众传播 人际传播
一、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聚合效应 从聚合的角度来看,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或敏感事件引发的网络特定群体或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的规模性聚集。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传者与受众的角色划分,整合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等传统传播方式,形成了以融合同步传播、异步传播为特点的新的网络传播方式。
关键词: 组织传播 原则与方法 文化环境 社会关系 运行制度 正式组织 信息传播 传播平台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是用户通过互联网、手机来实现基于各种社会关系的信息实时传播平台,除文字之外,图片、视频、音频也可实现即时分享。考虑到国内特殊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在组织运行制度的规范下有效运用微博这种最新的传播形式去实现政府、企业及其他非营利性正式组织的运行与发展目标,运用组织传播的视...
关键词: 情感传播 电视文化 功能 消费对象 生产资源 开发利用 情感世界 心理体验
在当前的中国电视文化中,情感已经成为传者最重要的生产资源和受众最主要的消费对象,节目制作者力求将情感开发利用到极致,观众也在电视营造的情感世界里如痴如醉,甘之如饴。在电视文化的产业链上,情感,这种人类所特有的心理体验,正在不断释放与显现着其独特的交换价值,从而推动着情感传播持续经历着不断被转换成媒介资源和媒介产品的过程。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邮编: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