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戏剧文学杂志

杂志介绍

戏剧文学杂志是由吉林省文化厅主管,吉林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戏剧文学杂志创刊于1978,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戏剧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吉林省文化厅

  • 主办单位: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8-0007

  • 国内刊号:22-1033/I

  • 发行周期:月刊

  • 全年订价:¥316.00

  • 国际化与本土化——《妈妈咪呀》中文版的成功对本土音乐剧未来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本土音乐剧  

    《妈妈咪呀》是当代西方音乐剧作品中的杰作,该作品的中文版作为中国音乐剧利用国际资源创作改编戏剧的一种新的模式,在京、沪等大城市的舞台上已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虽然该剧仍旧摆脱不了改编嫁接国外戏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生硬等缺陷,但作为一个移植自国外的剧目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实属不易,由该剧的成功也可以对本土音乐...

  • 东方神韵 现代风尚--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原创音乐剧  多元化发展  全球化语境  东方神韵  中国  现代  20世纪80年代初  风尚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悲惨世界》、《猫》、《音乐之声》、《剧院魅影》、《狮子王》、《妈妈咪呀》、《发胶星梦》、《歌舞青春》等百老汇或迪斯尼经典音乐剧作品在中国的大规模引进,音乐剧——这种新兴的、时尚的、现代的舞台艺术样式正以不可阻挡的态势进入人们的视线,也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原创热潮。虽然,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历史始于20世...

  • 论西方音乐剧研究的局限

    关键词: 音乐剧  局限  中国传统戏曲  现代性  

    本文从简要介绍近30年西方音乐剧在中国的研究切入,试图阐释西方音乐剧研究在中国的成就和局限。同时表明作者关于音乐剧的思想和艺术特质的观点。

  • 音乐剧演唱者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音乐剧  演唱  戏剧表演  声乐  流行音乐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集音乐、舞蹈、戏剧情节及舞台美术等诸多因素于一体。为此,对于音乐剧的演唱者比一般的声乐演员有更高的要求。同时,音乐剧是舶来品,在我国的发展也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音乐剧演唱教育也相对滞后。笔者作为沈阳音乐学院流行声乐教育系的一名演唱专业教师,在几年的音乐剧声乐教学中有很多深刻地体会,现结合自...

  • 飞扬的想象 准确的解读——《黄粱一梦》导演黄盈访谈录

    关键词: 导演  访谈录  想象  解读  成语故事  舞台演出  舞台呈现  戏剧文学  

    “黄粱一梦”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充满了东方式的哲学思考,带有教导性的思辨内容,看似简单易懂,却发人深思。一句话的成语,一篇短故事,一个三千多字的剧本,到一场一个多小时的舞台演出,确实是一件难以想像和有趣的事情。从意象到舞台呈现的过程中,戏剧文学与舞台元素的完美化合是最难的,你是编剧又是导演,能谈谈该剧是如何从最...

  • 传统,影响未来——从舞台剧《黄粱一梦》中国元素的运用和探索谈当下戏剧舞台对传统艺术的复归

    关键词: 中国元素  传统艺术  舞台剧  戏剧舞台  复归  青年导演  国家大剧院  

    早在2011年的中秋节前,青年导演黄盈为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而专门编导、排演的小剧场剧目《黄粱一梦》,在7月赴法首演归国后,就作为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重要剧目,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上演了。不过,翻开这部舞台剧的剧本,却只有短短的几页。j原来,剧本虽是根据唐人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而来,但全剧更多地还是依靠着导演舞台化的...

  • 形式实验中的现实缺席——评新国剧《黄粱一梦》

    关键词: 缺席  实验  戏剧节  沈既济  读书人  人生  故事  

    去年底,导演黄盈推出了新戏《黄粱一梦》。该剧除在北京和国内其他城市上演外,也已参加了久负盛名的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这部戏直接取材于唐代沈既济所作《枕中记》,讲述了年轻的读书人卢生于人生不得意时留宿小客店,遇一大师,入一梦境,历经人生起伏,醒而觉悟,喜闻黄梁米香的故事。

  • 黄粱一梦

    关键词: 舞台  电饭锅  唐明皇  乐师  

    [舞台正中平铺着一块长方的麻席。舞台的后区靠近底幕平均分散地放置着四个红色的木箱子。前区对应放置着四个红色的电饭锅。乐师在舞台右侧的前区域就坐,与乐师对称的舞台左侧为讲述区放置一张红色古式桌子,桌上笔墨纸砚俱全,桌旁放置着一锅、一桶。舞台底幕正中挂唐明皇祖先画像一幅。说书人在这个区域读书、写字。

  • 幽暗人性的黑色梦魇——评万方的话剧《报警者》

    关键词: 报警  话剧  万方  梦魇  黑色  人性  国家大剧院  小剧场  

    2011年末,曹禺先生的女公子万方的话剧《报警者》首演于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黑暗中渐渐有光,显露出室内景象。一个幽灵般的黑影逐渐显形,他像巫师一样喃喃自语:“真黑啊,夜黑极了!”一种冲动的恶念在他心头渐渐膨胀.

  • 可惜了的《四川好人》

    关键词: 专业杂志  女导演  德里克  戏剧  海勒  

    在极寒的柏林看了邵宾纳剧院新版的《四川好人》.导演是曾被德国权威戏剧专业杂志《戏剧今日》评为年度最佳新锐的女导演弗里德里克·海勒。

  • 穿越迷雾 复归真实——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安娜·德维尔·史密斯的单人纪录剧

    关键词: 后现代  文献戏剧  单人纪录剧  真实  

    文献戏剧诞生于后现代语境中,它对真实素材的精准再现、对历史真实的敏锐洞察、对事件真相的批判反思建构起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安娜·德维尔·史密斯的单人纪录剧是文献戏剧的新发展,她借助真实的力量,以唯一的自我为载体,通过对对象语言、神态、身体运动风格的真实再现,展演源自生活的多个角色,并借助舞台上真实声音的交织混响,穿越后...

  • 戏曲舞台美术虚拟性表现与民间美术的渊源

    关键词: 戏曲舞台美术  民间美术  虚拟  渊源  

    中国戏曲与民间美术在虚拟的表现形式方面有着本质的一致:程式性,象征性和写意性;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学渊源:审美、缘情和传神。

  • 驱魔

    关键词: 中文译本  大学图书馆  美国戏剧  奥尼尔  独幕剧  读者  

    《驱魔》(Exorcism)是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1953)1919年创作的一部独幕剧,一度失传90年,2011年被耶鲁大学图书馆偶然找到。本刊今年第1期对此作过详尽披露。应读者要求,康建兵先生将此剧译成中文(也是《驱魔》的第一个中文译本)。以飨读者。

  • “暴露”与“讽刺”——论陈白尘的喜剧观

    关键词: 陈白尘  暴露  讽刺  喜剧观  

    陈白尘喜剧观的核心是“暴露”和“讽刺”,即在革命现实主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对丑恶的、不合理事物的极力暴露和否定来传达作者对于光明和真理的强烈追求。它在理论上丰富和拓展了喜剧表现重大主题的范畴,并且将这种范畴扩展到社会政治领域,开创了中国现代政治讽刺喜剧的新领域,使得喜剧有了更大的改造现实的空间,同时也对中国喜剧观念的...

  • 应该重新审定话剧《关汉卿》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现实题材  历史题材  文化环境  英雄形象  创作倾向  

    文章采用细读的方法,分析了话剧《关汉卿》在解读杂剧《窦娥冤》原作、文化环境设置、主要人物塑造和戏剧矛盾安排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批评了该剧反历史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提出应该除去长期以来一直笼罩在该剧身上的炫目光环,实事求是地重新审定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地位的看法。

  • 戏曲人物造型的美学追求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美学追求  人物造型  艺术形式  文化土壤  中华民族  美学风格  意象美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孕育的独特艺术形式,它写意传神,虚拟夸张,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戏曲的人物造型是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它的美学追求自然与戏曲的整体美学风格相一致,具有意象美、夸张美、形式美的特点。

  • 藏戏与佤族清戏之比较

    关键词: 藏戏  佤族清戏  程式  唱腔  

    藏戏与佤族清戏均为民族剧种,但是二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藏戏是藏族自身创造出来的戏剧形式,而佤族清戏并不是佤族自身所创造出来的,它是我国汉族戏曲艺术中一个较古老的剧种在佤族分布地区的遗存。比较藏戏与佤族清戏在历史发展渊源、演出格式、音乐唱腔、舞台美术及反映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异同,期以引起大家对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视。更好地...

  • 都只为风月情浓——《红楼梦》与戏曲的不解之缘

    关键词: 戏曲频道  中国传统文化  2010年  中央电视台  昆曲  

    北方昆曲剧院于2010年联合全国各大昆曲院团,借助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青春戏苑”栏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红楼寻梦”的选拔活动,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并排演出了新编昆曲大戏《红楼梦》。2011年底,昆曲电影《红楼梦》在北京举行了开机仪式,一时间,明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高峰,昆曲与《红楼梦》被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当前的一个...

  • 对东北秧歌舞蹈品格与艺术传承的再审视

    关键词: 东北秧歌  民间舞蹈  舞蹈艺术  传承  发展  

    东北秧歌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民间舞蹈形式与其它地区的秧歌在起源、舞蹈技艺、人物形象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表现出东北秧歌特有的品格。随着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日益发展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实施,东北秧歌作为具有关东地域特色的舞蹈艺术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然而如何将这样一种质朴、醇厚的舞蹈艺术原汁原味地流传下来,...

  • 曲剧应在多样化的剧目创作中寻求发展

    关键词: 河南曲剧  剧目创作  多样化  60年代  50年代  80年代  艺术门类  发展史  

    河南曲剧——这个极具活力的年轻剧种,从1926年去掉高跷、登上舞台开始,凭借其独有的魅力和一批富有特色的优秀剧目,迅速成长为河南的第二大剧种。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是曲剧发展史上取得突出成就、令人骄傲的重要时期,一批风格多样的优秀剧目,让曲剧在全国的影响日益扩大,其关注度和美誉度甚至直逼河南“霸主”地位的豫剧。但...

  • “志同道合”与“同业同团”——中华剧艺社内部关系研究

    关键词: 中艺  志同道合  同业同团  现代化  

    中华剧艺社(简称“中艺”)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它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志同道合的艺术理想和夫妻同业同团现象,这是“中艺”成败的关键。话剧职业化的发展,必须兼顾剧团的现代化。剧团现代化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 “捧土抓地”不变向——二人转由“滚地包”到都市时尚娱乐的华丽转身

    关键词: 二人转  民间艺人  转身  华丽  娱乐  时尚  都市  艺术表演团体  

    一、改革开放大潮涌,“滚地包”活力现潮头 新中国成立后,二人转艺术表演团体分两种体制,一种是由国家行政机构管理的剧团,习惯称国办专业剧团;另一种是散在的民间小班,俗称“滚地包”。后一种体制的民间班社,在改革开放之前,一般是不允许随便演出的,尽管这种民间演艺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由于这种民间艺人演出保持了二人转的原生态,...

  • 戏拟性表演体系——二人转文化现象的新发现

    关键词: 表演体系  文化现象  二人转  戏拟  影响力  感染力  艺术  

    二人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那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力、感染力与艺术裹卷力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据杨朴先生分析,二人转表演体系是一种戏拟性表演体系,新型二人转的突出特色与独特手法就是戏谑化,这正是新型二人转的魅力所在。

  • 传统拉场戏琐记

    关键词: 拉场戏  传统  二人转  旧社会  小班  艺人  包袱  

    提起“拉场戏”,得从旧社会唱蹦蹦(二人转)的小班说起。唱蹦蹦的艺人多数是农民,农忙干庄稼活,农闲从艺。有的小班只有两付架,两人唱旦,两人唱丑,一人去零角兼办事,一个拉板胡的共6人。所谓服装不全的“铺衬班”,也称“包袱班”,包袱皮,包戏衣,包裙袄、抱衣、彩裤、腰包等。唱屯场、大车店、兵营等处没舞台,唱地摊。“点单”上有...

  • 国内戏剧活动资讯

    关键词: 戏剧活动  资讯  国内  音乐制作人  2010年  一见钟情  音乐形式  音乐表达  

    吉他京剧,让年轻人一见钟情 吉他与京剧的合作,是王珮瑜和好友、著名音乐人梁剑峰(许巍。杨坤等歌手的音乐制作人)首创的一种全新音乐形式,尝试将京剧声腔还原为纯粹的音乐表达。2010年他们曾在小剧场进行实验性演出,刚一亮相就受到包括京剧资深戏迷和年轻观众在内的一致好评,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长春市建设街83-2号,邮编: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