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戏剧艺术杂志

杂志介绍

戏剧艺术杂志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戏剧艺术杂志创刊于1978,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戏剧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 国际刊号:0257-943X

  • 国内刊号:31-1140/J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316.00

  • 对戏剧现状的基本估计

    关键词: 中国  戏剧艺术  现状  基本估计  剧目  戏剧家  戏剧从业者  生存状态  生存心态  

    中国戏剧的现状是当代戏剧的常态。二十年前“危机说”曾推动戏剧发展。从“剧目、戏剧家、戏剧从业者作为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心态”三方面评论戏剧现状。1990--2003年我国公演的优秀的、重要的剧目至少120部。讨论精品的可能性。

  • 《赵氏孤儿》的文化改写:古代/当代/中国/外国

    关键词: 古代  当代  中国  外国  文化传播  文化改写  异质文化  立意  文本  文化交流  

    在传统戏曲中,《赵氏孤儿》成为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自然有其生命力所在。但是,当代中国舞台呈现了两台《赵氏孤儿》,不约而同地对传统文本作了根本性的改写。这种改写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①的改编一样,都是文化改写。一种是文化传播时被影响的文化的调适性改写,一种是文化发展中文化自身的流变式改写。前者发生在异质文化问,后者出现...

  • 现代化与经典化:20世纪中国戏曲的文化选择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戏曲文化  现代化  经典化  审美文化  大众文化  

    20世纪以来,中国戏曲历经了从传统大众娱乐到现代审美文化的艰难的嬗变,形成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而超越这种二元对立、摆脱宿命般的两难境地,戏曲无疑需要重新确认自己的艺术本体,既要关注当下,又要遵从传统。因而,现代化与经典化也就成为20世纪中国戏曲的必然性的文化选择。

  • 我院举行教学实践展示月

  • “京剧姓京”与“新程式”对样板戏的深层解读

    关键词: 京剧  程式  样板戏  造型化  剧情结构  表现手法  美学思想  政治主题  

    以造型形象直接传达政治主题是样板戏的基本手法。从“京剧姓京”角度看,那些对原故事情节作更“革命化”处理的行为,客观上却符合歌舞剧对剧情结构的美学要求。依靠“新程式”,样板戏把本来就属于一个善恶分明的艺术符号系统的京剧进行了生活的政治“升压”(集中、概括、提炼生活)和程式“减压”(由古人生活向今人生活转移)。

  • 保存昆曲遗产之我见

    关键词: 中国  昆曲  文化遗产  保存方法  戏剧艺术样式  戏剧美学  

    作为“中国的歌剧”,作为人类的一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昆曲亟待保存和发展。从昆曲的演变来看,对于昆曲遗产的保存问题,应当既要强调“移步不换形”,尽量保存传统的、原汁原味的东西,又要防止抱残守缺与固步自封。片面地强调“继承”和“发展”都会导致昆曲的衰亡。保存昆曲的传统和用昆曲演现代戏是不矛盾的。

  • 论戏剧演出中的幻觉性与剧场性——兼谈黄佐临、马也关于“幻觉”的讨论

    关键词: 戏剧演出  幻觉性  剧场性  黄佐临  马也  意象  舞台艺术形象  

    本文在讨论幻觉的基础上对幻觉性及剧场性内涵作了一番梳理。幻觉性与剧场性皆有积极性与消极性之分。互不相容、彼此对立的只是消极性的幻觉性与剧场性,而积极性的幻觉性与剧场性之间是完全能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未来戏剧演出的发展必然是在将消极性的幻觉性与剧场性降低到最低限度的情况下,积极性幻觉性与积极性剧场性的完美融合。

  • 虚拟性(假定性)戏剧:从不同的思维背景来解读

    关键词: 虚拟性  假定性  戏剧艺术  思维背景  艺术形象  戏剧美学  戏剧风格  

    虚拟性(假定性)戏剧试图在东方和西方戏剧之间找到一种新的突破和创新。梅耶荷德与布莱希特最本质的要害在于对戏剧摹仿说、反映论和现实主义的悖逆。他们都从东方戏剧中吸取养分,产生出一系列戏剧文本、戏剧演出、戏剧表演的新理论;并以东方戏剧作为参照,为这些新理论寻找到有力的证据。由此,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才有可能较为系统地对亚里士多...

  • 《将心比心》《神仙与好女人》座谈会纪要

    关键词: 座谈会  戏剧教学  教学改革  戏剧文化交流  

    岁末年初,我院相继推出两台大戏,一个是表演系00级的毕业公演剧目《将心比心》,另一个是本院与美国巴德学院联合制作与演出的交流剧目《神仙与好女人》。为了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学术研究以推动我院的教学改革和戏剧艺术创作,这两个戏演出一结束,由本刊编辑部和表演系于1月9日联合举办了一次有学院领导、院内外近十多位专家学者及部分师生代...

  • 《恋爱的犀牛》,还是《神仙与好女人》

    关键词: 上海戏剧学院  美国巴德学院  戏剧表演  喜剧精神  

    年初,上海戏剧学院和美国巴德学院(Bard Col-lege)的师生在孙惠柱教授和Jeffrey Sichel教授的联手主持下,改编上演了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他们的出发点是“搞一个跨文化的戏”①。布莱希特本来当作人类普遍现象来叙述的故事,被“蓄意”“误读”为一个西方人对中国四川的了解,于是,不

  • 启事

  • 《录鬼簿》的分组、排列及元曲作家的“分期”

    关键词: 分组  排列  元曲  作家  分期  

    根据《录鬼簿》中“前辈已死”、“方今已死”、“方今”而将元曲作家分为三期,始于王国维。其后元曲史家们也普遍一致地认为,钟嗣成是“按照”作家生平年代进行分组、分卷的。但细致查考元曲家的生平却可以发现,《录鬼簿》所划分的六组都不是依作家年代排列的。《录鬼簿》的编排反映了元代的一个社会实际:元代的杭州城存在一个“北人”划定...

  • 本期编后

    关键词: 栏目设置  古典戏曲  戏曲教学  教学改革  

  • 教坊宴乐环境影响下的明前中期演剧

    关键词: 明代前中期  教坊  宴乐环境  演剧形式  演剧内容  进盏仪式  

    一般以为,明代前中期,尤其是自建文至正统之间,演剧处于一种沉寂状态。其实,这一沉寂不在于演剧活动本身,而在于演剧的性质。由于明初制度的谨严,当时的演剧始终局限于以教坊为中心的宴乐环境中,并与一定的宴乐仪式相辅。其中,从宫廷宴仪中发展起来的进盏制度直接影响了当时演剧的形式与内容,首先是北杂剧出现了与元代不同的新特质,并...

  • 当代戏曲舞台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陈世雄  后现代主义  写意性  表演艺术  导演艺术  剧种意识  

    陈世雄在《中国戏剧》(2004.3)刊登同题文章。文章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潮正在对我国的文学艺术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古老的戏曲艺术领域也不例外。其表现主要有:第一,戏曲的写意本性正在消解,出现了一批“写实戏曲”。如京剧《贞观盛世》等。在这种戏曲中,时间和空间的假定性不复存在,

  • 纪念张庚 研究张庚

    关键词: 张庚  戏剧理论家  戏剧创作  戏曲美学理论  戏剧改革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先生于2003年9月27日逝世。基于他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北京组织了“张庚学术思想研讨会”,《文艺研究》2004年第2期辟专栏推出一组“张庚戏剧理论研究专题”文章。

  • 昆剧之衰的复杂背景

    关键词: 臧卫东  词曲创作  审美情趣  创作理论  格律  

  • 昆山腔的产生与流变

    关键词: 俞为民  清唱昆山腔  剧唱昆山腔  演唱方式  

  • 从《牡丹亭》看明代传奇的闹热与俗杂

    关键词: 明代  传奇  汤显祖  戏剧场面  

  • 大学改革与学术传统

    关键词: 李猛  教育思想  学术管理  

  • 文学理想缺失之原因

    关键词: 蔡毅  文学理想  缺失原因  人生信念  作家  社会价值取向  道德修养  

  • 西方文化批判者伏尔泰的跨文化戏剧

    关键词: 孙惠柱  跨文化交流  文化沙文主义  宗教信仰  

  • 张爱玲小说的时空营造

    关键词: 庄萱  生命意识  文本时空形态  叙事结构  

  • 坐着的菩萨和站着的基督

    关键词: 蓝凡  舞台造型  舞蹈形态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中国上海华山路630号,邮编:2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