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戏剧艺术杂志

杂志介绍

戏剧艺术杂志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戏剧艺术杂志创刊于1978,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戏剧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 国际刊号:0257-943X

  • 国内刊号:31-1140/J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316.00

  • 介绍我的导演恩师圣丹尼

    关键词: 内涵诗意  人生真谛  意义的音乐感  即兴表演  哑剧  面具  

    本文回忆了作者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英国受法国导演米歇尔·圣丹尼指点的经过,突出介绍了圣丹尼不囿于自然主义,不拘泥于认定的公式,博取众家之所长,乐于从生活基础中汲取诗意与人生真谛的戏剧理念。

  • 迪伦马特在中国

    关键词: 思想性  艺术性  现代性  大众性  书市  舞台  戏剧创作  学术研究  

    20世纪瑞士杰出剧作家迪伦马特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戏剧美学接近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以及迪伦马特戏剧思想性、艺术性兼收,现代性、大众性并蓄的特点。他的作品不仅在大陆书市上畅销,更经常被搬上中国的戏剧舞台。他的戏剧美学对中国戏剧创作影响深远,也为中国学者拓展了视野。

  • 阐释和创造——论洪深对奥斯卡·王尔德《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的改译

    关键词: 洪深  翻译  改译  拟作  演出  

    1924年,洪深将奥斯卡·王尔德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译为中国化的《少奶奶的扇子》,并获得了演出的成功。这种“中国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学创作的过程,即:在模仿原作的基础上,不局限于原作的语言表达、舞台形式以及意义主旨,而是以自己的理解去阐释原作的社会学特征,创造出中国文化特质的舞台形式,从而将剧本的改译从语...

  • 国际剧协戏剧院校亚太局第一次校长会议举行

    关键词: 上海戏剧学院  亚太  校长  院校  国际  第一次全体会议  印度尼西亚  中国戏曲学院  

    3月29日至30日,国际剧协戏剧院校亚太局第一次校长会议在上海戏剧学院召开。这是亚太局成员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与会院校有澳大利亚国立戏剧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印度国立戏剧学院、印度尼西亚国立艺术大学、日本桐朋学园艺术大学和中国戏曲学院等该区域各国顶级戏剧高校的院校长。会议就2009年6月第一届亚太戏博会(暂名)暨第五届上海国际...

  • 互文与戏仿——顾仲彝《三千金》对《李尔王》的改编

    关键词: 莎士比亚悲剧  互文性  戏仿  

    在中国莎士比亚传播史上将莎剧完全中国化的改编构成了莎剧在中国传播的一种形式。20世纪40年代,顾仲彝根据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改编并创作的《三千金》就属于完全中国化的莎剧。《三千金》是一个互文与戏仿并重、改编与创作兼有的中国化的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从《李尔王》与《三千金》的互文与戏仿中,我们不但看到了形式之间的作用和...

  • 两个作家之间的“心灵交流”与“排异反应”——评李龙云《天朝上邦》对老舍遗著《正红旗下》的改编

    关键词: 改编  创新  

    当代剧作家李龙云先后四次改编老舍未竟长篇小说《正红旗下》,终于将其改编成完整的剧作《天朝上邦》(剧本,2007.2),呈现在世人面前,并且续写成三部曲式的史诗性巨作。改编过程中,剧作家基本保持了老舍原作的艺术魅力,并融入了自己个性的创新,使整部剧作内涵更加丰富,呈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势。同时,改编过程中,剧作家也表现了一定的...

  • 从王国维到周贻白:研究方法的拓展与中国戏剧再认识

    关键词: 研究方法  戏剧观念  再认识  

    新研究方法的引进,使学者有可能尽量接近戏剧本身。王国维以现代学术视野给传统戏剧以科学、系统的观照,使之一脱“小道”身份。之后,对我们戏剧观念大有启迪的是周贻白。以之为基础,直至“大戏剧”观念,引领我们以更为博大的眼界审视中国戏剧。

  • 杜丽娘的婚姻追求与明清女性情爱教育

    关键词: 杜丽娘  婚姻追求  女性情爱教育  

    杜丽娘能够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从一而终”的爱情理想,从“因情感梦”到“从一而终”。在阅读与观赏《牡丹亭》的过程中,明清女性体悟到,要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理想情爱,必须要能“守”,会“守”。以《牡丹亭》为代表的这种“始若不正,卒归于正”的艺术表现方式,体现出明清戏曲独具的“情教”意义。

  • 明末清初江南闺阁女性《牡丹亭》阅读接受简论

    关键词: 传播  江南  

    明末清初江南闺阁女性的《牡丹亭》阅读是《牡丹亭》接受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借助当时通俗读物的刊刻而流行,并与“情迷”思潮相呼应。这种阅读首先以忘我式沉浸为特色,显现出当时闺阁女性的情感状态,冯小青的凸显正说明了这类接受的流行。其次,它还以“评点”的形式呈现,以女性特有的“感性”触摸经典,反映了《牡丹亭》审美之感性和...

  • “双性同体”:晚明传奇中才女形象的性别解读

    关键词: 双性同体  晚明传奇  才女形象  

    “双性同体”是性别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试图突破性别对立的传统思维框架,达到了性别超越的新境界。本文从“双性同体”角度对晚明传奇中才女形象进行简要分析。晚明传奇中才女形象既因“才”而柔情和灵秀,又由“才”而知性、自信、主动和有谋略,分别体现出“女性化”和“男性化”特征。“双性同体”的才女形象是晚明传奇作家群体心目中理...

  • 陈继儒批评《琵琶记》版本流变及其真伪辨正

    关键词: 陈继儒  戏曲评点  

    陈继儒批评《琵琶记》现存的八种版本形成了三个版本系统。将师俭堂刊《六合同春》所收本《鼎镌陈眉公批评琵琶记》与《李卓吾先生批评琵琶记》、《三先生合评元本琵琶记》比较分析,则会发现《鼎镌陈眉公批评琵琶记》是《李卓吾先生批评琵琶记》、《三先生合评元本琵琶记》评语的重要来源。陈继儒批评《琵琶记》的真实性不容置疑。

  • 洪昇的疏狂与《长生殿》的审美意韵

    关键词: 洪昇  疏狂  回忆  情绪  象征无边性  

    洪昇之所以选择《长生殿》这个题材,乃是题材本身所提供的怀旧或回忆性质,暗合了他的身世与现实处境,因而使他能够深度介入的缘故。洪昇行为上的疏狂源于内心的苦闷,苦闷即是情绪,情绪即直觉,直觉即艺术。《长生殿》题材的回忆性质是双重的,实际上是通过回忆的回忆完成其情节构造的。象征性笼罩了《长生殿》的全剧,因而具有深挚的情绪上...

  • 上戏剧院举办开幕演出季

    关键词: 演出季  剧院  艺术门类  音乐剧  京剧  

    我院实验剧院现已更名为上戏剧院。4月18日,上海青年京昆剧团的青春版京剧《大唐贵妃》拉开了开幕演出季的序幕。这次演出季,汇集了上戏各专业师生演出的话剧、音乐剧、戏曲、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此外,还有京剧《诸葛亮招亲》、《廉吏于成龙》、《杨门女将》以及京剧武戏专场和京剧青春集结展演等。

  • 横浜桥畔艺教篇

    关键词: 创新人格  文化素养  艺术实践  个性化教育  

    上海戏剧学院办学初期,即集中了一批中国话剧史上优秀的艺术家。他们把艺术实践与艺术教育融为一体,认真致力于戏剧创新人才的培育,在对学生艺术人格的陶铸,专业基础的训练,知识结构的设计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 论鲁迅著作的整体性

    关键词: 鲁迅著作  体性  长篇小说  思想艺术  

    郜元宝在《学术月刊》(2008/2)上发表了同题文章。文章认为,鲁迅终其一生没有一部集中展示自己思想艺术的长篇小说,但他的作品跨越具体创作时间而彼此关联,在变化中完成了他思想的整体性。鲁迅早年以批判晚清没落封建文化作为他思想的出发点,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等著作中痛批“不敢白心于人前”的“伪士”,...

  • 梅兰芳表演美学的解释错位

    关键词: 戏曲表演  美学精神  梅兰芳  20世纪90年代  30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演艺界  

    邹元江在《艺术百家》2008年第2期发表《解释的错位:梅兰芳表演美学的困惑》一文指出,对梅兰芳表演美学的解释主要有两个路向,一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梅兰芳访日、访美、访苏前后,欧美、日本学界、演艺界对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的解释,这种解释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一是50年代初梅兰芳自己开始以口述的方式对自己的舞台生活...

  • 梅兰芳的精神在日本

    关键词: 梅兰芳  日本  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中国  杜丽娘  

    章诒和在《南方周末》(2008.4.24)发表同题文章说,赴日一行,有幸欣赏到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主演的昆曲《牡丹亭》,惊叹他把一个中国古代青春少女杜丽娘从活唱到了死;感叹他把已死的梅兰芳精神复活在东瀛。坂东玉三郎扮演杜丽娘的成功,完全是他尊崇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和表现。他的唱词是地地道道的汉语,剧场的字幕才是...

  • 王国维的“戏剧史难题”与宋元戏曲历史生成

    关键词: 宋元戏曲  历史生成  戏剧史  王国维  文化生态环境  审美视界  艺术发生学  戏曲研究  

    宋元人为何要并且如何将世代累计的“种种之杂戏”、“种种之乐曲”以及“当时所有之游戏技艺”等要素“综合”成为“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的戏曲?这是王国维戏曲研究做所遇到的“戏剧史难题”。陈建森、莫嘉丽在《文艺研究》2008年第1期发表同题文章指出,从审美一艺术发生学视域,在宋元文化生态环境中考察观众的精神需求、审...

  • 1920年代上海电影女明星的文化观照

    关键词: 国产电影  女明星  文化观照  上海  文化精英  社会改革  大学学报  文化身份  

    万笑南在《上升的明星?堕落的女星——1920年代上海的电影女明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二期)一文中,对当时上海电影女明星的文化身份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当时的电影女明星首先被文化精英们赋予了重要了使命。“国产电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它们开始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电影有传达知识的真能力...

  • 武侠大片对经典话剧的当代阐释

    关键词: 阐释  话剧  武侠  人文关怀  绝对命令  死的本能  

    陈林侠在《武侠大片对经典话剧的当代阐释》(《戏剧)2008年第一期)一文中,对《哈姆雷特》与《夜宴》中的“复仇”主题做了比较,认为后者的“复仇”已经丢失了本应具有的人文关怀。“哈姆雷特的‘复仇’,是父亲灵魂发出的绝对命令,是哈姆雷特必然担当的责任,但来自人性深处忧生畏死的本能以及宗教维度对生死的沉思,又是对复仇使命的一种...

  • 经典“代读”的文化缺失与公共知识空间的重建

    关键词: 知识空间  文化缺失  大众传媒  受众群体  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传播  传媒时代  

    梅新林、葛永海在《中国社会科学》(2008.2)上刊登同题文章,文章认为,经典“代读”是当今大众传媒时代高雅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大众传媒与学者群体携手合作、一同满足大众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时代产物。文章从五个层面作了理论阐述。文章首先提出经典“代读”这一概念(当一些学者走出书斋、走向荧屏,向电视机前的大众群体广泛传播...

  • “翻译大国”的尴尬

    关键词: 翻译出版  尴尬  图书市场  质量问题  社会科学类  自然科学  

    《新民晚报》(2008/2/15)上刊登了该报记者李菁的报道:《“翻译大国”垃圾知多少——析国外二三流作家挤满中国图书市场的现象》。文章报道了著名翻译出版家、《译林》杂志创办人李景瑞对当今中国翻译出版界的评论分析。李认为,近几年中国每年翻译出版的图书约有一万种,但存在较为严重的“偏食”现象与质量问题,自然科学类比例明显偏低...

  • 《茫茫海上》剧照选登

  • 《大唐贵妃》剧照选登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中国上海华山路630号,邮编:2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