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是由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管,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创刊于2003,发行周期为半年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978-7-5482-0736-8

  • 国内刊号:暂无

  • 发行周期:半年刊

  • 全年订价:¥300.00

  • 哀牢山区哈尼族鱼塘的生态人类学分析——以元阳县全福庄为例

    关键词: 哈尼族  鱼塘  文化生态  

    鱼塘在哀牢山区哈尼梯田文化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稻、鱼共生是哈尼梯田混作农业的一大特征。鱼塘是秧田的蓄水池,同时也是种鱼产卵、鱼苗孵化的场地。鱼塘的兴建历史与村寨的发展历史相伴,鱼塘既是联结社会关系的一个场所,也是幼子继承制的一种关系表达。对鱼塘的适度开发是哈尼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征。在商品化时代,哈尼族鱼塘和...

  • 影视人类学与纪录片教育第二届人类学纪录影像年度论坛

    关键词: 影视人类学  影片制作  民族志  作者身份  学术会议  马瑶  教学课程  西南边疆  行动研究  中国香港  

    <正>2011年6月20至21日,由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影视人类学实验室主办的影视人类学与纪录片教育第二届人类学纪录影像年度论坛国际学术会议,在云南大学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举行。会议邀清了来自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内地从事、组织、实施影视人类学及纪录片教学的60余位知名学者,一起...

  • “化賨”与纳西族文化自觉

    关键词: 化賨  纳西族  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1998年提出的重要概念,文化自觉,意思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的意思。本文借鉴了"文化自觉"这一观念分析了流行于纳西族地区的"化賨"仪式与纳西族文化自觉的关系,"化賨"在纳西族生计变迁中发挥的作用。纳西族在强势外来文化千百年冲击下并未失去自己的文化核心特征,有相对传统的、影响民族社会行为...

  • 白族人精神世界中的山

    关键词: 白族  山  精神世界  

    白族主要聚居于滇西高原的山间盆地,以往的研究一般强调白族居住于平坝并立足于此展开论述,对白族文化中的山的地位与功能及其对白族人精神世界的影响研究不多。本文通过对白族文化中山这一元素的考察,以来源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记载的材料为依据,采取个案分析的方式从四个方面阐述山在白族人精神世界中的地位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白族信仰体系而言...

  • 云南迪庆藏区的农村电影放映和社会空间生产

    关键词: 迪庆藏区  农村电影放映  社会空间  

    作为一种承载制度功能和政府行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的流动电影放映,其放映和观看始终必须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场"或"空间"中。在以往对传媒和社会的研究中,空间性视角的取向较为匮乏,尤其是媒介空间面向的社会影响被长久忽略,这一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研究中同样极为缺乏。本文以地处滇、川、藏三省交界处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为考察点,调查当...

  • 作为观光资源的宗教建筑——关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考察

    关键词: 文化资源  宗教文化  佛教建筑  德宏  

    芒市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州政府所在地。20年前,它是一个5平方公里的小镇,现在已扩大为15平方公里面积的城市。开发建设还在进行的同时,观光业的发展给城市面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芒市从事观光事业者大力宣传的是当地亚热带的自然美景和少数民族文化。但是随着更详细的分析,可以逐渐清楚他们要宣传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所追求的是在城市...

  • 照片中的“风景”:大众旅游中摄影行为与影像的后现代解构——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旅游景区为例

    关键词: 大众旅游  摄影与影像  旅游凝视  文化重构  傣族园  

    当代大众旅游离不开摄影行为和影像,影像拍摄在大众旅游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通过照相机和摄影机,影像与大众旅游结下了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在旅游企业、游客与旅游地居民三方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了对旅游地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符号化的影像建构与消费,旅游目的地的风景成了无数来自不同群体与集团的照相机、摄影机共同"凝视"下的"风景"。然而,作为...

  • 郎德苗寨社区旅游:组织演进、制度建构及其增权意义

    关键词: 郎德苗寨  社区旅游  组织演进  制度建构  增权意义  

    在介绍郎德苗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组织演进过程与制度建构的基础上,认为郎德苗寨社区组织演进与制度构建使当地社区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实现了经济增权、社会增权、心理增权和政治增权。郎德苗寨社区增权实践表明: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民组织化是社区增权的有效路径,制度构建为社区增权提供了有效保障,社区精英作用的有效发挥是社区增权的助推器,政府的...

  • 藏传佛教在滇西北的传播及对玛丽玛萨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玛丽玛萨人  藏传佛教  民族文化  

    滇西北是我国主要的多民族地区,藏传佛教在这一地区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玛丽玛萨人是生活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族群,藏传佛教在其信仰体系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一族群的信仰状况是滇西北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折射出藏传佛教对这里地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显著影响。

  • 从巫师传承机制看傈僳族文化的地域差异性——基于对泸水与腾冲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巫师的调查

    关键词: 巫师  传承机制  傈僳族文化  地域差异  

    泸水与腾冲傈僳族的刀杆节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之初率先得到恢复,并且在中国旅游"文化展演"热中逐渐蜚声海内外,在于上刀山下火海仪式的主角——巫师"阿塔登尼扒"的传继不辍。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基础上,结合史志记载,通过对泸水、腾冲两地"阿塔登尼扒"传承过程的比较,分析在不同文化场景下傈僳族巫师传承机制的异同,并思考作为民族传统文化重要...

  • 从宗教上推动政治:国民政府对藏宗教政策视野下的汉僧事务

    关键词: 国民政府  汉僧  西藏  蒙藏委员会  驻藏办事处  

    在对藏施政的实践中,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从宗教上以推动政治"的政策思路。国民政府以资助汉僧游学西藏为发端,衍生出资助汉僧考取格西,加强对汉僧的管理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在沟通汉藏文化,改善汉藏关系,消除隔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苗族巫师考论

    关键词: 少数民族宗教  苗族  巫师  

    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各苗族聚居区的巫师称谓繁复。苗族巫师又因性别差异与技能高低而有层级区分,蛊婆与无常则是苗巫之卑贱者。其职业传承具有一定的资质要求,并有阴传、阳传或自学三种传承模式。他们不仅是苗族社会中非职业性的宗教从业者,而且还是本民族的知识分子与文化传承人。

  • 试论藏族盟誓的特点

    关键词: 藏族盟誓  习惯法  神灵信仰  社会控制  

    藏族盟誓有极强的宗教适应性和依附性,历经原始宗教、本教和佛教的不同信仰形式而得以保留和发展。盟誓依附于宗教而产生、发展和变迁,盟誓订立契约的神圣性、裁断纠纷的公正性等依赖于神灵信仰。重大盟誓活动和起誓神判由高僧大德主持参与,并在寺院等宗教场所中进行。藏族盟誓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宗教信仰,是对神灵的笃信,但它也以盟约设定了当事...

  • 试论藏传佛教对藏族习惯法的影响

    关键词: 藏族习惯法  藏传佛教  神判  政教合一  

    藏传佛教影响着藏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对习惯法也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藏族习惯法在立法指导思想、法律内容、司法形式和手段、司法人员、守法意识直至治理藏区的制度都受到宗教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藏传佛教对习惯法的影响表现在立法指导思想、法律内容、司法形式和手段、司法人员、守法意识等方面,政教合一是宗教影响法律制度的直接结果。

  •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与公民教育——以西南地区为考察对象

    关键词: 文化权利  公民教育  国家认同  国家治理  

    文化权利在少数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结构转型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兴起并影响到其实现。作为对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要求,国家必须对此进行有效的回应,真正全面落实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从政治学意义上,少数民族公民意识的兴起也逐渐反映在文化权利上面,就需要在重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基础上进行公民教育,充分考...

  • 侗汉双语文教学·侗族大歌·侗民族综合素质——以贵州省宰荡行政村加所小学为例

    关键词: 宰荡村  侗族大歌  侗汉双语文教学  民族综合素质  

    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双语文教学的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具体落实。笔者全方位地参与观察21世纪初在贵州省榕江县栽麻乡宰荡行政村加所小学实施的侗汉双语文教学过程,并透过深度访谈宰荡行政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别的村民和加所小学部分师生而发现:侗汉双语文教学的实施是提升侗民族综合素质最有效途径之一。

  • 从造型艺术与空间构成角度解读傣族民居

    关键词: 傣族民居  空间演变  构成特征  

    本文通过对傣族民居造型艺术及其空间构成的研究,阐释傣族民居建筑空间特色、人性化设计理念、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保护思路,试图透过建筑的一般性特征,探析傣族民居文化内涵以及新时期傣族民居建筑的发展趋势。文章首先对傣族民居进行整体论述,包括生态环境、文化背景、空间演绎等,并通过实际田野调查,明晰傣族民居空间演变规律及当前傣族民居出...

  • 延续与创新——北班榜村瓦猫工艺的变迁

    关键词: 瓦猫  捏制  造型  工艺变迁  延续与创新  

    变迁是文化存在的常态,工艺是文化的一个内容,研究工艺之变迁,可以窥见文化之变迁。论文通过对大理州鹤庆县北班榜村瓦猫工艺的捏制、造型、使用方面变迁的呈现与居于背后的文化逻辑的分析,论证出瓦猫工艺在文化系统中,在变迁过程中的延续与创新,实为村民生计方式、观念的延续与创新,以此凸显文化之生命力。

  • 边民“非法过牧”深层原因探析——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曲水乡为例

    关键词: 边民  过境放牧  生计策略  生存资源  

    边民非法过境行为是陆地边境管理和边界维护的难点。本文以中、越、老三国交界处曲水乡边民"过牧"为个案,综合文献与田野资料进行深度分析。边民过境放牧屡禁不止的背后,是特殊地理历史背景下边民过境交往的传统性以及传统生计方式在其生活中的根基性;此外,经济作物橡胶的过度种植导致边民生存空间的不断萎缩,"过境"是边民在新的生存形势下基于...

  • 生计选择与社会建构——滇越边境难民村的个案

    关键词: 生计  难民  社会建构  

    自20世纪70年代末始,由于战争原因大量的越南难民迁徙到中国境内边境沿线。难民在适应中国政府提供的生产条件的过程中,从最初的以谷物种植为主,逐步向甘蔗、香蕉等经济作物种植;生计方式也从最初的农耕为主转变为半农半工。对这些作物的选择,以及对于不同生计方式的选择,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情境下文化观念与经济体系的互动,同时也集中地呈现了难...

  • 老挝跨境“云南人”语言生活调查

    关键词: 语言生活  语言资源  认同  

    老挝"云南人"是一个历史形成的跨国族群,云南方言是老挝"云南人"族群建构核心要素,也是老挝"云南人"的重要文化边界。老挝"云南人"家庭语言以云南方言为主,随着"云南人"与当地族群的互动加深,其家庭、社会语言使用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老挝"云南人"通过对云南方言语言文化资源的开发,积极参与中老贸易发展,有力推动了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

  • 当中国人遇到中国人——从田野工作经历看泰国北部云南籍汉人的族群认同

    关键词: 泰国云南籍汉人  族群认同  文化认同  

    本文通过作者在泰国美良河村田野调查中被自称为"中国人"的云南籍汉人误解,到逐步了解,到最终认同的过程描述,揭示了生活在泰国北部云南籍汉人的族群认同之所以从三个维度(语言、社会身份、文化)来形成,与他们特殊的历史文化、社会经历以及生活境遇有关系。同时还指出,文化认同是形成族群认同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族群认同最持久的维系力量。

  • 回归:凝聚抑或疏离——对云南边疆回族亚族群文化变迁与民族关系走向的反思

    关键词: 回族  亚族群  文化变迁  民族关系  

    云南边疆回族的文化结构呈现多元民族的特点,因为文化上表现为回、藏、彝等多族文化特征被称为"藏回"、"彝回"等,学术界称为回族亚族群。近期在边疆回族村寨发生了向传统回族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的回归现象。回归对于这些回族亚族群而言,一方面加强了自身与内地回族的感情,而另一方面伴随文化变迁引发的文化冲突与社会问题却客观上促使这一...

  • 复杂的馨香:茶经济发展中的芒景村布朗族与景迈村傣族

    关键词: 布朗族  傣族  普洱茶  民族认同  族际关系  

    芒景村布朗族与景迈村傣族比邻而居,相互依存。在普洱茶经济兴起之后,两族(两寨)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而"景迈山茶文化景观"又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博弈关系。对双方矛盾的焦点、普洱茶经济的发展对双方关系的影响、茶文化与民族传统的认同等问题的思考,有利于我们清楚认识双方关系的特点和性质,正确处理经济竞争环境中的族际关系。

  • 云南少数民族刺绣工艺研究文献综述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刺绣工艺  研究综述  

    云南少数民族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技法独特、纹样图案丰富多彩,其研究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试从综合性研究、应用范围研究、历史研究、纹样题材研究、构图特点与色彩选择的研究、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的研究、刺绣技法研究等方面,对国内有关云南少数民族刺绣工艺研究的现状进行述评和展望,并提出新的研究视角,为...

  •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述评

    关键词: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问题与展望  

    随着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增加,其子女教育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根据对掌握的文献进行梳理,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内涵、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并指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展望。

  • 南诏国、大理国民族史研究与反思

    关键词: 南诏国  大理国  民族史  述评  

    南诏国和大理国是唐、宋时期先后于云南洱海地区建立的民族地方政权,由于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研究者众多。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外对南诏国、大理国民族史的相关研究重点集中于"南诏是傣族建立的国家"这一错误观点上,而我国的专家学者对此也作了严厉批评和指正;四五十年代,国外有关南诏国、大理...

  • 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换届大会

    关键词: 中国民族理论  理论学术  换届大会  云南省民委  国家民委  西南边疆  毛公宁  吴仕民  金炳镐  云南民族大  

    <正>2012年7月29日至8月1日,由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主办,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民族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和普洱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普洱市隆重召开。来自国家民委、云南省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30余家国家机关、高校...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文津楼A座301室,邮编:650091。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