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是由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管,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创刊于2003,发行周期为半年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978-7-5482-0736-8

  • 国内刊号:暂无

  • 发行周期:半年刊

  • 全年订价:¥300.00

  • 家的传承与民族认同:方洞瑶族追踪调查与再研究——《家屋与家先——粤北过山瑶的家观念与实践》序

    关键词: 家  民族认同  追踪研究  

    家在具有较强流动迁徙特性的勉瑶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家屋与家先——粤北过山瑶的家观念与实践》一书对杨成志先生早期在乳源瑶山田野点进行了追踪研究,对勉瑶的家进行了文化与社会结构两方面的细致分析。书中作者强调以夫妻为主轴的家的纵向延续理想在构建过山瑶的亲属制度、社会结构、族群文化、历史记忆、民族认同及国家想象等过程中的...

  • “2015年云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学术会议年会主题会场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边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成功召开

    关键词: 民族学研究  中国人类学  高校科研机构  年会主题  研究中心  西南边疆  文化互动  文化交流  主题研讨会  学术会议  

  • 史禄国与中国学术界关系考实——以“云南调查事件”为中心

    关键词: 史禄国  傅斯年  中大语史所  史语所  云南民族调查  

    史禄国被誉为对中国民族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外国人"。然其在中国学界的际遇,以"云南调查事件"为界限,前期礼遇尤佳,此后则受到学界诸多非议,惟傅斯年挺身而出,为之辩护。史氏受到学界非议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学术转型时期,彼时中国学者学术视野狭窄,对国际学术新潮的把握严重不足;二是现下学界在研究材料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忽视了史氏作为该...

  • 作为方法论的文化生态学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多线进化论  方法论  

    本文通过对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产生的背景、研究方法,以及对后来人类学理论研究影响的较系统介绍与阐释,认为可以将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的科学方法论,即多线进化和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借鉴到我们的田野调查之中,作为一项方法论上的工具。

  • 景颇族女性眼中的问题

    关键词: 景颇族  边疆  女性  

    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公害,社会学对这一问题的阐释由来已久。本文选取吸毒、贩毒情况较为严重的西南边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S村为田野点,以S村景颇族女性为调查和访谈对象,深入进行以了解涉毒情况为目的的实证调查,试图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对该民族地区基于地方社会文化情境中的个体涉毒实践行为和群体性涉毒网络结构进行把...

  • 腹地变迁:近代云南三关贸易地位形成的空间过程(1889—1937)

    关键词: 腹地  云南  贸易地位  

    近代云南口岸腹地格局的确立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腹地是口岸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口岸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腹地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口岸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近代云南三关腹地格局的演变反映的是三关贸易地位在空间上的形成过程。

  • 民国边疆危机与阿尔泰城市发展初探

    关键词: 民国  边疆危机  阿尔泰  城市  

    随着近代边疆危机加剧,清末民初孤悬新疆西北的阿尔泰地区先后经历了科阿分治、归并新疆、设立阿山道(区)等重大事件。随着阿尔泰行政建制的不断完善,城市从无到有初步发展;通过添官设治和以城市为核心的开发建设,阿尔泰地区有效应对了俄(苏)殖民渗透;城市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开发,还对确保新疆西北边防稳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 制度创设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区域治理及城市发展

    关键词: 制度创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疆  区域治理  城市发展  

    在顺利完成对新疆及其城市的接管与政权重建工作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施两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举措为新疆区域治理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创造了完备的政治体制保障。一是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新疆区域与城市发展的政治基础,为各民族平等参与新疆的事务创造了条件,激发了少数民族在新疆区域发展中的主动意识;二是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新...

  • 跨国茶叶贸易与亲属关系实践——对老挝丰沙里“搭老表”现象的人类学解读

    关键词: 搭老表  拟亲属关系  实践性  跨国茶叶贸易  

    "搭老表"本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南方的拟亲属结交习俗,是一种把同龄或朋辈群体变成自己人的内生化机制。这种习俗跟随移民老挝的华人传至丰沙里,2009年以后与当代贩茶的云南人一拍即合,并逐渐为老挝山地民族普囡族接纳和吸收,最终完成市场竞争环境下跨国茶叶生产和流通。本文基于中老跨国茶叶贸易中日益增多的"搭老表"现象,分析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

  •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民族相关问题浅论

    关键词: 彝语支  氐羌与乌蛮  源流关系  彝语支民族  

    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认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民族有彝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六个民族,但是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例如,基诺语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语言虽是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基诺语是否就属于彝语支还不能确定。此外,怒族和一部分独龙族,从其历史发展的源流关系...

  • 民国时期凉山彝区“四十八甲”研究

    关键词: 凉山彝民  联保制  建政特点  

    "四十八甲"是20世纪前期凉山彝区的基层政权,是北山设治局等的底层建构。清末民初,社会动乱、川滇交通梗阻等,需要建立基层政权,恢复秩序。在川康省府的支持下,邓秀廷、孙子文等利用私人武装创建并扩大"四十八甲",维护了西昌到越西、冕宁一线的社会安全。针对部分彝民的态度,"四十八甲"采取不同的方式,概括之,即用地缘替代血缘、租佃改变奴役,彝...

  • 清代云南回族人口规模变动研究

    关键词: 清  云南  回族  人口规模  杜文秀战争  

    咸同年间的杜文秀起义是回族人口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文利用档案文献和普查数据,对晚清以来各种有关清代云南回族人口规模的说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重新给出了杜文秀战争前后两个时间切面上的云南回族人口估值。研究表明,战前滇省回族人口峰值在100万~150万间,战后锐减至不足20万,损失比例超过80%。在战时损失的全部人口之中,回族人口大概...

  • 作为民俗文化文本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文化符号学  文化文本  民俗符号  

    本文借鉴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理论及克利福德·格尔茨的阐释人类学理论,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视为以"水文化""葡萄文化""羊文化"及"马文化"等民俗文化符号为中介建构的"文化文本"。通过对代表性电影文本的解读,不仅能展现民俗符号浓郁的民俗色彩和意蕴在电影叙事中的价值,还能发现独特的民族志意义。

  • “母尊女贵”:永宁摩梭人女性社会性别的语言实践与建构

    关键词: 永宁摩梭人  女性社会性别  语言建构  母尊女贵  

    本文基于永宁摩梭人人类学田野研究的基础,运用语言人类学的视角,揭示摩梭人通过日常词汇、民歌谚语、神话传说及达巴经的语言实践对女性社会性别的建构。长期以来,文化人类学界普遍认为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屈从地位。摩梭文化中女性性别的建构挑战与质疑了以往民族志资料中的固有观点,为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进行跨文化的性别研究与比较提供了一...

  • 民族语言学视角下的希伯来语复兴原因探析

    关键词: 希伯来语  民族语言学  语言复兴  以色列  犹太文化  

    本文以民族语言学中的语言复兴现象为论述对象,从政治、宗教、民族及文化四个方面来分析和论述希伯来语复兴的原因。从政治因素方面看,犹太复国运动和以色列建国成为希伯来语得以复兴的首要原因。从宗教因素方面看,希伯来语这一记录圣经的语言为世代犹太人提供了坚定的信念,为其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宗教基础。从民族因素方面看,犹太民族强烈的民族...

  • 巫术起源的“焦虑说”辨析

    关键词: 巫术传统  焦虑  宗教人类学  精神分析  控制  

    冯特认为巫术起源于恐惧;马林诺夫斯基从个体焦虑的角度出发,认为巫术是缓解焦虑的一种手段;拉德克利夫-布朗则强调巫术、焦虑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精神分析学派对巫术的研究表明,巫术的产生与焦虑的缓解、思想万能法则、无意识一体感、心灵投影现象之间有密切联系。巫术的核心特征在于主体对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活事件进行预测和控制,从而治疗焦虑。

  • 荒谬中的逻辑:人类学仪式与宗教研究

    关键词: 人类学  仪式  神话  宗教  

    仪式的研究开始于对宗教起源和本质问题的长期而影响深远的争论,而神话和仪式是宗教的展演舞台。通过对仪式和神话的研究,来追寻宗教的历史起源和非历史的或永恒的本质,虽然其仪式和神话的理论不是可以重复检验的、分析的、清晰的数据,但它却是一个可以进行研究假设的有利工具。仪式和仪式理论作为工具提供了理论的模型,使宗教研究摆脱学理上的...

  • 转型期边疆民族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制:解释路径与理论框架

    关键词: 民族群体性事件  理论框架  边疆  

    随着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民族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特点。本文在界定民族群体性事件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一般性特征和独特性;借鉴国外有关集体行动的理论成果,提出一个具有一定解释力的、本土化的民族群体性事件的理论框架。

  • 社会变迁中回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互动——以巍山永建镇西树龙为例

    关键词: 回族  婚姻  习惯法  国家法  互动  

    回族婚姻习惯法是伊斯兰教法本土化的产物,其植根于宗教法的同时亦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因地域的不同而各具特征,它是回族民族情感、民族心理与民族文化的反映,承载着回族群众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回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律分享着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当下,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而深远地变革,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观念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民族习惯...

  • 论少数民族社会中的敬老伦理观

    关键词: 敬老  伦理观  少数民族  

    中国境内的各少数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中国伦理道德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敬老传统作为社会公德的一种,对于规范少数民族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渗透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敬老伦理观,较充分地展现了各民族敬老传统所呈现出的特征,对少数民族社会乃至现代中国社会治理...

  • 藏族木碗及其文化内涵初探——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奔子栏、上桥头两村为例

    关键词: 藏族  木碗  文化象征  

    木碗是藏族群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件器物。以往的研究在探讨"木碗为何在藏族聚居区流行"这一问题时,多从木碗耐摔、隔热、易于携带等物理特性入手,强调它盛行于藏族聚居区的合理性,而极少论及木碗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在其间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奔子栏、上桥头两村为田野点,尝试从作为实体商品的木碗、作为社会礼物的木...

  •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女性身体审美

    关键词: 女性  身体审美  文化人类学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入手,通过对各经典民族志中女性身体审美描写的分析,认为女性身体装饰,无论是附带装饰物,还是对身体本身进行残体装饰,其最初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更能吸引异性,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装饰具有强烈的审美倾向。女性身体审美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审美行为,更反映出所属族群的社会文化价值,是社会关系和活动的产物。

  • 文化展示中的“花街节”与花腰傣集体记忆

    关键词: 民间节日  旅游经济  文化展示  集体记忆  

    "赶花街"是生活在新平县的花腰傣群众最重要的节庆活动之一,通过当代"花街节"活动中所反映出的文化意象,理解其中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心理意识,探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发展条件下以民族文化展示的方式成为发展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所承载的社会使用功能,及其变化中所反映出的更深远的社会意义,不仅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积极...

  • 西双版纳傣泐的命名制分析

    关键词: 傣族  命名  亲属称谓  文化  

    傣泐的名字不但含有社会对个体的整合意义,更具有傣泐自身的分类观念和文化意义。社会的等级观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动,但群体的"生命力"观念以及亲属分类原则等变化不易。该研究以西双版纳曼景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傣泐婴儿的满月仪式、命名形式及命名内容做一整体的考察。认为在亲属称谓所表现出的固定结构下,傣泐个体的名字呈现出一种动...

  • 藏族生态移民研究回顾与展望

    关键词: 生态移民  藏族生态移民  三江源  

    生态移民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中西部地区。随着我国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增多,国内生态移民研究也蓬勃发展,而其中以藏族为主体的藏族生态移民或藏区生态移民研究更是具有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特征。已有成果主要集中于藏族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和文化适应研究、藏族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及发展问题研究...

  •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生态人类学丛书》书评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云南  生态知识  新进展  

    2012年,由云南大学尹绍亭、何明主编的《生态人类学丛书》12本著作陆续出版。《丛书》作者均为近几年活跃于生态人类学领域的中青年学者,他们的研究以承袭前辈们深入开展田野调查的学术传统为基础,一方面继续了学科理论方法探讨、传统生态知识挖掘整理等经典研究主题,一方面开拓了灾害研究、气象研究、环境史研究、濒危物种的恢复及保护等新课题...

  • 女性主义人类学理论与实践——《女性主义与人类学》评介

    关键词: 女性主义人类学  理论研究  民族志  书评  

    白志红教授所著的《女性主义与人类学》一书既推荐了女性人类学最新理论,又呈现了丰富的民族志个案。括而言之,该书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追溯了女性主义人类学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源头;梳理了该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体现了对中国本土化的女性主义人类学理论的关怀。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文津楼A座301室,邮编:650091。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