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是由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管,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创刊于2003,发行周期为半年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978-7-5482-0736-8

  • 国内刊号:暂无

  • 发行周期:半年刊

  • 全年订价:¥300.00

  • 民国滇南游记中的瘴疠研究

    关键词: 滇南  瘴疠  民国  游记  

    瘴疠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心理影响长期成为束缚滇南开发的桎梏,然而这一切在民国时期出现了拐点。民国滇南游记作品,不但认识到瘴疠主要为虫媒传播的恶性疟疾,而且提出了以改善卫生条件为核心的防控措施。游记作品对瘴疠认知回归科学和理性的过程,既是民国开发滇南成果的写照,又对当地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国家转型下的边疆整合困境——以民国时期解决土司问题的实践与论争为中心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国家转型  边疆整合  土司问题  

    民国时期,边疆土司旧制因与民主共和政体格格不入,被国民政府视为封建专制遗孽,亟应改土归流,统一事权。近代国家政体转型后,废除边疆土司已不只是统一行政、固守疆圉的行政问题,还是关乎民族平等的前提和保障。围绕废除残留土司问题,国民政府、社会舆论和地方精英展开了一系列的论争、实践和博弈。但是民国时期终因种种现实困境,未能根本解决土...

  • “禁防”与“通市”:清代中越边境政策的早期变迁与认知流变

    关键词: 清代  越南  边境政策  禁防  通市  

    在近代中越出入境制度形成以前,清政府视越南为'藩夷',原则上禁止内地民众擅自出边,边境设置旨在杜绝'汉奸夷匪'的潜出窜入。但自雍正初年广西禁止商民出入边境开始,滇桂粤三省在实际措施上多有不同,清政府也踌躇于'禁'与'通'之间,政策几经变动。清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往往陷于调处'中外之防'、'藩属之义'与'民众生计'的纠结权衡中,以至于中越...

  • 中缅老交界地区哈尼/阿卡人橡胶种植的生态保护实践及其困境

    关键词: 橡胶种植  生态保护  地方性知识  

    中国、缅甸和老挝三国交界地区橡胶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解决橡胶种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政策措施,诸如哈尼/阿卡人这样的橡胶种植者也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施过程中利用自身的地方性知识应对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橡胶种植带来的...

  • “总体史观”视野下乌蛮研究的基础性问题

    关键词: 乌蛮  西南边疆  基础性问题  总体史观  

    古代乌蛮族群与今天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其基础性问题影响着对乌蛮的客观全面认识。从'总体史观'出发,乌蛮是王朝国家对西南边疆开发与经营过程中发现并以'华夷之别'的标准构建出来的以王朝为中心的他者,乌蛮的演变及不同地区乌蛮的发展都与王朝国家大历史紧密相连,经历了从'多元一统'中的个体到局部整体再到'多元...

  • 战争与乾隆朝两金川地区的人口变迁——以清代档案文献为基础

    关键词: 乾隆朝  战争  金川  人口变迁  

    乾隆朝历时五年(1771~1776)的大小金川战争不仅摧毁了该地的土司统治,而且通过实施改土为屯,建立了全新的统治秩序,使两金川发生了巨大的社会政治变迁,即由化外'羁縻之地'转变成清王朝直接统治的'化内屯地'。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战争对两金川人口造成了巨大冲击。随着战争连年深入,两金川土司境内的青壮年男性土民的死亡数量不断加剧。战争后期饥...

  • 南诏国南部、西南部境外的国家和民族述论

    关键词: 南诏国  境外民族  交往交流  

    历史上南诏国南部、西南部的境外有众多的国家和民族群体,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研究这些国家和民族群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此外,中国史籍中有关这一区域的民族志也是今天进行东南亚、南亚民族历史研究需要参考的重要文献。

  • 凉山彝族传统宗教的认同基础与符号边界

    关键词: 凉山彝族  诺苏  原生性宗教  宗教认同  符号边界  

    族群的宗教认同,基于不同的民族群体和宗教类型,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本文根据宗教认同理论,分析基于族群血缘身份和原生性宗教类型的凉山彝族(诺苏)传统宗教,其宗教认同的社会群体基础和符号边界,以探究少数民族传统宗教的认同特点。论文通过分析指出,凉山彝族的传统宗教认同,是在族群'血缘'身份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血缘始祖'阿普笃慕...

  • 从祭灵、撵鬼到造神:20世纪以来基诺族宗教文化变迁研究

    关键词: 基诺族  崇拜对象  宗教文化  适应性变迁  

    20世纪以来,受国家权力及汉文化的影响,基诺族宗教文化先后形成了三个颇具时代性的理解和实践——祭灵、撵鬼、造神。1950年代以前的祭灵时期,基诺族以自然之灵与祖先之灵为主要崇拜对象的传统宗教,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努力;1958年至1978年的撵鬼时期,先有'破四旧'''等摧毁传统宗教文化的撵鬼运动,后有由其引发的基诺族为重建社会秩序、迎合...

  • 个人权责与地方管理知识:基于佤族“梅”的研究

    关键词: 个人权责  地方管理  佤族  

    '梅'是建构和强化佤族关于'管理'的基本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独特媒介。沧源县某镇新村'梅'的民族志研究表明,'梅'的信仰与仪式维系着地方'人—家—寨'的社会秩序,强调着个人责任和权力范围。由'梅'信仰和仪式反映出来的地方管理性知识,一方面固化了管理层及其权责,影响了其他人参与地方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分工与合作,...

  • 花腰傣村寨传统公祭仪式的文化内涵及现状研究

    关键词: 花腰傣  公祭仪式  信仰民俗  

    在云南省新平县的花腰傣村寨中至今仍保留着一些与传统信仰相关的公祭仪式,这是花腰傣族群民间信仰的历史沉淀,发挥着实现族群凝聚力和所属成员身份认同的作用。对这些村寨公祭仪式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花腰傣族群的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心理等。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花腰傣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作为其民族文化核心组成...

  • 漂泊到融合——从巴塘关帝庙看汉藏互动下的身份认同

    关键词: 融合  文化复合性  身份认同  生命史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关帝庙的生命史,呈现出汉人进入巴塘并逐渐与当地藏人互动的历程,'巴塘城'的文化复合性和'巴塘人'的身份认同也在'内外、上下、前后关系'中逐渐形成。巴塘地处汉藏文明的交汇地带,其城镇史一方面源自文明交互下的政治、军事逻辑,另一方面也具体地由民间社会的贸易、通婚等文化事项形塑。杂糅的'巴塘人'正是基于历史、...

  • 多元组织合作动力机制与民族互嵌型社会结构构建——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

    关键词: 多元组织合作  动力机制  民族互嵌型社会结构构建  

    本文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剖析了民族互嵌型社会结构构建的主体要素、辅助要素和环境要素三大动力结构,认为经济互嵌、社会互嵌、文化互嵌和制度互嵌是民族互嵌型社会结构构建的四大动力,提出了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和合作协同三大动力原理。通过新疆玛纳斯县旨在建构民族互嵌型社会结构的多元组织合作案例,对多元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

  • 倡乐活动视角下的“倡乐晏胡”策略

    关键词: 倡乐活动  倡乐晏胡  策略认知  

    西汉时期,逐渐兴盛起来的倡乐活动,为处理胡汉关系的'倡乐晏胡'策略提供了动力支持。随着汉民族综合势力的发展,'胡强汉弱'的局面被打破,'倡乐晏胡'策略由设置之初'坏其耳'的政治意图,转变为使胡人'娱耳目、乐心意'的娱乐活动之一。'倡乐晏胡'的策略所经历的漫长阶段,体现着胡汉民族之间的心理认知与接受程度。

  • 彝语转用汉语的渐变规律——以峨山彝族自治县大龙潭乡为例

    关键词: 语言接触  渐变规律  双语  语言转用  

    本文通过对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大龙潭乡的调查,归纳出彝语转用汉语的渐变规律:彝语单语·汉语成分借用→彝语兼用汉语(偏重双语)→彝汉双语(同等双语)→汉语兼用彝语(偏重双语)→转用汉语。彝语传承意识的淡化、社会交际功能的减弱,是转用汉语的内因;长期的语言接触、社会经济文化和学校教育的发展,是转用汉语的外因。

  • 临沧南美拉祜族债权习惯法对其社会治理的影响

    关键词: 拉祜族  债权法  社会治理  

    临沧南美拉祜族的债权习惯法,内容丰富,是其民族习惯法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地方性知识和本土法治资源,也是族群法治知识,还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是国家法律的重要补充。在社会治理中,这一重要本土法治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利用路径和模式,以及与国法的调适,需要进一步探讨。

  • 盗亦有“道”——湘西土家族“偷梁”习俗的文化逻辑

    关键词: 土家族  偷梁  礼物  社会整合  

    '偷梁'是湘西土家族建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木房建造需要偷梁,部分砖房起顶同样需要偷梁。偷,通常被视为一种违反社会秩序和法律道德的行为,并应该受到处罚。人类学研究常将'偷'置于当地知识体系中,以此分析其文化意涵。通过对湘西保靖县夕铁村偷梁习俗的考察,可以发现:偷梁中'偷'并不能从一般法理意义理解,它事实上是一种礼物互惠的文化表...

  • 家族变迁与村寨权威——对云南石屏县B村李氏宗祠功能的研究

    关键词: 功能  权威  家族  宗祠  乡村秩序  

    宗族是传统中国乡村社会基于血缘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组织,长期以来发挥着维持基层秩序的权威作用,宗祠是这种组织形式与权威作用的有形载体。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B村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偏远村庄,在不同历史时期,家族的命运与宗祠的结构和功能都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通过对上述变化的历时性研究,可以发现产生变化背后的不同乡村权威力量运作机...

  • 生态旅游、“国家公园”与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以台湾东光布农人之经验为例

    关键词: 台湾少数民族旅游  生态旅游  台湾少数民族  东光布农人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它关注游客的责任感和当地的永续发展,似乎更有助于台湾少数民族的整体发展。本文以位于台湾南投县信义乡东埔村中一个划归在玉山'国家公园'(以下简称'玉山公园')范围内的布农东光部落为例,说明这个不满500人的少数民族部落,如何靠着传统的部落主权意识,从反抗、对立到体认部落在玉山公园内的价值,进而利用生态旅...

  • 滇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关键词: 民族文化旅游  本土差异性  边境旅游  内生优化类型  空间优化模式  

    边境民族地区有其较强的民族文化差异性与边境性、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的独特性。因此,基于本土差异性建构旅游发展模式必然有其独特性,且自成体系。本文以滇西边境为微观研究场域,应用产业融合理论与符号学理论对滇西边境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在分析边境民族文化旅游内涵和既有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九种内生优化类型,并提出一种综合空间优...

  • “科学主义”与“普世常数”——对马文·哈里斯文化唯物主义的解读

    关键词: 科学主义  普世常数  文化唯物主义  

    延续文化人类学中的科学主义倾向,针对当时美国人类学界乃至西方社会人类学的发展状况,为了提升文化人类学的智识贡献和直面社会现实的能力,马文·哈里斯提出了'文化唯物主义'。以'生态环境、人口再生产、物质生产、技术和个体理性选择'为基础,兼顾行为事件和思想事件、主位与客位视角,构建了一个关于人类社会文化现象及其演化过程的具有内在一致...

  • 变与不变:文化表征与结构——关于历史人类学“他者”的几点反思

    关键词: 结构过程  历史人类学  表征  

    '文化、社会何以至此'和'中国何以至此'是现代华北、华南等诸多历史人类学学者所关注和讨论的主题。虽然这个主题促使我们对'社会何以至此'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更有力的解释,但是似乎马林诺夫斯基以及安德森的'幽灵'一直缠绕着我们,以至于'我们'的历史被我们'制造'成了'他者'的历史。本文基于文化人类学以及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脉络,以官屋基苗族的'抢...

  •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研究述论与人类学反思

    关键词: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  研究述论  人类学反思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其形式、功能、象征以及变迁等对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与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对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大致可分为技术、社会文化、艺术三种不同的研究面向。对这些成果的审视和反思,对于推动人类学作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建筑的研究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 人类学视野下情感的自我表述与研究维度述论

    关键词: 人类学  文化  情感  

    人类社会文化中的情感,始终以不同的自我表述方式,参与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本文通过研究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梳理了不同文化时空中,情感从自然主义的最初本性到文化中特定精神气质与社会情感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通过归纳在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对于情感研究维度的开创性尝试与实践,得出了情感始终与文化保持一致,体现出了与所处文化系统相适...

  •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稿约和撰稿体例

    关键词: 民族研究  出版者  西南边疆  阿拉伯数字  学术论文  责任者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创刊于2003年,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民族学专业性集刊。2008年,被确定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0年、2012年、2014年、2017年连续入选。一、稿约1.本刊常年征稿,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研究生投稿。审稿实行三审定稿制,以学术价值为依据进行评审。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文津楼A座301室,邮编:650091。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