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学术交流杂志

杂志介绍

学术交流杂志是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学术交流杂志创刊于1985,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学术交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0-8284

  • 国内刊号:23-1048/C

  • 发行周期:月刊

  • 全年订价:¥460.00

  •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笔谈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哲学社会科学  历史性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综合性学术期刊  对外开放  解放思想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国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

  • 解放思想是启动改革开放的总开关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  开关  经济社会发展  世界历史  人均gdp  gdp总量  社会进步  

    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17年我国人均GDP已上升为8 800多美元,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奇迹!我们认为这个奇迹的发生,应归功于我党领导的40年的改革开放。“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进步,也是源自思想的解放,可以说解放思想是启动改革开放的总开关。

  • 以实践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改革开放  实践  真理标准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自觉  大讨论  检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40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运动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不禁由衷地为实践所创造的物质奇迹所感慨,而且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理论认识。事实上,正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将“实践是检验...

  • 改革开放40年行政法治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展望

    关键词: 行政法治建设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展望  经济社会发展  全国代表大会  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标志着法治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得到了提升,是法治事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

  • 改革开放40年黑龙江经济学科发展建设成就回顾

    关键词: 黑龙江大学  改革开放  经济学科  世界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关系  辩证统一关系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黑龙江大学的熊映悟先生就以其在生产力经济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和显著特色在全国享有盛誉,在全国经济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际上也具有知名度,获得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荣誉。熊映悟先生的重要观点之一是经济学不但要研究生产关系、更要研究生产力,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中,生产力处于矛盾的积极的、主导的方面...

  • 人的境况

    关键词: 人的境况  历史性  遗传先验  社会先验  自我  

    为了回答“好人如何可能?”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抛弃“人性”这个暧昧不清的概念。“人的境况”是相比而言更加合适的隐喻。人的境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描述:首先,人类社会规则对本能规则的取代开启了人的境况。其次,人的境况体现为历史缝隙境况下的历史性决定和自我决定。最后,历史性充满了张力。虽然这种张力的程度、性质和特征各有变化,但...

  • 从理想的人到现实的人——实践派关于人的理论的动态诠释

    关键词: 实践派  人  异化  革命  

    南斯拉夫实践派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由南斯拉夫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组成的学术团体,他们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为研究原点,把人的问题作为其哲学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把人的实践活动作为理解现存感性世界的中介,继而建构起属人的世界。通过对实践、异化、革命几个意义相互交织的重要范畴的阐发,实践派的哲学家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

  • 文化哲学的俄罗斯思想之维

    关键词: 文化哲学  文化学  语言  梅茹耶夫  俄罗斯思想  

    俄罗斯思想从过去到现在历来重视对文化的研究,思想家借助语言对文化形成的影响来言说文化中的集体无意识,“俄罗斯有独特的身段”无疑成了俄罗斯文化的注册商标,以此来强调俄罗斯民族是可以和神构成链接关系的特殊民族。此外。俄罗斯文化哲学学派对文化哲学和文化学两者的分野也提出了解决方案。作为俄罗斯思想的代言者,梅茹耶夫等人强调文化哲...

  • 康有为对教之释义与用意

    关键词: 康有为  教化  宗教  教育  孔教  耶教  

    现代意义上的宗教、教育概念是随着西学的大量东渐和西方的学科分类系统而在中国出现的,学科分类意义上的宗教、教育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在中国本土文化语境中,与宗教、教育近似的概念除了教化,便是更笼统的教。康有为将教与宗相剥离,使教既包括宗教,又包括教育。事实上,他对教之概念的界定淡化乃至混淆了教与学之间的界限,导致教学相...

  •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幸福伦理比较——兼论传统“德福关系”的现代启示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孔子  幸福  伦理  道德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更多的财富没有带来更多的幸福,这构成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悖论。对“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历来是东西方传统幸福伦理思想研究的重要视域。亚里士多德与孔子作为同一历史时期西方和东方产生的两大著名思想家,二人的幸福观对当下“幸福悖论”的解决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亚里士多德将幸福看作一种至善和目的,强调以理性精神...

  • 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领导  优秀文化传统  社会主义革命  伟大实践  人民群众  中华民族  

    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文化自信。但文化自信不是从天而降,不是靠洋人灌输,也不是从温室中培养。文化自信是从时代中产生,从历史、文化和经典中来,从人民群众中来,从实践探索中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曾在多个场合论述并强调文化自信。关于文化自信的深刻阐述,是基于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深厚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是基于中...

  • 论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逻辑  价值取向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国家治理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相关问题变得更加重要而紧迫。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反映的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内在需要,从深层逻辑上廓清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把握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其中包括基于现实需要的逻辑起点问题和基于理论要求的逻辑条件问题。...

  • 城市规划调整中的行政裁量控制及制度安排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规调整  规划管理  自由裁量权  行政规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是为使控规得以更好实施而建立的弹性和优化机制,但在实践中却常常产生许多消极影响,究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应进一步对控规调整管理中的行政裁量加以控制和引导。针对控规调整的发展阶段、特殊性以及暴露的消极问题,目前控规调整管理的行政裁量控制方案应以“立法”和“行政”为控制领域,以“严格控制”和“规则之治”为中心思...

  • 中华优秀文化是提升民族自信的基石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自信  优秀文化  中国精神  文化基因  中国方案  中国智慧  中国故事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深沉、厚重,但我们的文化骄傲感、自豪感在百余屈辱史、抗争史中几近消磨成灰。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若要把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介绍给世界,我们就必须重拾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文化自信是基础、是共识。

  • 连片山区乡村的发展式治理——精准扶贫溢出效应及对村治体系的重构

    关键词: 农村发展  乡村治理  三治结合  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  连片特困地区  

    在中国,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国家治理)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精准扶贫弥合了连片特困山区农村与我国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的罅隙,还衍生了重构山区村治体系的溢出效应,改变长期以来山区乡村与国家、市场的关系,通过资源下乡和工作队派驻为村治重构提供机制和动力。村治体系重构包括组织构造和制度建设的理性化,也包括乡村治权由威权、公法的运行蜕变为...

  • 新时代“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研究回顾与期待

    关键词: 三治结合  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现代化  研究综述  

    发端于浙江桐乡的乡村治理创新已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乡村治理新方略。学界对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研究包括经验总结、背景考察,以及“三治结合”的概念、关系、内容、功能等方面学理分析。但总体而言,既有的研究更倾向于“三治分离”而非“三治结合”,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乡村治理难题固有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呼吁学界探索系统性的研究范式和制度设...

  • 论彭真对村民自治立法的贡献

    关键词: 彭真  村民自治  立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  

    我国的村民自治立法确认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明确了村委会与基层政权的关系,对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离不开村民自治立法的作用。从法制史视角看,彭真从抗战时期起一贯关注村民自治问题,在80年代初宪法修改中极力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入宪...

  • 知识产权运营中发展权保护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 发展权保护  知识产权运营  再创新机制  权利合理限制  利益平衡  

    知识产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技术进步而非坐收渔利,知识产权制度应体现权利保护与维护公共利益的平衡,争议焦点在于平衡点的选择。发展权有望为知识产权实现合理运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发展权的核心目的是维持权利人与社会公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平衡,其衡量标准包括利益平衡、促进再创新和效益最大化。由此,知识产权运营中发展权...

  •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演变与应对之策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人口老龄化  演变  

    我国的人口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了人口高度老龄化的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经历了成年化阶段、老龄化形成阶段、老龄化加速阶段、老龄化高速阶段,并呈现人口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显著、未富先老、城乡地区之间差异大等特征。人口结构演变的自然规律、计划生育政策以及性别不平衡是加快我国老龄化的主要...

  • 中国深度老龄化社会成因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老龄化  新常态  公共治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智慧养老  

    人口加速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两大因素的推波助澜下已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存在老年人抚养比升高,养老支出压力较大、传统养老供给模式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力资本供给不足的问题。为应对中国老龄化问题,应推进智慧养老,提供多样化、精准化...

  • 收入阶段转变与人口老龄化加速:基于人口转型视角

    关键词: 收入阶段转变  人口转型  人口老龄化  

    随着中国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阶段的转变,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从人口转型角度,可以解释中国收入阶段转变与人口老龄化加速并存的现象。全球跨国数据表明,在一国从中低收入阶段向中高收入阶段跨越的过程中,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预期寿命延长,人口增长率下降,出现了人口转型。人口转型进而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老年抚养比的提升。...

  •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与我国城乡关系的演进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  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  

    我国处理城乡关系的实践与探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讲,我国城乡关系发展演进的历程,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遵循由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融合理论所揭示的客观规律,走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动能;建立健全城...

  • 论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如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 网络信息  乡村振兴战略  数字乡村战略  

    网络信息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数字乡村战略的核心内容。它具有“三并”“八性”特征。“三并”:虚实并存;软硬并重;城乡并联。“八性”:系统的结构性;主体的多元性;资源的价值性;用户的互动性;服务的广泛性;资源的共享性;效益的外在性;经营的风险性。实例分析表明,网络信息对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都有重要作用。对位分析可...

  • 20世纪80年代汉语代词研究概论——汉语代词研究史之初步繁荣期

    关键词: 代词  汉语代词研究史  方言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各个学科门类均开始了迅猛又长足的发展,汉语代词研究也不例外。如果说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是汉语代词研究的发轫成长期的话,那么,80年代则是汉语代词研究在经历了十年的冷寂之后的重新出发并迅速走向繁荣的时期。初步形成了一支代词研究队伍,与之匹配的是代词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一是关于代词或...

  • 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汉语文化特色词“一义多形”现象探析

    关键词: 语料库  汉语文化特色词  

    “一义多形”是指汉语文化特色词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意义与多种形式相对应,且因历史、文化、语境等原因无法确定其规范形式的现象。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的“一义多形”式汉语文化特色词涉及特色食品、人名地名、自然文化景观(物)、节日民俗等九种语义类型。根据“多形”的具体表现,可将其分为多种翻译方式并存、多种拼写体系并存、分...

  • 隐喻思维与语言表征的民族性

    关键词: 隐喻思维  语言表征  民族性  水隐喻  

    语言是一种民族现象,语言依赖它们所属的民族。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隐喻是人类思维的特征,人类通过隐喻认识世界,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不同民族理解世界的观点不同,形成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世界观差异。隐喻思维和语言始终相随相伴。离开了隐喻,语言研究的深层本质就难以深入。从隐喻思维的民族性来探寻不同民族...

  • 命题中句子状语类型言据性的真值条件

    关键词: 言据性  真值  听说状语  据素状语  

    把言据性的研究范围聚焦到命题中状语类型的言据性,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研究命题中句子状语类型言据性的真值条件,分析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围绕着言据性所产生的语言中很难解释的语言难题,旨在解释语言现象和说明命题中状语类型的言据性对真值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命题中句子类型言据性意义的生成机制更加明晰。

  • 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卜祝辞

    关键词: 卜祝辞  文学源头  早期精神文明模式  

    中国文学的源头有歌谣说、神话说、六经说、经典时代说等几种。分歧原因主要在于各家关于文学源头使用的价值判断不一样。要取得共识需要建立能为学术界接受的关于文学源头的理论模式。文学的源头不仅是一个节点的文本作品称谓,而是对后代文学产生影响和奠基作用的具有方向性、土壤性、形式性、动力性的融汇体,在文学不自觉时代是立体发挥源头作...

  • 毛晋《六十种曲》编选体例与选目特征

    关键词: 毛晋  

    《六十种曲》采取分套出版的形式,契合了当时选本的出版风尚。其每套有一个中心的体例设置,既考虑到受众的需求,也迎合了当时剧坛的创作风潮,更是毛晋本人审美趣味的重要体现。毛晋的选目更是兼顾了文人与平民的双重要求,且凡入选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典型性。尤其是《西厢记》,作为唯一入选《六十种曲》的杂剧,不仅其长篇体制、形式特征...

  • 社会变迁与新闻传播教育转型——基于“人自身文化转型”的视域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文化转型  人  新闻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的宏观语境下,结合信息传播的时代特征和转型社会的文化困境,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交汇处进行的新闻传播教育的再思考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新语境中的时代需求和新闻教育的力不从心,才让我们越发确认新闻事业的变迁和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早已不是单纯的媒介问题和专业问题,而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课题。互联网技术发展越发增加了建立社...

  • 卢卡奇主客体关系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启示

    关键词: 卢卡奇  主客体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体性辩证法  共产主义事业  第二国际  人类活动  改造世界  

    赵志阳在《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9期撰文指出,卢卡奇哲学对后世理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影响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卢卡奇纠正了第二国际理论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恢复了马克思主义中人的“能动的”方面;二是卢卡奇以“历史”的观点把握社会现实,拒斥抽象的普遍逻辑,回归真实生动的人类活动;三是卢卡奇强调主客体统一的总...

  • 布达佩斯学派与卢卡奇哲学再评价

    关键词: 生命哲学  卢卡奇  布达佩斯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者  评价  学派  

    赵凯荣在《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撰文指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中学术背景最为复杂,学术道路转变最为频繁的一个,学术界习惯于用早期和晚期来区别远远不够。早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之前,卢卡奇就已开始对物化和拜物教的日常生活的现代性予以了尖锐批判,当时的基调是生命哲学的孤独的个人,是克尔凯郭尔的悲...

  • 从《小说理论》看卢卡奇思想的一致性

    关键词: 小说理论  卢卡奇  一致性  艺术形式  文学体裁  哲学范畴  客观世界  

    孙建茵在《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11期撰文指出,布达佩斯学派认为,小说是一种典型的文学体裁和艺术形式,它属于美学学科,因而可以在哲学范畴中加以讨论。卢卡奇作为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小说理论》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同时,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同于科学,它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客观世界,并通过特殊的模仿或模拟成为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

  • 阿格妮丝·赫勒论道德的现实可能性

    关键词: 现实可能性  性道德  哲学社会科学版  日常生活  道德标准  现代性危机  不自由  大学学报  

    尚人在《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撰文指出,面对20世纪西方社会的现代性危机,赫勒构建出一种基于现代多元化境况的现实的道德,并探究其现实可能性。第一,道德是社会交往的塑造物。赫勒构建的道德是一种以自由为前提的个性道德。她更加注重承认善恶的相对存在。道德是对回归到日常生活中的强烈愿望,是对与人交往这一具体行为的...

  • 哲学视域下的经济学——评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

    关键词: 具体的辩证法  哲学视域  科西克  经济学  社会现象  哲学思辨  劳动实践  现象真实  

    科西克以“具体的总体”思想为核心,尝试通过剖析社会现象的表面性,实现人们对真实的世界的认知。《具体的辩证法》一书以哲学思辨为起点,落脚于人类的劳动实践,论述了哲学与经济的关系。科西克首先阐述了伪具体的世界是如何运作的,然后探讨在这样的现实中,人们该如何认识和揭示现象真实的历史性、客观内容和意义。在他看来,概念优于理念,原因在...

  • 中国-中东欧国家外交关系40年回顾:成就、挑战与展望

    关键词: 中东欧国家  外交关系  中国  政治经济形势  展望  一带一路  交往策略  中东欧地区  

    叶夫根尼·坎迪拉罗夫(王永香译)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中按时间脉络细致梳理了中国-中东欧国家40年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在冷战结束之前,中国-中东欧国家外交关系从差别对待逐渐走整体回暖。冷战后,中国-中东欧国家外交关系则经历了从互相疏离、相互调适再到携手构建新型外交战略的转变。2013年中国提出的“...

  • 白俄罗斯民族文化认同的历史流变与现实境遇

    关键词: 民族文化认同  白俄罗斯  历史流变  20世纪90年代初  现实境遇  地缘政治环境  苏联解体  俄罗斯研究  

    张严峻在《俄罗斯研究》2018年第4期撰文指出,白俄罗斯地处东、西方文明交汇处,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多变的历史命运,始终影响着白俄罗斯民族的自我认知。白俄罗斯民族文化认同的形成与历史流变。第一,苏联解体前白俄罗斯民族文化认同的历史发展过程,起源于13至18世纪、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展于20世纪初至苏联解体前。第二,后苏联时期...

  • “民族认同”抑或“公民认同”:苏联的教训与当代俄罗斯的经验

    关键词: 俄罗斯学  民族认同  公民认同  苏联  地方民族主义  经验  当代  

    张建华在《国外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撰文指出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在民族工作取得成功的同时,失误同样是明显的和严重的,即未能处理好“民族认同”与“公民认同”、“民族进程”与“国家进程”的关系,正是这些失衡的关系加剧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加剧了俄罗斯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直至最终走向苏维埃联邦解体和社会主义道路失败。为解决...

  • 中俄民商事在线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非诉纠纷解决机制  民商事纠纷  中俄两国  中国周边国家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经济格局  一带一路  

    刘青杨、金鹏在《江汉论坛》2018年第10期撰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势必改变中国周边国家的地缘经济格局,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会呈现出一个新的跨越式发展,两国对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思考也将更加深入细致。在实践中,现有的中俄两国民商事纠纷解决的方式方法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将来应构建中俄民商事纠纷在线非诉解...

  • 俄罗斯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中俄可再生能源合作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电  俄罗斯政府  能源合作  能源发展  中俄  现状  应对气候变化  

    徐洪峰、王晶在《欧亚经济》2018年第5期撰文指出,俄罗斯尽管化石能源储量丰富,但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提出了支持政策。第一,俄罗斯政府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及相关支持政策。主要目标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拓宽和丰富俄罗斯能源供给种类,为远东、西伯利亚和北极等偏;远地区提供更多的能源选择;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中宣街20-6号,邮编: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