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小说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小说评论杂志是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小说评论杂志创刊于1985,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新文明的建构与长篇小说的整体转型——2013年长篇小说现场片段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新文明  现场  转型  小说创作  都市文明  乡村文明  文化形态  

    乡村文明的崩溃和以都市文明为核心的新文明的建构,是当下中国文化形态的基本特征。在这个大变动的过程中,混杂、多样、丰富和不确定性交织在一起。对于小说创作来说,这一状况即为作家创作提供了可资选择的多种可能,同时也带来了对世事认知的困顿、迷茫和难以穿透的难题。因此,2013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没有一个整体性可供我们概括——这仍然...

  • 复杂暧昧的社会现实与小说的批判艺术——2013年长篇小说一个侧面的考察

    关键词: 长篇小说  社会现实  侧面  艺术  批判  暧昧  90年代  现实生活  

    2013年行将过去,或许与莫言在2012年的获奖有关,我们发现,自打1990年代中期以来便一直占据着文坛中心地位的长篇小说这一文体,在这一年里依然保持着格外强劲的发展势头。假若用所谓“大年”“小年”说法来加以定位的话,这_了年毫无疑问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收获颇丰的“大年”。回顾这一年长篇小说的写作状况,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就...

  • 个体命运与历史叙述——2013年中篇小说印象

    关键词: 中篇小说  历史叙述  印象  个体  长篇小说  韩少功  阎连科  选本  

    时光如流,转眼又是一年。在岁尾一如既往,又要盘点和遴选本年度中篇小说的佳作力作。这种工作感觉,很像是渔民在汛期走向瀚海。至于能捞获多大和多少的鱼,既与自身的经验相关,但更在根本上决定于海藏的丰寡与否。对于长篇小说而言,2013年无疑是个“大年”。一些重要作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作,比如韩少功的《日夜书》、余华的《第七天》...

  • 题材的兴衰与文学的转型——2013年短篇小说述评

    关键词: 短篇小说  文学转型  乡村题材  述评  兴衰  城市题材  质量  

    文学转型中的短篇小说 2013年的文学“气候”依然“风调雨顺”,短篇小说依然成果累累。比之往年,既无突破、也无退步。但当你仔细梳理、分析这一年的收获,会逐渐发现,短篇小说的题材比重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并非现在才有,而今年显得格外突出。那就是乡村题材小说数量锐减,且质量有所下降;而城市题材小说明显增加,且质量呈上升态势。

  • 为灵魂而哭泣

    关键词: 哭泣  灵魂  国家大剧院  以色列  契诃夫  俄罗斯  编剧  

    一 夏夜无事,被友人拉去看剧。地点在国家大剧院,看的是以色列卡梅尔剧团上演的《安魂曲》。这是据契诃夫三个短篇改变的话剧,编剧与导演是著私的汉诺林-列文。大幕拉开,便是一位七旬老人的孤莆的身影,俄罗斯苍老的土地空寂的气息便暗暗袭来。

  • 朝向“托尔斯泰的景象”——论小说对自由的召唤

    关键词: 托尔斯泰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召唤  自由  小说  景象  朝向  

    1849年12月22日早晨7点多,27岁的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押解到谢苗诺夫校场执行死刑。八个月前,他因参与彼得拉舍夫斯基事件被捕,被判处“思想上的阴谋罪”。在彼得罗帕夫洛夫斯克要塞度过的八个月的囚禁生涯中,他读《圣经》,读莎士比亚,读完了两部圣地游记和圣德米特里·罗斯托夫斯基的著作。他有三个月没见过太阳,没见...

  • 土谷祠里的阿Q:论小人之乐

    关键词: 小人  阿q  伊壁鸠鲁派  至乐无乐  苏格拉底  斯多葛派  痛苦  

    一 人生中的快乐和痛苦相依相伴。有的人追求“快乐”以便抵制痛苦。有的人接纳“痛苦”以便获得更大的快乐。也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庄子所说的“至乐无乐”的境界。苏格拉底临终前说,快乐和痛苦是“同一个脑袋下面的两个身体”。伊壁鸠鲁派认为,快乐是唯一值得追求的至善,尽管不是每一种快乐都值得去追求。③斯多葛派则认为,

  • “唯一有价值的就是拥有活力的灵魂”——讲述“中国故事”的方法或主义

    关键词: 中国故事  主义  灵魂  价值  社会现实  戏剧性  善良  

    我全力以赴的。,正是我答应要做的。——歌德:《浮士德》 驻足脚下这块土地,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魔幻般世界:善心遭遇恶报,恶意收获善良;金钱、权势、欲望成多数人生活的目的,善良、勇气、尊严转瞬迷失于现实的海洋;无计其数的生命,只是少数富人的踏板石;危险的激情,冷酷的杀戮,幻灭的希望,恐惧的深渊,戏剧性的危机,时刻就在我们...

  • 论贾平凹作品的国外译介与传播——兼论陕西文学“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

    关键词: 对外传播  贾平凹  陕西文学  译介  现状  国外  作品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文学在国外的译介与传播问题也日益引起学界关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进一步激发了国内学者对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现状的兴趣,其中,陕西作家贾平凹的名字屡被提及。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贾平凹的作品自上世纪80年代就不断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但已...

  • 沈从文海外译介与研究

    关键词: 沈从文  译介  海外  中国社会  二十世纪  乡土文学  自我放逐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塞抹不去的“乡土”胎记为中国文学所热议。尤其是二十世纪以降,乡土文学更以无可替代的民族性与社会性占据主流。史海倒影中,有位自我放逐的“边缘人”,他倚着田园,以自创之笔为世人绘出一幅幅乡村风情画。虽一度饱受质疑,却得人认可:“总有一天大家会认可他是第一个创作出具有地方色彩的现代...

  • 经典的未来探索空间

    关键词: 空间  文学经典  去经典化  学术报告  文化参与  文学研究  北京大学  cnki  

    如果我们把1993年佛克玛在北京大学所做的题为“文学研究和文化参与”的学术报告,作为引发当代我国学界对文学经典讨论的开端,至今持续了20年时间。据CNKI统计,仅从2000年至2012年,以“文学经典”为关键词来搜索,就有1095篇;以“文学经典”为主题来搜索,就有5673篇。研究较多围绕着经典性和经典化(包括去经典化和再经典化)内容,

  • 边缘叙事与颓废审美

    关键词: 边缘叙事  颓废  审美  当代文学  当代中国文学  知识考古  学术研究  文学史  

    当我们把“边缘”与“颓废”并置,并且作为研究当代文学的主词,初看显“突兀”,细细道来,却是近于文学史事实:而且,由“边缘叙事与颓废审美”的文学史梳理,以及中外美学史的知识考古,我们将获得对这一论题的多样性认知;并且,对于当代中国文学的学术研究,将洞开一种新的路径,敞开一片新的文学风景。

  • 苏童:一种冲淡反讽的叙事美学

    关键词: 叙事美学  苏童小说  反讽意味  冲淡  小说写作  当代文学  艺术个性  美学特点  

    苏童的小说写作,从最初的《第八个是铜像》一直到最近的《黄雀记》,已然迈过了三十年的光阴。在这三十年问,苏童在当代文学长廊里留下了一幅幅笔触精微而境界幽远、艺术个性可辨性极强的江南画图。这些画图的背后,是一种复杂圆融的叙事美学。具体说来,苏童小说的叙事美学特点,并非单纯的“颓废”或者“诡艳”、“虚无”这样的字眼所能尽述...

  • 从二月河“落霞三部曲”看90年代文学场

    关键词: 三部曲  二月河  90年代  文学场  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1945年出生于山西昔阳,后随父母迁至河南南阳。高中毕业后入伍,1978年转业至南阳市委,任宣传部干事,40岁开始创作小说。他的“落霞三部曲”出版时间为:《康熙大帝》1985--1989,《雍正皇帝》1991--1994,《乾隆皇帝》1994—1999。据报道称都曾“多次再版,”①并且多次获奖,如《康熙大帝》(四卷本)获河南省首届文艺...

  • 论陕西作家的类型生成与代际精神承传

    关键词: 陕西作家  承传  精神  代际  文学角度  90年代文学  中国文坛  新世纪文学  

    无论就地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来讲,陕西均难列中国的“大省份”行列,但从文学角度来看,却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大省,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叶广芩、杨争光等陕籍作家在全国文坛享有盛誉,他们在延安时期、十七年时期、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的不同时期均向广大读者奉献出代表自己创作个性与陕派特征的经典作品,“陕军”是中国文...

  • 论陕西作家的叙事三段范式

    关键词: 陕西作家  范式  叙事  三生万物  中国人  哲学命题  经典性  

    自古中国人就对三数格外喜爱。不仅古人很早就有“数成于三”的认识,许多哲人总结三数之意,构成中国的三段原理。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由此成为经典性的哲学命题,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中国人重三,崇三,许多世间人、事、物均与三及三的倍数相连,构成三段原理的延伸与繁复。

  • 论西部作家的荒原叙事

    关键词: 荒原意象  叙事  作家  西部  西方文学传统  价值体系  悲剧精神  基督教文学  

    荒原意象在西方文学传统中可谓源远流长,它早已超越了荒原的本义而被赋予不同的精神象征功能。基督教文学将荒原看作是人类被上帝遗弃的具体表征,流浪汉文学则将它视为人被社会抛弃后的栖息之地。十九世纪以降,随着西方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荒原意象又演变为与现实相对峙的诗性空间,其对人类悲剧精神的负载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尼采通过对欧...

  • 主持人的话

    关键词: 主持人  作家群体  六十年代  长篇小说  批评家  艾伟  

    最早见到艾伟的名字,是在“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群”里。这个被一些批评家合力经营的作家群体,就像一家开在路边的旅店,人员进进出出,有常客,也有暂住的,像我等偶尔到店里逛逛的闲人,记不住每个客人,顶多留下点印象,混个脸面儿熟。就是在这家店里,我读了艾伟的几篇作品,算是有了一面之缘。到了评茅奖期间在北京西山读他的长篇小说《风...

  • 重新回到文学的根本

    关键词: 回忆性文章  文学  童年时期  乡村生活  小说世界  七十年代  战争  故乡  

    一、小说世界只不过是故乡的变形 何言宏:关于童年,你曾写过一篇一万余字的回忆性文章叫《河边的战争》,在那篇文章里,你回忆到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乡村生活,你用“十分安宁”描述这段生活,你叙述了一个孩子对战争的迷恋,以及对战争的想象,主题是童年时期的“激情、审美和创造”。很多作家都谈起过童年对写作的重要作用,我想对你也一定...

  • 在一个碎裂的世界里写作

    关键词: 写作  世界  魔幻现实主义  中国农民  戏剧性  三十年  纪实性  蜡像馆  

    今天我们的现实充满了戏剧性。每天只要打开网络、报纸,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场域中。读过一本叫《煤老板自述三十年》的书,一部纪实性作品。里面有一个煤老板,在香港看到蜡像馆,觉得很好,也想搞一个。中国农民都很有首创精神,别人搞过的他是不想再搞的。于是他决定造兵马俑。但他也不能搞得和秦世皇一样,所以,

  • 写作者艾伟

    关键词: 艾伟  写作者  先锋小说  叙事体  80年代  语言组织  杀人者  故事  

    一 之所以写下这样一个题目,是因为,每次提及艾伟,我通常会首先想到他早年的小说《杀人者王肯》。这也是我与艾伟首次遭遇时读到的小说。我对这个有着1980年代先锋小说的叙事风尚的作品至今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关于存在与本质之间分裂与聚合的故事,却奇妙地编制成了一个关乎尊严与人性的价值叙事;它精致的语言组织,回环流畅的叙事体,以及...

  • 主要作品目录

  • 张浩文小说论

    关键词: 小说集  张浩  国家发展道路  长篇小说  民间文化  别具一格  现代性  

    张浩文出版小说集《狼祸》《三天谋杀一个乡村作家》《长在床上的植物》,长篇小说《绝秦书》。张浩文以对民族国家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现代性的反思和追求,对民间文化的保留和表现,在新世纪小说中别具一格,并占有重要位置。

  • 民族与文化的诗性反思——评张浩文长篇小说《绝秦书》

    关键词: 文化问题  长篇小说  张浩  民族  秦  反思  诗性  文化情感  

    张浩文的《绝秦书》在处理民族与文化问题时,则力求将其渗人文化的日常细节中,以还原其历史复杂性。通过人物周克文,《绝秦书》表达了对儒家文化情感上的体认,而在人物周立功身上,则可以看到现代(西方)与传统的激烈冲撞。经由这两个人物,小说具象地呈现了文化自救的艰辛历程。

  • 侯波:乡村世界的深入观察与独立思考

    关键词: 乡村  侯波  世界  青年作家  80年代  当代中国  民生关怀  

    侯波是陕西青年作家,写小说很早,上世纪80年代就在《当代》发过。这两年间,从《上访》、《肉烂都在锅里》,到《思乡小学》和《春季里那个百花香》等作品,都产生了不错的反响。无论对于当代中国乡村的现实考察,民生关怀,抑或风物人情的描画,其思想和艺术表现不断走向成熟。侯波小说写得诚恳,时代语境和个人话语处理得从容自然,从生活中...

  • 毕飞宇的短篇小说“道”——以短篇新作《虚拟》为例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  毕飞宇  虚拟  长篇小说  作者  

    长篇小说如今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而中短篇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几乎成了被忽略的文体,大有衰落之势。大概是众多写家认为短篇小说难以引起关注,“投人”(大家公认短篇小说难写)与“回报”不成比例;短篇小说对作者的才情与技巧要求更高,大多数作者其实难以胜任此道:这两点是短篇数量与质量双双走低的重要原因。

  • 从“本我”到“自我”的游历---读《十年以后》的人物和叙事魅力

    关键词: 游历  叙事  人物  长篇小说  身体性  九十年代  

    发表在《钟山》长篇小说2013年卷的长篇小说《十年以后》用回肠荡气的叙事笔调,写了九十年代杭嘉湖平原一个平凡人的奇特身体历程,是这是一个充满粗野、肉欲、狂欢精神的故事。主人公经历了从本我到自我的游历。小说从主人公曹小民“本我”的游历开始的,他遵循欲望原则,观看世界充满了身体性和器官性。无论是少年情侣经不起侮辱的跳河自杀,...

  • 阎连科小说苦难叙事的文化反思

    关键词: 现实主义小说  苦难叙事  阎连科  文化反思  现实主义作家  小说叙事  文化内蕴  小说文本  

    阎连科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狂想现实主义小说,为寂寥的文坛注入了一股跃动的活力,一种悲悯时代崇高与感动的美学元素,而他在小说叙事中所刻意营构的那种苦难生存镜像,则成为这个时代挥之不去的灵魂悸动与精神魔咒。阎连科究竟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底层民间的苦难生存镜像,这种苦难叙事究竟蕴藉着怎样的文化内蕴?结合具体的小说...

  • 《日夜书》:整体性叙述背后的精神图景

    关键词: 精神  叙述  体性  当代小说  韩少功  批评家  

    韩少功《日夜书》是一部让“爱”他的人松气、让“恨”他的人服气的作品①。多年来,围绕着《马桥词典》、《暗示》是否属于小说一直是批评界争论不休的焦点。在韩少功以前,对当代小说边界的防守从来没有引起批评家的警觉,他们只需举起理论的工具,丰收果实就会顺利归人对应的箩筐,剩下的工作无非就是撕皮去屑、贴标签归类。但《马桥词典》打...

  • 从人格美学视角再读严歌苓小说《第九个寡妇》

    关键词: 个体人格  严歌苓  美学视角  寡妇  小说  历史叙事  政治运动  穿越性  

    一、个体人格:因阻断而穿越 在关于严歌苓的众多评论中,有一位研究者的发见对本文颇具启示:“严歌苓并不试图去构建新的历史叙事,而是在人和历史的遭遇之中寻求一种对抗异化的穿越性的精神。”④依我看,这种“穿越性精神”的内在支撑,正是她们坚韧而弘豁的个体人格。概观严歌苓的创作,扶桑、小渔、小菲、王葡萄、多鹤、小环,这些女性无...

  • “规约性语境”:批评需拓展第一人称叙述空间——基于一种小型叙事批评理念的思考

    关键词: 批评理念  文学叙事  叙述空间  第一人称  规约性  语境  文学形象  

    要求当前文学介入现实结构,发现“中国问题”、进而呈现“中国经验”,最终突出富有中国智慧的文学形象、文学叙事,从而推进文学参与今天生活世界中意义生产的进度,这是今天批评界呼声较高的一种诉求。然而,究竞怎样的介入程度,才算发现、才算呈现,下文则显得很是模糊。目前来看,对于如上诉求,要么就是泛价值论,疏于考虑文体状况,打量...

  • 西安工业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介绍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学科介绍  工业大学  西安  当代文学研究  学科特色  综合性高校  学术影响力  

    西安工业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是全国以工为主综合性高校最早试点文学学科建设的积极成果之一、该学科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现已形成学科特色鲜明,学术研究活跃,队伍朝气蓬勃,并产生一定学术影响力,具备较强发展潜力的校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被评定为校级名牌专业。尤其是2005年10月,学校依托本学科成立了以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

  • 辽宁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学科  辽宁大学  学位授予权  硕士学位  研究机构  研究基地  妇女理论  

    辽宁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是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以辽宁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为主体,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研究中心和辽宁省妇女理论研究基地两个研究机构。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西安市建国路83号,邮编:7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