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学术月刊杂志

杂志介绍

学术月刊杂志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学术月刊杂志创刊于1957,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 走出后现代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存在主义  社会生活  解构思想  

    作为对历史茫然感之回答,“走出后现代”是从全球化/后现代/现代性所引出的一道历史的绝对命令。在社会思想潮流上,它显示为:(一)德里迭晚期自身解构从“破”到“立”的思想路径;(二)新自由主义对个人主义的限制,对社会主义批评的汲取和公平至上的转向;(三)文化研究以社会批判性突破经院式学科性限制,以学科间性和学术间性广泛介...

  • 现代化和全球化双重变奏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

    关键词: 文化  现代化  全球化  本土化  发展逻辑  中国  

    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交织与重合,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钥起。改革时期发生在中国的这场文化讨论,实质上是中华民族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一种文化反应,是中固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发生转型的逻辑结果。从洋务运动开始,贯穿于整个中圆现代化进程的“中化”与“西化”、“传统”与“现代”、“中体”与“西用”等文化话语,在...

  • 政府能力建设与公共服务的治理变革

    关键词: 政府能力  政府行动范围  公共服务  治理变革  新公共管理运动  

    中国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医疗、教育和住房的高费用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因此,一些学者主张放弃市场化改革取向,强化政府的责任,重建公立机构在公共服务中的主导性,甚至恢复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制度安排。这种意见忽视了现代公共管理的一项基本经验,即政府完全可以以多种不同的角色参与或...

  • 教育收费研究之误区:对三种物品属性的混淆

    关键词: 教育收费  公共物品  俱乐部物品  私人物品  教育税  

    教育收费认识上的误区会带来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和冲突。研究教育收费问题必须从不同教育类别的本质属性出发。作为公共物品的教育,其资金来源于税收,理论上不应对受教育者收取任何费用;作为俱乐部物品的教育,因其存在排他性,对其消费者收取一定费用则是合理的;作为私人物品的教育,对其消费者收费是十分正常的市场行为。对作为公共物品的教...

  • 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兼答段忠桥教授

    关键词: 青年时期马克思  成熟时期马克思  马克思哲学  哲学本质  多种视角  

    在深入开展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必定会遭遇到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尽管恩格斯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者之一,但他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之问仍然存在着差异。第二个问题是青年时期马克思和成熟时期马克思的关系问题。不应该把这两个时期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截然分割开采并对...

  • 汉代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关键词: 儒家  谶纬  汉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前汉中期以后,儒家内部的一个斗争就是今古文经学之争。今文经师与古文经师大都是中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也有少数是贵族。他们在社会政治观点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今文经师反对盐铁官卖,古文经师也反对盐铁官卖;在世界观方面,今文经学谈灾异,古文经学也谈灾异。今古文经学的斗争基本上是禄住之争,是对古学官的位置的争夺。如果说古文经学...

  • 敬告作者

  • 中庸之道:作为一种全面深邃的文化理想

    关键词: 中庸之道  文化理想  中国  民族文化  

    中庸之道是中国思想与文化的灵魂的直接诠释,它意味着一种全面深邃、具体而微的文化理想。这就是,当下地打开天下,个体地接纳全体。这意味着,这一理想既表达了一种宇宙论的全体视野,也表达了个人在其日常生活的当下承担世界的责任意识。而这样一种文化理想必须通过“艺”才得以在个人的生活中展开,中国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必须被理解为“六艺...

  • 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

    关键词: 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生态唯物主义  危机理论  文化维度与自然维度  

    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莱易斯和本·阿格尔通过重构危机理论,奥康纳通过赋予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作为两者中介的劳动以文化维度和自然雏度,福斯特侧重对马克思理论文本的重新挖掘来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他们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三种不同的理论维度,决定了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批判的不同侧重点。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示,应...

  • 论基督教社会伦理学中的信约模式

    关键词: 社会契约  有机体模式  无限之约  信约模式  督教  社会伦理学  

    在“社会契约”模式全面影响西方社会公共伦理话语的同时,不少基督教伦理学家认为,基于基督教传统的“信约模式”可以为基督教介入社会公共生活提供独特的角度。它能提供与传统有机体模式不同的社会观,比一般的社会契约论更突出立约的超越性和无限性,强调公共生活的道德原则,尽管面临种种挑战,这种重视主动建构、超越维度的信约模式,有助...

  • 法经济学视野中的正义与效率(专题讨论)——法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谱系中的位置

    关键词: 法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制度  经济运行机制  

    史晋川认为,法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向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复归的经济理论。同时,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法经济学也表现出自身的一些理论研究特色。汪丁丁指出,正义与效率的冲突,是一类我们应该正面加以解释的事实。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思路,应当是公共选择理论,而不应当是波斯蚋的“法的经济学分析”。王佩蓓认为,公平与效率...

  • 正义与效率的冲突:法经济学的核心议题

    关键词: 法经济学  冲突  正义  议题  经济分析方法  经济学家  经济学研究  经济学知识  经济学问题  

    应当承认,目前流行的法经济学研究,受波斯纳和贝克尔的影响,在这一学科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时期内。似乎始终没有能力正面回答“正义与效率的冲突”问题。这一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学家普遍没有意识到他们使用的效率概念其实只是“帕累托有效性”概念,并非经济学原初意义上的“效率”。这一局限性,在我看来,使大多数经济学家提供的法...

  • 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法经济学对社会发展目标的追求

    关键词: 社会公平  经济效率  法经济学  社会发展  20世纪70年代  资源配置效率  科学研究  法律体系  

    如果说“法经济学”是法学与经济学的姻生子,那么,“公平与效率之争”则成为这场婚姻的红娘。自从科学研究打破“诸学一体”之后,经济学与法学便各自走向独立。而这种独立的结果是将法学的注意力引向架构保障社会公平的法律体系,经济学则旗帜鲜明地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己任。公平与效率的“两张皮”现象,不仅使经济学与法学面临着困境,也...

  • 责任与效率的两难:一人公司制的法经济学分析

    关键词: 法经济学分析  无限责任  公司制  企业存在  资产专用性  新制度经济学  现代公司  一人公司制  

    关于企业的起源和性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威廉姆森(Williamson)看来,资产专用性是企业存在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当专用资产交易次数增多以后,交易双方的合作就适宜于采取企业形式、而不适宜于采取市场合约。因为在企业内部,违约风险就被消除了。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企业是用以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交易模式。与企业...

  • 路径依赖、路径创造与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

    关键词: 路径依籁  路径创造  经济体制转轨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体制成功地从计划经济逐渐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但主要是一个路径创造的过程。这一新的发展路径是社会经济压力、重大变化事件与内生变迁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当前经济转轨所面临的关键时期,需要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适时地改变内部的结构,以寻找最优的路径。有效的路径只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内进...

  • 新企业成长的内生性资源:智力资本

    关键词: 新企业  智力资本  内生性资源  竞争优势  

    新经济时代的新企业,其知识的特性决定了智力资本是其内生性资源。这种资源已经成为新企业创造价值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基础,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支撑。因此,对智力资本的有效管理就成为一个非常需要研究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对智力资本的管理就是要做好对人的管理。

  •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

    关键词: 历史分期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中国  命名  

    历史分期是从总体上把握历史体系的有效方法,近代以来史学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作过长期探讨,而至今仍聚讼纷纭。当下流行的历史分期,将以君主集权为特征的秦至清两千余年称“封建社会”,有悖“封建”本义,且与社会性状全然不同的西欧中世纪封建制、日本中世及近世幕藩制混为一谈。而在此种泛化封建观出现以前及之后,曾有中国学人将这一历史...

  • 关于日本割占台湾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日本  割占台湾时期  中国  台湾省  

    日本割占中国台湾及澎湖列岛是近代远东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的事件,牵涉面很广。中日两国是此事件直接当事者,西方列强也插手其中,局面错综复杂。日本割占台湾是其长期既定的方针,而非临时决定。西方列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日本割台的举动持旁观的态度,或坐观其成,或不情愿而最终放弃介入,没有一个是真正同情和支持中国的。中国朝野在割...

  • “九一八”后的民族复兴思潮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民族危机  民族复兴思潮  

    九一八事变引起的民族危机,促进了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中华民族有无复兴的可能?这是“九一八”后广大国民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尽管因知识结构、政治背景以及所擅长的专业不同,人们的认识千差万别,但他们都认为只要发奋图强,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复兴。人们在探讨民族复兴的问题时,特别强调了民族自信力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并且就...

  • 中国新诗的传播与生产(专题讨论)——传播与新诗现代性的发生

    关键词: 新诗  传播  经典化  中国  

    方长安指出,传播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雏度,改变了诗人们的创作心理、主题想象、诗性体认与言说方式,参与了新诗生产,赋予新诗诸多现代性品格;然而新诗内部由是存在着传媒化这一负面因子,抑制着新诗诗性的生成。李怡、苏雪莲强调,现代大众传媒是新诗生成的诸种合力中的一种,它不仅为诗歌提供了新的表现空间,使诗歌具有了不同于古典时...

  • 大众传媒与中国新诗的生成

    关键词: 中国  新诗  大众传媒  现代传播  美学特征  表意方式  诗歌  传统  胡适  

    中国新诗的生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除了传统所谓的“中外诗歌交流”,除了像胡适、周氏弟兄等人的尝试的热情之外,现代传播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它为诗歌提供了新的表现空间,塑造了新诗的表意方式和美学特征。

  • 新诗传播媒介与建构

    关键词: 白话新诗  传播媒介  传播语境  诗学建构  创作实践  诗歌流派  传播方式  社会环境  共同参与  共同承担  

    白话新诗是在现代传播语境中逐渐确立其合法性地位的。无论是新诗的创作实践还是诗学建构,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传播的历史印记。新诗的最初尝试与传播同步发生,新诗人的出现、诗歌流派的生成、诗体建构等均与传播媒介、传播方式相关。那些或者传统封闭、或者现代开放、或者呈现为特定的有限空间、或者呈现为社会环境式的无形空间的各类传播媒介,...

  • 新诗传播与经典化

    关键词: 传播方式  经典化  新诗  鸦片战争  现代报刊  传播过程  诗歌  大众  出版  

    鸦片战争以后,现代报刊、出版、教育等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诗歌的传播方式和运行机制,使诗歌从传统的应酬唱和、交际游戏的个人自遣之作转变成为面向大众的公共言说,从庙堂、“沙龙”走向大众、民间,从教化转向启蒙。新诗经典的确立,受到传播方式整体变迁的制约和影响。相当程度上讲,新诗经典化是在新诗传播过程中完成的。

  • 19世纪西人小说中的白话实验

    关键词: 中国  近代文学  西方国家  小说  白话文  

    19世纪来华的西方人出于对异质语言的敏感、华洋杂处的现实需要以及探求中国文化的兴趣,率先发起了语言变革。他们所作白话小说主要包括传教士小说和汉语读本中用北京官话改写的白话小说,其中所用白话则经历了由章回小说的旧式白话到北京官话的转变。尽管西人进行的白话实验并未带来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但在对白话文的认识与运用上表现出相当...

  • 科学认知与人文理解交错中的中国文学写实主义

    关键词: 文学写实主义  科学认知  人文理解  中国  

    现实主义理论包含着科学认知与人文理解这一对矛盾。“写实”意味着遵循自然科学的认知原则,对客体对象精确、逼真的反映与复制;而“文学”却是一个虚构、想象性的人文世界,渗透着作家主体的精神意愿与价值取向,即作家对人生、世界的“理解”,而且还负载着对读者道德的教喻与训诫的功能。这一悖论式的两极趋向,在中国文学对西方写实主义的...

  •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他——郑大华教授访谈

    关键词: 中国  近代思想史  思想史研究  教授  政治史  史学  郑大华  

    郑老师,您是如何走上史学之路的?有哪些史家、史著对你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您原来好像是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后来怎么会转到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您在中国近代思想史领域从事了哪些方面的研究?

  • 冯契与《学术月刊》

    关键词: 冯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评论文章  中国哲学  哲学思想  思想轨迹  哲学史家  

    冯契是《学术月刊》几十年的老作者。自《学术月刊》创刊起,一直到他去世,冯契在《学术月刊》上发表了不少重要论文。如果我们按时问顺序来阅读这些文章,就可以大致了解作为一个哲学家和哲学史家的冯契在20世纪下半叶的思想轨迹。他生前亲自编定的《智慧的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收录了他新时期以来的各类文章,其中发表于...

  • 我在《学术月刊》的发稿经历

    关键词: 20世纪70年代  安徽师范大学  发稿  文章发表  历史学专业  80年代  学术刊物  出版周期  张海鹏  

    我知道《学术月刊》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读大学的时候,因为我的老师安徽师范大学的张海鹏教授有一篇文章发表在上面。80年代初,我刚刚踏入学术界,除了北京的几家著名历史学专业类杂志外,自己爱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就是《学术月刊》了。她不仅资格老,学术性强,文字清新怡人,内容上追求创新,而且作为月刊,出版周期也短。我从1980年开始...

  •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美学)

    关键词: 传统美学思想  讨论综述  学术问题  中国  传统美学  古典美学  当代美学  直觉性思维  认识论美学  民族文化  

    有些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的重要资源。中国文化的早熟性与圆融性使得中国传统美学有着巨大潜力,经过改造和提炼,它将会成为当代世界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精神内核,将对构建当今中国特色的全球美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主体间性思想与西方主体间性美学在直觉性思维上...

  •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中西文化比较  研究中心  大学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  国家重点学科  价值观教育  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1月,同年11月,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基地涵盖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两个一级学科,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自2002年1月起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以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为核心,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价值观与民族精神“985工程”二期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创新...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乙)社联大楼4F,邮编:2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