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学术月刊杂志

杂志介绍

学术月刊杂志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学术月刊杂志创刊于1957,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 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精神义谛

    关键词: 陈寅恪  学术思想  精神义谛  

    虽然近年来学术界、文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陈寅恪其人其学,但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位大史学家的了解还有限得很,对他的学术创获、学术贡献和学术精神尚缺乏深在的研究。陈寅恪之学的精神义碲大致可以归纳为九个方面:第一,陈寅恪是最具独立精神、最有现代感和历史感的历史学者。第二,陈寅恪的基本文化态度,是不忘记本来民族之地位。第...

  • 生态后现代主义:一种崭新的生态世界观

    关键词: 生态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  生态世界观  

    生态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文化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设性的后现代的一支理论劲旅,它将现代性的思想基础即机械自然观、单一性的男性精神、经济主义意义观等视为现代性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并对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检省。在深入发掘这些作为现代性的深层思想基础的各种理念、因素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同时,它倡导有机自然...

  • 农村政治学研究范式的检视与拓展

    关键词: 农村政治学  研究范式  微观权力分析  话语分析  

    目前的农村政治学研究有三个流行的基本范式,即国家与社会研究范式、新制度主义研究范式、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但是,这三个研究范式都有其局限性。未来农村政治学研究范式应当向多元拓展:一方面,它应当从社会视角向国家视角转换;另一方面,它应当从宏大、系统、必然、普遍等系统世界的结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中走出来,从科学的真实走向感觉的...

  • 歌德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歌德  世界文学  艺术实践  科学实践  

    歌德对世界文学影响巨大。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8种语言,是各国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德通晓多种语言,熟悉欧洲国家各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和形式,他翻译、戏仿或用这些作品的风格写作。《浮士德》简直是欧洲文学传统的汇集。歌德还对世界各地的民歌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搜集欧洲主流之外的作品。他参与“世界文学”的最突出的例子是两本诗集《西...

  • 赛博空间:当代文化定义的困惑与转机

    关键词: 因特网  文化的不确定性  主体与身份  媒体等同  被建构性与文化转机  

    当今世界,因特网在人们的文化视野中已经被建构为决定各群体命运的工具。无疑,它也成为定义当前社会文化的关键。网络世界,似乎具有组织和干涉的“去中心化”(decentered),从而使当代文化定义具有了“不确定性”。那么,随着网络化的计算机的应用与实践,这网络空间文化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寻求关键解答,并将它和早期的媒介形...

  • “批判佛教”思潮的多元向度(专题讨论):“批判佛教”的批判哲学

    关键词: 佛教的批判性  场所哲学  如来藏佛教  本觉思想  

    吕凯文指出,衿谷宪昭凸显“批判哲学”对抗“场所哲学”的意义,旨在遏止“西欧思想(场所哲学)流入日本”,免使佛教“非佛教化”而不再具有公开的、客观的知识批判以及具有公义的社会实践能力。吴可为提出,松本史朗强调如来藏或本觉思想作为东亚大乘佛教的主流和基础,是一种非批判性的“界论”、一元论的基体主义、彻底的“我论”。其实,...

  • “批判佛教”与佛教的批判性

    关键词: 批判佛教  批判性  社会歧视  歧视现象  主流思想  哲学品格  大乘佛教  东亚  

    “批判佛教”最初源自对佛教传统与社会歧视之间的关系的反思。它断定,东亚佛教主流思想对日本当代社会中的歧视现象不但默许和掩盖,而且事实上其自身正是造成和维持这些社会歧视的原因之一,而这又源于东亚大乘佛教已丧失了佛教最内在的宗教与哲学品格亦即“批判性”。

  • “批判佛教”的佛教批判与社会文化批判

    关键词: 批判佛教  社会文化批判  不平等现象  社会存在  社会传统  推理过程  如来藏  佛教徒  

    祷谷宪昭与松本史朗判定,佛教的如来藏思想是“梵我论”/“场所哲学”/“基体说”类型,属“外道(非佛教)”性质,并最终应对日本社会存在的不公正与不平等现象负责。在他们眼里,这样的一个线性推理过程不仅指出了日本社会传统痼疾之症结与根本病因,更重要的是唤醒了他们作为佛教徒捍卫佛教正法的决心。

  • “批判佛教”的得与失

    关键词: 批判佛教  得与失  马克思主义者  意识形态  本觉  平等  

    不论是“批判佛教”的樗谷宪昭,或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黑田,其对本觉“恶平等”有助于意识形态之分析,都是建基在田村芳朗对本觉说作出的“肯定现实”之结论上。

  • “消费社会”的解读路径:马克思的视角及其意义——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观的方法论缺陷谈起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  生产过程  

    鲍德里亚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在建构其消费社会批判理论时,只把消费社会当作一个客观的事实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拘泥于非历史性的社会学方法,无法进入马克思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视域。这直接导致了他们不能准确地把握批判和超越消费社会的路径。马克思在《巴黎手稿》时期由于撇开了对生产过程的正面分析而直接进入到对财富分配领...

  • 西方哲学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社会历史背景

    关键词: 西方哲学  革命变更  现代转型  特殊社会历史背景  共同社会历史背景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和西方哲学家实现的现代转型有着原则区别,但都是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根本性超越。这两种变更各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但又处于同一社会历史时代。历史时展的基本趋势,决定了19世纪是西方哲学酝酿并发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变更的世纪。这种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都是在这一基本趋势下发生的,因而它们在某些方面...

  • 孔颖达儒学思想的异质性考论

    关键词: 孔颖达  儒学思想  异质性  

    孔颖达是隋末唐初经学大师,以主撰《五经正义》播名于史。《五经正义》作为有唐一代权威儒学典籍,以儒学正统为宗旨,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坚持了儒家立场,另一方面在具体阐释中又融入了道、玄、释等诸家思想质素,从而既表现了孔颖达儒家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又显示了中国汉魏以降儒、道、玄、释诸家思想交融互渗、此消彼长的动态文脉景观。孔...

  • 城市化问题与新农村建设(专题讨论):论人口城市化与要素城市化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口窗口  新农村建设  新城市建设  

    夏永祥认为,城市化的实质是在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以及相应的社会结构变动。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滞后于要素流动,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农村病”。要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治理“农村病”,推动城市化健康协调发展。杨云彦指出,中国正处在有利的人口窗口内,应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化,加快人口与...

  • “人口窗口”、转变期发展战略与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人口发展  新农村建设  窗口  低出生率  人口再生产  人口出生率  发展趋势  人口转变  

    世界人口发展的经验表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人口再生产相应地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高位均衡”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低位均衡”转变。从长期发展趋势看,现代人口转变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得整个社会的人口抚养负担下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如果社会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 从“以农村包围城市”到“以城市带动乡村”

    关键词: 以农村包围城市  城市带  乡村  中国逻辑  自身  历史  规制  

    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逻辑,中国逻辑的规制之一在于其历史。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及路径选择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镇化  产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后,在农村建设中推出的又一项新的战略举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选择那些具有特殊资源、区位优势、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潜力的村庄进行重点建设,而不是将所有的村庄都建设成为“新农村”。产业是社...

  • 合作型自主创新:创新优势与知识产权共享冲突

    关键词: 合作型自主创新  复杂性技术  中间性网络组织  知识共享  知识产权  

    合作型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多个企业或多主体的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企业自主创新的创新活动,它既不是完全的自主创新,也同一般意义上的合作创新有所区别。基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以及合作型自主创新的特点,合作型自主创新不失为中国企业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期自主创新模式的最佳选择。在经济性质上,合作型自主创新既不是古典或新古...

  • 价值重构与“十七年文学”的整体评价(专题讨论):关于“十七年文学”整体评价的思考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十七年文学  价值重构  现代性  

    吴秀明认为,对“十七年文学”应作综合整体评价。它既是20.世纪中国的“十七年文学”,也是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十七年文学”,同时也是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密切关联,并高度一体化了的“十七年文学”。张光芒认为,不能用硬性的价值尺度来评判“十七年文学”,应该综合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以“同情的理解”,作为历史叙述的前提...

  • 时代夹缝中的启蒙碎片——对“十七年文学”的价值重估

    关键词: 价值重估  自由主义精神  价值判断  全盘否定  价值立场  思想价值  

    近年来,重新定位和评价作为文学史的“十七年文学”成为研究界的一大热点,并且围绕这一热点逐渐形成了三种最为流行的研究模式。第一种可称为“价值判断优先、全盘否定的研究模式”。其特点在于,以价值判断为核心,从坚硬的价值立场出发,否定这段文学的思想价值,即以个性解放、自由主义精神为主要的评判标准,

  • 无法还原的历史——“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历史症结

    关键词: 历史叙述  症结  还原  文学学科  合法性  想象  期待  

    “把历史还给历史”,这在当代文学学科早已耳熟能详。它是一种想象,也是一份期待。究其原因,不仅在于这个学科存在的合法性依据,牵涉到有关它的历史叙述能否形成;更在于即便承认这一前提,问题依旧接连不断。

  • “十七年文学”与现代性的重构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反现代性  中国社会  文化发展  近代以来  新中国  

    “现代性”(Modernity)是20世纪中国文学挥之不去的话题。新中国建立后的“十七年文学”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自然离不开这个主题,并非一些人所指责的那样它是反现代性的。就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境况而言,渴望摆脱近代以来被动挨打和贫穷落后的困境,迈向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建立新型国家的意识,

  • 互联网与艺术

    关键词: 互联网  艺术  新媒体  

    艺术依托媒体而存在,顺应媒体变革而更新。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艺术又以自己的创造性探索开发出互联网的潜能。尽管互联网与艺术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其联姻最令人瞩目的成果是造就了新兴的互联网艺术。互联网艺术在20世纪末以信息流的形态出现,是以网际协议(IP)标识存在、以数码统一信息、以计算...

  • 西方公共领域的发展与审美经验的变迁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审美经验  历史变迁  

    作为一种自由表达观点、平等交换意见的社会场所,一个时代的“公共领域”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起着积极的塑造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审美经验”的形成。在古希腊城邦制度中,以广场为核心的“公共领域”起着集合公民意见、统一城邦意志的作用,这种政治上的民主博弈与当时悲剧和雕塑艺术中个人与群体、感性与理性的矛盾...

  • 秦文化源流新探——熊图腾与中原通古斯人假说

    关键词: 熊图腾  熊鸟  赢秦族源  中原通古斯假说  熊母神话  

    在对秦文化源流的研究中,只有跳出西周以来“尊王攘夷”的正统史观,方可寻找从黄帝有熊氏到赢秦、楚、赵的熊图腾传承线索;再据新发现的秦先公大墓出土熊形文物的分析,以及赢与熊、能等同源汉字的符号学证据,以回应人类学家的“中原通古斯人”说及考古学家的在中原以外寻找五帝时代线索说,从而对赢秦族的文化渊源作出综合性的解释。根据殷...

  • 白银货币化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下)

    关键词: 白银  货币化  赋役改革  农民  身份  契约  

    明代“一条鞭法”推行全国之前的一系列赋役改革,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虽然名称不一,但无一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折银成为明代赋役改革的一条主线,“一条鞭法”是这一系列赋役改革的延续和总结。均平赋役是历史上数不清的赋役改革的共同特征,统一征银则是明代赋役改革不同于历朝历代改革的主要特征。明代赋...

  • 三次集体出洋之比较:晚清官员走向世界的轨迹

    关键词: 晚清  中国官员  走向世界  集体出洋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清政府官员曾经三次大规模集体出洋:第一次是1868年的蒲安臣使团。这是由外国人率领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第二次是1887年的海外游历使。这是清政府第一次通过考试选拔全部由中国官员组成的游历使团。第三次是1905年的五大臣出洋。这是清政府第一次派遣王公大臣集体出洋考察各国政治。这相隔各二十年左右的三次晚...

  •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为中心

    关键词: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  教科书  

    20世纪以来,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有个变化的过程,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清末认为,它是中外交通中一个普通事件。民国成立后,认为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1930年前后,认为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20世纪30年代的时势,使得朝野双方在历史研究要有现实关怀的努力下,共同...

  • 在理论与现实之间——白永秀教授访谈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专业  高中毕业  政教专业  研究生  大学  高考  道路  

    白教授,听说您高中毕业以后就下乡,一直到恢复高考才考入大学念书,大学学的是政教专业,后来读研究生时学的是政治经济学专业。能否谈谈您是如何走上经济学这条道路的?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乙)社联大楼4F,邮编:2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