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学术月刊杂志

杂志介绍

学术月刊杂志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学术月刊杂志创刊于1957,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 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学术思想  十大  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密切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规律的过程中提出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客观、准确地对该年度的学术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从而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和智力支持,无疑具有重大意义。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由《学术月刊》编辑部、《光明日报》理论部和中...

  • “情本体”的外推与内推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宗教哲学  

    后现代哲学打破了启蒙理性的牢笼,但终究是否定性、破坏性的;提出以中国传统为依据的“情本体”,就是要在它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情本体”外推即政治哲学,提出了“社会性公德”与“宗教性私德”的区分。社会性公德类似于罗尔斯的“重叠共识”,但强调它的现代经济基础,以解构传统礼教的政治、伦理、宗教“三合一”。宗教性私德有范导和...

  • “空间、空间生产”五问——对张之沧教授几个观点的质疑

    关键词: 空间  空间生产  社会空间  

    既然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它就不可能具有主观性、意识性,也不可能是精神的存在方式。先在的、外在于人类实践的自然空间不可能是人创造的。我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事物的原有空间形式,新的空间形式是适合于人类生活的。但我们不能创造物质本身,只能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因而,我们也不能创造空间本身,只能创造具体事物的空间...

  • 再论空间的生产、建构和创造——回应王金福教授的“质疑”

    关键词: 空间生产  社会空间  虚拟空间  客观性  实践性  

    空间,无疑具有客观性、实在性、主观性、意识性和精神性相统一的特征。即便是自然空间,也不能外在于人类实践。因此,人类既可以创造物质,也可以创造空间。因为,“物质”和“空间”都不是纯粹抽象的概念,而是存在于万物之中。比如,社会空间、精神空间、文化空间、虚拟空间等,都可谓是人类创造的不同的空间形式。特别是虚拟空间,既不同于...

  • 改变世界的哲学何以可能(上)——从马克思到后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决定论  能动论  行动者  旁观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指向改变世界的哲学,它肯定了人具有改变世界的历史行动的能力,而这就预设了世界的可改变性或非决定性,否则,改变世界就是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又往往被理解为一种历史决定论,而这在逻辑上就使得改变世界成为不可能或不可理解之事。对于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来说,这一矛盾无疑是根本性的大...

  • 马克思哲学之思想史前提的广义理解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思想史前提  广义理解  

    为了全面深刻地领会马克思哲学的丰富内涵,有必要重新理解和厘定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前提。这需要着眼于两方面:一是扩展,二是深化。既要超越德国古典哲学的范围,考察古希腊及其哲学、浪漫主义思潮、基督教传统与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联系;又要重新挖掘康德、黑格尔同马克思之间思想史联系的丰富性。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想主义、自我意识、自由意...

  • 政治与经济:中国改革的可能走向

    关键词: 社会稳定  宪政转型  体制落后  分配不公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为何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学术界的主流形成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框架:“宪政转型”、“体制落后”和“分配不公”。这三类框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中,关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刻的相关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这与主流观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中国当...

  • 战略抉择: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与转型

    关键词: 对内经济发展方式  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方式包括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取向和高强度投入的对内经济发展方式,与注重加工贸易和以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为主、借入外国债务为辅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相互作用,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方式只是脱贫之路,而不是富强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的弱点逐渐表现出来。因此,中国...

  • 后刘易斯时代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刘易斯时代  刘易斯拐点  传统农业  人力资本投资  城市化  

    从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笔者称之为刘易斯时代。从理论上看,还应有前刘易斯时代和后刘易斯时代两个阶段。目前中国可能处于从刘易斯时代向后刘易斯时代的转变过程中。这就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即从主要依靠土地、资本、非熟练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转移为主要依靠科技和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方...

  • 文化产业对于经济总产出的增值机理——基于V→I→P分析框架的中国观察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增值机理  

    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的史实表明,文化产业对于经济总产出的增值力越来越大。对中国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五省市长期形成的人文传统中主流价值观(V)、以市场体制为取向的制度创新进程(I)和文化产业发展对于经济总产出的增值(P)的关联比较分析表明,文化产业发展对于经济总产出增值机理的“V→I→P”分析框架具有很大程度的合理性。...

  • 信息传递

    关键词: 信息传递  文化繁荣  高峰论坛  大学学报  广州市  广东省  编辑部  

    2011年12月16—19日,由《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的“高峰论坛:文化繁荣与期刊责任”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学术月刊》总编辑田卫平应邀出席。

  • 文学经典、审美与文化权力博弈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文化权力  审美  纵轴  横轴  

    文学经典不存在某种特殊的普遍性质,经典的确认取决于一部作品在文化场域中的位置。经典在人文教育中举足轻重,得到批评家的频繁征引,是文学史记载的核心内容。经典并非实体性而是功能性概念,它是特定文化空间中的建构物,背后存在参与复杂博弈的各种势力。布鲁姆对经典与审美的激烈捍卫并非错误,但审美的表象背后仍然隐藏了若干尚未解决的...

  • 审美(美)的实有和虚无

    关键词: 审美  实有  虚无  

    审美(美)的实有与虚无问题一直是一个悖论:关可以说是一种幻象,并非实在,也可以说是本真的世界而非虚幻。这个悖论只能在哲学本体论的层面上得到解决。存在是生存的根据,具有实有和虚无两个对立同一的范畴。实有是指存在的本真性(在场的可能性),虚无是指存在的非现实性(不在场)。由此也规定了现实生存的有(实在性)与无(非本真性)...

  • 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陶渊明  颜延之  

    被萧统选进《文选》的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是有关陶渊明的最早文献,也是与陶渊明生前相识者叙述陶氏生平的唯一存世文献。颜延之是陶渊明的挚友,他对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有深刻的理解,此诔情文并茂,意味深远。它不但生动地描述了陶渊明的生平,而且准确地揭示了陶渊明的人格特征,从而深刻地剖析了陶渊明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巨大...

  •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再出发(专题讨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思考

    关键词: 史学史研究  研究模式  创新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

  • 深化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构想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研究  学科体系  20世纪  史学领域  21世纪  学术领域  史学批评  史学思潮  

    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史学史”的概念和创建学科体系的设想是20世纪初由梁启超明确提出的。经过近百年来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在中国史学领域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史学的不断发展,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进一步寻找新的增长点,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而...

  • 中国史学史研究视角的转换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  认知活动  传统史学  其他学科  自我反思  史学研究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史学史方方面面的课题都涉及到了,已成为一块成熟的“领地”。不过,当今中两史学理论研究日新月异的光辉并没有照进史学史研究的殿堂。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对史学史研究的创新关注不够,自我反思不足,传统的史学史研究模式略显保守、落后。史学研究是一种历史认知活动,对中国传统史学客体的认知是一个无穷的过程。转...

  •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国际视野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研究  国际视野  知识更新  内涵研究  史学研究  东西方  历史  学术  

    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硕果累累,但知识在不断更新中,学术也要发展,创新是知识更新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助力。这种创新既有对史学内涵研究的拓展,也包括方法、视角的调整更新,以及要注意到把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

  • 贫富无定势: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流动

    关键词: 宋代  科举制度  进士  贫民子弟  社会流动  

    经过改革以后的宋代科举,不讲门第,不论贫富,只问成绩,从而为下层平民子弟参加科举打开了大门。虽然在当时的社会中,官僚、地主、富商出身的子弟凭借他们的经济和文化优势在进士出身者中仍然占有多数,但是,下层平民子弟通过科举跻身仕途的人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除了科举本身以外,还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原因。从客观上来说:随着商品经济...

  • 历史·政治·空间:2011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政治维度  空间  历史唯物主义  当代中国  政治哲学  关键词  

    回顾2011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大致可以梳理出三个关键词:历史,政治,空间。就“历史”而言,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另一方面是历史唯物主义,两者都离不开政治和空间的考量。就“政治”而言,自然不乏哲学的政治维度,但更重要的,还是公平、正义等政治哲学议题的凸显。就“空间”而言...

  • 返本开新与波澜不惊:2011年的中国哲学研究

    关键词: 中国哲学研究  返本开新  学术论文  近现代  宋明  

    2011年,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大约有1500篇左右,研究的重点领域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先秦、宋明及近现代三个时代。

  • 国际视野与本土耕耘:2011年的国内西方哲学研究

    关键词: 西方哲学研究  国际视野  国内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问题  经典文本  中国哲学  返本开新  

    如果用重返经典文本与面向中国问题来概括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型取向,用返本开新与话语重塑来概括近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路向,那么,同一时期的西方哲学研究则致力于立足国际视野和本土耕耘。当前国内西方哲学研究具有双重定位:一是引介、翻译、诠释和批判“西方哲学”,原则上英语世界和欧洲大陆古往今来的哲学皆为其研究对象,可谓“在...

  • 解放的能量——南帆教授访谈

    关键词: 南帆  教授  能量  文学兴趣  治学历程  职业选择  求学生涯  学术  

    南帆先生,我很想知道,您的文学兴趣是如何养成的呢?回到治学历程的源点总是更有利于梳理学者的学术脉络,您的求学生涯对您的学术职业选择有着怎样的影响?

  • 东方讲坛·上海师范大学学术特别版

    关键词: 上海师范大学  学术讲座  讲坛  东方  思想深度  张鸿雁  话语  城市  

    “都市维度与思想深度的碰撞——全球时代中国城市话语的建构”系列讲座 本刊讯 作为东方讲坛学术讲座特别版之一,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以“都市维度与思想深度的碰撞——全球时代中国城市话语的建构”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分别于2011年11月17、21、24、29日,12月5、8、12、15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东部文苑楼人文与传播学院举行,宋俊岭、张鸿雁、阎克...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乙)社联大楼4F,邮编:2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