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新闻与传播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新闻与传播评论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新闻与传播评论杂志创刊于1930,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新闻类。

  • 组织民主、组织参与与批判组织传播

    关键词: 组织民主  参与  组织传播  批判研究  

    西方的自由民主主要关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却鲜少关注组织生活中的民主。最近,一些组织传播学者开始研究组织民主。他们关注的主要是各种组织参与形式。尽管组织参与有一些积极作用,但它也带来了一些未曾预料到的负面后果。本文基于传播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反思了传播(如"组织参与"等传播形式)在构建组织民主上所存在的局限,并强调物质安排在...

  • 媒介市场化中的节目品质议题:流变与困境

    关键词: 市场制度  节目品质  媒体问责  

    节目品质议题源起于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理念,经过多国的不断探索,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公平"、"创新"、"多元""和"品位,不低俗"的品质内涵共识。这组内涵确立了评判节目品质的基本标准。然而在市场化的媒介环境里,这组品质内涵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实,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制度与公共利益之间的深层矛盾。为了协调这一矛盾,矫正市场失灵的效应,许多国...

  • 西方传播研究的人类学视野之特点

    关键词: 人类学视野  西方传播研究  特点  

    20世纪以来,西方的传播研究有一个人类学的学术视野。本文认为,这个视野对于相关问题的观察是一种"语境化"观察,其认识则建基于某种类比及演绎的逻辑;再是,这个视野还把相关的问题归结为一个意识形态问题,同时认为这些问题在损害人的"自由",也就是所谓在人的"自由"问题上带有一种忧愁。

  • 《传媒的四种理论》后媒介规范理论研究的传统及批判

    关键词: 媒介规范理论  理论进展  

    《传媒的四种理论》是研究媒介规范理论的经典文献,它影响了学界对媒介分类和媒介社会角色的认知。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变迁,四种理论的提法已经无法关照社会现实。基于对《传媒的四种理论》的超越和批判,各国学者都在对规范理论进行重新思考后提出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对《传媒的四种理论》后的媒介规范研究进行了总结,希望从西方和非...

  • 《新闻与传播评论》创刊以来发文情况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 新闻与传播评论  合作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可视化分析  

    本文基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科学研究页面的新闻与传播评论编辑部的《新闻与传播评论》第一期(2001年卷)至第十一期(2012年卷)全文及摘要数据库,研究了这些发表在该刊物的所有论文分年度合计刊载量的演变情况,全体论文作者、译者的合作模式、整个合作网络中的社区特性等数字特征;进一步还研究了合作网络中重要合作模式、高产作者节点的发现...

  • 土屋礼子教授谈“日本报社20世纪前半期东亚问题调研机构与人脉”

    关键词: 同文书院  早稻田大学  大众报纸  调研机构  朝日新闻社  经济学术  德富苏峰  锦绘  外务省  大东亚共荣圈  

    本文为土屋教授在2013年3月16日"北大新闻学茶座"(27)上的主讲内容及她和与会者的互动记录。土屋礼子,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研究院教授、早稻田大学20世纪媒体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媒体史、历史社会学等。主要著作有《大阪的锦绘新闻》、《大众报纸的源流——明治时期小新闻的研究》和《从对日传单解读太平洋战争》。

  • 再论“完全的党报”

    中共新闻学发展史上至为重要的"完全的党报"概念,并未得到"完全的"开发与讨论,至今仍充满模糊的、弱解释的特性。揆诸历史,"完全的党报"这个经典的"新闻学"签名,在延安《解放日报》的诸种实践中,透过党报品牌建构、相关制度确立、历史行动开启等,发挥重大作用。研究的启示或者在于,局部的努力并不一定获得理想的功效,在历史的剧场里,"凡是属于‘...

  •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市场化与国家认同研究报告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少数民族  新闻传播  市场化  国家认同  

    本文认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市场化呈现出以党报、党刊、党台与非党报、党刊、党台为主体的二元争竞争格局,并呈现出非均衡发展对国家认同柔弱化的态势。本文重点论述了西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市场化与国家认同的互涉关系,认为党报、党刊、党台新闻宣传对国家认同及其公民社会的建立不仅会起到宣传作用,而且会起到教育作用。如果宣传、教育...

  • 新媒体事件中多元行动者的行为模式研究——基于公权滥用诱致型新媒体事件的考察

    关键词: 新媒体事件  公权滥用诱致  事件行动者  探索性个案研究  行为模式  

    新媒体事件是事件行动者建构的公众事件,行动者的行为模式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本研究以公权滥用诱致型新媒体事件为例,运用探索性个案研究法来考察公众、媒体和政府在21起典型事件的爆发期、蔓延期和平息期所采取的行为模式。公众常常以主动的行动者的姿态采取"挖掘事件真相式""道德评价式""呼吁社会改革式"的行为模式;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因采取"沉...

  • 网络舆论形成中的社会放大——一个概念框架

    关键词: 网络舆论  舆论形成  社会放大  信息流  意见流  

    本文围绕为什么一些社会事件引发了网络舆论而其他的却没有和为什么在已产生的网络舆论中,也会存在社会影响差异这两个问题。借鉴风险研究领域的社会放大理论,提出了一个网络舆论形成中社会放大的概念框架。基于网络舆论的要素,本文认为从社会事件的发生到网络舆论的形成,期间经过了信息流和意见流的两个阶段的社会放大,它们具有不同的放大路径...

  • 中年人QQ使用情况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 中年网民  qq  网络社交  人际关系  

    互联网在大众生活中的日益渗透,催生着我国网民结构的变化。2012年底,我国40~59岁的中年网民占到网民总体的16.8%,达到历史最高值。与此同时,社交化已成为网络传播的"基因"。本文通过对267位40~59岁中年人的问卷调查,考察中年人QQ使用情况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年人使用QQ的行为、动机、满足感、依赖感在不同的人口变项上都有显著差...

  • 新媒体的消费主义传播——以淘宝网为例

    关键词: 新媒体  消费主义  淘宝网  

    本文基于对淘宝网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新媒体如何与消费主义的融合。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网络新媒体的崛起,使新的意识形态——消费主义借助新媒体而弥漫开来。淘宝网成了新媒体与消费主义融合的理想平台。淘宝网一方面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将传统的广告手段更新,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实现消费主义的有效表达,用以召唤和开发人的消费欲...

  • 论数字媒体的边界

    关键词: 数字媒体  虚拟生存  边界  

    数字媒体不是无边界的生存,数字媒体只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带来的虚拟生存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字媒体的质仍然是媒体,数字技术只是它的呈现形式,媒体的质决定数字媒体的边界。数字媒体的边界可表述为技术边界、业务边界、市场边界和盈利边界。

  • 表达权视域下网络媒介与公民政治参与研究

    关键词: 表达权  网络媒介  政治参与  

    表达权是建立在表达自由思想基础之上的、公民合法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权在政治领域的集中体现。与传统的政治参与相比,网络媒介在参与目标、手段等方面都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也提高了公民的政治素养,在培育适合时展要求的政治文化方面,也发挥了传统媒介和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比拟的作用。但是,网络媒介自身的特性...

  • 认知偏见与网络口碑的传播效果:对网购人群的焦点小组访谈研究

    关键词: 网络口碑  认知偏见  启发式  信任偏误  消极偏见  淘宝网  

    购物网站的兴起,使顾客评论的传播范围得到极大扩展。但网络口碑具有显著不同于传统口碑的特征,消费者需要在重要背景资料缺位的情况下,进行网络口碑可信度和有用性的判断。本研究以淘宝网用户评价为例,采取焦点小组访谈的方法,重点探析消费者对网络口碑进行判断和感知的方式,尤其是其中的认知偏见部分。研究发现,在网购情境下,消费者对网络口碑...

  •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受众网络素养差异化研究——以2013年江西调查为例

    关键词: 城市受众  网络素养  深度参与  回归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速,城市居民社会阶层分化也进一步加剧。新媒体在成为城市主流媒体的同时,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人结构变量,对网络素养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城市受众包括高学历网民深度参与利用新媒体的能力还非常欠缺,新媒体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客观构建,更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网络素养的提高,将...

  • 美国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用户体验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在美国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

    关键词: 美国报业  数字化转型  技术接受模型  用户体验  网络分析法及其使用  

    此研究旨在检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美国报纸媒体在数字化方面的体验对其以后数字化收入所产生的影响。借助技术接受模型,通过在2012年对458位美国日报发行人进行的电话访谈的分析发现,与那些没有直接体验的报纸相比,在发展智能手机APP和智能手机网页优化方面,已有直接体验的报纸期望自己今后数字收入有更多的增长;在网络分析法的使用方面,已有...

  • 数字化旅居者——旅居者新媒体使用与文化适应关系之嬗变

    关键词: 新媒体  旅居者  文化适应  数字化  互联网  

    对今天的跨文化流动族群而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大众媒介,成为其在异国他乡使用最频繁的媒体工具。媒介语境的变化,对传统的文化适应研究经典范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拟从文化适应研究的研究对象、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以及数字化和全球化进程对"文化适应"理论的诠释方式之影响等三个方面,论述旅居者新媒体使用与文...

  • 论跨文化旅游中的文化关怀与文化融合——以“阳朔西街现象”为例

    关键词: 阳朔现象  文化关怀  文化融合  

    跨文化旅游是一种行为人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行为者,对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过程,对双方不同的话语方式和行为方式,必然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跨文化旅游的过程中,以及在跨文化旅游活动完成后,必然会引起多种文化的融合。本文以阳朔西街为例,从一个小的视角"文化休克"的概念出发,来分析跨文化旅游中的文化...

  • 湖南卫视生产场域的文化解读:生产者的视角

    关键词: 湖南卫视  电视娱乐节目  生产场域  文化  

    本文从生产者的微观层面,探讨湖南卫视在中国电视娱乐产业发展格局中占有比较优势的原因。实证研究发现,精神文化比物质回报发挥了更大的激励生产者的作用。湖湘文化和英雄文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文化内涵。对团队文化的认可不仅促进了生产者的激情,而且对于缓解心绪压力、提升自我认同都存在高度正相关。

  • 看见他者与自我——《看见》栏目对纪实影像传统的持守与反思

    关键词: 纪录片  视角  叙事结构  他者  

    《看见》栏目沿袭了自《生活空间》以来的中国电视栏目的纪实影像传统,将视角投向个体或被边缘化的群体,让他者得以存在、得以发声;更进一步地,《看见》并没有停留于纪实手法本身,而是通过生活的表层,延伸至结构性的主题,创造了一种观众与被拍摄对象的生活经历进行沟通的语境;同时,如何避免"平视"过程中的自我趣味的投射,而达到理想的他者与自我...

  • “我是建设者”新闻理论实践的机制分析——湖北主流媒体开展“我是建设者”新闻实践活动常态化的四个维度

    关键词: 长效机制  激励机制  创新机制  路径机制  

    《湖北日报》倡导的"我是建设者"新闻实践活动正在深入进行,但要巩固现阶段活动的成果,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我是建设者"新闻理论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路径机制四个维度来推动"我是建设者"理论的实践性、持续性、创新性。建立健全的"我是建设者"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重点在于构建长效的规范的制度机制,责任到人的...

  • 新闻传播论著中涉台用语的几种处理方法

    关键词: 论著  涉台用语  变通回避法  加引号直接使用法  不加引号直接使用法  

    我国现有的涉台用语指导性文件,主要是由中共中央台办、外交部、中央宣办联合的《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主要针对新闻报道和对外宣传中的涉台用语做出规范,而对新闻传播学术论文及其他著述文本中出现的涉台用语到底怎么规范,还没有见到专门的规定。本文是笔者对如何处理新闻传播论著中涉台用语常见问题的一个总结。笔者依据《关于正...

  • 征稿启事

    关键词: 传播学研究  武汉大学新闻  传播与文化  传播史  新闻学  国内外新闻  理论与实践  价值取向  学术品位  电  

    <正>《新闻与传播评论》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是一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大型学术年刊。年刊关注国内外新闻传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多元的学术思想、高质量的学术品位。现行主要栏目有:学理与方法、传播与文化、比较新闻学、人类传播史、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湖北武昌洛伽山,邮编: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