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创刊于1994,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新闻类。
杂志介绍
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创刊于1994,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新闻类。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5-2577
国内刊号:11-3320/G2
发行周期:月刊
全年订价:¥556.00
关键词: 历史意义 历史贡献 五四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革命史 中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始,是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刊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就是与《新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本刊物的创办具有这样的意义,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关键词: 历史选择 中华民族 道路 20世纪中国 中国新闻史 重大事件 旧事物 穿透力 体能
诞生于1915年9月的《新青年》,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新青年》的非凡的历史穿透力就在于:在20世纪中国创办的所有媒体中,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像《新青年》那样给予当时社会造成雷鸣般的轰响,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像《新青年》那样提出那么深刻而纷纭的思想,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像《新青年》那样激烈而勇敢地抨击旧事...
关键词: 科学报道 公众科学素质 改造国民性 科学观 自然科学 国民素质 科学启蒙
从我国科学报道史的视野中来看,《新青年》的科学观以及科学报道完成了由“技”入“道”的质性转变。《新青年》的科学观是自然科学法则作用下的社会科学观,是批判旧文化、倡导新文化,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的有力武器。目前,大量不科学、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东西依然存在,公众科学素质相对较低,科学启蒙任重道远,科学报道有待改进。《新...
关键词: 科学话语 历史进程 中国报刊 现代化 先生 民族历史文化 中国共产党
本文认为百年中国报刊科学话语与现代化历史进程形成了“历史的话语与话语的历史”这样一种互动互应的关系。百余年中,中国报刊科学话语的嬗演可以分为甲午战败至、五四落潮至1949年、1949至1978年和1978年至今四个阶段。从近代先哲们提出“开民智”到世纪末中国共产党提出“科教兴国”,百年报刊科学话语依此形成了一条关乎科学、也关乎历史的...
关键词: 新闻述评 新闻评论 新闻报道 体裁 中国现代 民主科学 业务发展 承上启下 新闻短评
作为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最重要的一份刊物,《新青年》有自己颇具特色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其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打破其“不谈政治”的戒条,关注时局,为追求民主科学、唤醒青年的目标服务,使《新青年》成为典型的高级刊物。从新闻业务发展的角度看,《新青年》在新闻述评体裁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最终使该体裁成熟;其“随感录”栏目,...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北洋政府 合法性 解构 知识分子 思想文化 政治统治 道德支持 党的成立
《新青年》从学理上软性地解构了北洋政府政治统治与思想文化根基存在的合法性;而知识分子、学生与青年对《新青年》理论与宣传的学理认同与道德支持,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成长赢得合法性的知识智性、理论根基与新生血液;这种合法性在国共合作中由共产国际和孙中山的国民党给予强化与认同,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关键词: 作者群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思想性 创刊 科学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刊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一开始“销售甚少,连赠送交换在内,期印一千份。”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后,杂志迁往北京,在短时间内,《新青年》迅速风靡全国,成为领导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青年》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源于该杂志的思想性和时代性,而这,完全是因为它有一个强大有...
关键词: 传播学分析 江西苏区 标语 组织传播 共产党 涉及面 当事人 案例
江西苏区的红色标语传播,是一种典型的组织传播案例,它体现出了组织并不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征象。标语传播的重要性异乎寻常,与组织的生存、壮大与发展息息相关。标语的传播队伍的构成与运转严密而规范。在一些特殊关口,标语的传播以覆盖式弥漫性的排布出现。标语传播是与共产党及红军的任务、目标紧密相连的,内容涉及面很广。根据现存的文...
关键词: 民有民营 报纸 办报形式 政治集团 传播历史 中国报刊 概念划分 新闻实践 政治色彩 源流考
在旧中国报刊传播历史中,民营报纸占有重要地位。史实表明,从办报形式和狭义概念划分,民营报纸可以分为“民有民营”的真民营报纸和以民营名义创办经营而实为官方或党派控制的报纸,本文对后者称之为“伪民营报纸”。“伪民营报纸”这种办报形式本身并不带有政治性,但在具体新闻实践中,它被不同的政治集团所使用,就表现出了或先进或落后的...
关键词: 新闻法制 近代中国 郑观应 康有为 新闻传播史 新闻史 中国近代 立法问题 报律
马光仁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一九四九)》认为,“在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提起‘报律’的是康有为”;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黄瑚著《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论》也说,1898年8月9日康有为上书《恭谢天恩条陈办报事宜折》时附带了一个请定中国报律片,这“在中国首次提出了报律的制定问题。”如果仅仅从字面来看,上述观点没有什么不...
关键词: 实验 传播 定县 社会变迁 媒介 乡村建设 传媒实践 教育促进 组成部分 中国传媒
1926年至1936年,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省定县进行了著名的乡村建设实验。实验期间,平教会推行了大量富有开创性的传播实验,本文总结了其中最富成效的三种传播实践,包括报刊、广播和大众戏剧。本文认为,现代大众传媒实践,不仅构成了整个定县乡村建设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书写了现代中国传媒史上富有特色的篇章。
关键词: 媒体报道 新闻材料 两岸关系 和平 连战 政治事件 新闻来源 框架理论 消息来源 政治立场
本研究借助新闻框架理论(Frame Theory),运用内容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考察两岸媒体对涉及两岸关系的重大政治事件在新闻呈现上有何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本文以两岸媒体对连战“和平之旅”的报道为个案。提出两个假设:1.在新闻材料(新闻来源、消息来源)的选择上,两岸媒体都呈现出明显的内视性特点;2.在新闻材料的建构上,与台湾...
关键词: 政治文明 政治沟通 传播学 公共管理 意识形态 两个维度 政治科学 政治哲学 经验学派 批判学派
宏观的意识形态的政治与微观的公共管理的政治并驾齐驱,成为当今世界的通例。在我国建设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沟通日益显示出重要性。从政治学角度而言,政治沟通的广义与狭义对应于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两个维度。从传播学角度而言,政治沟通的广义与狭义对应于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为了促进政治沟通的顺利进行,发展我们自己的政治传...
关键词: 传播研究 哈贝马斯 麦克卢汉 马克思 多维视角 主要观点 经济基础 传播中介 相互理解 人与人
本文分析比较了马克思、哈贝马斯和麦克卢汉关于传播的主要观点,指出马克思的传播观更多强调的是传播的经济基础,麦克卢汉指出了传播中介所具有的性质对传播的影响,而哈贝马斯则在最经典的意义上指明了人类传播的特殊本性和独特逻辑,即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 创刊 纪念 科学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新闻史学会 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
2005年10月21日,为纪念《新青年》创刊90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以“《新青年》与当代中国”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冷溶、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晓、新闻局副局长黄传芳、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赵玉明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
关键词: 传播活动 认知隐喻 人类认知 社会建构 社会基础 特定 作者
传播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同时传播自身又是人类认知的对象。本文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关于人类传播活动的隐喻,每一种隐喻都折射出特定语境下人们对传播活动的理解。作者进而思考了传播隐喻产生的社会基础以及不同隐喻下的传播活动对社会建构的影响。
关键词: 新闻传播理念 隐喻功能 战争 都市报 集体无意识 新闻工作者 语义分析 新闻文本 文化机制 历史根源
文章从语义分析视角出发,考察了战争(军事)词汇在新闻文本中的隐喻功能,并探讨了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机制:结论认为,有关战争(军事)类隐喻形成新闻传播理念,涉及到社会诸多领域;由于战争文化结构的长时期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已形成集体无意识,介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更为明显;这种隐喻意义上的新闻视角已...
关键词: 舆论导向作用 党性原则 人民群众 实践 宣传报道 党的十六大 党的纲领 行动准则 党报 鲜明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应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报道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应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与要求。真正做到如党的十六大所要求的那样,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正确的...
关键词: 新闻性 副刊 地域性 文学性 政治 党报 相得益彰 风格特色 报纸
打开任何一份今天的报纸,不论它是4个版还是数十个版,就其结构而言,不外乎由如下3个板块组成:新闻、副刊、广告。虽然这3个方面在一张报纸上的比例各不相同,但各司其职,又互相渗透,从内容到形式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从而凸现出一张报纸的风格特色,并藉此赢得市场。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东里9号国家方志馆二层,邮编:1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