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是由成都市卫生局主管,成都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主办的一本统计源期刊。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半月刊,杂志类别为医学类。
杂志介绍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是由成都市卫生局主管,成都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主办的一本统计源期刊。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半月刊,杂志类别为医学类。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成都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国际刊号:1004-3934
国内刊号:51-1187/R
发行周期:半月刊
全年订价:¥280.00
关键词: 碎裂qrs波 心脏性猝死 危险分层
碎裂QRS(fQRS)是一项新近被广泛重视的无创心电学指标,其形成机制被认为是心肌瘢痕形成所致的传导延迟,常见于冠心病患者,但也可见于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此外,fQRS也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Brugada综合征、非缺血性心肌病临床预后的重要心电图预测指标。fQRS虽然在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检出和预警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相关...
关键词: 特发性心室颤动 j点抬高 早复极综合征
早复极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电图现象,指至少两个连续导联上QRS波终末部和ST段起始部交界处的J点抬高≥0.1 mV,呈现圆顶或穹窿样改变。长期以来,早复极综合征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预后良好的心电图变异,然而最近多项研究揭示,早复极综合征与特发性心室颤动及心脏性猝死可能存在密切关系。现就近年早复极综合征临床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及尚存问题...
关键词: t波形成 心电生理 机制
心电图应用于临床已逾百年,但是对于T波形成的基础心脏电生理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随着心室肌M细胞的发现,部分学者应用心室组织块记录心室心内膜、心外膜和M细胞之间的跨壁复极离散,并与同步记录的模拟心电图T波相对应,认为T波主要是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所形成。但是,与心室组织块相比,在体情况下全心室相对长的心室激动时间、较快的心室率、电...
关键词: 药物性 brugada样 心电图
Brugada综合征以心电图上右胸导联ST段抬高和心脏性猝死为特征,是一种遗传性心电疾病。近年来发现多种非心血管疾病领域的药物,如抗精神病药、麻醉药、抗组胺药等在常规或过量使用时,可引起心电图呈Brugada样改变,少数患者可在此基础上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这些药物的电生理效应及其可能的后果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获得性lqts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骤停 先天性
2获得性长QT综合征 获得性长QT综合征(LQTS)远较先天性LQTS常见,也可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心脏骤停和猝死。获得性LQTS可分为以下几类: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防治指南 解读 欧洲 临床微生物学 2009年 肿瘤化疗 诊治指南
2009年9月,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会(ESCMID)及国际感染与肿瘤化疗学会(ISC)共同公布了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的预防及诊治指南,该指南在以往专家共识基础上更新,包括流行病学、病理生理、诊断、治疗、预防及预后评估。现对其主要内容作一解读。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侧支循环 危险因素 运动 治疗性血管再生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及时形成和开放可以减轻心肌缺血,降低冠状动脉闭塞后心肌梗死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基于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特点是侧支循环形成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和运动均可影响侧支循环开放的程度。治疗性血管再生已经步入了临床阶段,虽然临...
关键词: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 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
先前认为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药物难治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金标准,近年来,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由于创伤小,操作简单,获得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究竟哪种是更好的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论。现就目前药物难治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两种方法疗效比较作一综述。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血流储备分数是指在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冠状动脉所提供给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与同一区域在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之比。血流储备分数直接评价受病变影响的血管供血生理功能,它所提供的信息与心肌灌注研究所得相似,但它较后者更为明确且有一个更好的空间分辨率。该指标可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各种病变的介入指导,尤其适用于复...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腔内 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分流术
临床上两种冠心病主要手术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的相对益处对比研究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分析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的优劣无明显差距。临床医生只要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的血运重建技术,就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益。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分叉 支架
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分叉专用支架是为克服常规的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局限性而设计。大多数分叉专用支架的目的就是易于在必要时置入边支支架。这是一种令人激动的全新技术,可能使复杂的分叉病变治疗简单化。目前有11种分叉专用支架完成或正在进行人体试验。随着更多的药物释放支架平台和更大规模的对照试验出现,在不久的将来成...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震波治疗 血管再生
体外心脏震波疗法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而无任何创伤的全新疗法,能够使活体内血管再生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上调,有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加速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为改善心肌缺血,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现结合文献对体外震波治疗冠心病的原理、研究现状、适应证、优缺点做一综述。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心房颤动
研究已证实氧化应激参与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病过程,其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现综述氧化应激与心房颤动关系研究最新进展。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很难治愈。目前,大家都把兴趣集中在针对发病机制的新治疗手段。近期研究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分泌系统。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都成为了预防心房颤动的新型药物。现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检测手段
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但术后发生的短阵房性心律失常和无症状性心房颤动较常见,只靠偶尔检测的有症状性心房颤动可能高估了消融的成功率。因此,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来说,需要长期通过心电图、起搏器的记录、事件记录仪、电话远程监护系统监测,以明确消融术后真实的心脏节律而不仅仅是基于症状的随访研究,从...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冠心病 检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逐年增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临床医生过多地把精力投入到患者的治疗上,对于无临床症状的动脉硬化人群关注不够。因此识别出无症状但有风险的高危人群,予以早期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致死率,减少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就目前存在的动脉硬化的早期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在心血管疾病中,动脉硬化是连接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事件的桥梁,及时识别判断动脉硬化程度已成为预防事件的重点。脉搏波传导速度作为重要的检测手段已被广泛接受,在通过监测血压来判断动脉硬化程度的研究中,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逐渐被国内外研究人员所认可,不仅证实了其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其对事件的预测价值也得到肯定,而作为动态动...
关键词: 心血管重塑 胶原 标志物
众多心血管疾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及其危险因素(糖尿病、肥胖等)涉及心血管重塑和心脏纤维化。胶原及前胶原末端肽、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作为血浆胶原标志物,能协助评估心血管重塑程度及预后。
关键词: 慢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慢性肺动脉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血管腔内血栓机化、纤维化增生、血管腔狭窄、肺血管重构所致的一种预后较差的疾病,常常引发进展性的肺血管阻力增大和右心功能的衰竭。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肺动脉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就慢性肺动脉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病人选择外科治疗和术后处理做一综述。
关键词: 易损斑块 血清炎症标记物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由于易损斑块的存在,且易损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始动环节。现有临床检测方法仅能监测到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当时及事后血清学变化,而早期发现易损斑块,及时进行干预,对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是人类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二者有着相似的危险因素和共同的病理基础,但不同危险因素对二者作用强度存在差异。认识各种危险因素对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强度、特点,有助于更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 高血压 慢性炎症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在多数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经证实细胞因子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高血压动物模型中是增高的。慢性炎症可能是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种机制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慢性低级别炎症状态可以预测高血压病的发生。
关键词: 脉搏波传导速度 高血压 动脉硬化
应用无创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来评估大动脉硬化程度的方法对临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皆是脉搏波传导速度独立影响因素。脉搏波传导速度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预测指标。由于其无创,易于操作并能实现反复测量,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内皮细胞损伤 高血压 发病机制 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深入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评估,保护和修复内皮细胞功能,对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现就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内皮功能障碍和高血压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高血压 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的特点。众多研究已表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其确切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高血压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抑郁障碍与躯体疾病共存于慢性疾病中,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现有研究发现,抑郁障碍可能成为诱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的新的危险因素。同时,心血管疾病又可能引起或加重抑郁障碍,从而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增加。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研究进展
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强化调脂治疗在极高危患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瑞舒伐他汀具有一些有利的药理特性,一系列临床研究也显示,此药对各类血脂异常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效果均显著优于同类其他药物,而且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稳定斑块、抗...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心肌肥厚
心肌肥厚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有关,是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降脂药物,其可通过多种途径对抗心肌肥厚,从而阻止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脏疾病的病死率,现将近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代谢综合征各均组分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早筛查并发现代谢综合征的高危人群,对于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出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代谢综合征的干预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环氧合酶 血栓素a2 基因多态性
阿司匹林抵抗描述了导致阿司匹林在预防血栓并发症、引起出血时间延长、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抑制血小板血栓素形成等方面效力降低的多种不同现象。通过生化方法测定,我们将阿司匹林抵抗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此种分型有助于阐述阿司匹林抵抗的机制,包括药物剂量不足、血小板周转加快、药物依从性差、相关基因多态性以及血栓素非经血小板旁路途径...
关键词: 能量代谢 心力衰竭 脂联素
能量代谢与心力衰竭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以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与脂联素的研究进展为重点,介绍能量代谢对心脏的影响,并对临床意义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 动脉粥样硬化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抑制剂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是由成熟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其水解产物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抑制剂的研究及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且有望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肺动脉高压 心血管病
重组人脑利钠肽是模拟内源性B型钠尿肽发挥生理作用的。近年的研究证实,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耐受性好的;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能迅速降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肺毛细血管楔压,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预后。研究发现,重组人脑利钠肽还能减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减轻婴儿和儿童心力衰竭,降低肺动脉高压,缓解心脏移植...
关键词: 宽qrs 超声心动图 心脏不同步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脏再同步治疗作为治疗心力衰竭一种手段,效果是肯定的。但是,仍有近1/3的病人不能从中获益。如何早期、准确及可靠的判断心脏的同步性成为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前提。传统观点认为电机械不同步是其主要指标,但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提示机械不同步在此方面更显优越性。其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宽QRS在单独判断心脏不同步的局限性,超声心动图判断...
关键词: 心电学 心电图 向量图 立体心电图
心电图以其简明、方便、经济实用的优势经百年应用发展久盛不衰并不断发展;心电向量理论是心电图产生的基础,已用于心电图教学,对心肌梗死和室内阻滞、心室肥厚的诊断优于心电图;立体心电图是将心电图、时间、变向时间、连续向量图和三维空间向量环三为一体的心电检测技术。现简述心电图发展、向量图临床应用及立体心电图研究现状。
关键词: 川崎病 病因 冠状动脉损害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其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系统损害,可形成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但川崎病的病因仍不明确,多种细菌、病毒感染可能与川崎病的发生有关,以抗原或超抗原的形式引起机体的免疫激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川崎病的发生具有遗传易感性,且冠状动脉损害与炎症基因多态性有关。现主要从感...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血管紧张素 心功能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是一种金属钛酶,它将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Ⅱ分别水解为血管紧张素(1~9)及具有血管舒张、抗增殖的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参与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多种肽的代谢过程,与高血压、肾脏疾病、糖尿病等发生相关,对心脏、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进一步研究其参与保护的机制,有可能为心血管病治疗提供新...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目前与T淋巴细胞相关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斑块和外周血中发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T细胞——CD4+CD28-T细胞,并发现CD4+CD28-T淋巴细胞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可持续存在,且与预后有关,同时可能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t淋巴细胞 不稳定斑块
许多研究证据表明T淋巴细胞能增强动脉粥样斑块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导致不稳定斑块形成。T淋巴细胞在斑块部位的分化、演变和反应知之甚少,且这些T淋巴细胞可能具有抗原依赖或非依赖杀死平滑肌细胞的能力。现主要阐述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与T淋巴细胞的关系,目的是希望能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生长分化因子-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之一,具有抗肿瘤、抗器官损伤等细胞保护功能。生长分化因子-15属于氧化应激蛋白,在损伤心肌中大量表达。最新文献报道,生长分化因子-15对预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预后有重要作用,现就生长分化因子-15对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龙街82号,邮编:6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