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学刊杂志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阅江学刊杂志创刊于2009,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发展方式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止跌趋稳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转型”形势。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是稳增长,即努力寻求一个扩张政策和收紧政策之间的平衡点,尽早结束经济回调的过程。在复杂的形势下,国家正在进行稳增长政策的预调微调,整个经济增长止跌趋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未来,我国要更多地着眼于经济转型,通过贯彻破产制度和理顺...
关键词: 国家 黑格尔 法哲学
黑格尔的国家观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学界对此争议纷呈、褒贬不一。黑格尔把国家问题置放在“客观精神”的叙事位置,说明国家作为伦理性精神实体不过是家庭、市民社会的自在自为的必然性结果。自由的定在是国家理念之本体,自由意志只有在国家中才能获得其本真态与现实化,由此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构成了国家正义的内核。虽然黑格尔的国家...
关键词: 文化创新 现代大学制度 社会参与治理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本质上是一次系统的文化创新,它以现代大学精神确立为起点,以现代大学办学模式的形成为归宿。现代大学精神只能从大学文化传统中寻找。大学办学模式虽历经变化,但大学内在精神始终未变,它一直坚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原则。我国大学制度建设必须约束政府对大学的干预,引入社会参与大学治理加以平衡,从而重新...
关键词: 中国大学模式 文化选择 中国特色
文化精神是大学的灵魂,中国大学模式的构建是中国大学百年发展历程中摆脱依附、寻求自主发展和独立发展的探索过程,体现出文化选择的时代特征。在建设高教强国的背景下提出建构中国大学模式的命题,表明了中国大学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作用。从文化选择的视角思考中国大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传承近代中国大学文化精神,立足中国模式,以...
关键词: 现代大学制度 学生权力 实现路径 去行政化
现代大学制度之下,学生权力是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是制衡其他权力形式、保持大学民主和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参与大学管理、学生组织自治、自主选择学业以及学生评教等。中国大学学生权力缺失的根本原因还是在“行政化”,应该制定大学章程,规范大学内外部权力关系并明确学生权力的地位,加强大学生组织建设并赋予其自治权...
关键词: 个体的伦理责任 公平安全排放份额 温室气体减排
仅仅重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而忽视个人的伦理责任,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失败的原因之一。由于每个人都在增加全球性问题,而且每个人都有不伤害他人的义务,所以每个人都有义务不超过其公平安全排放份额。无论身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所有高排放的个体都有责任和义务将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其公平安全排放份额之内。
关键词: 国家利己主义 气候变化 生态价值观 道德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各主权国家过多关心国家利益,极少关注相关的道德义务,造成了利益与道德严重失衡的现象。事实证明,主权国家之间缺乏道德基础的利益纷争只会使气候变化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必须促进各主权国家形成基本的道德共识,世界气候大会达成的气候变化协议才会得到自觉而有效的实施。就目前的国际社会而言,道德共识的形成需要超越国...
关键词: 气候可行性论证 社会认识 对策
我国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趋于规范化,领域和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气候可行性论证主要有社会认识存在偏差、问责机制缺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应当加深与政府的沟通,推进制度建设,强化宣传力度,扩大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影响力。
关键词: 陆贾 董仲舒 灾异说 生态系统
西汉儒家秉承先秦儒家“民本”、“农本”、“节用”、“尚礼”等思想,对生态保护而言,利大于弊。西汉儒家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继承了先秦儒家“用之有度,取之有时”的思想,在注意到开发资源可能导致生态灾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选择和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感恩等方面,对前人有所超越。西汉盛行的“灾异说”把生态灾异政治...
关键词: 孔子 天命 儒士 神圣感 超脱
孔子几乎继承了殷周时期对“天”理解的全部意义,但他对于天的理解并非含混或者矛盾的。孔子生活于上层贵族无力维护礼乐文明的社会环境中,卿大夫势力集团的衰退和士人阶层的兴起同步展开。孔子对天命的改造不是就“天”和“命”的内容展开,而是就其对儒士阶层体仁实践相关联的意义而进行。孔子对天命观的改造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将天命进一...
关键词: 道家 自然 人文价值
老子提出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负概念“无”,并将其作为“道”的存在方式,而与此相关的“自然”则为“道”的根本属性;继老子之后,庄子进一步将“自然”的意蕴加以扩充,“自然无为”乃成为道家理论的核心所在;郭象则以“性分”思想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对“自然”之义加以引申和发挥。在知识理性、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今天,面对当今社会出现...
关键词: 乡镇村经济 异地经济 绥化市农村经济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并把“三农”难题作为重中之重,但“三农”难题至今仍未取得历史性突破,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黑龙江省绥化市创造性地提出发展乡镇村经济及异地经济,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破解“三农”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民工 转变就业思路 转移就业 家门口就业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上是以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的单一模式。近年来,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进程加快和内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区域间的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农村劳动力远距离就业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当地政府必须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开辟国外劳务市场等途径探...
关键词: 六朝 财政体制 分税制 中央集权
随着东汉政权的瓦解,地方州郡和豪强的势力逐渐扩大,成尾大不掉之势,六朝政权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对豪强的既得利益让步妥协的同时,也努力进行制度创新,尝试分税制,努力扩大中央财源,希望重新建立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但由于其在保护豪强既得利益的基本原则下,只能不断加重人民的负担,最终国困民穷,“财力俱尽”,南方政权被北方统一。
关键词: 选官标准 士风 中唐
六朝至唐代的选官标准主要有经术、德行、辞章和吏能。初盛唐时期这些标准有论争也有融合,如儒学派批评辞章派体性轻薄。在张说、张九龄的引导下产生了以兼擅礼乐、文章为特征的盛唐文儒,是经术、辞章两项标准的融合。盛唐文儒不屑吏事,和李林甫代表的吏能派产生过论争。“安史之乱”后,出于整顿士风的需要,德行成为首要的取士标准;“黜华...
关键词: 两晋 宗室 封爵 承封
两晋宗室承封王深刻影响了两晋政治发展。两晋宗室封爵主要以嫡子、嫡孙承封,辅之以庶子、庶孙承封,嗣王承封时间以逾年承封为准。两晋宗室承封王的封国等第和封户数额随世数而有变动,但未形成定制。由西晋而东晋,宗室封爵承封由庶子、庶孙承封者人数有所增加,承封亲属范围扩大,但两晋宗室封爵承封仍然严格限制在五服之内。两晋宗室封爵并...
关键词: 李昉等人 乐府认识观 唐人新乐府
《文苑英华》所收录之20卷“乐府”与20卷“歌行”的实况,充分反映了李防、宋白等人乐府认识观的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乐府诗的编录与整理;二是认为“歌行”即新题乐府;三是既注重唐人的古乐府,更注重唐人的新乐府。这些认识,对于周紫芝《竹坡诗话》于“本朝乐府”的评价、郭茂倩《乐府诗集》于“新乐府辞”的收录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之影...
关键词: 汉代楚歌 悲怨 审美特性 成因
汉代楚歌最能激发人意的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悲怨之情的作品,这类作品在汉代楚歌中的数量最多、最具典型性。汉代楚歌“悲怨”审美特性的成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就渊源而论,汉代楚歌“悲怨”的审美特性要追溯到“南音”的影响;二是汉代许多楚歌的“悲怨”之声主要源于政治斗争的失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类楚歌是政治斗争的产...
关键词: 性善论 人性论 社会境遇 乌托邦精神
作为《孟子》一书的灵魂,性善论的影响至深至远。孟子的人性论建立在人的主体精神日益自觉、人们对人性的探讨日渐深入的基础之上,是对孔子的人性观念的发展。孟子认为,人的善性是一种先天的资质与倾向,通过心的感受与省思得以培养,通过本性来完成天的意志。性善论虽未能有效地行诸当世,却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政治,并为社会锻造出一个士人阶...
关键词: 元好问 论诗绝句 阐释热点
明清时期,元好问论诗绝句逐渐进入文人的视野,并成为关注热点。对元好问论诗绝句的阐释出现了“女郎诗”、“诗囚”、“连城璧”、“心画心声”等诸多阐释热点。围绕元好问绝句论诗所展开的论争,出现了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以绝句论诗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具有巨大的张力,蕴藏着极大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 追和词 产生 发展
张先最早将和韵的创作方法用于词中,在和韵从诗坛延展至词坛这一过程中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追和词的产生则在具有典范意义的词人词作出现之后。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是现存最早的追和词。直到北宋末年,追和词仍寥寥无几。第一个在词中大量追和前人的词人是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王之道。苏轼、周邦彦作为典范词人在南宋受到较为普遍的追和...
关键词: 油画家 乡土 中国美术家协会 山东艺术学院 作品赏析 高等美术教育 美术作品展览 2008年
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任济东,男。1960年元月生于河南省长垣县。2002年9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当时为建国以来最年轻的全国美协会员之一。2008年7月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并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当代青年乡土油画家。主要从事乡土油画创作及高等美术教育。作品曾入选第9、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近年来...
关键词: 国际学术会议 气候变化 公共政策 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可持续发展政策 公共管理学院 伦理问题
2012年5月10日至12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与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国际学术会议”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政策中的伦理问题:寻求中美共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南京市宁六路219号,邮编: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