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

杂志介绍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是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主管,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创刊于2000,发行周期为半年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 国际刊号:暂无

  • 国内刊号:暂无

  • 发行周期:半年刊

  • 全年订价:¥264.00

  • 文学研究、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虞建华教授访谈录

    关键词: 教学与科研  文学翻译  文学理论  文学与政治  

    本文是对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虞建华教授的访谈录,内容涉及教学、科研、文学翻译以及文学理论等学界关注的问题。虞建华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科研经历,阐述了教学与科研、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文学与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强调文学史论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性。虞教授主张高校英语教学应加强文学教学的力度,并指出文学研究者应批判性地接受...

  • 历史小说的嬗变与文学性特征

    关键词: 历史小说  文学本体论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作品  文学叙述  文学概念  伊格尔顿  卡勒  乔纳森  人文学术  

    "文学性"问题一直备受中西方学者关注。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家罗曼·雅柯布森曾在1921年提出,"文学性"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存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之中。以他为代表的形式主义理论家们认为:不能从社会生活、作品内容去探讨"文学性",而只能从作品的艺术形式中去寻找。不过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其他西方学者的认同。他们相继从功...

  • 文学性:民族性还是世界性?

    关键词: 俄罗斯形式主义  澳大利亚文学  西方文学批评  形式主义批评  俄国形式主义  利维斯  兰色姆  巴克利  女性主义文学  

    所谓文学性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关于文学如何界定的问题。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首次提出文学性概念的是俄罗斯形式主义批评。俄罗斯形式主义理论家们认为,文学区别于其他现实呈现方式的关键特质在于它的陌生化,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给人们一种关于生活和经历的还原了的新鲜感,正如艺术化的舞蹈让人们对

  • “文学性”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 文学批评界  后殖民文学  文学传统  西方主流  英语文学  文本内部  伊格尔顿  文学概念  语言学模式  俄国形式主义  

    20世纪末以来,伴随着西方主流文学批评的文化研究热,中国文学批评界也呈现出汇入文化研究的趋势,文学批评的文化视角蔚然成为一种时尚。文学研究摇身一变成了对社会、历史、伦理、种族、性别、阶级甚至生态的研究,文学似乎已被湮灭在文化研究的滔天大浪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二:

  • 论《尤利西斯》中的莎士比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艺术  民族  类比  

    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中有整整一章专门讨论莎士比亚的生平与创作,似乎与整部小说格格不入,但如果我们将这一章放入作为爱尔兰的"民族寓言"的《尤利西斯》的文本框架之中来研究,可以发现莎翁的生平与创作这一部分是乔伊斯关于艺术与民族问题的方方面面观点的类比:莎翁本人乃是爱尔兰上下求索的艺术家的类比,莎翁与其父亲、兄弟之间...

  • 女艺术家创作身份的重构——论拜厄特《占有》中对女主人公拉莫特的神话性塑造

    关键词: 拜厄特  女艺术家  神话性塑造  身份的识别与重构  

    神话的借用或改写是英国当代知识分子女作家A.S.拜厄特塑造女艺术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占有》为研究文本,采用神话批评理论和女性主义视角,以相关的神话为线索,比较神话人物与小说人物在不同语境下的生存状态,探究神话的借用或改写对人物身份的识别,尤其对女艺术家身份重构所产生的作用。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主办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李维屏  外国文学研究  和龙  研究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大会主题发言  张定  文学教学  戏剧研究  

    由《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主办、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的"重温历史、重温经典——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2010年5月21—22日在大连召开。《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主编李维屏教授担任研讨会组委会主任,两位副主编乔国强教授、张和龙教授以及我校张定铨教授分别担任了组委会委员。来自国内外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73位学者

  • 论拜伦的文学影响——以普希金、库切和巴赫金为例

    关键词: 拜伦  叙事诗  文学影响  

    拜伦的诗歌作品,尤其是其叙事诗作品,以其高超的艺术性和鲜明的前瞻性,对后世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领域里众多的名人学者产生了实际而深远的影响。拜伦传奇式的一生及其所留下的文学遗产都成了人们永恒的话题。本文以拜伦的文学影响为研究对象,选取在诗歌、小说和文艺理论等三个方面受其影响颇深的普希金、库切和巴赫金,分别加以分析和探讨...

  • 新质的诞生——乔叟《众鸟之会》的独创性因素解读

    关键词: 西塞罗  新质  借用  出处  

    《众鸟之会》是乔叟第一部成熟而完整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基于传统、发展传统的文学创作观及其为之做出的努力与尝试。本文通过"借用与发展"、"喜剧化的人物塑造"和"独特的象征意义"三个方面的探讨,论述了乔叟赋予此作从形式到内容的诸多独创性因素,指出:乔叟的"借用",是将"出处"有机地融入自身的叙述风格,或沦为成就其"新质"的有机组成;其作品带...

  • “洪水”般的工业革命:毁灭与再生——《弗罗斯河上的磨坊》的“洪水”结局新解

    关键词: 工业革命  洪水  毁灭性  再生性  重生  

    乔治·爱略特的小说《弗罗斯河上的磨坊》结尾的"洪水"意象一直是学者们评论的焦点之一。兄妹俩为何在洪水中和解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但大家的看法见仁见智,至今难有定论。本文把小说放在工业化这一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并结合"洪水"的原型意义,尝试为小说结尾的"洪水"意象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洪水象征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它给人类带...

  • 论《麦可·K的生命与时代》中生存意义的追寻

    关键词: 食物  自由  生存意义  

    本文从《麦可·K的生命与时代》中主人公麦可·K对食物的态度谈起,试图说明其中折射出的生存欲望,并与作品的战乱背景相联系,分析主人公行为体现的个体与体制的对抗。《麦可·K的生命与时代》中的时世中,个体过着颠沛坎坷的生活,无力左右自己的命运。K的执著与求索,体现在他求生的本能和对稳定与平静生活的追求上。在人人流离失所的时代,一个卑微愚...

  • 两极对照下劳伦斯《公主》的文本建构

    关键词: 两极之对照  异化  神话与现实  自然人与社会人  反讽与悲剧  

    在中篇小说《公主》中劳伦斯似乎有意使人物和事件周旋于神话和现实世界。此文旨在以各种批评视角以及劳氏的"自然人"和"社会人"的观念来阐释劳氏何以以两极之对照的创作手法,即神话与现实、写意与写实、反讽与悲剧、自然人与社会人等,来构建此小说的文本。文章以此来读解小说中摇摆于两极之间的科林父女异化的生存状态,以揭示劳氏将罗美罗的悲...

  • 吉卜林小说《基姆》中的身份建构

    关键词: 吉卜林  基姆  身份  非地域化  

    本文以英国作家吉卜林的长篇小说《基姆》为分析文本,着重探讨了主人公基姆的身份问题。作为一个成长在印度的爱尔兰裔少年,基姆在身份认同方面的经历揭示了文化身份这一概念的复杂内涵。吉卜林特意突出基姆身上的东西方文化冲突,而淡化甚至于抹除了他的爱尔兰民族传统,这一'盲点'显示出作者为扩大英国性的疆域而做出的饱含深意的努力。英国性在...

  • 消解叙事:《一次展览上的画》中的噩梦与记忆

    关键词: 碎片化叙事  噩梦  记忆  人物身份  

    《一次展览上的画》是当代英国小说家D.M.托马斯的一部力作。这部小说根植于传统,同时又不囿于传统,形式有所革新,将传统叙事与碎片化叙事结合起来,梦境化地展示了20世纪的噩梦与记忆。小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包含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同情、忧思、关怀、理解以及对后现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洞见。同时,小说中叙事艺术的实验对人物身份的考察无疑是后...

  • 论丁尼生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关键词: 丁尼生  诗歌  死亡意象  大海意象  灵柩意象  战争意象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最受欢迎、最富特色的诗人。对其作品的研读显示,死亡的意象充塞在他的诗歌里,死亡的主题成为他众多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着重论述诗人在其诗歌中分别通过大海的意象、灵柩的意象、战争的意象所体现的死亡主题。正是对死亡意象孜孜不倦的探索,成就了丁尼生诗歌特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 当代西方菲茨杰拉德研究综述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研究  近况和动向  1996年  

    自1996年以来,国外菲茨杰拉德研究呈现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热潮。本文对这一时期发表的大量有关菲氏研究的工具书、传记、专著、论文集分别做了介绍和简评。许多批评家运用了种种现、当代批评理论和方法来剖析菲氏的作品,产生了不少颇有创见的论著。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批评家坚持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去阐释,也出现了一些有新意、有深度的论...

  • 墓地狂欢——论《巨屋》悖论式的叙述策略

    关键词: 卡明斯  一战  悖论  

    e.e.卡明斯的《巨屋》是一部极具先锋派特点的战争小说。作家试图用一种旁观、戏谑、狂欢、荒诞的态度反观战争,并创造性地运用悖论式的叙述策略来表现战争条件下以狱卒为代表的(法国)官僚体制对人精神的摧残、思想的扼制与人性的践踏,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何声称保卫民主实际践踏民主的悖论。作者虽身陷囹圄,却试图从精神层面冲破战争的牢狱,获...

  • 现代与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影迷》和《体育记者》主题比较

    关键词: 普通  异化  现代  后现代  宏大叙事  

    本文以《影迷》和《体育记者》对普通生活的不同认知为切入点,结合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两部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探讨其中所折射的现代与后现代价值取向的差异,认为《影迷》的主人公波令不甘于沉溺普通生活而进行精神求索,《体育记者》的巴斯克姆尽情享受普通生活而怡然自得,具有象征意义,正是他们对精神与物质这类人生基本命题给出的时代回答...

  • 解放的含义:从《喜福会》(电影)到《面子》和《挽救面子》

    关键词: 华裔女性  文化冲突  解放  多元社会  

    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喜福会》(1993)可以被看做是美国华裔生活的经典之作。《面子》(2002)与《挽救面子》(2004)在很多方面与《喜福会》有同工异曲之处,都表现了华裔母女间、中美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和矛盾以及这种冲突在互相理解中的圆满解决。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三部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美国多元社会发展的轨迹,在一...

  • 美国犹太大屠杀叙事再现和重构历史的方法

    关键词: 犹太小说  大屠杀  再现  历史  

    当代美国主要的犹太小说家,包括索尔·贝娄和艾萨克·巴·辛格等,都从正面或侧面、或繁或简地描写了犹太大屠杀及其幸存者的情况。美国犹太小说对大屠杀记忆的再现呈现出六种方法:对大屠杀及其后遗症的直接描写,厚描集中营幸存者的回忆,对帮助犹太人逃亡的机构和个人的表彰,对纳粹战犯的审判记录,表现幸存者后代的愤怒和救赎,对大屠杀经典文本的后...

  • 美国犹太小说研究与译介在中国

    关键词: 美国犹太小说  研究  译介  国内  

    美国犹太小说是国内美国犹太文学研究与译介的主要对象。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国内美国犹太小说研究与译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不同历史阶段,关注重点不同,研究广度、深度和角度也不一样。20世纪80年代前,国内美国犹太小说研究以评介为主,译介较少,研究和翻译范围较窄;80年代开始,国内美国犹太小说研究比较重视作家作品分析,译介增多但却比较...

  • 非洲宗教和哲学观在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 莫里森  非洲宗教  非洲哲学  多元文化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浸润着多元文化的色彩。非洲传统文化是她作品的文化源头之一,其作品体现了丰富的非洲宗教和哲学观点。莫里森对集体与个人、生与死、历史与现在、神灵和鬼魂与人等问题的探索带有鲜明的非洲宗教和哲学色彩。从非洲宗教和哲学角度来解读莫里森的作品,不仅可以了解美国黑人思维和行为准则的宗教和哲学内涵,还能了解美国黑人文学...

  • 福克纳种族观背后的南方情结

    关键词: 福克纳  种族主义  庄园文学  基督教  

    福克纳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美国南方作家,他一生勤于耕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种族问题是他关注的一个焦点。虽然福克纳从未停止过对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谴责,也一贯同情黑人的遭遇,但他毕竟对养育自己的一方故土充满了热爱,并不自觉地受到其中种族主义传统、庄园文学传统和基督教传统的影响,造成了他在种族主义立场上的局...

  • 可靠性何在?——《喧嚣与骚动》中的叙事策略分析

    关键词: 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  隐含作者  叙述效果  

    根据韦恩·布思的理论,《喧嚣与骚动》中班吉、昆丁和杰生三位被戏剧化的叙述者都因其智力或性格缺陷、思想偏见或道德水平低下而产生不可靠叙述,但根据詹姆斯·费伦关于人物功能和叙述者功能可以分离的观点,这三位叙事者在不同轴上展示的叙事可靠性不同:班吉的叙述在事实/事件轴上属于不充分事实报道,但在价值/判断轴上却是可靠的;从认知/感知轴...

  • 从背叛天主到遁入东方道教——尤金·奥尼尔的宗教意识发展历程

    关键词: 背叛与犯罪  惭愧与赎罪  皈依与融合  遁入东方道教  

    美国戏剧大师奥尼尔的宗教意识非常复杂,受尼采思想、家庭变故和时代动荡的影响,奥尼尔的宗教意识大致经历了信奉天主教、背叛与犯罪、惭愧与赎罪、皈依与融合以及遁入东方道教等几个阶段。这种复杂的宗教意识发展毫无例外地渗透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并通过必要的舞台手段或隐或显地体现了出来。揭示奥尼尔的复杂多变的宗教意识,对于研究奥尼尔作品...

  • 契合与投射:庞德与中国古诗的关系——以“The River-Merchant’s Wife:A Letter”为例

    关键词: 契合与投射  庞德  李白  中国古诗  

    "The River-Merchant’s Wife:A Letter"是庞德对李白诗《长干行》的改写,曾入选《美国名诗105首》,进入美国大学课堂:"美国现代诗歌选读"课程,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美的诗"。可是,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代表,庞德为什么借东方的浪漫主义诗人对抗西方的浪漫主义诗歌?庞德的"中国化"诗歌取之于中国的仅仅是素材吗?是否有技巧甚至包含诗歌美...

  • 传统构架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评欧茨的《浮生如梦》

    关键词: 欧茨  传统构架  后现代主义手法  

    就其创作手法而言,欧茨是美国当代较难定位的女作家,她对文学传统和后现代主义的态度、对现实的关注和对形式的试验,都使评论界在对她定位的问题上面临着挑战。她的《浮生如梦》一书建构在传统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是对英语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批判继承。同时书中又体现了一些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欧茨笔下的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文学流派或者创作思...

  •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民族文化建构

    关键词: 宗教理想  个体理性  民族意识  

    随着美国生产发展与经济初步繁荣带来的社会思想环境相对宽松,各种冲击新教神学观念的思想意识兴起,富兰克林清楚地观察到时代所面临的宗教理想和物质现实、个人与上帝、个人与社会矛盾冲突等现实问题。他于是以《穷理查年鉴》为宣传阵地,以《自传》为榜样力量,为新兴的民族文化身份的确立作了实践检验、理论说明和舆论准备,他的思想对现当代美...

  • 第三届“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关键词: 杭州师范大学  德国波恩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东方文化  阿维尼翁  美国新奥尔良  英国牛津大学  城市大学  美国普渡大学  现代启示录  

    第三届"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6月4-7日在浙江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是继耶鲁大学(1996年)与剑桥大学(2004年)先后举办的第一、第二届国际研讨会之后,在中国内地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盛会。大会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美国新奥尔良大学文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

  • 论《玻璃山》中的越战政治意蕴

    关键词: 越南战争  后现代主义  

    评论界以往对《玻璃山》的解读大多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特点、对童话的解构和"美国梦"的颠覆展开。本文作者认为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中隐藏着一个政治意蕴潜文本,即对美国参加越南战争的反讽。攀爬玻璃山的过程和结局暗含着美国参加越战的过程与结局。通过后现代主义黑色幽默式的解构,文本除了语言本身,别无他物。拨开文本的表象,我...

  • 休姆诗学的现代主义本质

    关键词: 现代主义  诗学  诗歌  

    本文旨在确定休姆诗学的现代主义本质。文中首先梳理了体现休姆诗学思想的全部重要文论,并以此归纳出休姆诗学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诗学认识论问题、诗歌创新问题、语言问题等。接着对休姆诗学的现代主义特征进行辨析,主要包括倡导以直觉经验认识世界、以语言构建世界和实在、以意象为发端改革诗歌、以古典主义诗学为向导巩固权威和秩序等。最后,...

  • 列斐伏尔与福柯在空间维度的思想对话

    关键词: 福柯  列斐伏尔  空间  对话  

    法国现代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法国现代思想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空间化的思潮中,他所作的贡献具有奠基意义。空间理论的产生发展从列斐伏尔的思想发端,在福柯那里得到进一步肯定。20世纪70年代,福柯与列斐伏尔都表达了自己对空间问题的关注和思考。1974年,列斐伏尔的巨著《空间的生产》出版,而福柯在1986年...

  • “种族的记忆,文学的救赎”——论奥兹克的“礼拜式文学”

    关键词: 犹太作家  马拉默德  文学传统  伯纳德  美国犹太文学  罗斯  犹太文化  犹太移民  传统教育  

    以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菲利普·罗斯和辛西娅·奥兹克为代表的美国犹太作家,在当今的美国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作为第二代美国犹太移民,他们或成长于典型的犹太家庭,或接受过犹太的传统教育,但无一例外,都经历了美国的同化和反犹主义热潮,于是,"同化"和"反犹主义"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有所反应。与同时

  • 追寻叙事的动力——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研究

    关键词: 费伦  修辞性  叙事理论  经典叙事学  叙事学研究  批评实践  当下文学  解构主义  叙事文本  叙事伦理  

    自20世纪90年代以降,叙事学逐渐淡出解构主义的阴霾,重新崛起,跃居当下文学研究的一门显学。在进入后经典阶段之后,叙事学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叙事理论建构还是在叙事批评实践方面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旺盛势头。论及经典叙事学的复兴、后经典叙事学的兴起以及全球叙事学研究中心的转移(从法国移至北美),第三代'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

  • 尤金·奥尼尔戏剧生态意识研究

    关键词: 奥尼尔研究  生态意识  文学批评界  毛猿  世界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人物塑造  精神生态  商业主义  

    尤金·奥尼尔对美国戏剧乃至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使他成为备受文学批评界关注的杰出人物。奥尼尔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而奥尼尔之后,美国才有了戏剧。由于奥尼尔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性,奥尼尔研究成了世界性的研究。现有的奥尼尔研究已经涉及其戏剧创作的多个方面,包括主题表达...

  • 边缘上的变奏——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同性恋维度的精神分析

    关键词: 精神分析  戏剧创作  美国主流文化  现实主义手法  艺术成就  布兰奇  同性恋恐惧症  主流话语  

    作为美国二战后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Williams,1911—1983)以其不朽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及世界剧坛的奇葩。在长达50年之久的戏剧创作生涯中,奉献剧作70余部。其中,《玻璃动物园》是他迈向成功的第一部作品,剧作中,他将饱含浓郁诗情色彩的现实主义手法引入了美国剧坛创作中;《欲望号街车》堪称性与心理完美结合的典范,极大...

  • 国内外诺贝尔文学奖研究综述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研究  国外  国内  综述  

    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学术界对诺贝尔文学奖的研究也在与时俱进。针对当下现状,本文对已有的国内外诺贝尔文学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番梳理和比较,探讨国内外诺贝尔文学奖研究中的盲点和空白,以便诺贝尔文学奖的研究更加深入。

  • 征稿启事

    关键词: 英美文学  文学翻译研究  文学批评理论  优秀博士论文  电子文本  小四号  引文出处  上海外语教育  投稿格式  英文论文  

    自2007年始,《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每年出版两期,主要发表与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文学批评理论、英美文学翻译研究、英美文学教学研究相关的论文。另外,还发表优秀博士论文的内容精要和介绍国内外英美文学研究动态的文章。热诚欢迎英美文学工作者来稿。来稿请遵守学术规范,切勿一稿多投。稿件收到后3个月内给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邮编:200083。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