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

杂志介绍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是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主管,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创刊于2000,发行周期为半年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 国际刊号:暂无

  • 国内刊号:暂无

  • 发行周期:半年刊

  • 全年订价:¥264.00

  • 悖论文化:文学中的文化反思——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关键词: 殷企平  文化  悖论  进步  愿景  

    访谈从殷教授所写的《英国小说批评史》开始,从该书中文学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糅合杂陈的悖论体问题,深入到殷教授在其后的著作《推敲“进步”话语》中所探讨的“进步中的堕落”悖论.殷老师与访谈者分享了他尚未出版的书稿,关于文化观念变迁的研究.从文化变迁史中,殷老师看出“非理性的理性”悖论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解决的悖论.三百年来,...

  • 创伤、治疗与救赎——吉卜林一战题材小说研究

    关键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  创伤  共济会  弗洛伊德  

    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鲁德亚德·吉卜林的后期创作中有不少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题材的小说.它们基本上反映了他对于一战的态度变化.其创作于一战初期的小说明显带有战争宣传的意味,但随着对战争了解的深入,吉卜林在其后期的一战题材作品中更关注战争带来的创伤,探讨了共济会和弗洛伊德式心理疗法的功能.此外,吉卜林还重视战后心灵救赎的问题,...

  • 跨越想象的藩篱——解读《抵达之谜》

    关键词: 英国想象  文化符号  身份  奈保尔  

    奈保尔的《抵达之谜》具有浓厚的精神自传色彩,是解读作者文化身份的关键作品.本文以“英国想象”为切入点,揭示奈保尔和英国文化的复杂关系,剖析他艰辛的身份探寻之路.从身处历史、想象与现实的张力场中而不自知,到在文化象征层面对帝国价值观进行重估,奈保尔经历从幻想到失落、从困惑到顿悟的过程,也完成了与英国精神层面的深度对话,正视自己...

  • “苏格兰用来守护心灵”——评欧文·韦尔什的《猜火车》

    关键词: 猜火车  心灵守护  苏格兰  

    韦尔什的小说《猜火车》(1993)书写的不是英国青少年猜火车的游戏,而是一群吸毒青年“选择生活”的经历.作为吸毒者的术语,“猜火车”是指瘾君子们在斑驳得像铁路一样的血管中寻找注射之处.以瑞顿、变态男等为代表的吸毒青年精神空虚,把当成心灵的守护.然而,这种心灵的守护并不能守护心灵,和性欲、暴力相连,只能引发自我的毁灭.《猜火车》用其隐...

  • 论《越界仪式》的穿越主题

    关键词: 穿越主题  

    1980年,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越界仪式》获得好评,并摘取了当年的布克奖.戈尔丁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表现小说含义丰富的穿越主题:19世纪初颇为流行的日记和书信形式,关于航海生活的历史编撰,双重叙述视角,舞台隐喻,风俗喜剧模式等.穿越主题关涉小说情节、叙述、人物、风格、文类等各方面.小说不仅涉及地理、社会等级意义上的穿越,展现人物穿越...

  • 寓深沉于简约:罗尔德·达尔短篇小说艺术分析

    关键词: 短篇小说  创作手法  

    本文以罗尔德·达尔的五篇短篇小说为例,分析这位英国作家的短篇小说写作技巧.作家通过简约平实的叙述,采用被虚化叙事场、聚焦人物和日常对话、平面人物的立体化塑造和开放性的结尾,营造文学中的真实世界,揭示故事人物隐秘的内心,引导读者想象性地参与阅读.达尔作品的魅力不仅在于简单语言和结构背后的深邃,还在于他对普遍人性的深刻书写.

  • 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伍尔夫研究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性别  种族  民族  

    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后殖民理论的介入,国外伍尔夫研究逐渐由强调对抗性的价值判断过渡到彰显包容性的多元阐释.90年代的后殖民伍尔夫研究成功地将伍尔夫的性别和种族身份问题化,较为深入地揭示了文学经典背后的意识形态运作和文化政治内涵.21世纪的后殖民伍尔夫研究关注伍尔夫对民族身份的想象和书写,考察性别、种族和民族作为一个相互关联和影...

  • “困在打气筒里的猫”——达雷尔《芒特奥利夫》中的亚历山大后殖民寓言

    关键词: 亚历山大后殖民寓言  

    达雷尔在小说《芒特奥利夫》中借物喻人,用“困在打气筒里的猫”比喻英国、埃及精英在埃及亚历山大城里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猫”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以芒特奥利夫为代表的英国驻埃及的殖民主义“精英”,还可以用来形容埃及本土的有识之士.他们共存于一个集合了各色“打气筒”的亚历山大城.“困在打气筒里的猫”已成为昭示亚历山大城英、埃精英生...

  • 必然性与必然性的颠覆——论《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关键词: 雪莱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著名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悲剧人物,他被铁链捆绑在高加索山上受尽折磨,因而最终向宙斯吐露了秘密,与宙斯和解后得以释放,这是时代背景制约下的必然结果.然而,雪莱一反有关普罗米修斯的传统写法,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里巧妙地改写了神话的传统结局,以狄摩高根推翻宙斯的暴虐统治作为诗剧的终结.通过对埃斯库罗斯笔下普...

  • 作为“反成长小说”的《长日留痕》

    关键词: 反成长小说  石黑一雄  

    石黑一雄的“布克奖”获奖小说《长日留痕》表面上符合成长小说的一些核心特征,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反成长小说”.小说以老人为主人公,表达了工业社会中个体的无助感;以环形故事结构质疑线性叙事背后的“发展”概念;小说结尾处的叙事逆转又对成长小说推崇的“理性”构成颠覆.小说充满质疑力量,对个体生存状况及其置身其中的当下文化进行了...

  • 《籁歌》中的母性与多元文化

    关键词: 中世纪英国  母性  多元文化  

    《籁歌》中隐藏着12世纪英国诗人玛丽对母性理解的多重维度,这些母亲形象既散发着超自然色彩,又背负着基督教的影响.玛丽的籁歌创作是骑士文学、凯尔特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综合影响下的产物,她对母子关系的再现带有多元文化特征和复杂的文化人格,《籁歌》借助这些母亲形象有力地展示了12世纪英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建构、母性体制和审美情趣.

  • 性别、国族与政治: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外籍女性  性别  国族  政治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形象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审视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形象,集中分析作为女儿、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外籍女性,以早期现代英格兰文化为背景,揭示其性别与国族的双重困扰,阐释莎士比亚复杂的女性观.

  • 品特戏剧话语里沉默的表象与特征

    关键词: 静默  语境沉默  

    沉默是哈罗德·品特戏剧话语的标志性特征.本研究基于品特全部戏剧文本的电子数据库,从形态上对充盈其中的沉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梳理.文章遵循品特的观点,首先将其戏剧话语里的沉默划分为两大类别——“静默”和“语境沉默”;继而详细论述了两大类型的沉默在品特戏剧中的具体表象、本质特征和重要地位,并简要说明各自的功能作用,揭示品特戏剧沉...

  • 显性在场隐含交际——《汤姆·琼斯》叙述者之符号学解读

    关键词: 符号学  人称  显性在场  隐含交际  

    《汤姆·琼斯》中叙述者曾被定义为传统全知叙述者,但是这种归类在理论界引起争议.本文由争议焦点入手,拟从符号学视角,以荷马史诗为参照,聚焦第一和第二人称能指出现频率和所指单一性或多义性,充分展现《汤姆·琼斯》中叙述者有别于传统全知叙述者的显性在场和隐含交际的叙述特色.

  • “道”为西用:摩尔和施美美的合作尝试

    关键词: 施美美  道  

    美国现代派诗人摩尔晚年在同华裔画家和作家施美美的交往中获得了灵感,施美美的《绘画之道》升华了摩尔的美学思想.通过细读《啊,化作一条龙》(1959),我们可以确认这部摩尔诗集是她“‘道’为西用,推陈出新”的一次大胆尝试,它为美国现代主义诗歌谱写了辉煌的一章.

  • 早期北美殖民地诗歌的清教史观

    关键词: 清教诗歌  清教史观  清教想象  

    北美殖民地诗歌体现了早期北美移民对上帝的敬畏、对生命的期盼、对成功的追求和对文化的眷念.这一时期,北美殖民地诗歌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宣扬“新世界”,因此诗歌的记叙元素多于抒情元素.诗人不仅把清教思想与历史记叙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清教史观,而且用诗人个人的或者历史的记叙来阐释清教教义,形成了北美殖民地清教诗歌独特的想象模式.虽然诗...

  • 说不尽的《七湖诗章》和“艺格符换”

    关键词: 庞德  跨艺术研究  艺格符换  

    《七湖诗章》是美国现代派诗人庞德的鸿篇巨制《诗章》中的第49诗章,自1937年发表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庞德研究专家的青睐.笔者对《七湖诗章》的研究现状做了梳理,发现在三个关键性问题上仍有待澄清和探讨:1.《七湖诗章》的创作来源;2.《七湖诗章》的隐含题旨和解读;3.运用跨艺术研究理论解读《七湖诗章》的过程中,对关键词ekphrasis的界定和...

  • 评马拉默德在《基辅怨》中的历史书写

    关键词: 马拉默德  基辅怨  历史书写  

    《基辅怨》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以“曼德尔·贝利斯”事件为蓝本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作品将真实历史事件与文学想象结合起来,关注沙皇俄国时期犹太小人物的生存困境,探究西方社会误读犹太文化的根源,表现出马拉默德独特的历史书写特征.本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探究马拉默德如何巧妙处理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之间...

  • 社会变迁与个体命运——汤姆·沃尔夫小说研究

    汤姆·沃尔夫于1989年发表文学宣言《追猎千足兽》,以“千足兽”类比当今美国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呼吁年轻一代作家重拾社会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做美国生活的忠实记录员.为了践行他的文学宣言,沃尔夫先后发表了长篇社会小说《虚妄的篝火》和《完整的人》.分别以20世纪80年代纽约的种族政治和90年代南方迪克西文化传统的没落为对象,描述了两个十年...

  • 海勒小说的后人道主义旨归

    关键词: 解构  非人道  反人道  后人道主义  海勒  

    海勒的小说是以破坏、解构和颠覆为根本任务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后现代人道主义在《第二十二条军规》等小说中均有体现.《第二十二条军规》表明军规的反人性和军队的非人道,提出尊重“生命价值”,质疑并超越主流话语.《出事了》走入现代公司体制中“单向度的人”的内心,通过斯洛克姆的生存焦虑探究后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上帝知道》解构大卫...

  • 消费与救赎——论薇拉·凯瑟《教授的房子》对消费主义的批判

    关键词: 消费主义  救赎  

    薇拉·凯瑟一贯呼吁现代人摒弃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回归自然,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凯瑟的代表作《教授的房子》揭露了消费异化给现代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凯瑟在小说中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圣彼得教授一家的拜物现象和炫耀性消费,诘问了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方式的合理性.值得肯定的是凯瑟所揭示的消费主义现象以及对消费时代的回应的深厚人文关怀.她设计出世俗...

  • 超越“东方主义”视角的《黄马褂》——重审美国白人笔下的中国主题剧

    关键词: 东方主义  

    美国白人剧作家哈里·本里默和乔治·黑兹尔顿1912年创作的中国主题剧《黄马褂》往往被看做西方人为追求东方异国情调妖魔化、丑化中国的剧本.通过与《赵氏孤儿》的比较,本文探析了《黄马褂》中东方幻想与西方价值观、女性化歪曲与性别身份重塑、文化杜撰与中西交融的对立话题,从超越“东方主义”的视角来重新诠释《黄马褂》的文化意义.

  • 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宝嘉康蒂故事研究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宝嘉康蒂  欧洲中心主义  殖民  

    本文以新历史主义理论为研究范式,以约翰·史密斯笔下的宝嘉康蒂叙述和由宝嘉康蒂故事改编而成的迪斯尼影片《风中奇缘》为分析对象,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透析文本内部的政治、文化符码,揭示宝嘉康蒂故事改编的现实功效:解构“欧洲中心主义”,遮蔽殖民罪行.《风中奇缘》对“欧洲中心主义”的解构说明美国少数族裔群体寻求种族平等的呼声可以被美国...

  • 约翰·斯坦贝克的旅行书写

    关键词: 斯坦贝克  旅行叙事  悲剧性认知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是一个以旅行闻名于世的作家,他一生不断的旅行不仅使他创作出《俄罗斯纪行》、《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等脍炙人口的非小说类旅行文学作品,也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使其大部分小说具有独特的旅行母题.借助于主人公的旅行,斯坦贝克表达了对人生的悲剧性认知.

  • 影像的复仇——柏谢尔·玛库的多媒介装置《鬼魂上,鬼魂下》

    关键词: 玛库  鬼魂  影像  身份  土地  复仇  

    柏谢尔·玛库是一位巴勒斯坦裔英国艺术家,其新近展出的多媒介装置《鬼魂上,鬼魂下》,蕴含了一个“复仇”的意指,其核心主张是“身份”与“土地”的回归,这显然是玛库的“政治”了,然而它终归只能是“艺术”的政治.玛库之借用《哈姆莱特》的舞台提示,一方面赋予其作品一项政治谋划,另一方面将此谋划转变为“鬼魂”和影像,于是政治的复仇成了影像...

  • 视角转换与不可靠叙述

    关键词: 视角  不可靠叙述  价值观  

    在对不可靠叙述的研究中,主流的修辞性研究和认知性研究都没有给予真实作者以足够的重视.我们在运用叙述学中的视角理论对《爱情故事》的文本进行细读时,发现该文中主要采用了两种叙述视角: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在转换的过程中形成的两个文本传递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分析发现,两位叙述者都是可靠的,相反,作为判断不可靠叙述标准的作者成...

  • 简·奥斯丁小说中人际关系的语言解析

    英国19世纪小说家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是一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她善于描写平凡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司各特曾经指出"这位年轻的女士对于描写复杂的关系、人物的情感和日常生活颇具才华".她的小说不仅蕴含辩证艺术和对生活哲理及价值观念的独特阐释,而且还体现了她对人际关系的持续思考和判断.奥斯...

  • 文化批评与当下关怀——评朱振武近著《爱伦·坡研究》

    在外国文学研究界和翻译界,朱振武教授算不上资深学者,但说他是后来居上或异军突起还是合适的.他主持译介的《达·芬奇密码》等五部丹·布朗系列小说在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使他广为人知;他在英美文学方面,特别是美国文学方面的一百几十篇专题学术论文使他赢得了同行们的认可;他的多部学术专著为他在学术界争得一席之地.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

  • 人物介绍

  • 信息动态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邮编:200083。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