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科学杂志是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云南社会科学杂志创刊于1981,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杂志介绍
云南社会科学杂志是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云南社会科学杂志创刊于1981,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主管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0-8691
国内刊号:53-1001/C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全年订价:¥220.00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促进和保障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德原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过去“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人们在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上存在误解,从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因素。因此,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伦理基础,就具有重...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 目标 提升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这不仅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理论的新提升,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全面性、和谐性、人本性等特征。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辩正关系 和谐社会
效率与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块基石,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问题上寻求平衡,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在效率与公平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制度,重塑人们的道德观念来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 执政党 政治权威 政治合法性 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是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前提和目标,执政党权威是政党政治稳定的核心要求。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的弱化,削弱了政治体系的运作效能,程度不同地影响了政治稳定。只有加强执政党权威的政治社会化建设、民主建设、绩效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才能刨造一个稳定安宁的政治环境,保证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有序。
关键词: 安全威胁 国家安全 可持续安全观
冷战结束以来,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甘益上升,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念日益显示出其狭隘性。国家应当构建一种可持续安全观——以国家间的相互安全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为目标,以多元化的安全合作为手段,在综合安全观的统筹下实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能源、环境和科技等领域的动态平衡。才能最终实现单个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持久...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变迁 精神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农村社区精神文化出现了以下变迁:”法治”文化正逐步取代原有的“礼治”文化成为约束农村社区社会关系的主导秩序准则;积极流动、开放进取的市场意识正逐步取代原有安土重迁、封闭保守的小农意识成为广大农民的主流思想意识:“义利并重”甚至“偏利淡义”的价值观正在逐步取代原有“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关键词: 分配正义 和谐社会 经济哲学视阈
“分配问题大得很”。基于一种经济哲学维度的审视,分配正义乃是从人之自由存在本质的原则高度对经济分配活动的合理性前提和合目的性根据所进行的哲学反思和价值追问。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而分配正义是实现利益和谐的重要前提。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分配正义的价值支撑和伦理关切。
关键词: 道德 幸福 一致
德福一致是国人信奉了几千年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公正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诉求。但当今社会出现了诸多的德福相背现象,行善者吃亏,作恶者得福。为了确保德与福的一致,需要在两方面加强建设:既要建设“道德的社会”,也要培育“道德的人”,二者的结合才能为德与福的统一提供完备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 科学理解 合法性 科学说明 反思维度
在理解与说明、科学理解与科学说明的历史关系与逻辑关系中阐明科学理解的合法性与重要性,发现科学理解乃是科学说明的逻辑前提及革新动力。科学理解的合法性来自于科学说明潜藏的合法性危机、功能性缺失及反思维度的缺乏。
关键词: 非系统 系统 状态 过程
提出普适性的过程层次理论,指出事物演化一般经历4个历时态层次即非系统——系统——状态——过程,提出了与系统对应的“非系统”层次和介于系统与过程之间的“状态”层次,描述了事物演化中的非系统、系统、状态、过程之间的区别、联系和相互转化,提出研究复杂性问题需要从状态和过程二个历时态层次切入,并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去解决。
关键词: 优势哲学 终极优势 优劣势匹诺曹幻觉 优势哲学的基本问题 优势规律
优势哲学即优势之道,终极竞争力是竞争优势的根源,优势即差异,优势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优势和精神优势的关系问题,创造优势中的优势是持续优势之源。和谐优势是优势哲学的核心范畴,需要建立完整的中国优势哲学。
关键词: 经济自由 国家干预 社会公共利益 有限政府 经济法治
经济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任何法律制度都必须加以保护的自由。国家干预是实现经济自由的手段,但它应被置于宪法和经济法的授权范围之内。经济自由和国家干预的平衡在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其实现路径就是有限政府和经济法治。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企业家 激励
尝试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双重视角下探讨国企企业家的激励问题,比较了企业家人力资本和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概念,提出了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并分析了保证这一机制顺畅运行的企业家社会资本条件。
关键词: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霍夫曼比例 单整性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内在变化机制,建立了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和影响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二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与电力消费弹性零鍪呈正相关:二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对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影响具有滞后两期的经济惯性;能源消费结构对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不存在显著影...
关键词: 金融全面开放 中国银行业 影响 对策分析
在总结我国银行业开放进程的基础上,从政策、市场与监管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全面开放对我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认为我国银行业应从提高中资银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资银行向涅业经营过渡、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加强金融监管以及对外资银行实行银行信用等级管理制度等几方面,大力推进银行业改革,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关键词: 效率 稳定 寡头垄断银行业 悖论
垄断的市场结构并不等于垄断的市场行为,损害竞争的是垄断行为,而非垄断结构。在提高银行业的可竞争性的前提下,寡头垄断的银行业可以并有助于同时实现效率和稳定。
关键词: 东亚 自由贸易区 可计算一般均衡
在东亚地区建立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国家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困难比较大的情况下,东亚国家采取了渐进的合作策略。中国和东盟率先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了协议,日本和韩国也开始与东盟酝酿建立自由贸易区。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来对东亚地区不同形式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云南农村 变迁发展 主体性
现代云南农村研究的历史大致分为3个阶段:中国农村研究的云南经验时期:民族研究与云南农村研究时期;云南农村发展研究时期。云南农村发展与中国农村发展相比,具有共通性与特殊性,应在主体思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寻求建立系统、有效、适应的理论方法,来解答云南农村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地方政府 信息不对称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
利用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和实地调查资料,从政策执行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地方政府的利益分化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政策执行中出现基层政府管理部门的道德风险和各级地方政府间的不平等博奔,并就此对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效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卤水 资源分配 灶户制度
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以云南诺邓白族村盐井的“十六灶”组织为个案,认为“十六灶”起源于民间卤水资源分配的传统习俗。明清以后,国家的盐业机构开始利用“十六灶”民间组织,把它与国家灶户制度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上、下阶层共同管理井盐生产的民俗事象。“十六灶”成为一种灶户与盐村遵循、国家认可的组织民俗,它同时涵盖了个人、集体...
关键词: 历史进程 经济社会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云南省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和帮扶的政策,保证他们直接地但却是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这些地区被称为民族“直过区”。50多年盾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等部门用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方式。对“直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发现“直过区”虽然有了很大...
关键词: 傣族 象文化 宗教信仰 现代文明
云南傣族的象文化产生有3个原因:傣族地区盛产大象,傣族先民崇拜大象,象是傣族先民的战争利器和农耕助手。象文化表现在傣族壁画、雕塑、音乐、舞蹈、织锦、陶器、建筑、地名之中。它不断与傣族的宗教信仰发生互动,适应和兴盛于各个历史阶段,并被当代文明所吸收、利用,溶汇于当代文明之中。
关键词: 元明清 彝族 纠纷解决机制 法律移植
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的正式的法律纠纷解决机制、彝族地区固有正式法律纠纷解决机制的变迁,是一个不对称的互动过程。在中央王朝对彝族地区基层社会的统治不断深入的同时,彝族地区基层社会特殊的纠纷解决机制也增加了中央统治者对彝族地区的治理经验,丰富了中华法系,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法律的内容。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体验 衰落 镇山村 布依族
我国一些民族村寨的旅游业在经历了早期的快速成长后,近年来步入了衰退期,表现为游客人次减少,经济效益下滑,从旅游体验视角出发,以贵州镇山村布依族村寨为例,对民族村寨旅游业衰落的原因进行探讨,找出在现实状况下民族村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先秦 文化冲突 民间信仰 特征 形塑
连续性、开放性与实用性是中国民间宗教的基本特征。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民间宗教的上述特征形塑与先秦时期频繁、剧烈的文化冲突有着直接的相关性。那个时代激烈的文化冲突过程中形成的“求同存异”的宗教文化整合策略和知识人的“祛魅”等等因素直接导致了中国民间宗教的上述特征。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法律教育转型 法律人才 现代化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是在中西法律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转型。这种转型一方面体现了以西方法律教育模式为范本的政策创新和文化借鉴,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对新式法律教育人才培养认知上的扭曲与错位。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救荒思想 特点
中国传统社会救荒思想在明清时期业已成熟,是符合中国生产方式和政治体制的。其特点主要是科学认知程度不高:伦理化倾向严重;人治化倾向严重;治标、治本、天命观共存。
关键词: 朋党 官僚 挑战 专制 制度
秦汉以下,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官僚制度的确立,割断了官员们与家族的联系,使置身于官场中的官员们显得相当孤立。但由于官场是荣华富贵之渊薮,故数千年来,士子们一直怀有强烈的入仕欲望。但激烈的宦海斗争又使置身其中的官员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于是拉帮结派依靠群体的力量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就成了官员们极其现实的选择。...
关键词: 魔幻现实主义 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 人的观念 艺术超越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其对人的文化属性的重视与强调,对人的复杂性与多面性的揭示,影响到了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的人的观念的变革,促使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格外重视对人的文化属性的强调和自身经验世界的建构。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人的观念的嬗变,也使得在这一人的观念支配下的文学创作超越了传统现实...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平民文学的争论 概念 歧义
五四时期有关“平民文学”的争论,其实质源于“平民文学”概念的歧义。表面上使用的都是“平民文学”概念,其实际所指各不相同。周作人的“平民文学”是指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平民精神的文学,胡适的“平民文学”是指古已有之的来自民间的文学。而鲁迅的“平民文学”则是指革命胜利、工农解放后真正体现工农思想的文学。“平民文学”概念的歧义孕...
关键词: 王安忆 浪漫主义 心灵世界
王安忆认为浪漫主义是一切艺术之根。最好的作家应该富有浪漫气质。在20多年的小说创作中,王安忆努力构筑一个表现心灵的小说世界。她采用淡化情节、营造诗意意境、心理分析和想象等手法使自己的作品表现出主观性、民间化、传奇性等浪漫主义特色。
关键词: 电影元素 六大差别 现实物体 物质论 康德倾向
爱因汉姆在《电影作为艺术》中将电影元素与现实物体相比较得出“六大差别”。爱因汉姆关手艺术的根本观点及阐释逻辑为艺术的标准在于形式,形式的原因在于生理机制,这种认定超越了真理的界限。其艺术观的根本错误在于分裂内容与形式的有机联系,对高级别的运动形式作了低级别运动形式的伪解释。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昆明环城西路577号云,邮编:65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