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艺术百家杂志

杂志介绍

艺术百家杂志是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艺术百家杂志创刊于1985,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谋划学科建设蓝图 求索艺术发展大计——在艺术学学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升格  学科建设  发展规律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格局中,文化部门不仅承担着繁重的艺术生产、艺术管理和艺术科研任务,也承担着繁重的艺术社会教育、艺术职业教育和高层次艺术人才的培养任务;是艺术教育的承担者,也是其最大受益领域。艺术学学科升为门类会带来某些协调管理环节的直接~变化,甚至艺术生产力更大解放的深刻社会影响。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艺术学升格...

  • 构建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艺术学  升格  门类  中国艺术学学科  体系建设  基础理论研究  

    自从艺术学正式升格为门类,下辖五个一级学科之后,如何构建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学科体系,特别是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中国艺术学来讲,就是要从宏观与整体的角度,努力寻找出各门艺术的“相同之处或相通之处”,也就是寻找出涵盖各门艺术具有普遍性的共同规律来。正是在这个意...

  •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增强文化自觉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  文化发展  文化强国  文化自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作为我们文化建设“两大一新”的目标,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满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自觉”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文化发展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晚年一个重要的思想贡献。第一次正式提出是1997年初在北京大学,此后有不断的阐述和深化。这是学者的文化自觉。中央高层的文化自觉,以总书记在十七大提出“两大一新”为标志。2010年,部长刘云山同志在《红旗文稿》发表了一篇题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长文,深刻而透辟地阐述了文化自觉的丰富内涵,表...

  • 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发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文化理论  文化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其在文化方面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中国特点和时代表征。

  • 当代艺术创新人才及其创新素养

    关键词: 文化建设  艺术创新  创新人才  创新素养  养成  濡染  想象力  

    艺术是特别需要创新人才的领域。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真正关键,与其说在于创新技能培养,不如说在于创新素养养成。创新人才的共通特征在于好奇心、跨学科综合才华、想象力、协作与务实精神、韧劲。创新素养是指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个体身心备件,这种创新素养其实从创新理论创始人熊彼特那里就受到重视了。创新被视为企业家的一种个体精神或意识。...

  • 中国美术学知识范式建设的现代性境遇与当下的三个实践问题

    关键词: 当代中国  艺术学  学科升级  美术学  知识范式  学科建设  现代性境遇  文化自觉  美术批评  评价体系  

    2011年“美术学”二级学科升级成为艺术学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中国美术学学科迎来了它百年以来最具历史意义的建设机遇期。“美术”是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其中包括美术学科。美术学科建设无力承担全部的美术问题,但学科又是某一文化领域的最核心部分。在社会功能层面,高校美术学科担负着培养专业人才这一最具人文意义与社会价值的职能;在意...

  • 当前中国文化战略发展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战略发展  基本战略问题  文化产业  文化建设  

    中国正处在一个国家文化战略博弈空前激烈的时代。面对这样的时代,中国需要建立正确的文化战略发展的基本战略关系,确立中国文化战略的世界关系,坚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立场,重点突出中国文化战略力量的能力建设,明确中国文化战略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当前中国文化战略发展急需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

  • 长三角区域政策发展进程研究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政策  经济区  都市圈  文化特征  江南文化  

    与地理学上的长江三角洲不同,当代语境中的长三角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概念。从1982年的“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到1993年上海正式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的构想,长三角区域主体框架始终处于缓慢扩张阶段,但它的核心仍是明清时代的太湖流域经济区。而当下,“泛长三角”概念的出现使长三角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的同时.也使以16城市为...

  • 东亚都市圈开发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东亚都市圈  区域文化  都市开发  都市比较  文化模式  

    当代东亚国家的经济起飞主要依赖于大都市的持续发展,东京、首尔、上海等东亚大都市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和外国投资的重要基地,也形成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特征。大都市的发展,成为东亚国家经济发展和摆脱贫困的关键,大城市经济已经成为东亚各国优先发展的对象。但是东亚新兴国家迅速的都市化,也带来了民众居住不便、交通拥挤、生活水平下降等一...

  •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空间文化变迁研究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改革开放  上海  空间文化  文化特征  城市文化  变迁  

    空间是现代都市重要的生产要素,空间文化研冤是都市文化研冤的重要领域,空间文化的变迁往往是都市文化变迁的表征和缩影。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都市空间的重构出现了郊区化、垂直化和审美化三个明显的趋势,也带来了居住空间分异、居住与就业空间错位和公共空间私有化等负面影响,而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更新和消费主义盛行是都市空间重构的内在驱动...

  • 大都市带理论的发生背景、生活方式变革与文化价值理念

    关键词: 大都市带  经济枢纽  流动性  白领革命  文化发展模式  价值观念  审美文化  

    本文以戈特曼1961年《大都市带:美国都市化的东北部海岸》一书中有关大都市带理论的经典研究为基础,系统梳理和阐释戈特曼有关大都市带理论的主要观点。土地使用形式在戈特曼有关城市群理论的叙述中占据相当的篇幅。空间的扩展和重新分布与交通形式密切相关。白领革命是区域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流动性”基本可以归为两类,一是经济和社会地位...

  • 江南城市群初始阶段的文化阐释

    关键词: 江南城市群  姑苏  不平衡  边缘化  城市文化  城市精神  

    江南城市群的发端和草创时期一直可以追溯至先秦,两个东南地区的国家——吴国和越国为了生存和争霸,开始建设各自的城市。“太伯奔吴”和“寿梦兴吴”宣告了吴文化开始向中原文化靠拢,同时也发展属于自身的精神体系。而吴国姑苏城可谓是这一时期江南城市的代表,它对自然环境的有效利用及其城市设计的独特性为今后江南城市打下了基础。也是从...

  • 纠结与机遇同在:艺术学该怎么办?

    关键词: 艺术学  升级  艺术学理论  学科建设  整合归纳  强化内功  增需扩容  

    自艺术学在西方国家脱离开关学的巢穴自立门户以来,它就一直处在多种矛盾的纠结之中。现中国艺术学已独立为学科门类,原二级学科的艺术学一并升格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这无疑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随之带来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本文认为,整合归纳建构学科一体发展平台、强化内功完善教育教学一统体系、扎实有序夯实做强做大...

  • 从诗意栖息到艺术生活——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发展取向

    关键词: 当代中国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学科建设  发展  普及  学科升级  趋向  

    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产生是我国文化艺术生活的巨变,它以艺术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为基础,以时代审美特征为着眼点,顺时而发、顺势而立,必将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人类生活。它像一个标志,将社会文化生活分为两段:假如说之前的生活是以文学为主导的“诗意地栖息”,那么随着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产生,今后将是以艺术审美为主导的“艺术地生活”...

  • 关于艺术学理论学科属性和价值纬度的思考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门类艺术学  理论研究  关系  问题  艺术学科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需要认真思考与各门类艺术学科理论研究的关系问题,也要努力把握对整个艺术学科理论总结与理论前瞻的统一问题。艺术学理论既具有阐释解决艺术规律和艺术技能问题的科学职责,也具有阐释建构艺术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人文职责。艺术学理论学科不仅可以培养专门的艺术研究者、艺术管理者、艺术教育者,也可以并应该去培养具有广适性的人文...

  • 语境的错位——米勒的“文学终结论”在中国

    关键词: 文艺美学  文学的终结  文学终结论  图文之争  文学与文学研究的边界  

    当代文艺界针对米勒的“文学终结论”,从文学的终结、图文之争、文学和文艺研究的边界等层面展开了颇有成效的理论争鸣。我们认为,在技术与资本的合谋之下,影像的泛滥和审美的泛化的确改变了现代文艺家族的内在结构和现代学科体制。但是,文学终结论并不等于宣判文学的死刑。我们不仅要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而且要警惕“...

  • 设计与人类以及当代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访谈录

    关键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设计竞赛  当代中国  教授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文化产业发展  访谈录  

    2011年8月15日,本刊编辑部在位于钟山风景区的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采访了应邀前来参加“2011国际创新设计与教育论坛”暨“南京创造”设计竞赛的柳冠中教授。对柳冠中教授的采访并非偶然之举,有着如下几个大的背景存在:一是今年春天,艺术学界发生了令人欣喜的重大变化,即艺术学学科成功升格为新的第十三个学科门类“艺术学门类”并下设五个...

  • 在全球化语境中探求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道路——中国紫砂陶瓷艺术大师徐达明先生访谈录

    关键词: 艺术大师  紫砂陶瓷  全球化语境  中国  传统工艺  徐达  访谈录  道路  

    作为手工艺术的爱好者与研究者,笔者于2011年4月17日采访了中国紫砂陶瓷艺术大师徐达明先生,从中英手工艺术的比较研究中,关注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问题。

  • 中国书画笔墨概念的提出和确立

    关键词: 中国书画  中国画  艺术创作  笔墨元素  概念确立  美学特征  

    本文通过对中国书论和画论的梳理和辨析,指出中国书画概念的提出和确立,是从六朝到唐五代才逐步完成的。进而指出,笔墨属性内涵的理论阐发和定义是笔墨概念确立的根据。中国书画笔墨概念的确立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事件。

  • 中国古代相反相成的艺术辩证思想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史  相反相成  艺术辩证思想  和  艺术学理论  

    老庄的“道”与儒家的“和”,其对立统一的思想,都显现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中西古代哲学强调的“一”,即是“同一”的特有整体的代码。中国艺术创构在对独特性的追求中,着眼于表现事物的复杂联系的整体生态背景。考察古代艺术辩证法的形式范畴的基本构成,我们把相反相成的艺术生成系统的基本构成法则,概括为二:一是对立统一的基本关...

  • 发现重铸——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研究

    关键词: 文化传统  文化反思  文化整合  文化再生  

    本文讨论以下四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嬗变?中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经过了怎样的反思与审视?怎样整合、重铸并且提升中华文化?对文化的整合、重铸与提升,归根结底是为提升人生。公民提升人生,才可望完成中华文化传统的整合与再生,完成重铸并且提升中华艺术、中华文化乃至中华形象的伟大使命。

  • 大后方电影视域内孙明经教育电影活动的历史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大后方电影  教育电影运动  孙明经  电化教育  时代意义  

    大后方电影是抗战时期中国电影五个“同步错位并存”①的区域电影的主流和主导。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大后方电影在中国电影整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作为大后方电影不可缺少的一环,孙明经先生的教育电影活动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与作用。

  • 姜文电影的伦理价值追问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姜文电影  性和暴力  伦理价值  艺术作品  艺术风格  

    作为后新时期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现象和学术话题,姜文电影是伴随着“后五代”、“后王朔”、“后痞子”、“后物质”、“后政治”、“后伦理”等文化概念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其过度的“性”、“暴力”、“反叛”等主题表达和意识流露,由于缺少应有的普世情怀和伦理价值担当,对青少年和观影大众道德观念和行为负面影响极大;另一方面,这种“立...

  •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新女性”形象建构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艺术作品  新女性  中国电影  身体修辞  政治话语  上海  文化形象  

    五四时期“新女性”概念边界清晰,20世纪30年代新女性进入重构阶段,“谁是真正的新女性”不再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关于影片《新女性》的讨论,证明了“新女性”的界定充满争议。这一形象重构,折射了30年代中国的现实矛盾和思想动向,具有政治、文化、审美的多重意义。其身体修辞两面讨好,既与政治意识合谋,又与洋场趣味联欢。

  • 交互性城市公共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向

    关键词: 艺术  艺术设计  技术  交互  城市艺术  公共艺术  文化特征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交互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等,使得大众参与体验公共艺术作品的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未来,交互性城市公共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体,这使得数字交互作为一种新型的公众参与艺术成为可能,而新技术手段在公共艺术互动中的运用必然会成为未来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同时,新技术手段的不断涌现,新型的艺...

  • 论空间“一体化”的设计原则——物境、情境、意境的营造

    关键词: 设计艺术学  工业设计  空间  一体化设计  民族化  物境  情境  意境  

    空间“一体化”设计原则的重要性,是因为设计除了主题明确,语意清晰、在保障功能舒适的前提下,注重气氛的营造,情境的表达,意境的体验——即一个项目或产品能否真正做到关注人们在此的行为和心理的双重体验这才是设计的终极目的,即能否达到物境、情境、意境营造出的体验高度和氛围。一件优秀的当代空间设计作品,已无关乎比例、材料、工艺...

  • 北宋时期米芾的篆书艺术创作及其用印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中国书法  艺术创作  米芾  篆书  艺术作品  用印  艺术风格  

    在北宋后期的篆书书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米芾了。米芾的篆书艺术创作,在结体和用笔上几乎打破了以往篆书书写的所有既定规范,别开生面,有强烈的个人艺术风格。并且,米芾的印章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开启了文人篆刻之先河。

  • 中国书法创作书写姿势论

    关键词: 中国书法  艺术创作  书法创作  创作方法  书写姿势生理  执笔  

    从书法创作生理角度来看,创作时的不同书写姿势不仅会导致执笔法、身法和运笔法的差异,还会对创作的书体、书迹大小乃至风格特征等产生极大的影响。纵观历来书论,大多只重视执笔法对书法创作的影响,而忽视了书写姿势的重要作用。对各种书写姿势及由其决定的执笔法等因素进行梳理与总结,将会对当前的书法创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 中国古筝音乐美学研究论纲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中国古筝  筝派  音乐美学  审美文化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古筝音乐美学的研究:深入研究古筝的历史传统,为古筝美学建设提供必需的文化资源;将古筝音乐的形态研究上升到美学境域,立足形态的意义阐释;对古筝音乐美的类型与结构进行分析,把握古筝特有的审美品格;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古筝流派,揭示其风格形成的深层机制。

  • 元代水浒戏源流探析——从宋江起义到元代水许戏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北宋  宋江起义  南宋  水浒故事  流变衍化  

    水浒故事是由宋江事附会生发,宋江起义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史书对其经过只是作了简略描述,真正为后世水浒戏曲、小说提供大量素材的是流传于民间的有关水浒英雄的故事和传说。宋江等人人数虽然不多,但活动地区广泛,十分符合说话的传奇性要求,同时他们的结局悬疑,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另一方面,从当时的政治环境来说,中原失陷在异族手中...

  • 麦积山石窟北魏造像的类型与风格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北魏造像  文化类型  艺术风格  审美特征  

    本文通过麦积山石窟北魏时期早、中、晚三个阶段造像服饰特点的排比,对北魏时期造像是如何将优良民族传统与外来佛教艺术形式逐步融合、变化和发展,进而创造出一种崭新的雕塑艺术风格做了一些初步探讨。

  • 藏传佛教后弘初期观音擦擦造像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后弘初期  观音擦擦  造像艺术  文化特征  审美  

    观音擦擦是藏传佛教擦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运用图像学和风格分析的方法,对藏传佛教后弘初期的观音擦擦的造像特征进行深入探讨,从中发现这一时期的观音擦擦造像融合了多种外来艺术而形成了独特的造像形式。

  • 从山东古筝乐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与生态性保护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艺术  山东古筝乐  抢救性保护  生态性保护  原样  活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前文化界的热门议题。本文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山东古筝乐”为例,梳理它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描述它的现状,对其在现展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思考,由此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种保护策略——抢救性保护与生态性保护。只有将两种策略同等重视、双管齐下,才能保证音乐类非...

  • 新中国17年绘画艺术的“大众化”意味与国家形象塑造

    关键词: 新中国17年  绘画艺术  国家形象  文化特征  

    新中国17年的绘画艺术,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无论从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是从艺术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其性质都体现出“大众化”的意味和新的时代特色,并在内容、观念和形式上塑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新中国国家形象。

  • 包豪斯时期约翰尼思·伊顿的“初步课程”及其影响

    关键词: 包豪斯  设计教学  模式  设计思想  艺术形态  

    伊顿在其任教期间曾经主持“初步课程”设计教学,这一思想模式为后来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伊顿设计基础训练及其思想的阐述主要包括伊顿设计教学思想的形成、设计训练及影响三个方面。伊顿的贡献不仅在于首次建立了“初步课程”设计教学体系,而且在形态与构成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和阐释。

  • 用真情吐字归韵,传和谐顿挫之声——陈醇60载播音艺术的人生启示

    关键词: 陈醇  播音艺术  艺术风格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启示  

    陈醇的播音艺术创作和风格,不但在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播音员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而且在推动地方台的播音艺术形成自己风格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陈醇的大量播音艺术作品和相关学术论著、学术观点,都为中国播音学的理论创建和业务发展充实了内容。本文分析了陈醇的播音艺术风格及其成因,探讨了其创作实践和创作理念。

  • 中国传统民间木版门画的演变及其文化走向

    关键词: 木版门画  年画  门神  文化心理  思想  富贵吉祥  中国传统文化  

    木版门画,起源于原始宗教的门神,其演变的历程明显地呈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走向及思想变迁。神话性与现实性,世俗性与浪漫性的结合;大一统封闭式思维所呈现的内柔外刚格局;从忧患意识到快乐人生的演进,原始图腾的衍变,以及彰道义、求福祉舞台的呈现,是门画所呈现的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

  • 安徽花鼓灯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与保护途径

    关键词: 舞蹈艺术  戏曲表演  安徽花鼓灯  历史渊源  艺术特征  传承保护  

    安徽花鼓灯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其有两个突出特色,一是花鼓灯是世界上最能用肢体语言表达复杂情节的舞蹈艺术之一;二是花鼓灯是世界上最能用肢体语言表达和描绘人物形象的舞蹈艺术之一。当前对花鼓灯的艺术特色及传承保护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对其文化特质的认识,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此外,当前的安...

  •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中人文伦理的缺失与对策研究——以无锡清明桥街区改造为例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  更新  规划设计  历史街区  人文伦理  缺失  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富有个性的人文伦理特征可以促进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传统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工作必须把保护的层次提到保护生活方式与内涵文化的高度上来。文章以人文伦理文化的传承保护为切入点,通过对街区中人文伦理保护与传承的研究,说明历史街区保护的涵义、价值以及保护方法与对策。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南京市中山南路89号江苏文化大厦8楼,邮编:2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