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艺术百家杂志

杂志介绍

艺术百家杂志是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艺术百家杂志创刊于1985,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中原文化的特性与社会转型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原文化  汴宋文化  文化心态  学术眼界  学术境界  

    中原信仰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信仰,汴宋文化成就了中原文化的广厦,中原文化造成中心文化心态。但是,对国家、对世界来说,中心和边缘都是相对的,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中原文化也曾经山海陆沉。我们的学术眼界与学术境界随社会转型与时代文化而变迁,今天的延展则在于走出中原。走出中原是指人的眼界、视界、胸界、心界,即眼中有世界、心中有全...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与音乐艺术对象化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中国化  音乐艺术对象化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思潮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思潮”是一个音乐思潮史课题。然若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艺论述之“矢”来射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思潮之“的”,就必须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中国化和音乐艺术对象化这两个贯穿全篇的核心命题,以切实解决本课题内在研究思路的两个对象和两个坐标问题。

  • 文化新常态中的中国电影建设发展之路——从《叶问3》现象透视当下电影文化情态

    关键词: 电影艺术  文化新常态  电影情态  市场行为  资本  

    文章以当下热点现象的《叶问3》为切入口,不避讳其资本对于市场的损害影响,但强调电影本身创作的自有艺术努力。问题应当放到中国文化新的常态中来透视,包括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同构关系,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支撑关系,文化受市场影响但也建设与市场的关系,文化在人心感染上的更为积极主动的关系等等。同时,电影作为主要构成也面临...

  • 古代生命哲学与中国艺术生命论

    关键词: 中国美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生命哲学  中国艺术  生命论  

    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三大范畴——和、气、易象,构成了中国艺术的生命本体,是中国艺术精神表现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中国艺术风格形成的本源。中国把人的生命意识作为根本内容,其表现形式也不是认识论那种纯粹抽象形式,而是美感形式即生命形式。

  • 加强中华美学精神与艺术实践的深度交融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艺术精神  艺术实践  深度交融  

    当前中国艺术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美学精神的引领,尤其是民族美学精神的深度融入。中华美学精神的突出特质是崇尚大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不仅把艺术,也把整个宇宙和人生纳入创美体关的视域。中华艺术的审美价值观,不尚小艺术,而尚大艺术,重视艺术主体的情趣境格,重视艺术受众的化育涵泳,在抵御当代艺术实践欲望化、低俗化、市场化、形...

  • 中华艺术的崇高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崇高  英雄  君子  中华传统艺术  

    中华传统艺术中的崇高以“正”、“公”、“忠”、“名”为特征,其根基则是恪守“刚”、“淡”、“信”、“谦”的“君子之风”。要成为“大人”,首先必须是一个“君子”。但进入新世纪以后,文艺界所倡导的“有血有肉”的英雄则直接从“大人”跳跃到“小人”,“君子之风”在这些个性强烈的人物身上荡然无存。如《亮剑》中的李云龙一类的英雄...

  • 江苏盱眙大云山一号墓出土仿玉玻璃编磬的复原研究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音乐考古  乐器  刘非墓  仿玉玻璃编磬  复原研究  

    2009年江苏盱眙大云山1号汉墓(江都易王刘非墓)出土了一套仿玉玻璃编磬,为中国音乐及科技考古上的空前大发现。编磬为古代中国特有的高铅钡硅酸盐玻璃质地.由22件以上的单体磬块组成。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长69厘米,重11.3千克。汉初出现如此巨幅的玻璃精品,为当时世界所仅见,更是古文献推崇备至的“玉磬”之最早、最完美的标本。全面复原这...

  • 刘凤学“唐乐舞”辨析

    关键词: 舞蹈艺术  刘凤学  唐乐舞  古舞重建  传统舞蹈  文化的身体  

    刘凤学的“唐舞”呈现出的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美学形态。在动态把握上的考究及其严谨的学术眼光,和在音乐、服装、道具等环节上的悉心斟酌和体现,都让首次观看的我惊喜连连。丰饶的中国古舞资源,无论是从审美意趣上还是在舞动风貌上,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刘凤学的“唐乐舞”研究和表演,让我尤其获得了这份对于文化“根性”追求的...

  • 民歌的消亡及村歌的兴起

    关键词: 中国音乐  民歌  村歌  文化转型  民族音乐  音乐文化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改变,民歌也逐步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日益衰落,正在日常生活中消亡。与此同时,广大农村中兴起了“村歌”。民歌的消亡和“村歌”的兴起不仅表现了当前农民自身的文化需求,而且是农村文化结构功能重组的表现。文章分析了民歌和“村歌”的不同功能,希望“村歌”从民歌中汲取更多的因素。这...

  •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潮州筝派音乐风格形成缘由研究

    关键词: 音乐艺术  艺术风格  潮州筝派  潮汕文化  文化地理学  地域文化  

    潮州筝派是中国九大古筝流派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潮州筝派细腻、柔美、婉转的音乐艺术风格。文章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对潮州筝派在潮汕地区产生、潮州筝派音乐艺术风格形成和民间潮筝活动所形成的声音文化景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寻潮州筝派产生发展及其音乐风格形成的缘由所在。

  • 太空影像乐思录——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组合体涉乐图像研究

    关键词: 音乐艺术  太空音乐  影像研究  天宫一号  音乐图像学  

    影像是直观生动的现代文献。随着中国太空探索与观测、开发与利用的发展,中国的太空活动越来越频繁,今后几十年将是中国深空探测和大型空间站、月球开发等为重点的太空活动频密的时代,太空影像也随之成为中国影像越来越重要的类型,其中涉及音乐的部分,更是至为珍贵的太空音乐图像材料;其在认识太空音乐的存在与发展、太空音乐的传播与应用...

  • 两汉时期的音乐生产与消费研究

    关键词: 两汉音乐  汉代音乐生产者  职业乐人  音乐经济  音乐生产  音乐消费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始阶段,也是中古伎乐时代的形成期。这一时期的乐舞艺术具有典型的时代特性,不仅高度融合于社会活动之中,成为社会生产、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普遍参与社会物质产品循环,形成特定的艺术生产、分配体系,受制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文章立足这一视域,从经济学角度深入探讨这一时...

  • 以史鉴今:对京剧“样板戏”音乐创作之“失”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音乐  京剧  样板戏  京剧音乐  伴奏  音乐模式化  

    京剧“样板戏”在艺术上最为突出的成就是音乐方面,有许多成功之处值得肯定,这些好的方面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同时也存在一些失当的地方,而这些失败的弊端同样可以作为今后的教训来吸取。文章主要从其“三突出“阴影笼罩下的音乐模式化,遏制传统京剧音乐能量发挥的“革命派”,大型乐队导致伴奏的单一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不论得与失,样板...

  • 臻于至美 得于弦外——论克菜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在流行音乐研究中的共通与不足

    关键词: 艺术理论  音乐艺术  转音  形式  美学  

    在艺术学理论研究领域,现代主义运动之后,方法论研究愈发受到学界重视。近年来在音乐学研究中,社会学方法和文化研究方法的介入,“新音乐学”运动的兴起,都为音乐学理论研究注入新的研究范式。文章探讨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理论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初步论证其适用性和不足之处,以期引发艺术理论研究者对音乐...

  • 关于我国艺术院校爵士乐专业建设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音乐教育  爵士乐  专业建设  学术视野  音乐理论  音乐实践  音乐本体  民族化  

    针对高等艺术院校爵士乐专业的建设工作,文章从拓展爵士乐专业的学术视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注重音乐本体研究,探索爵士乐民族化的有效路径这四个方面就我国艺术院校爵士乐专业建设若干理论问题作思考解读,以求对该专业建设和发展带来一些有益参照。

  • 艺术原理述要(乙编)

    关键词: 艺术理论  民间艺术  周边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学  

    民间艺术之可贵,虽然有的非常别致,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最主要的不在技巧的高超,而是情感的纯朴,是肺腑的流露,表现了人与艺术的真正关系。从艺术学的角度看“民艺”,也就是作为理论的认识,它的作者和作品情况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农民为主的艺术活动及其作品,也包括牧民、渔民等劳动者在内;第二个层次...

  • 中西艺术精神的本体比较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术精神  本体比较  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  艺术融合  

    文章梳理了中西艺术精神比较的历史,探讨了中西艺术精神本体的区别,认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本体是“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西方艺术精神的本体是“主客二分”的科学精神。可以通过这种比较认清中西艺术各自的精神的特质,促进中西艺术的融合。

  • 当代“艺术表现论”的革新——以“分析美学”为考察中心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术美学  艺术表现  表现性  隐喻性例示  意义类型学  认知一情感理论  

    当代的“艺术表现论”已经更新换代,文章以“分析美学”作为视角,对于当代的艺术表现问题的核心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英国美学家理查德·沃尔海姆批驳了传统的表现论,并试图给予“表现性”以更新的内涵。这位英国分析哲学家更多是从“心灵生活”的角度来阐释“表现性”的,这就同传统意义上的表现理论划开了界限。另一外美国美学家纳尔逊·古德...

  •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异同辨析

    关键词: 文化理论  索绪尔  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艺术符号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说明白点儿,我们使用符号所进行的指意活动,不是指向符号之外的客观现实,而是指向我们正在使用的符号自身。这是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共同出发点。然而,如果说结构主义在索绪尔命题中看到的是每一次表意活动对于其背后一个巨大的语言网络的依赖和归附,因而致...

  • 浪漫诗风及其东方灵知主义——早期德国浪漫主义艺术理论初探

    关键词: 艺术理论  美学形式  浪漫诗风  浪漫化  小说  东方灵知主义  精神品格  

    浪漫诗风(romantic form of poetry)确实不只是一种诗学形式,更是一种广义的艺术形式,一种深层的美学形式,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形式。在无限泛化的意义上,浪漫诗就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诗人和哲人共同发明的“绝对的文学”、“绝对的诗歌”、“绝对的艺术”。浪漫诗风的萌生、培壅、型构与流布,端赖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符号,建构一个象征世界...

  • 中国书法中的阴阳观念与形式表现

    关键词: 艺术理论  书法艺术  书法创作  艺术风格  道  阴阳观念  形式表现  

    阴阳变动是自然万物运行的基本法则。中国书法艺术源于自然,也表现自然,它的基本任务即在于通过抽象的形式语言来表达自然运行的普遍法则。因此,阴阳观念构成了书法的根本观念,它贯穿于书法形式表现的始终。这种形式表现,主要是通过书法生成过程中形和势的阴阳对比关系体现出来的。比如,用笔的方圆藏露、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大小正侧、...

  • 自由的问道者——论“五四”前后的刘海粟

    关键词: 美术创作  刘海粟  中西艺术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传统  写实  抽象  

    就刘海粟而言,站在中西艺术“对应”的立场上,必然导致他左右兼顾——既站在中国画的立场上反对学画必从写实入手的论调,也反对国粹派对新派画的攻击。因此,他反对临摹抄袭,注重写生,但不是“如实描写”,自然对象在他眼中只是个题目,他在借题发挥。有意思的是,刘海粟也没有进入纯粹抽象的绘画领域,也许这与传统文人画的影响有关。在实...

  • 扬州八怪的交往圈与李方膺的被存在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扬州八怪  身份  李方膺  交往圈  郑燮  存在感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前半期常居南通,后半期常住南京。不住扬州且几乎不来扬州,却列于“八怪”之一。后人对此解说不一。文章通过交往研究,揭示“扬州八怪”核心交往圈的存在,而李方膺通过种种方式已经成为扬州八怪核心圈的重要成员。他在圈子中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存在感,使得后人在考察“扬州八怪”这个文人圈子时无法将他与其...

  • 胸有方心 气自浩然——李方膺绘画艺术论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扬州八怪  书画押印  绘画作品  李绰  李方膺  创作思想体系  浩然之气  

    李方膺是“扬州八怪”主体画家之一。但是,对李方膺的研究至今尚纠结在生卒年的考辨上,而对其绘画美学思想以及绘画风格之嬗变的研究至今还是空白。李方膺留下的文史资料太少,但书画押印却很多,且自成系统,故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引进了李方膺书画押印的考释辨析,结合其绘画作品,研究其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和审美理想,进而探讨其绘画美学及其...

  • 中国传统花鸟画艺术从写生到工笔、写意的创作演进

    关键词: 中国花鸟画  绘画创作  写生  工笔  写意  艺术作品  艺术精神  

    文章通过阐述花鸟画写生对工笔、写意艺术的影响转化,说明花鸟画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变化和艺术追求。着重以黄筌、徐熙、徐渭为主要代表的两种绘画手法说明写生对工笔、写意艺术生发的重要性和精神超越,论述花鸟画由写生走向工笔和写意是中国画审美品格的最终再现。花鸟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是古代艺术家智慧的结晶,是与老庄艺术精神的完美...

  • 洪武九年自刻本《书史会要九卷补遗一卷》题跋与过录文字考释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书法艺术  古籍刻本  题跋  顾仁效  

    明洪武刻本《书史会要》是书画史上知名著录,被四库馆臣列于子部艺术类书画属,此著录洪武刻本上有盛昱的一段题跋,记录了此版本著录与明人顾仁效的渊源,盛昱跋旁还有其过录王文恪《阳山草堂记》的一段话,盛昱过录的有关顾仁效的生平的这段文字,也涉及了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的创作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文人“诗意地栖居”...

  • 文献视域中的中国古代“行乐”观念及园林行乐生活

    关键词: 中国园林  中国传统文化  行乐观念  士人  园林行乐  艺术风格  

    作为一种闲适风雅和放纵自身性灵的生活方式,行乐活动常常和有闲阶层联系在一起。古人的行乐观念涵盖丰富,涉及生理和心理享受两方面。隐含在行乐生活背后的思想渊源,是人们对于自身有限生命的终极观照,是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积极思索,从而在此基础上激发出对个体生存质量的追求和生活格调的提升。文人士大夫的园林行乐意识中,重在从园林...

  • 作为方法论的书画鉴定——兼谈海外书画研究中的鉴定问题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书画艺术  方法论  书画鉴定  海外书画研究  

    书画鉴定是书画史研究的基础。传统的经验式书画鉴定方法依赖直觉,具有较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出错机率较大。又因古书画的材质等问题,难以将书画直接用科学仪器测量;纵使可以测量取样,也难以确定具体而准确的年代。因而,文章强调要正确、合理地看待书画鉴定,从而认识书画鉴定的不确定性和限制性:在此基础上,有效运用鉴定的研究成果,且将...

  • 意料之中的惊喜——作为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新突破的实验艺术展

    关键词: 全国美展  美术创作  艺术作品  实验艺术展  实验艺术  创新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在院校实验艺术教学合法化背景下生成,以院校师生为参展主体,以学科意义上的实验艺术为展示对象,广泛呈现了实验艺术的各种技术,有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示范性。参展作品对传统的表述,可视为“弘扬主旋律”的一种实验艺术版本。这次展览,让人惊喜,但并不出人意料。

  • 书法艺术创造进化论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空间变化性  书写创造性  气韵生动  中国文化性  

    书法艺术的创造,这既是一个老问题,因为这与“什么是艺术”老话题的长期争论有关,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从书法艺术的实践看,书法艺术创造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因为有了空间变化性,汉字的书写才有了成为艺术的基础,而书法的基本创造特征就是它的书写创造性,即笔画创造性、结构创造性和章法创造性,而书法创造的...

  • 高二适书学思想中的雅俗观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书法创作  高二适  书法观念  雅俗观  章草  审美特征  

    雅俗观念是书法审美中的重要范畴,高二适对于书法雅俗观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古为雅,以今为俗,通过对章苹的回溯和学习,来实现“草法亦与之变化入古,斯不落于俗”的目的;其二,以文为雅,以匠为俗,重视读书和诗文对于书法家审美趣味的陶冶作用,彰显书法的文化属性,强调以文养书;其三,以清为雅,以浊为俗,这涉及到审...

  • 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诘像与吴道子画风

    关键词: 郭煌学  莫高窟第103窟  维摩诘像  吴道子  吴家样  盛唐艺术  艺术风格  

    敦煌莫高窟第103窟是盛唐时期开凿的洞窟,壁画保存完整,艺术价值较高,尤其是东壁门南的维摩诘像,受到艺术史家的高度关注,认为具有吴道子画风。文章通过对该窟年代问题的探讨、维摩诘像与吴道子画风的比较,认为第103窟艺术风格可能早于吴道子时代,该窟艺术成就是当时寺观艺术处在高峰时期的产物。

  •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装饰艺术中的巴旦木纹样研究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统文化  维吾尔族  民间工艺  装饰艺术  巴旦木纹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装饰艺术常采用植物纹样,其中具有悠久历史的巴旦木纹呈线性风格,并应用于该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巴旦木纹与实用器(物)相结合,将实用与审美、生活与信仰联系在一起,成为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象征符号。维吾尔族巴旦木纹的特点,就在于纹样中采用短线进行修饰,且变化多样的线性风格。这种风格在新疆维吾尔族装饰艺术中体现...

  • 颜真卿《与蔡明远书》小考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唐代书法  颜真卿  书法评价  考证  

    颜真卿《与蔡明远书》信函一札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文本及版本的相关情况,有需要澄清的细节。对于书札创作时间和地点,前人尚有一些争议。文章分析相关事实材料后,作了合乎逻辑的判断。收件人蔡明远的情况,前人论述较少,详尽搜集资料后进行了全方位梳理。系统考察后人对书札的评价,同时正确评价作品本身特点以及作品对后世书...

  • 演变与传承:白族服饰文化解析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白族服饰  演变  白族文化  民族服饰  

    白族是一个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西南世居民族,有其历史悠久的独特文化,服饰就是其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文章指出经过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与外来文化的融合,白族服饰展现了白族文化包客开放的一面,其服饰类型与文化内涵与其所处环境、从事生业、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审美等密切相关,是这些观念的具体物化。

  • 从民国初期女性服饰的艺术风格演变看审美观念的转型

    关键词: 服装设计  民国时期  女性服饰  艺术风格  审美观念  文化转型  

    民国初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旧与新、中与西的碰撞与融合中翻开了崭新一页。其中,女性服饰直观、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审美观念的种种变化。这一时期的女性服饰,开始在审美关系上发生一种由“衣”到“人”的主客体转向,观照人体本身的自然关,追求简洁、实用。透过女性服饰的演变来解读民国初期审美观念的转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人审美...

  • 先秦时期声乐伴奏形态略论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古代声乐  声乐伴奏  琴歌  绵驹  礼乐制度  

    我国古代声乐艺术自诞生之日就与乐器伴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既有在歌舞神话传说中完美呈现,也出现在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大型声乐歌舞作品之中,体现了我国早期声乐伴奏艺术在原始歌舞形态下的萌芽发展。周代器乐伴奏艺术日趋完善,钟鼓之乐、琴瑟之乐等小型的4#-奏艺术形式普遍盛行,色彩性乐器、琴歌以及民间歌唱家和...

  • 内涵、现状、愿景与当务之急——论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

    关键词: 中国书法  中小学书法教育  书法课程  书法师资  高校书法教育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系列文件的颁布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春天将逐步到来。“书法”教育比“写字”教育的内涵更为丰富,既强调书写的基本训练,也重视书法的艺术审美、文化品质等综合因素。集中力量抓好目前在校师范生的写字教育和充分发挥现有书法专业毕业生的作用是目前解决书法教师缺乏问题的关键措施。

  • 即墨樯子艺术的图像文化内涵及其传承保护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俗艺术  即墨子植  民俗美术  

    文章指出作为青岛“非遗”保护名录的即墨植子艺术,承载着丰富的胶东半岛民间文化艺术的信息。对即墨植子艺术的田野调查,了解当地即墨植子的传承发展,有利于探讨分析即墨植子艺术的传承发展及其保护。

  • 音乐功能研究:从社会规范和道德社会化的视角考察

    关键词: 音乐功能  音乐艺术  道德社会化  道德认同  道德行为  音乐参与  

    音乐参与者通过音乐参与而接受音乐中的各种道德规范,从而实现音乐的社会化过程。道德社会化作为社会成员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认同道德规范、明确道德关系、内化道德人格、外显道德行为这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音乐的道德社会化对当今创建和谐的社会,维护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南京市中山南路89号江苏文化大厦8楼,邮编:2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