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艺术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艺术评论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艺术评论杂志创刊于2003,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艺术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2-6243

  • 国内刊号:11-4907/J

  • 发行周期:月刊

  • 全年订价:¥520.00

  • 新媒体与艺术:新媒体与艺术史(1990—2010)——数字技术、艺术与艺术史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艺术史  数字技术  变革与发展  计算机技术  工业时代  艺术语言  艺术现实  

    每一次媒材与工具的进步皆会助推艺术的变革与发展,信息工业时代计算机技术带给艺术的影响无疑更具革命性。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的新媒体艺术现实正在不断地证明:作为一种新型艺术语言,新媒体技术的可复制性、交互性、综合性等特点作用于艺术而产生的效应几乎是前所未有的,艺术观念、艺术存在形态、艺术创作手段、艺术欣赏方式、审美经验与批评...

  • 继续实验:关于《迷雾》的创作和展览

    关键词: 创作过程  展览  动画电影  实验  四川美术学院  90年代  心理空间  视觉经验  

    巫鸿:我想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讨论你的这次展览,一是以你的动画电影为线索,另一个是以这个展览为线索,其中包括了电影、绘画、装置几个部分。你是否能够先谈一谈这个动画片,这应该是你这两年来最重要的作品,花了很大的精力。你是否能够说一下这个作品的构思和创作过程?特别是作为画家出身的你为什么会转向电影并且做出这样大的投入?张小涛...

  • 范式比较和数码艺术理论体系建构

    关键词: 艺术理论  数码艺术  体系  范式  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革命  历史进程  共同基础  

    我们既要看到当前我国艺术理论体系的多元化现实,又要正视以计算机为龙头的信息革命对相关研究的共同影响,包括研究手段、研究方法的更新等。不仅如此,信息革命开拓了值得世界各国学者共同关注的新领域,即数码艺术理论体系的建构。数码艺术诞生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以统一数字编码作为共同基础,以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作为共同平台,以全球远...

  • 数码艺术的美学之思——艺术与新技术的融合及其未来新论

    关键词: 数码艺术  艺术美学  新技术  艺术发展史  艺术运动  现代主义  美学原则  计算机  

    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只有到了"数码艺术"(digital art)的时代,技术的成分才在艺术当中成为了绝对的主宰。"数码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技术为基础的艺术"(technology-based art),没有新技术的支撑"数码艺术"就难以成立,我希望从美学的角度来对数码艺术的美学加以崭新的解读。一、解析"数码艺术美学"从历史的角度看,"数...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以‘我’为主”迈向新的辉煌——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

    关键词: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北京人艺  表演风格  话剧艺术  专家学者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是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国家级话剧院。60年来,"北京人艺"排演了《茶馆》、《雷雨》、《龙须沟》等300多部中外剧目,演出场次数以万计,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为繁荣、发展中国的话剧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值此"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约徐晓钟、张帆、李宗伦等戏剧界的专家学者,

  • 走近辉煌——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60周年

    关键词: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北京人艺  中国话剧  市委领导  国家级  革命家  字头  

    今年是享誉中外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60周年。北京人艺是一座没有"国"字头的国家级艺术殿堂,李默然将其称为"中国话剧的领头羊"。北京人艺之所以能享有这样的美誉是与几代"人艺人"的努力拼搏分不开的,是与几代人艺"铁杆儿观众"的支持分不开的,是与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历届北京市委领导的亲切关怀分不开的。这些绝非官话,都有实实在在...

  • “人艺”与“莫艺”

    关键词: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艺术研讨会  访华演出  戏剧工作者  莫斯科  

    近年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往来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莫斯科契诃夫艺术剧院之间。"莫艺"三个经典大戏《樱桃园》、《白卫军》、《活下去,并要记住》访华演出,契诃夫艺术节的《暴风雨》来华演出,以及中俄两国的戏剧工作者的高端艺术研讨会,还有莫斯科艺术剧院院史展览等,我都全程参与联络协调和翻译陪同工作。同年,我在莫斯科参与接待了北京"人...

  • 中国现代名家艺术哲学论:人生体验论与生活改造论的美学——宗白华美学的理论内容与总体特性

    关键词: 艺术哲学  中国现代  人生理想  美学家  宗白华  体验论  特性  内容  

    本栏目旨在聚焦中国现代历史上著名的美学家、艺术家,探究其在中西文明剧烈碰撞之际,如何参照西方文明话语自觉寻求中国古典艺术观念、审美经验的现代转换,又是如何在重构自身艺术哲学理论与艺术史观的进程中,实现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承续和对艺术人生理想的坚守,以期对全球化和商业化大潮裹挟之下薄弱的文化本土意识、浮躁之风有所裨益和借鉴...

  • “意在笔先”与“意到笔随”——谈朱光潜意言一致的画理观

    关键词: 意在笔先  朱光潜  画理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艺术创作  道家思想  

    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之辨,的确道出了艺术创作中的转瞬若失的妙味!不过,郑板桥还是补充一句"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意"有"有意"、"无意"之分,中国绘画受老庄道家思想影响颇深,"无意"为首,这也很类似康德的"无所为而为"的观赏。"有意"次之,因为多少有名理、概念之累。故而在"意在笔先"这个定...

  • 题吴龙丘先生画竹

    关键词: 画竹  柳下惠  苏东坡  

    文人多善画竹。万卉之中,惟竹最足以见高人之深致。有梅之清幽而无其枯拙,有松之峭拔而无其傲岸,葱翠似芭蕉而轻盈过之,绰约若水仙而劲直过之。有节而中虚,体园而干直。夏不受署,冬则衬寒。清风徐来,则婆婆起舞;微雨初过,则青翠流光。声铿以越,香淡而永。丛生而不杂,和而不同也;屈而不折,刚健含婀娜也,伯夷之清,柳下惠之和,仲尼之时中,竹盖兼而...

  • “风格进化”论——滕固美术史观及其文化探源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文化渊源  滕固  史观  进化  风格  柏林大学  留学日本  

    滕固(1901-1941),字若渠,江苏宝山县人(今属上海市),1918年留学日本,192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1929年赴德留学,1932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回国后,运用德国的艺术哲学方法研究中国美术史。撰有《中国美术小史》和《唐宋绘画史》两部中国美术史专著。近年来,关于滕固美术史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大有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人之势[1],但要...

  • 追忆与俞老交往的岁月——纪念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

    关键词: 诞辰110周年  纪念活动  俞振飞  上海戏剧学院  交往  追忆  艺术研讨会  活动内容  

    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文联主办的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活动,于2012年7月7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活动内容包括《俞振飞书信选》、《俞粟庐书信集》首发式媒体见面会、俞振飞艺术研讨会、以及由俞振飞弟子带来的折子戏和京昆戏两场演出。

  • 愿作春泥更护花

    关键词: 诞辰110周年  俞振飞  书信集  九十年代  艺术  昆剧  

    以《俞振飞书信选》和《俞粟庐书信集》的出版,来纪念俞振飞大师诞辰110周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它为全面研究俞振飞先生的思想、艺术、生活和家学等,提供了一批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对昆剧史研究的重大贡献。这两套书出得精致考究,都有手稿原件影印,注释也准确,更显珍贵。俞振飞先生的一百多封书信,大多是在""后期至九十年代初写给亲友...

  • “所用匪人”之祸——看上党梆子《千秋长平》随想

    关键词: 上党梆子  随想  终极价值  悲剧  文学本  

    多次读到《千秋长平》文学本,多次观赏该剧搬上舞台的修改版。深以为:这是一部好看耐看的好戏,一部表演上乘台风严谨的好戏,一部充满哲理思考的好戏。照亮史册的大悲剧这出戏原本叫《长平悲歌》,名实相符。大抵是嫌"悲"呀"悲"的不吉利,挖空心思找出了今名。其实,何必呢?悲剧就是悲剧,而且是大悲剧,足以警醒子孙万代的大悲剧!而该剧的终极...

  • 西域的金玉良缘——《金缕之雅——马进贵西域玉雕艺术》读后

    关键词: 玉雕艺术  西域  金玉良缘  东西方文明  文化选择  和田玉  混搭  

    东方尚玉,西方尚金。这样一种甚至源自史前的文化选择,分别参与了构筑东西方文明的奠基礼。但是,它们并非是在相互隔离的封闭环境中隐秘地各自完成的——它们也有分享、重叠和混搭。而且,我以为,文明或文化最优美、最神奇、最浪漫、最惊心动魄和神秘激动的故事,正是发生在相互分享、重叠和混搭的那一刻,那一个地方,那一片人群的深处。古代西域,...

  • 中国的《理查三世》

    关键词: 中国国家话剧院  莎士比亚  英国人  王晓  本土化  剧目  演出  

    王晓鹰执导的莎士比亚历史剧目《理查三世》7月4日晚在首都剧场举行了中国首演。演出结束后,应邀来北京出席首演的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院长尼尔·康斯特博先生上台说了一段话:"十个星期前,《理查三世》作为英国伦敦文化奥运活动的一部分,参加了用37种不同语言演绎莎士比亚37部剧作的活动。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理查三世》是其中最好的一部。英国...

  • 从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看少数民族文艺创作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民族文艺创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舞台表演  1950年  文艺发展  自治区  直辖市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于2012年6月7日至7月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以及港、澳、台的36个代表团齐聚北京,奉献了41台剧目、92场演出。这是一次少数民族文艺发展成果的大检阅,在观众面前呈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美轮美奂的恢弘画卷。早在1950年的国庆,国家曾邀请部分少数民族表演队在首都...

  • 1988:一场关于葬礼的旅程

    关键词: 葬礼  2010年  畅销书排行榜  故事  小说  个人  导演  独唱  

    题记:一辆车,一段路,一些记忆碎片。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他们的故事。这是一场关于葬礼的旅程。他们前行,并且停留,总在未知的地方发现已知的答案。其实,我是痛恨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的,因为是他们,造就了这个时代;同时,我也热爱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因为是他们,让新的时代可能到来。——摘自《1988》导演手记缘起:2010年,韩寒的小说《1988...

  • 校园戏剧中小剧场创作的新气象

    关键词: 小剧场戏剧  校园戏剧  创作  舞台演出形式  气象  心理空间  本质力量  相对自由  

    对于校园戏剧来说,小剧场创作的数量和比例一直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小剧场戏剧,与生俱来就拥有诸多的特点和优势,如:因为"小",从而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物理及心理空间的距离,便于观演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了戏剧的现场感、参与感和亲近感,也利于展现戏剧的本质力量及其特有的魅力。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相对于传统的大剧场戏剧而言,小剧场戏剧的...

  • 中国文化遗产传播曲线变化:由被动传播到主动传播

    关键词: 传播过程  文化遗产  曲线  中国  代际传承  历史阶段  先进生产力  概念外延  

    由"文物"到"文化遗产",从单一的"物"转变为复杂的精神"遗产",概念外延扩大的同时,功能和内涵也改变了。"遗"产,强调文化的代际传承,强调文化积累对于一个族群、一个民族的精神构造的必要性。文化遗产是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的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结晶,文化遗产穿越时空的经历,也是文化遗产在不同历史阶段传承和传播的过程。在这个传...

  • 南通民间艺术在文化产业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关键词: 文化产业结构  民间艺术  南通  文化产业发展  应用  传承  社会经济生活  长三角地区  

    跨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条件迅速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正在被迅速释放,各个地区新型文化产业门类不断产生,传统的文化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特别在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风向标。近年来南通市政府非常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一切条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产业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并于2...

  • “瞬间的真实”:论德加绘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绘画艺术  德加  艺术特色  瞬间  印象主义  19世纪  古典主义  创作实践  

    埃德加·德加是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一位开创性的大师级人物,在他一生的创作实践中,既有浓重的古典主义情结,又有19世纪工业革命兴起的时代变革语境之中的印象主义绘画艺术的探索。他钟情于歌剧院、餐馆、赛马场等场所,努力地去捕捉那瞬间的真实性,试图把"古典"与"现代"的矛盾有机地结合在他对特殊语境中人物动态、情绪的瞬间时光变换之...

  • 关于生态设计的学术反思

    关键词: 生态设计  学术反思  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与自然  现代设计  不良影响  设计活动  回归自然  

    回顾人类的设计史,我们发现人类在享受现代设计文明的同时,也逐渐导致了设计带来的人与自然的疏离,以及设计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与破坏,设计能否重新回归自然、亲和自然,实现设计与自然共生等严峻的问题,导致人们开始对设计进行重新反思,在这种背景下"生态设计"理念也就应运而生。生态设计体现了人类对生命本能的渴求,它摒弃盲目追求高技术的...

  • 从梅洛·庞蒂的知觉经验艺术理论解读中国当代艺术

    关键词: 历史经验  艺术理论  中国当代艺术  知觉  解读  艺术经验  社会经验  艺术体验  

    知觉经验不等同于常识,不是对观察结果的简单记录,不是对内外感觉的直接描述,是梅洛·庞蒂的关于艺术理论的基础。知觉经验必须在历史经验、艺术经验和社会经验中进行广泛的发掘,充分考虑其各种升华形式。由此,他认为知觉经验比其它经验更接近于"艺术经验",作为"知觉经验"的"艺术经验",既不是一种机械地被决定的过程,也不是纯粹偶然的构造,...

  • 永远的赤子之心——肖邦《玛祖卡》的美学价值分析

    关键词: 价值分析  赤子之心  肖邦  内容与形式  美学  内容表达  生命情调  音乐  

    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的关系,内容是形式的根据,形式的变化以内容的变化为依据;黑格尔说"形式是内容的外化",因此只有内容却不体现在形式的作品是不存在的,形式是内容表达的必要的手段,形式若不恰当、不完美、那么内容也无从体现恰当和完美。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充足的表现,也许,音乐与舞蹈在众多艺术中不是最重要的位置,但它们在表情因素的...

  • 关于“中国唱法”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中国唱法  新民族唱法  90年代以来  术语解释  音乐旋律  行为规则  声乐学  

    一、"中国唱法"的内涵界定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宋祖英、谭晶、阎维文、戴玉强、廖昌永等为代表的"跨界唱法"在中国声乐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这种有别于传统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又融合各自长处与优点的新唱法,人们多冠以"中国唱法"或"新民族唱法"。但到底何谓"中国唱法",却见仁见智。界定好"中国唱法"这一概念,不能...

  • 音乐教育哲学论争的后现代思考

    关键词: 音乐教育哲学  后现代  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家  职业信念  学校教育  音乐学科  

    美国音乐教育家本耐特·雷默(Bennet Reimer)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指出":如果一个人想胜任自己的专业,如果一个人的专业要在整体上卓有成效,那么某种哲学——即有关该专业的本质和价值的整套基木理念则是需要的。"[1]而关于"音乐和音乐教育的本质与价值"的认识,既是所有音乐教育者确立职业信念的理论基础,也是音乐学科在学校教育中获得...

  • 蒙古族风格钢琴曲研究

    关键词: 蒙古族风格  钢琴曲  创作技法  钢琴音乐文献  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民歌  20世纪  钢琴作品  

    在中国钢琴音乐文献中,有一部分是以少数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创作而成的钢琴曲。蒙古族风格钢琴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音乐特点。研究蒙古族风格钢琴曲的创作技法,对于蒙古族风格多声部音乐的创作与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始于20世纪初,蒙古族风格钢琴曲的创作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陆华柏在1952年出版的...

  • 新编杂剧《富春梦》昆剧节期间召开研讨会

    关键词: 昆剧艺术  春梦  杂剧  节期  山东省柳子剧团  中国戏曲学院  中国画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富春梦》是由当代山水画家、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陈平编剧、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于少非导演的新编杂剧,该剧演绎元代画家黄公望的艺术人生和围绕其画作《富春山居图》所发生的传奇之事,由山东省柳子剧团演出。7月6日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期间,《富春梦》在苏州开明大戏院进行展演;次日举办了"《富春梦》与昆曲艺术研讨会"。中国戏曲学...

  • 百年国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博物馆  历史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  传承文明  博物馆事业  光辉历程  社会发展  精神家园  

    历经百年风雨,积淀了中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国家博物馆已发展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旗舰。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足迹,展示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国家博物馆是中华儿女传承文明、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同时,这里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个人类文明的宏伟殿堂。

  • 大剧院系列·福建大剧院

    关键词: 剧院  福建  院系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市中心  平方  广场  

    福建大剧院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五一广场南侧,总占地面积三万一千五百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二万八千多平方米。

  • 吴上炜国画作品

    关键词: 国画作品  广州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硕士生导师  硕士学位  深圳大学  副教授  

    吴上炜,又名吴坚旭,1990年就读广州美术学院,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邹明国画作品

    关键词: 国画作品  无锡轻工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协会会员  2009年  2008年  研究生导师  

    邹明,1955年生于安徽,1983年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造型美术系、留校任教。2008年至2009年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现为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强协会会员,南京市书画院特聘画家。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艺术评论》编辑部,邮编:1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