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

杂志介绍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是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凯里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创刊于2009,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 主持人语

    关键词: 主持人  现代科学技术  生态建设  研究成果  法制化  强调  

    本期推出的4篇文章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而展开,即从事生态建设,观念必须作出实质性的调整和改变。这样的认识。显然与此前的很多研究成果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此前的研究,要么强调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要么强调法制化的观念,甚至还倡导将人口全部迁出,生态建设才能做好,诸如此类的见解,不一而足。但付诸实践的结果,却未能收到预期的目标,...

  • 观念与灾变:我国北方沙地粮食作物兴衰历史的启示——以沙米为中心

    关键词: 草原沙化  族际互动  沙地粮食作物  

    摘要:历史上,沙米是我国北方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粮食作物,分布面积十分广阔,曾经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粮食安全和沙地生态系统维护,做出过积极贡献。秦汉以降,在农、牧民族长期频繁的族际“拉锯战”中,固定农耕观念逐渐代替了畜牧思想,使得沙米退变为“贱谷”“野谷”。由此兴起的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不能很好地与干旱草原生态环...

  • 生命属性:生态人类学看待生态问题的新维度

    关键词: 生态问题  文化生态  生计方式  

    摘要:纵观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共同体——经过特定民族文化加工、改造后的人为生态系统,以及沟通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技术手段——各民族的生计方式,与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有机生命体一样,都具有生命属性,遵循生命运行的一般规律。为此,分析和探寻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演变和化解机制,看待和评价人为环境因素的利与弊、人类身心健...

  • 饮茶习俗的文化生态比较研究

    关键词: 文化生态  适应  

    摘要:茶叶自进入人们食用领域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会与茶叶消费密切关联。茶叶消费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中经过不断的适应和创新,衍化出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通过对藏族酥油茶、蒙古族奶茶、布朗族酸茶以及瑶族打油茶的调查,就不难看出饮茶习俗不仅与各民族独特的历史过程相关联,更是与特定自然与生态系统相适应的产物。因此,深...

  • 内蒙古草原利用与维护的兼容:游牧民族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 农耕民族  对比维度  生态价值  

    摘要:通过对历史时期内蒙古草原上游牧民族(以下简称为“游牧民族”)土地利用方式的考察,可以发现游牧民族土地利用方式的出现是自然及社会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相比于农耕文明的土地利用方式而言,游牧民族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在方式、观念、投入、媒介、技术等方面,对于内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合理性和生态...

  • 清水江文书校读释例

    关键词: 方言  俗字  校读  

    摘要:对《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姜启贵等家藏契约文书》中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舛误加以归纳,并结合相关知识加以考释、校正,力图恢复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的本来面貌,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历史文献资料。

  • 清代贵州清水江流域的保甲与团练——九寨侗族村落保甲团练档案的文献价值释读

    关键词: 保甲团练  档案  

    摘要:清水江九寨是侗族北部方言区侗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地带,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实施保甲团练制度,至今九寨民间还保存了比较完整而系统的有关九寨保甲团练事务的档案。九寨保甲团练档案完整反映了保甲团练制度在侗族地区的实施过程及其社会管理职能,是研究近代侗族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文献。

  • 道路与权力——从苗族独木龙舟节的建构历程看清水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变迁

    关键词: 独木龙舟节  清水江流域  社会变迁  

    摘要:清水江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是连通湘黔的水路要津。明清时期“定黔平蛮”的历史过程对清水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人口结构和中心集市的变化也印证了族群迁徙、水路商贸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梳理清水江中游地区道路开发的历史脉络.并以苗族独木龙舟节案例来分析国家权力对地方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

  •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效力场域及其配置机制

    关键词: 民间法  效力场域  配置机制  

    摘要:作为建构理性的国家法讲究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追求普遍正义,因此,普遍性和统一性是其必不可少的基本特性。权利义务明确,是非分明是国家法固有的规范要求。谦让与协作的内部人关系显然与国家法格格不入。故此,唯有国家强制力才是保障其实施的有效力量。反之,作为经验理性的民间法,随具体语境而变化,顾及具体情况,以特殊正义为...

  • 论藏区赔命价现代化的发生逻辑

    关键词: 民族习惯法  法制现代化  民族国家  发生逻辑  

    摘要:赔命价的复兴是当代藏区刑事法制建设面临的难题,此难题是中国刑事法制现代化必须克服的一个环节。赔命价的现代化有其自身的发生逻辑。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中国人选择的单一制国家体制使藏区与内地省份(或地区)具有相同法律地位的行政单元,而单一制国家体制背后的法制统一原则天然地排斥少数民族刑事习惯。国家垄断刑事司法...

  • 从埋岩政治到国家化:大苗山社会结构研究

    关键词: 国家化  大苗山  社会结构  

    摘要:历史上,埋岩是自发的民主政治实践,大苗山社会是埋岩管理下的扁平的社会。清末民国时期,在国家化的背景下,埋岩政治徘徊在地方与国家之间,因此大苗山社会不断在地方社会与国家社会间摇摆。建国以后,埋岩政治被摧毁,大苗山社会演变为严密的国家社会结构。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行,地方历史与内部联系进一步被割裂,大苗山社会变得更为松...

  • 朝山:庙会的聚与散

    关键词: 庙会  让渡  

    摘要:庙会是关涉生命观、宇宙观、伦理观、福利观和群体认同等的精神性存在,有着复杂的人文生态学和社会形态学。圣山的景区化、景区的圣山化、红色圣地的传统化、传统信仰的红色化与现代化等当下演进,使朝山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庙会的聚与散的多重混融的让渡关系,同时,作为精神性存在的庙会参差地向物化庙市的让渡也就有其应然与必然。

  • 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关键词: 文化遗产  衰减式传承  乡市化  

    摘要:城镇化中的乡村移民搬迁与劳力转移,使村落“空壳化”逐渐成为中国贫困地区乡村社会的普遍现实。使得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在经济力量的无声强制下,难以回归传统农业的秩序安排中,文化遗产的衰减式传承成为村落文化传承的真实状态。面对这样的困境,用“村落民族志”记述的方式将那些正在消失的村落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是必须的举措。因...

  • 传统村落旅游化保护的风险及其防范

    关键词: 旅游化保护  风险防范  

    摘要:在旅游业快速发展并波及社会各领域的大背景下,“旅游化保护”成为了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的典型手段。在实施旅游化保护的过程中,传统村落面临着村民主权地位被动摇、村落空心化、环境同质化以及村落文化异化等多重风险。成功防范这些风险需要政府、旅游企业、村民、民间组织的一致努力。防范路径包括保障村民的绝对主导地位、打造宜居环...

  • 民俗学如何做到“顶天立地”:2016年中国民俗学

    关键词: 理论创新  现实问题  

    摘要: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十三五”时期规划纲要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等列入重要工作项目,我国民俗学事业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活跃期。2016年,中国民俗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也存在对于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阐释力较弱的不足。

  • 客家村落“社公”信仰的生态民俗学研究

    关键词: 社公信仰  生态民俗  

    摘要:社公信仰是赣粤闽边区客家村落最普遍、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客家村民所处的生态环境与所从事的生计方式决定了社公的职能,社公庙的设置建构了客家村落的生态核心区,社公祭祀仪式中贯穿了丰富的生态教育,社公信仰的生态意识传承有助于客家美丽乡村建设。

  • 民间叙事传统与汉藏文化的交融——评《汉藏民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

    关键词: 叙事传统  故事学  类型  文化  

    摘要:《汉藏民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是作者笃志于藏族与汉族间民间文学的比较之作,超越西藏民间故事及与其他国家、民族的民间文学作品比较的传统研究,在民间叙事学术史上具有拓荒性的意义。此书力图突破传统故事学研究方法,进行故事学方法论的革新。从跨民族民间叙事比较研究方法论的创新到尝试建构独特的中国学派的比较文艺学,将故事学研...

  • 黔东南侗族琵琶歌核腔及其文化阐释

    关键词: 侗族琵琶歌  侗族音乐  

    摘要:作为民间歌曲的基础结构,核腔对于分析、研究民歌乃至民间音乐具有重要意义及价值。黔东南侗族琵琶歌核腔由角商宫羽(Mi Re Do La)四音列构成,并在核腔原形及其不断变形中建构、完成旋律。作为侗族社会自然、人文环境的产物,琵琶歌核腔与侗族社会款组织、民间歌师的即兴创作及其伴奏乐器——琵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依存于侗族...

  • 论侗族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农业文化遗产传承问题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传承  

    摘要:侗族传统村落是属于农耕文明的文化类型,文化习俗也是根植于农耕文明才能够延续的。基于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传统村落实现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的路径是:第一,从有机生态农业的培植和发展来重新开发利用侗族农业文化遗产的种植资源;第二,从观光农业的旅游项目开发来创新开发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第三,从现代科技研究和农业资源开发来重新利...

  • 身份呈现与认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口述史考察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身份问题  口述史  

    摘要:基于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借助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对云南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现状进行实地考察,采用“主位”与“客位”相结合的原则,对调查获取的口述史资料进行质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层面对其身份认同出现错位,社会环境对其身份认同的凝视,地方文化持有者对其身份认同的越位和充斥等,是当下体育非遗传承人身份...

  • 文化嬗变中的文化自信——基于《“她”字的文化史》解读

    关键词: 文化嬗变  文化自信  民族性  

    摘要:文化嬗变中不可忽视文化自信,这已经成为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命题。基于《“她”字的文化史》的解读不难有的启示是:民族性需要在现代性中得到延伸、得到彰显、实现内生化。

  • 全域旅游视域下构建民族村寨旅游淘宝的研究——以贵州雷山县域为分析对象

    关键词: 民族村寨旅游淘宝  o2o模式  app旅游  

    摘要:随着全域旅游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民族地区纷纷响应号召,开发各具特色的民族村寨全域旅游。在这一背景下,构建民族村寨旅游淘宝,将其作为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输出的平台,符合当下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趋势。民族村寨APP旅游是O2O模式的实践,其运作方式是政府主导统筹、旅游承包商投资运作、旅游接待户主动参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旅游者...

  • 民族地区非遗旅游转型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

    关键词: 旅游转型  动力机制  转型路径  民族地区  

    摘要:目前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具有资源优势凸显、呈现形式多元等优点,也存在商业气息浓厚、随意开发等问题。随着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面临着转型发展的不二选择,转型是旅游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要求,文化空间载体的必然要求。构建民族地区非遗DSR旅游转型动力机...

  • 摩梭文化与旅游发展失衡困境下泸沽湖发展路径选择

    关键词: 旅游开发  文化保护  泸沽湖  

    摘要:泸沽湖地区的摩梭母系文化主导了当地的婚姻制度、生活习俗和社会规范。随着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在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使摩梭人的家庭结构、婚姻观念、传统建筑、服饰饮食和语言发生改变,传统宗教文化传承陷入困境,民俗节日活动日益商品化。只有正确认识发展旅游与文化保护间的关系,建立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协调...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独木龙舟节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舟  苗族  国家  民族风情  祭祀活动  清水江  

    贵州清水江沿岸的苗族同胞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要举行独木龙舟节传统盛会,这是当地苗族群众最为隆重的节日,集会分别在清水江河段平寨、施洞、马号等地举行,持续3天时间。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舟节以其“独木龙舟”、不同划舟的方式、祭祀活动和浓厚的民族风情,展示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施洞龙舟节终极不是为了比赛,更重要的是体现一个...

  • 锡绣文化生态村——展留苗寨

    关键词: 生态村  苗寨  文化  自然和谐  黔东南州  人文环境  人与自然  锡  

    展留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寨乡,地处仰阿莎湖畔海拔800米半山腰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村150多户人家,700余人,皆为“龙”姓,均为苗族。展留村依山而居,村后古树参天,周边罕见的百年以上原始生态丛林高耸人云,为国内稀有。村前层层梯田直抵清水江边,风景秀丽,生机盎然。优良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

  • 苗族锡绣

    关键词: 苗族  锡  传统图案  

    剑河苗族锡锈堪称世界一绝,其持征是以藏青色棉布为载体,先用棉纺线在布上按传统图案穿线挑花.然后用金属锡片剪丝绣缀于图案中:再用黑、红、蓝、绿四色蚕丝线在图案空隙中绣成彩色花朵。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贵州省凯里市经济开发区开元大道3号,邮编:55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