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语文建设杂志创刊于1956,发行周期为半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杂志介绍
语文建设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语文建设杂志创刊于1956,发行周期为半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1-8476
国内刊号:11-1399/H
发行周期:半月刊
全年订价:¥280.00
关键词: 问答 儿童 教师 读本 多读 意味 读法 诵读
近时读法教授上有一种弊病:就是教师喜与儿童作撩空的问答,不使他多读读本,往往只读一两遍,就使他掩卷,和他问答起来。或问道:“你们对于这课书上,有什么感想吗?”或说道:“你们试把这课里面的要点,说给我听听!”这样的问答,对那单单死读不求甚解的儿童,或者亦有些用处,但才读一两遍的时候,意味本来还没十分了解;这样的问答,岂不是枉费时间吗?在...
关键词: 语言能力 社会公民 语言文字工作 读本 应用研究所 发展规划纲要 事业改革 语言文字规范
语言文字事业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工作要“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从而“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相关精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编写了《公民语言能力读本》一书。本书...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赣南师范学院 红色文化 文化引领 思政教育 现代教育意义 文化形态 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特殊文化形态的延续,在现代依旧保持着较强的教育意义与先进性特征。基于红色文化的本质,对其研究和学习要从“红色”二字着手,挖掘其文化内涵以及现代教育意义。现阶段,红色文化已经逐渐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它们之间的这种内在关系值得每一个思政教育者细细感知,慢慢品味。孙弘安、王太钧主编的《用红...
关键词: 书画作品 征集活动 语言文字 教育工作者 报刊 硬笔书法作品 语文建设 经典诗文
为进一步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增强编读互动,为读者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语言文字报》和《语文建设》杂志(以下简称“一报一刊”)启动书画作品征集活动。此次征集活动面向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教研员等语文教育工作者,投稿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作品要求健康真实,主题突出,内容可以是我国古代经典诗文、与教育相关的名言、原创诗文等毛笔或...
关键词: 信息素养 非连续性 文本 南通 综合能力 人的全面发展 综合素养 技术进步
非连续性文本读用素养是学生读用非连续性文本的综合素养,它拓展了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新增了符合时展和技术进步所需的“视”“思”“评”等要素,其目标直接指向了学生面对实际生活、未来生存的独立运用上。[1]而信息素养则是学生利用信息工具、信息资源以实现某种特定目的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素养的指标构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容重 语文课程 课程实践 实践取向 教学内容 不良倾向
语文课程不应是一种“作为事实”的存在,而应是一种“作为关系和过程”的存在。[1]这种关系和过程,处处充盈着教师的课程实践。教师的课程实践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机械忠实的取向,二是盲目创生的取向。[2]机械忠实的实践取向没有考虑到课程的具体情景和变化,盲目创生的实践取向脱离了课程设计的初衷。无论是机械忠实的取向,还是盲目创生的取向,...
关键词: 语言训练 语用 尊重学生 语文教学 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科学选择
语文教学强调整体性、连贯性,按照这一要求,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有序开展语言训练,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以语文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围绕单元重点开展语用训练。
关键词: 文化教学 仁爱 孔子 传统文化教育 文化课程 教育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 育人价值
近年全社会不断掀起传统文化教育的热潮,但冷静下来反思发现,知识性、表演性、碎片性的东西较多,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本质以及对传统文化教育基本理念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存在误区。这导致传统文化课程“育人”的根本目标没有实现。因此,笔者尝试从课程角度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课程的育人价值,凸显传统文化的本质。下文主要从...
关键词: 消极情绪 人生 王羲之 子夜 学生
在流逝的时光和永恒的自然面前,文人墨客的感慨往往离不开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可谓千古同悲。从《前赤壁赋》到《秋声赋》再到《兰亭集序》,无一例外。苏子夜游赤壁忽觉人生苦短,欧阳子夜闻秋声感伤于怀,王羲之更是在“俯仰一世”之间,抒发对生命局限性的深刻而凝重的感慨,对人类永远无法摆脱这种局限性的悲叹。如何让阅历尚浅的学生感受这沉重...
关键词: 经典阅读 中小学生 教学困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领导人 民族文明
国学经典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是经过验证的权威典范,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这些经典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增长见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等重要作用。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著名学者季羡林认为经典诵读利国利民;国学大师南怀瑾也说,“一个...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 路径 叙事性 细节描写 教师指导 写作教学 不可复制性 写作指导
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瓶颈在于教师指导的随机性、模糊性,某种程度上说还具有不可复制性。比如老生常谈的细节描写,写作指导中教师很少具体指导学生该怎么写,细到何种程度,何时需要细节描写,为什么这一处要增设细节描写而另一处就不需要。再如,记叙文写作要不要议论呢,什么时候需要议论?如果不能给学生以具体而个性的指导,记叙文写作教学无疑是隔靴...
关键词: 老舍 抗争 不幸 散文 思想感情 生活状况 社会底层
老舍出身贫寒,他在北京的贫民窟里度过艰辛的童年,与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有过密切的接触,对于一切过着非人生活的穷人怀着深厚的感情。他不仅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而且能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他殷切地希望饱受辛酸、不幸的人们,能够从思想上觉醒,能够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抗争。这种感情我们可以套用鲁迅先生的两句话来诠释:哀其不幸,望其抗争...
关键词: 赤壁 版本 怀古 断句 异文 语文课文 改字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语文课文的经典篇目。关于这首词的版本、异文及断句,历来众说纷纭。最先提出此问题的,源于洪迈的《容斋续笔》卷八《诗词改字》条:向巨原云:元不伐家有鲁直所书东坡《念奴娇》,与今人歌不同者数处,如“浪淘尽”为“浪声沉”;“周郎赤壁”为“孙吴赤壁”;“乱石穿空”为“崩云”;“惊涛拍岸”为“掠岸”;“多情应...
关键词: 情感 解读 普通列车 上山下乡 内心真实 北大荒 食指
食指在写《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之前,写过一首《送北大荒的战友》,“不是带走思恋和痴情的白帆渐渐远逝/也不是普通列车满载旅客奔送关东/是时代的列车向着光辉的未来前进/是党的血液沿着钢铁的动脉奔腾所以不该也不能用眼泪为你们送行/而应该鼓起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因为这是鼓励一个初步的儿童/迈开步伐走向光辉壮丽的前程”。这首诗基调昂扬...
关键词: 春季高考 语文卷 上海 试题设计 题型 复习教学 能力水平
2018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卷在文本选择和试题设计上都有创新,在命题方向和复习教学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的试卷结构分为积累应用、阅读和写作三部分,《考试手册》将语文能力水平分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四个层级,大部分试题在落实识记、理解等能力水平上十分规范,师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已经关注到,训练得也很到位;还有一部分试题在运用和综合...
关键词: 备考策略 经典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高考 北京 传统文化教育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此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语文课标的变化,增加古诗文阅读篇目,原课标“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数量...
关键词: 试题评讲 教师专业发展 思维深度 中小学教师 王安石 研究者 评讲课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每读王安石的这一名句,笔者对“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所具价值的感受都会得到强化。用今天的话来说,“求思之深而无不在”,讲究的是思维深度和广度,是研究者应具有的基本思维品性。而对于“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这一基本理念,尚有很多中小学教师没有认识到其...
关键词: 对韵 教学价值 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文学家 蒙学读物
《笠翁对韵》是清代文学家、评论家、戏曲家李渔创作的声律启蒙书,作为蒙学读物,为儿童入学堂开蒙初期背诵书籍。该书内容广泛,天文地理、历史典故、文学常识、文化习俗无所不包,按照三十个韵脚分部编写,用韵精确,对仗工整,语言通俗却又颇有意蕴,显现出作者丰厚的文学积淀以及富有灵气的文学才思。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引用《笠翁对韵》的案...
关键词: 评价思想 教学进程 孔子 当代启示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评价 教学质量
《论语》中随处可见孔子对其弟子言行的评价,这些评价对孔子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进程的调控、教学质量的提高,均起着监督、反馈的作用。孔子的评价思想对现今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分析孔子的教学评价思想特征与现今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建构“六艺”素养有机生成评价体系。
关键词: 语言规划 国情 语言文字工作 新中国成立 中华民族 汉语语言 平等政策 历史实践
多语种、多方言、多文字,是中国的基本语言国情。我国的语言规划史,自西周“书同文”开始,积累了三千多年丰富的历史实践。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融合发展中,中华一统的政治实践生成了汉语作为“雅言”“通语”“国语”的普遍意识,汉语语言声望甚至在周边国家形塑了“汉文化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匡正中国历史上不平等的“华夷之辨”,实行语...
关键词: 流行词语 解析 社会文化心理 社交媒体 词的起源 网络流 娱乐圈 微博
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很多流行词语也层出不穷。去年一个流行词语“实锤”在微博上火了起来,伴随着娱乐圈的波澜起伏,“实锤”一词也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那么,“实锤”的含义是什么呢?本文主要通过对“实锤”一词的起源、词义、走红原因进行分析,揭示该网络流行热词背后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关键词: 传统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 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教育 立德树人 文化传播 民族传统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而语文教学承担着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努力在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识字教学 中华民族 文化载体 价值观念 审美情趣 文化因子 历史渊源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是根基,是活化石,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历史渊源等诸多文化因子。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曾经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的过去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因此,我们要站在“认识汉字就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识字教学,从...
关键词: 识字写字教学 汉字字形 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育 文化交流 文化载体 中华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均离不开汉字这一沟通桥梁。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识字、写字,这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交流的工具,更是为其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也是接触、了解中华文化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汉字字形、字义的把握感受这些字符背后代表的文化之美。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
关键词: 语文教育观 师范教育 基础教育 徐特立 林砺儒 朱光潜 文选 著名教育家
本书系饶杰腾先生生前编录。先生循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研讨科学的语文教育观,以期达到求真务实的终极目标。书中精选了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林砺儒,中国近现代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3位教育前辈的12篇文章,其中徐特立5篇、林砺儒3篇、朱光潜4篇。这些文章分别选自《徐特立教育文集》《林砺儒教育文选》《朱...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 语文课程 基建 集体主义精神 三级课程管理 语言文字能力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据此,很多学校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但不同程度存在课程开发理论滞后、框架结构缺乏张力、课程设置鲜见特色、评价体系不够规范、课...
关键词: 语文教师 教师专业素养 师道 古人 教师专业标准 基础教育阶段 为师之道 学前教育
师道,即为师之道,一直是古今为师者探讨的重要话题。教育部于2012年的学前教育以及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如何成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作出了规范指导。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师道的许多论述,都可窥见这三方面的影子。
关键词: 明清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 评介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里,明清小说与唐诗、宋词一样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唐诗、宋词是“阳春白雪”的话,那么明清小说就是“下里巴人”,而这一点我们更多的是从读者的角度去界定的。对普通大众来说,明清小说无疑更适合大家的阅读口味,故而产生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样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除此之外,在明清这一古典小...
关键词: 阅读 领导者 教育 马克斯 指南针
近期阅读了美国著名领导力学者马克斯维尔的《领导力21法则》一书,感触颇深。这本书是领导力研究的扛鼎之作,也是各级领导锻炼领导力的指南针。该书梳理了领导力的21个法则,既有理论高度,也有操作借鉴意义。21条法则生动实用,从“盖子法则”到“亲和力法则”到“传承法则”,每一个法则都是领导力研究的成果结晶,也是领导力研究聚焦的最核心问题,...
关键词: 文本语言 语文课 语文能力 教学价值 语言文字 学以致用 文化素养 课堂教学
语文课就是要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同时学以致用,不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浙江省杭州市文晖中学朱兴祥老师的《走进文本深处——我这样上语文课》一书,旨在通过抓住具有教学价值的文本语言,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运用等能力,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参考。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邮编:1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