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创刊于1973,发行周期为半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4-0498

  • 国内刊号:42-1016/G4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全年订价:¥537.60

  •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新诗教育独立性的缺失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必修教材  教材编写  文本解读  文学作品  解读文本  课后练习  阅读教学  古典诗歌  诗歌形式  

    对于高中生而言,教材中的新诗是他们接受新诗的最主要方式,他们正处于人生最美的花季,他们与诗歌尤其是新诗的内在精神具有一种天然的隐秘契合,教材编写中新诗教育独立性地位的缺失,不仅阻碍了他们对于新诗的正确认识和全面了解,也让蓄积在他们体内的诗情得不到有效发挥,这也将是教材编写中忽视新诗教育独立性所带来的最严重后果。

  • 符号论美学与文本解读

    关键词: 符号论美学  文本解读  文艺理论界  文字符号  解读文本  文学作品  阅读教学  说不尽  心理活动  语言文字  

    解读文本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参与的心智过程,它凭借作品中具有客观意义的文字符号,通过感觉、知觉、思维和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在理解中把握文本的内涵,在情感体验中感悟文本的深沉意蕴。由文字符号的表述到深沉意蕴的感悟,情感作为一种审美的中间媒介,无论是于作者的文本建构还是读者的文本解读都必不可少。在文艺理论界,符号论美学从情感的角度...

  • 隐喻,解读虚构小说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 博尔赫斯  骑桶者  卡夫卡  高中教材  穷人和富人  人性美  文化寓意  生活画面  知者  

    虚构是文学的主导物质,它使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刻更丰富的表达。虚构深受作家和评论家重视,特别是现代派小说家,将虚构的地位提到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比如卡夫卡、博尔赫斯等小说家,他们将虚构的作用发挥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他们的作品《骑桶者》《变形记》《沙之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被选入了高中教材,供学生欣...

  • 文本解读的“创造性背离”——从王国维“人生三境说”谈起

    关键词: 昨夜西风  蓦然回首  衣带渐宽  文本解读  崔莺莺  叶嘉莹  张生  

    一、王国维的“创造性背离”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按:应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初刊稿第二十六则)这就是...

  • 语文教育术语体系研究层次论——基于西方哲学的框架阐释

    关键词: 术语体系  西方哲学  层次论  概念术语  本体论研究  认识层面  工具论  实践论  地理课  生物课  

    但由于语文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发展性,所以对语文教育的研究仍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汲取的过程,因而我们在进步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不足和缺憾,而这其中对语文教育术语体系研究的漠视无疑是遗憾中的遗憾。

  • 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究

    关键词: 课堂教学研究  教育生态学  课堂生态  学语文  教育学者  教育社会学  克雷明  教学情境  交流者  片面重视  

    将生态学基本原理引入到教育学,便形成了教育生态学;将教育生态学基本原理引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便形成了语文生态学。西方国家对此研究比较早,美国教育学者沃勒于1932年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率先提出了“课堂生态学”的概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前院长克雷明于1976年在其专著《公共教育》中首次明确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并列专章进...

  • 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关键词: 影视资源  高中语文教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  鉴赏能力  中小学教学  语言素材  形象思维能力  开发利用  全面发展的教育  思维训练  

    自从新课改全面实行,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尤其是影视资源登上了语文教学的广阔舞台,成为很多教师的得力助手,成为一种崭新的课程资源被广泛开发利用。作为影视资源的传播者教师主导着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势必会对资源媒介的受众即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重视影视资源的应用,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教学环...

  • 共振阅读,科学的阅读策略

    关键词: 阅读策略  教学流派  阅读水平  教学生态  载道  中心话题  价值取向  知识结构  课内阅读  圣经的故事  

    一、共振阅读的背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纵观整个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外乎两种教学生态。一是以课本为主阵地,在那里精耕细作。由于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不同,又形成了三种教学流派。古人云:文以载道。所以课堂以释道为主,形成了教学的“主题派”。文何以载道,所以课堂以分析结构为主,形成了教学的“形式派”。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所以课堂以品析语...

  • 《信客》中老信客的作用分析

    关键词: 余秋雨  文化散文  主流价值观  作品主题  体现者  孙绍振  智性  中所  外出谋生  

    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信客》这篇文章,人们多从“信”本身及其意义延伸入手去挖掘作品主题。而对于文章“信”的承载、传承、发扬,全部都寄托在年轻信客身上。老信客只是一个反面案例,而老信客的作用也只是简单地概括为“信客”职业的传递着。显然,人们过于关注“信”的载体是否符合“信”本身的价值,这是与当下的主流价值观相契合的。年...

  • 《师说》文体特征背后的深层蕴涵及其启发

    关键词: 文道合一  议论性  载道  文艺观  儒家道统  三单元  以道  男女授受不亲  形态层面  

    《师说》是高一必修3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的一篇课文,该文和《马说》等都可归类为古代的论说文,这虽然和我们现在触及的议论文不能完全等同,但如果考量议论性文体的本质特性——针对问题,裨益现实;综合韩愈的文艺观——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就会不仅仅得到大多数论者在大体相近的共性结论,即说什么和怎么说的内容。议论性文章从结...

  • 试论《五柳先生传》型自传的特征及成因

    关键词: 自传文  五柳先生传  传记文学  散文体  太史  梁启超先生  五斗先生  个人生活  醉吟先生传  袁粲  

    法国理论家菲利浦·勒热讷给自传下的定义是:“当某个人主要强调他的个人生活,尤其是他的个性的历史时,我们将这个人用散文体写成的回顾性叙事称作自传。[1]”如果严格按照这个现代标准来审视中国古代的传记文学,会发现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传,或者说成熟形态的自传文。但梁启超先生却并不这么认为:“本人做自传,欧洲、美洲很多,中国比...

  • 精神与物质的博弈——论师陀《说书人》被忽略的主题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自传文学  传记文学  五柳先生传  传承传统  社会底层  方朔  

    《说书人》是《果园城记》中的第十一篇,写于1942年1月3日。小说描写了一个曾经给大家带来快乐的社会底层的说书人,随时代的变迁,被社会和时代遗弃,最终贫病而死,葬在乱葬岗的故事。关于《说书人》的主题,我们常讨论的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卑微而坚韧地生存着的小人物的同情。二是对坚定传承传统文化的艺人的歌颂。三是描写生命无可着落的状态和在...

  • 乐府诗三女性形象新解

    关键词: 乐府诗  汉乐府  双璧  现实主义创作  罗敷  人物描写  创作技巧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分别选用了著名汉乐府诗《陌上桑》和并称“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它们都来之于民间并传唱至今,体现出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此同时,诗中传神的人物描写、铺陈手法和映衬艺术,都体现了高度的创作技巧,使诗歌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 《变色龙》喜剧效果的生成

    关键词: 讽刺艺术  喜剧效果  讽刺小说  小说主人公  滑稽可笑  教师用书  赫留金  罗敷  古今注  

    契诃夫的《变色龙》短小精湛,是一部经典讽刺小说。通常,人们是从其讽刺艺术的具体表现入手,来把握其喜剧效果的。语文教师用书指出:其讽刺艺术主要体现为夸张与对比——小说主人公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因而夸张明显;同时,其言行反复无常,自相矛盾,因而对比鲜明。有人还进一步指出:其讽刺艺术体现在四个方面——题目的讽刺,姓名的讽刺,...

  • 《孔乙己》教学“支点”探析

    关键词: 短衣帮  在门槛上  刘再复  中心意思  人物形象  一只手  使人  范进中举  设疑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其实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又何尝不需要一个“支点”呢?语文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在繁琐的文本中“登堂入室”,让学生想看“热闹”,又能看出“门道”,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掏空心思、潜心会文巧妙地找到一个最佳的“支点”,一“点”激起解读文本的“千层浪’。

  • 《曹操:从英雄到奸雄》备教手记

    关键词: 又一村  名著阅读  三国演义  蒲柳人家  课外阅读指导  小橘灯  兴味盎然  阅读指导课  

    回望备课路,我知道,备好一节课,需要“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度,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睿智,更需要有“吹尽黄沙始见金”的执着,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过程。

  • 微素材:构筑分享式的读写空间

    关键词: 写作材料  文章立意  作文课  写作内容  张中行  写作指导  问卷调查  写作习惯  写作资源  微写作  

    在接手一个高三教学班时,笔者做过一次写作情况的问卷调查,其中一项是“目前写作中最需解决的问题”。数据显示,59.1%的同学缺少合适的写作材料,没东西可写,29.5%的同学表示文章立意平淡,难以写出新意。后者看似是立意高度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写作内容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少合适的写作内容。

  • 微型写作教学的追求与实践

    关键词: 作文训练  中学生作文  课堂教学  高考作文  古诗文教学  阅读质量  微写作  写作指导  联想能力  名著阅读  

    一、“微型写作生活化”的提出从中高考作文、从平时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我们发现中学生作文水平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普遍存在着应试的痕迹,套语滥调,套版反应;思维单一,模式化、公式化;语言缺乏张力和创新。拿一个班级学生一个学段的作文进行比较,“低水平模仿别人,低水平重复自己”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作文的低水平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我们课堂教学...

  • 从《荷塘月色》到《乡愁》:语言表达中的“远取譬”和“陈套语”

    关键词: 朱自清散文  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  象征派  冯至  审美趣味  艺术价值  

    在上世纪70年代,余光中写了一篇《论朱自清的散文》,从比喻技巧、意象选择、艺术人格等方面对朱自清散文进行了尖锐地批评,指出其或有温厚朴素,却失之风华潇洒,《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名篇无一幸免,“历史意义”大于“艺术价值”,是为“名家”而非“大家”。由于朱自清散文在中国享有盛誉,因此余光中此文引发了众声...

  • “错”的艺术和艺术的“错”——《念奴娇·赤壁怀古》备教解读

    关键词: 苏轼词  首词  赤壁词  伤今  东坡  赤壁古战场  酹江月  后赤壁赋  赤鼻矶  

    而我个人认为,这首词的艺术探索还有未竟的领地。就艺术而言,其高妙之处全在于一个“错”字,“错”出了水平,“错”出了风格,“错”出了艺术,“错”出了魅力。

  • 基于学情培养学力的农村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关键词: 语文教学模式  教学对话  育人理念  初中语文教学  雅斯贝尔斯  课堂教学  学语文  教学理论  中介地位  合作探究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地位,因此,努力探索符合新形势下育人理念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

  • 《清塘荷韵》教学思路讲解

    关键词: 生命感悟  莲荷  教学流程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朵花  人生感悟  立上  睥睨一切  对读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先生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一篇散文佳作,本文通过写莲荷的主要生长变化过程(荷叶、荷花、落荷、残荷),重在写莲荷顽强的生命力,写作者的欣慰与希望。行文看似平淡,实则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而要想让生活经历并不丰富的学生,在一节课内领悟到季老对生命的体验,是有一定难度的。笔者根据散文的...

  • 散文阅读教学中资料引介的几个维度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文学作品  情感共鸣  文本主题  文学类  未成曲调先有情  语言美  济南的冬天  语言文字  感受能力  

    关于散文(文学类作品)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这样写到:“能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诗歌教学中的意境感受与思维引导——以《蒹葭》课堂教学为例

    关键词: 诗歌教学  抒情达意  课堂教学  尝试探索  文学体裁  重章叠句  周代社会  中国诗史  

    诗歌是一种富有节奏和韵律,用高度凝炼的文字描述意境、抒情达意的文学体裁。诗歌语言凝炼、结构跳跃,这就给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带来极大的困难,就更不用说透过语言文字去理解文本的内涵,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了。笔者认为在诗歌教学中若是把握好意境感受与思维引导这两个方面,必能让学生轻松而又深刻地读懂诗歌。下面笔者以《蒹葭》课堂教学为例,尝...

  • 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的策略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文本  于勒  传统语文教学  教学片段  课程标准  单元教学  内化语言  学习主体  课堂教学  

    针对传统语文教学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的情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整体把握”的理念。何为“整体把握”?整体把握就是学习主体在阅读后对阅读文本的整体感悟和理解,包括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等内容。但一篇文章的教学单有整体把握是不够的,还需深入文本的细部,对局部的精妙进行揣摩和玩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

  •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设计思路及解说

    关键词: 语文味  教学要点  文章结构  表达艺术  文化哲理  逻辑关系  教学重点  辩证思维能力  整体感知  艺术氛围  

    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辩证语言的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2.赏析作者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达艺术;3.感知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中“思想”与“道德”对于人生的价值的差异)。【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几个连词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思想者的文章逻辑之美。

  • 新闻比较题型异同点与侧重点的答题技巧

    关键词: 新闻材料  命题要求  解题思路  材料分析  答题技巧  题目要求  材料结构  背景材料  信息筛选  南方周末  

    多则“新闻材料”的比较阅读解题思路应由单则材料到多则材料分析;不管是综合比较两则“新闻材料”间异同点,还是从“新闻材料”的细微区别筛选各自的侧重点都要结合新闻体例特点和命题要求去筛选、归纳其中的主要信息,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 跨越障碍:触发阅读共生的引擎——以《秋水》教学为例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主体  生命化  操作方法  知错就改  文本理解  拓展阅读  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  庄子思想  

    语文阅读教学力求达成人本化、生活化、生命化,这似乎已经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但事实上,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这条路似乎又走得相当艰难。一方面是由于语文教学免不了现实的功利性,另一方面也因为难以找到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方法。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阅读的文本本身丰富复杂,涉及面及广;阅读主体更是多样、多变,他们在知识积累、...

  • 学生“被审美”有效性的探讨——以《江南的冬景》的教学为例

    关键词: 散文名篇  审美眼光  同课异构  审美趣味  普通百姓生活  故都的秋  美学风格  诗中有画  山水诗  画中有诗  

    上月笔者所在校高一年级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选择的课文是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江南的冬景》,两位教师的教学重点都聚焦于赏析江南冬景的特点上。课后研讨时有老师不认同这种教学方法,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没有必要一开始就把一篇课文定性为“美文”,从而把学生强行拉入预设的圈子去“被审美”。对上述看法,笔者以为貌似新颖实则机械...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