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刊杂志是由内蒙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语文学刊杂志创刊于1981,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杂志介绍
语文学刊杂志是由内蒙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语文学刊杂志创刊于1981,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关键词: 赵翼 历史学 廿二史劄记
清代乾嘉时期是考据学的极盛阶段,但大多数学者专心于古代文献整理,而不敢涉当世之务,虽然有实学之风,却无经世之旨。历史学家赵翼的则从经世致用的目的出发,在《陔馀丛考》和《廿二史劄记》两部史学著述中,重新追索从司马迁以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治史之道,把有关国家盛衰、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重大历史事件详加叙述,精心评论...
关键词: 梵志 思想 淡薄 圆通 无奈
基于对王梵志诗歌的总体研究,王梵志的思想总括为三个基本特点。其一,淡薄的名利观;其二,圆通的处世观;其三,无奈的生死观。
关键词: 柳永 羁旅词 悲情色彩 市井趣味
柳永一生有着强烈的仕宦意识,但他仕途受阻,落寞失意,又经历了一番羁旅宦游的艰辛生活。在他的羁旅词中,多表现的是悲秋之情,漂泊之苦和对昔日恋人的负心悔恨,痴心爱情。正是功名使得文士的悲情色彩与浪子的市井趣味在柳永的羁旅词中表现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司马迁 历史 科学
司马迁创作《史记》,既不像一般思想家那样通过立言进行思辨,也不像《资治通鉴》那样仅仅为统治者提供政治借鉴,他是要通过"一家之言"表达自己对天人关系的科学认识,从而探求社会历史的更替规律。本文从作家创作的科学意识入手,认识太史公的创作精神,包括家学渊源、创作宗旨、创作态度及原则等。
关键词: 纳兰性德 仕与隐 双重人格
仕与隐是中国古代文人两种不同的人生理想,在纳兰性德作品中均有反映。从其组诗《西苑杂咏和荪友韵》中可见其思想中积极入世的一面,而在其词作中更多的是消极隐世的选择。
关键词: 作者 流传
《宋朝事实》为作于南宋而记天水一朝典章制度之典籍,其原书已佚,现存版本皆承自乾隆时期学者奉敕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二十卷本。对于《宋朝事实》的作者旧有四种观点:即沈收、沈攸、李伋、李攸,其中最后一种当为正确说法。此书于南宋末年流传较普遍,原书亡佚应是在明代中期。
关键词: 战争诗 视角
战争诗是《诗经》中的重要题材,作为一部抒情性的文学作品,《诗经》中的战争诗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同的风格,它不注重对战争场面、战争进程和战争情节的描写,不囿于以战争来写战争,而是选取不同的视角全面地展示了这场席卷整个社会和各个阶层的惊涛骇浪。将士的行役之苦、家园之思,思妇的空闺哀怨,"局外旁观者"的正面歌颂,不同身...
关键词: 交际花 桃花扇 永远的尹雪艳
孔尚任《桃花扇》与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分别是中国古代文学和当代台湾文学中的两个经典性文本。两者之间虽有三百年的时空间隔,但文本中的女主人公同是身处江山易主、时代变迁下的交际花,她们身上交织着繁华与腐败。本文试图以两个文本为例,探讨文学作品中交际花形象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型世言 语言特色
《型世言》在语言方面独具特色,作为下层文人的陆人龙既熟谙民间语言的通俗生动,又具有文人的典雅庄重,将通俗化与文人化巧妙地结合起来,生动显示了作品精妙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 王勃 文学 革新
王勃被推为"初唐四杰之冠",他的文学观念具有强烈的革新意识。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靡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对此深为不满,表明"思革其弊,用光志业"的改革愿望,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苏轼 佛学 接受
绍圣元年的惠州之贬,并未将已是垂暮之年的苏轼击垮和打倒,反而造就了他淡泊豁达的人生境界。他在惠州期间,由于党争的激烈,亲朋鲜有与之通信和联系者,反而是许多僧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较多的帮助与温暖。此外,苏轼在此期间的诗文,有不少参禅研佛的作品,流露出平淡宁静的思想,体现了他对佛学的接受。
关键词: 美学内涵
"清"既是文学构成性的概念,又是文学审美性的概念。钟嵘《诗品》以"清"为核心的复合概念群,如"清刚"、"清远"、"清捷"、"清拔"、"清靡"、"清浅"、"清雅"、"清便"、"清怨"、"清润"等,延伸了"清"的美学内涵,表现了钟嵘以"清"为主导的审美倾向。造成钟嵘"清"尚的原因有三:魏晋之前,"清"在哲学境界及人格境界的开...
关键词: 左传 人物 语言 毕肖 多姿
《春秋左传》作为一本史书,在人物刻画、语言描写上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从行人辞令、君主之言、谋臣之语三方面入手,分析《左传》在描绘人物语言上的情态多姿。
关键词: 贾环 顽劣 教育 压抑 反面引导
《红楼梦》中,贾环是个顽劣少年,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任何的亮点,形成其"顽劣"品行的根本原因,是贾府长辈们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与钩心斗角的家庭氛围、长期以来消极与否定情感的承受所造成的内心压抑、母亲赵姨娘的反面引导等等所造成的。剖析贾环顽劣品行的成因,对我们当代教育不无启发。
关键词: 红楼梦 丫鬟 秘书 素质 启示
《红楼梦》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丫鬟这个群像就能给今天的秘书以诸多启示。平儿成功扮演了王熙凤的丫鬟这一角色,而袭人、晴雯等难望其项背,这得益于平儿自身的综合素养,比如出色的领悟能力、不凡的参谋能力、相当的应对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适度的自制能力等等。这些都是现代秘书培养与提高自身素质时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嵇康之死 鼓琴 志
本文聚焦在"嵇康之死"这个现象本身,比对各种记载"嵇康之死"的史料,探求嵇康面对死亡态度何以从容不迫的原因,最终归结出"嵇康之死"于嵇康形象的升华意义。
关键词: 王国维 自然 意境 元杂剧
《宋元戏曲考》是王国维的戏曲集大成之作,其对戏曲的研究在整个戏曲研究史上具有示范性作用,。《宋元戏曲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史料完备、论证详尽的戏曲史,并且在书中蕴含了王国维新的美学观念及审美思想,对分析总结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只取沧海之一粟,仅对王国维在书中关于元杂剧、南戏的"自然、意境"说进行简单讨论。
关键词: 儒家传统 丁玲 新文学精神
丁玲以反传统的先锋姿态步入文坛,塑造的系列特立独行的"莎菲"形象引发众多争议。然而,丁玲的创作尽管激进,但细读其文本,还是可以发现儒家传统中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及以天下为己任等思想对其的影响。早年创作中对女性命运的探索无疑带有"为人生"的倾向;向"左转"后,逐渐自觉地把自己的价值观与国家权力的利益自然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知识分...
关键词: 李洱小说 知识分子 社会现实 人文关怀
李洱一直致力于从变幻莫测的叙述角度切入,新作《你在哪》则用胎儿的视角关注处于社会、历史转型时期的当代人的生存状态,他的写作直抵人们的心灵核心。由于源自于对生存的焦虑,知识分子陷入情感欲望与道德伦理的纠缠和悖论之中,致使他们的爱情和情感充满了悲剧性和荒诞性。在李洱小说人物的无奈的自嘲、冷酷的叙述和荒诞的推理,然而,在对悲剧性...
关键词: 郁达夫 王尔德 唯美 颓废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主张为艺术而艺术,醉心于追求艺术形式美,并体现在其服饰、装饰、语言上。郁达夫对唯美主义的接受受到过王尔德的影响,却又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
关键词: 军旅诗歌 军人心态 文化
军人心态是军人情感、情绪、意志、思想的整合体,它既具有个体化特征,又有一定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民族性。军旅诗歌是军人心态最真实的反映,本文从军旅诗歌的整体性角度出发,透过诗歌表面所展现的不停变幻的个体瞬间情感,发现其中潜在的、结构性的、重复变化的矛盾心态,从而探索军人独特的"集体心态"及这种"集体心态"背后的民族历史文化及战...
关键词: 贾平凹 神秘叙事 文化渊源
当代文学充斥着一股神秘的气息,贾平凹的小说尤为典型。在贾平凹的小说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篇小说中,神秘叙事成为作家建构小说的重要方式。考察这种神秘叙事,是有文化渊源的。首先体现在具有巫风特色的湘楚文化,其次是具有汉唐之风的商州——西安文化,这是一种以儒道佛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其中儒道文化不约而同地走了一条神...
关键词: 李广田 新诗评论 意识形态 诗性艺术 整体性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的诗歌评论是比较特殊的,可以从意识形态、独特诗性艺术、诗的整体性三个层面探讨。
关键词: 言美 情美
优美的散文往往是真与美兼而有之的。但是言与情如果美到一定的极致,又可以补他者之失。《今生今世》与《多余的话》就是这两种艺术美的代表。
关键词: 情感 主体性 异位
凌叔华的小说《酒后》和丁西林的戏剧《酒后》作为原作与改编后的作品,在文学史上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轰动。本文从文本的角度对两篇作品的相异处进行了细致把握,在比较中使两篇作品的不同意旨得到了清晰呈现。
关键词: 朱自清 俞平伯 通信 人生哲学 刹那主义
1997年出版的《朱自清全集》最后一卷——"书信补遗编"中,收录了从1921年到1947年朱自清致俞平伯的15通书信。朱自清在这些书信中袒露了自己人生哲学形成的过程,同时表明他的"刹那主义"并非颓废的"刹那主义",实际上是具有积极意味的"刹那主义"。
关键词: 沈从文 飞白修辞 文化批判
沈从文在其长篇小说《长河》中运用飞白这一修辞手段实现了对在城市文明入侵乡村时所呈现的丑态的嘲讽。让读者在一句句幽默的言语中,感到一种讽刺。使用的飞白类型主要是文字飞白和逻辑飞白两种。
关键词: 副词 修饰 名词 语法
汉语"副+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这种特殊用法在目前尤其是口语运用中有不断增多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古汉语中的历史渊源,二是因为现代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在具体运用时,受到特定的语义条件的限制,其中既有来自语言本身的因素,又受一定的人文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前后 左右 语言接受度 内在机制
本文从对"我打算六月左右回国"内词语搭配接受度的思考入手,在进行相关的语感调查及现实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人们对"前后"与"左右"与时间词搭配的可接受性产生疑义的语言学解释,分析其内在的语法、认知机制及人们在解读这类结果时使用的策略。
关键词: 楚辞章句 孟子章句 人称代词
《楚辞章句》和《孟子章句》都是具有相当口语性的著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东汉时期的语言。代词是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词类,我们以这两部著作为语料,试图了解人称代词在东汉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至少从东汉开始,人称代词已经有了相当明显的趋同与集中趋势;第一人称代词集中于"我",第二人称代词集中于"汝"。
关键词: 汉字 语言 切割 教学系统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对文字的字形、表音、表意的特性有所体现,意在使小学生了解汉字的音意和组合特征,但总的来看体系尚不成熟,停留于编者的感性经验。文字以字形为工具,从字音和字意两个方面对语言进行切割,切割的程度则从字量和构词两个依据来衡量。文字教学体系就是要从字量、整字(包括字形对音的表达和意的表达)、构词三个方面建构。
关键词: 语料库 文本分析 人物塑造
本文本文选取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作为分析对象,借助Wordsmith及AntConc的三个主要工具:Concordance、Wordlist和Keyword,对《金锁记》文本特征、遣词造句、人物塑造等进行语言学分析,得出只有将检索得出的数据和语言研究者的概括、推理能力结合起来,基于语料库的文学语篇分析才有意义。
关键词: 词性标注 标注体例
2005年6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继承前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词性标注,给汉语学习和汉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一、"标注词类"之说尚需斟酌;二、词类设置及划分值得商榷;三、标注体例有待规范。
关键词: 相因生义 和 同 语义场
"和"与"同"作为古代汉语词汇中的两个基本词、常用词,它们有着各自的词义引申系统,同时,它们又相因生义。鉴于此,本文结合词汇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与"同"的相因生义。
关键词: 中文速记 听写 读写 记录语言 语文过程
文章从听、读、写三大语文要素着手,分析中文速记记录语言的语文过程。中文速记记录的语文过程是:听写环节,即"音—义—符"的转换过程;读写环节,即"符—义—字"的转换过程。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将速记符号稿转化成书面汉字稿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书法字典 检索方法 手写体匹配
书法字典现行的检索方法目前比较混乱,没有统一也不够规范。许多书法字典的查阅还沿用康熙时期做法,因而也不够简明与便捷。因此,本文主张:综合各种检索方法来统一书法字典的检索体例,力求简便快速,大胆尝试针对书法特点设计的新检索方法,并将图形化匹配的技术应用于书法电子辞典的开发与检索。
关键词: 同源词 语音
《释大》是第一部比较系统研究同源词的著作。王念孙在《释大》中所遵循的音义结合,因声求义的原则,为训诂学提供了分析同源词的新方法。本文就《释大》所涉及的声母、音义关联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 古代 语法 修辞 影响
语法和修辞有着密切的联系,修辞与词法的相互作用将从词类活用等角度作简要的说明。本文根据句法因素与修辞的相互影响,从句子结构入手,分析倒装和省略等所隐含的修辞作用。
关键词: 社会调查 古义探究 原因分析
我们听到很多人把"说服"读为"shuìfú",也有很多人把它读为"shuōfú"。针对这一混乱现象,我们对"说服"一词进行了一番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一些较权威的汉语辞书,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老师和部分大学生,我们想通过这次调查帮助人们更准确的把握这个词的读音。
关键词: 语法化 句法 语义
"连"最初是典型的名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使用范围的扩大,"连"演化为动词,之后又虚化为副词。"连"的词性和义项都在增多,其语法化具有典型性。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内蒙古师范大学,邮编:0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