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刊杂志是由内蒙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语文学刊杂志创刊于1981,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杂志介绍
语文学刊杂志是由内蒙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语文学刊杂志创刊于1981,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关键词: 空间批评 文化身份 重构 文学研究
"空间批评"是以新的空间观念为前提,实现文学研究批判功能的一种新型批评形态。其强调对文学空间的文化解读,关注现代性所造成的空间与文化政治的融合,其从文化身份角度阐述了文学批评的多维属性,并进一步丰富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角度和领域。
关键词: 康德 崇高理论 时代精神 人 艺术
中国的美学自王国维首次从西方引进以来,虽经过宗白华、朱光潜、李泽厚等人的不懈努力而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园,却总是给人一种拾西方牙慧的感觉,缺乏中国本土的特色。康德的崇高理论启示我们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应该把握时代精神、回归人本身、回归艺术本身。
关键词: 虚幻 现实 人物 失踪
《真实与梦》是斯帕克创作以来较后期的小说,延续了她对于现实与虚幻的探索,即探索那"真实与梦境之间的无人所领之域"。本文从小说人物角色的呈现和"失踪"这一主要母题两个方面来探讨斯帕克给予虚幻与现实悖论性关系的独特视角。
关键词: 卡夫卡 寓言体 变形荒诞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卡夫卡文笔明净而想象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暂无(或永无)定论。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
关键词: 泰戈尔 文学观 文学创作
印度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泰戈尔在其一生60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对文学独特的认识。本文试图从文学的起源和定义、文学的目的和功能以及文学创作三个方面分析和综述泰戈尔的文学观。
关键词: 紫式部 源氏物语 文学 长篇叙事小说
紫式部是日本平安(794~1192)中期物语作者、歌人。其创作的《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叙事小说,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走进《源氏物语》,可以更多认识作品本身及作者。
关键词: 萨克斯 犹太民族 大屠杀 凯尔泰斯
本文通过将奈丽·萨克斯的诗歌与凯尔泰斯·伊姆雷《无命运的人生》对于大屠杀描写的对比,探析犹太民族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 康德 鉴赏对象 审美体验 美的分析论
用康德"美的分析论"来完成对电影《美丽心灵》的鉴赏。把康德的美学思想和电影扯上关系,这恐怕是他难以想象的、更难以赞同的。但电影在如今已早已成为一门艺术,对电影的鉴赏自然也可以归入审美鉴赏中。严格说来,只是用康德美学来论证这一对象可以列为美学鉴赏对象,同时也阐明对这部作品的观看也可以算作一次审美体验。
关键词: 海明威 自然情结 心理渊源 内在矛盾
厄内斯特·米勒·海明威是二十世纪见证的人类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纵观海明威的传奇一生,不难发现他对自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这种情结在其生活中表现为融入自然的渴望,在其作品中他时常根据自身体验赋予自然世界的种种象征和隐喻意义。本文采用社会历史和精神分析双重视角,旨在通过对海明威自然情结产生的社会和心理渊源及其内在矛盾的研究,揭示...
关键词: 欧化 战争 等级观念 文学特征
1894~1905,这十一年对于日本文学史来说,是一个时代,也可以说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
关键词: 三言 女性婚外恋 女性主义理论 男权话语
"三言"中的女性婚外恋题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显得格外突出,这些婚外恋女性的类型和诱因本文分为六大类:寂寞等待、需求空缺型,嫌贫爱富、一波三折型,空穴来风、缺乏信任型,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型,里应外合、报复复仇型,山外山高、寻求刺激型。活在诸多纠葛中的女性生活为何如此不堪?这必然与明中后期个性解放思潮有密切关系,同时,用西方女性主...
关键词: 意境 言有尽意无穷 三境 人间词话 天人合一
诗歌以有限的形象生发无限的审美效果,这一现象在"意境"理论中得到了阐述。"境"这一文论术语来自佛教概念。钟嵘的《诗品序》"赋比兴"三义中提出"文已尽而意有余",可视作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雏形。诗歌的意境理论成型于唐代。王昌龄"三境"并提,首推"意境"一词。皎然《诗式》对诗歌意境和风格的关系作了辨析,司空图发展了《诗式》中的...
关键词: 中唐 科举 唱和诗
本文简要概述中唐唱和诗发展的历史,着重探讨中唐时期唱和诗的新变。并试图把唱和诗的发展与新变放在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唐得以发展、完善的大背景下来讨论。我们将着重探讨科举考试对新型唱和群体产生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唱和诗题材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屈原 司马迁 思想解读
苏教版教材中选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屈原传部分,后面有"太史公曰"的内容,从文字表面看起来有矛盾的地方,学生把握不住司马迁对屈原的态度,而这个问题历来在学术界也颇有争议。本人结合对屈原以及贾谊的生平和作品的解读得出了能够为学生所接受的结论。认为司马迁对屈原的态度并没有矛盾的地方,只是他在认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有一些变...
关键词: 李清照 成名 偶然性 世外桃源式
李清照一生中几个偶然的机遇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各个阶段的遭遇无论是幸或不幸,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朝着有利于发展李清照文学才能的方向。她的文学成就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所能够达到的顶峰,而这一切又是存在着一定偶然性的。
关键词: 钱锺书 六不选 宋诗
钱锺书选宋诗的标准在其散见的札记、文章中都有显露,而最完整的表述则是其在《宋诗选注·序》中提出的"六不选"。"六不选"以一种否定的间接方式表达了钱先生对艺术本质特征的深刻认识。在《宋诗选注》中,钱先生具体的通过人物小传、作品评析、诗句注解等方式,不断的践行着自己的文艺观点和选诗标准。当然在政治标准第一的时代风气下,选诗和...
关键词: 叙述视角 人物方位
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是,《西洲曲》极其难解,因为历史几乎没有留下有关这首诗的确切的背景资料。我们只能从诗歌本身出发,通过深入研究诗文中的某些关键句子,得出初步的结论,使之能得到一个贯通全篇的畅达的解释,而本文也正是以此为目的,仅就诗中叙述角度、男女主人公方位、西洲的意涵和方位以及"梅"的意象等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 敦煌写本 四分律 云何
依据敦煌遗书索引,查阅已发行的敦煌遗书,概述其中《四分律》的现存情况。敦煌写本较好地保存了《四分律》原貌,在语言学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故调查其中的"云何",从共时层面描写其句法、语义及语用等方面的使用情况,从历时角度追根溯源,了解其演变的过程与机制。
关键词: 广西大学 商店名 语言特征 识别作用 语言符号
店名作为专有名词,是一种具有识别作用的语言符号。它具有其他专有名词不同的特点。文章从语音、词汇、修辞等角度对广西大学周边商店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图探讨大学周边商店店名的命名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 魏晋碑刻 书证
《汉语大词典》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一部大型语文类工具书,但也还存在部分书证晚出和后代用例缺少的问题,利用魏晋碑刻补充这些书证,对于词语溯源、探流及辞书编纂修订均有裨益。
关键词: 胡达 全人
《蒙古风俗鉴》是清末罗布桑却丹撰写的一部关于蒙古族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以及社会习俗的著作。可以贯穿整个民族的历史,其中也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但就目前研究的情况而言,在词汇方面的研究却不够深入。本文选取《蒙古风俗鉴》中"全人"、"胡达"这两个词语进行研究。
关键词: 复音词 汉语大词典 书证晚出
《列子》是作为道家思想作品,它的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语料。将《列子》中的词语为语言材料,对《汉语大词典》中存在的书证迟后加以例补,为《汉语大词典》的以后的完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白雨 暴雨 雹 夏季
"白雨"一词不是李白的首创,是唐代以降的俗语,又名"白撞雨"、"生雨"。即发生在夏季白天的暴雨,其来往往携雹。来得快去得也快,降雨有很大的不均衡性。
关键词: 长沙方言
本文探讨湖湘特色的"辣"未反映到长沙方言特色的"XA的"式这一问题,认为:湖湘"辣"文化是吃辣椒带来的,而辣椒进入饮食在晚清,之前是以"辛"代"辣",形容辣觉的词少,更没有形容辣椒的辣觉词,而"XA"由复合式经过重新分析而成附加式,其虚化过程又是在较长的历史中发生的。因而,特色的"辣"未能反映到"XA的"式,只在其他生动式中互补呈...
关键词: 语素 单音节 类推 成词动因
流行的单音节语素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表达中,它们大多具有高度的能产性和丰富的表意功能。本文从类推机制入手,考察这些单音节语素如何在复制及变异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流行词语。通过考察类推这种成词方式的灵活性和能产性,揭示这些新词语在成词过程中的内部动因。
关键词: 六书 发展 次序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同时也是文字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书中提出的"六书"之说对于各个时代的人都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本文将从"六书"的内容、发展完善、产生次序提出一己之见。
关键词: 火星文 构形方式 类文字性
本文在符号学视阈下探讨"火星文"现象,从构形方式上对火星文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对其"类文字性"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为火星文的使用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但是 复句 二重转折
复句"A(x),B(y)"焦点的分布,在理论上应该存在着三种情况,即:F(A(x),B(y))、F(A(x))和F(B(y))。F(A(x),B(y))是指"A(x),B(y)。"共同表达复句的焦点,我们记作:F1;F(A(x)),是指复句焦点落在前分句A(x)上,可以由A(x)整个句子来表达,也可以由分句内某个句子成分来表达,记作F2;同理,F(B(y))表示复句焦...
关键词: 定语歧义 语境制约 语义 优先选择
定语歧义句式比较常见,是语法研究及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对定语歧义句式做粗浅的探讨,归纳出定语歧义句式的格式,并分析制约歧义的因素。
关键词: 网络语言 基本类型 新词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网络语言一出现就引起了大批语言学家的关注与热议,有为之喝彩的也有批评的。本文旨在从纷繁复杂的网络语言中归纳出基本类型,并对网络新词语的一些特点做出分析。
关键词: 异形字母词语 成因 现代汉语
异形字母词语是伴随着字母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大量使用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异形词语,给当今的汉语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异形字母词语的成因。
关键词: 广告语 谐音 认知语言学 跨域映射
近年的商业广告语中,谐音广告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跨域映射理论,剖析谐音商业广告语存在的认知语言学根基,并结合谐音广告语的现状,探讨其存在、发展对语言系统自身和社会使用的影响及规范化问题。
关键词: 网络语言 歧义现象 歧义类型
网络语言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具有灵活性、模糊性和个性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促进了网络语言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却也极易导致理解上的分歧。日益突出的网络语言歧义问题显然给人们的日常交际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目前正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网络语言滋生歧义的主要手段,将网络语言的歧义现象细分为六...
关键词: 意 音 声
《老子》帛甲本非常珍贵的"意声相和",普遍被"音声相和"了。如果换一换思考角度,可能我们就不会忽视这个"意声相和"。用我们熟知的"音声相和",来解帛甲的"意声相和",以今缚古或以今附古,是否合适。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融资 价值评估 风险控制机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中国人民银行及9部委联合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在政策上...
关键词: 委婉语 蒙古语 委婉方式 交际功能
委婉语是人类运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从词语运用技巧及表达效果方面对词语的分类和运用。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考虑到某些生活习惯、习俗差异以及民族差异的原因,就必须使用委婉语以避免尴尬或不愉快。因此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试图通过具体的例子探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蒙古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1.避讳功能,2.避俗功能,3.礼貌功能,4.掩饰...
关键词: 民间佛教信仰 盛行 传统文化
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织,深入到民间,形成了典型的民间佛教信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当今民间佛教信仰盛行的原因:佛教本身教义的教化,传统文化的影响,国家政策,社会现实的需要,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大学生 人生信仰教育 主导性
当前我国大学生在人生信仰处于迷茫和困惑的状态已经是不争的事情。而人生信仰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最有可能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人生信仰的渠道。为了使得大学生人生信仰教育取得良好成效,尽快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信仰渠道,在处理人生信仰教育中的多种关系时,我们必须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真理...
关键词: 人际关系 住校生 友谊 青春期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的群体背景中,在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影响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友谊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现在的蒙古族小学生大多数都住校,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关心与教育,一些住校生的人际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笔者对乌审旗蒙古族实验小学六年级全体住校生做了一项关...
关键词: 罗布桑却丹 名物词 民族交流
罗布桑却丹是中国近代蒙古族杰出思想家、学者。他的《蒙古风俗鉴》全面反映了蒙古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是蒙古学研究的珍贵文献,被称为蒙古族的"百科全书"。作为一部少数民族文献,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本文从《蒙古风俗鉴》的名物词研究出发,发掘出潜藏在词语背后的蒙、汉、满民族间的交流。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内蒙古师范大学,邮编:10022。